《从头再来》是一部由Douglas Horn执导,D·B·斯威尼 / 米西·派勒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头再来》精选点评:
●男人过了35岁,就是废弃物了
●挺细腻的小品
●不错啊 适合工作的人看 梦想和现实结合多好啊
●低谷的时候看的电影,我要振作起来,it’s not end of the world
●中年大叔的二次创业之路,生活里的小喜剧与小美好。
●再次让我很像当厨师
●很可爱的找工作电影!用幽默温馨的笔触道出了美国人找工作的艰辛与苦中作乐的乐观。
●没人说过生活一成不变,为什么有时候、有些人、有些地方,从出生,人生就似乎有了确定的轨迹,这是生活?可能对有些人是吧。还是自然一点,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未来太多的不确定,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大量的台词,情节轻松。结尾有点仓促没有深度。
●是就业形势太差,还是人近中年的挣扎?主角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有自己擅长的事甚至可以说是得到“广泛赞誉”,但是认识到到自己的“一事无成”,想寻求改变。不安于现状其实存在于每个年龄段,男主选择了踏出那步,善良和坚定,在故事里应该是活该成功的那种人,结局有点潦草,不过好歹给人希望了
《从头再来》影评(一):豆瓣第二篇影评
豆瓣上评论的第二部电影。电影背景应该是在美国的事业浪潮之下的吧?如果我的常识正确的话 那就是以08年前的金融危机为背景的,一大帮子人不停的找找找工作,男主好不容易找到了却又停职,好不伤心。结局转向美好,大家伙再创业,搞起了外卖,男女主角也是会在一起。电影不是感情戏,就没管前女友,前女友也是势利? 在我看来是不错的一个半小时的电影。
《从头再来》影评(二):如果腹黑,居然会看的很欢乐
本来是好似劳工血泪史的一部电影,我却看得很欢乐。美国人的电影,以中国人的眼光,产生了有趣的碰撞反映。
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如果这是中国人的电影。那将是腹黑版的神话。
一个周游列国的知性大美女,一个特级厨师,一个如马云般的不断失败的创业人物,一个经验丰富的HR经理人,一个退休的资深工程师。在中国他们应该是旅游杂志的特约嘉宾,五星级酒店的后厨总管,风投的第一人选,猎头公司争抢的高端人才,乡镇企业高薪聘请的专家。但是在美国,他们都是失业者,都是LOSER,找不到工作的可怜虫,社会的蛀虫。
我们在忙着去海外镀金变成海龟来增加筹码时,电影里游走了几乎半个地球的资深海归是个半年找不到工作的失业者,电视里厨师学校鼓吹的毕业就安排高薪工作,电影里的10年厨师不想做了。越来越多的人以不停失败靠美国风投替美国人赚钱的马云当做成功榜样时,电影里这样的创业失败者宁愿在街头乞讨。在无数的大大小小的犹如白领工作的莫名其妙的公司里,年轻人都把HR经理人当做自己人生的第一奋斗目标,电影里的那个人已经被这无聊恶心的工作快要逼疯而愤而辞职了。在我们这个女性45岁内退然后安享晚年的社会主义,水深火热的美国人民在60多岁还在为生存奔波。
看后这片,我觉得我们应该生出多么大的幸福感和优越感啊。但是事实是,在我们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时候,用金钱崇拜来代替人格崇拜的时候,用金钱的多少来抉择工作的时候,用海归镀金来换去工作机会的时候,用漠视的眼光来无视乞讨者的时候。用羡慕的眼光看待公园里跳舞的老太太的时候。
这些在中国能成为精英的美国人,你没有看到的是,他们找寻的是快乐意义友情和努力,所以这些精英般的美国人非常脑残的选择了汉堡三明治外送生意,继续自己LOSER般的人生,而我只能对他们高尚的独立思考选择自己人生的脑袋肃然起敬。
《从头再来》影评(三):Entry Level
Entry Level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曾经拥有自己餐厅厨师寻找工作的故事。豆瓣将题目翻译成从头再来,一眼看去让大家想起了刘欢在国企改制背景下的那首歌;优酷上翻译成我有我精彩,但影片中主人公最后精彩的部分太少,避重就轻;直译成入门者反而能够描绘出一个38岁中年危机的男性在多次尝试脱离已经从事20年的餐饮工作时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门槛,最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和新时代的结合点,找回了做餐饮的初心。
电影情节平铺直叙,明线着重描写了一个曾为餐厅小老板拉下脸来求人找工作时的心里活动,四处碰壁之后,主人公将自己雕琢成许多工作需要的样子,虽然获得了工作,但又因为公司合并有一次被裁。获得这份文职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他做了女上司喜欢的甜点,虽然工作时间短暂,但主人公发现办公室的同事非常喜欢他做的食物。暗线描写了主角的同行,之前餐厅拥有者,现在的流浪汉,一个看起来有50多岁的老头,和主角的对话及心理活动。影片开始时,主角和流浪汉站在一起,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主角找工作的一个多月的经历使他心智更加成熟,增进了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也结识了一批努力找寻工作的人。影片最后,明线暗线合二为一,主角开始了写字楼送快餐的生意,他找到了一份喜欢的工作,能在顾客眼中看到对他厨艺的认可,也给找工作过程中遇到几个人创造了工作机会。
从新找工作这个题材被拍了很多很多次,影视剧作品像《北京人在纽约》,《当幸福来敲门》等都做的不错,特别是碰壁的情节总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人的情感是富有同情心而对于经过刻骨铭心努力获得的东西格外珍视。在充满剥削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情感在遇到困难时,就更加凸显出来。学历、年龄、技能、性别每个理由都可以讲面试者拒之门外,报酬、兴趣、职位、发展这些应聘者关心的事情又会被面试者权衡。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和情感在求职的过程中被展现地淋漓尽致。
站在20岁的路口,我在想我以后要从事怎样的工作,一定有个绚烂的未来。站在30岁的路口,我在想如果我继续从事现在的工作能够爬到什么位置,我的天花板是不是就在眼前。 站在40岁的路口,我可能会想,现在的工作我真的喜欢吗?抑或已经沉沦,接受社会对我的定位。
Entry Level告诉大家,只要保持初学者的心态,认真做好每件事,坦诚善待每个人,以学习的心态面对世界的发展,就有机会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