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喜剧演员》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1-04 02:15: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喜剧演员》读后感1000字

  《喜剧演员》是一本由(波)莱蒙特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喜剧演员》精选点评:

  ●高铁上两小时看完,快看瞎了。不谙世事却又心高气傲的女主角终于决定自杀了,结局有点脱离现实感,不过旧时代也许是这个思路吧?文笔和内容都还可以。

  ●对于我们自己的追求,失败是否会被外界看作喜剧之表演呢?

  ●无法想象對于景和心情的译制之精确可到这种程度。

  ●作死的节奏

  ●似乎一般

  ●飞机上看的 i was like… 什么玩意儿!

  ●感觉有点忧伤,现实可能就是这么地残酷

  ●咦,为什么这本书看的人那么少?还不错,我表示每天一本闲书的节奏非常棒~

  ●新星,一言难尽。

  ●还行吧。 图书馆随手拿的一本诺贝尔奖系列。小说背景是波兰什么时候到农村生活来着,现实主义像。讲述了一个年轻有朝气的单纯美丽女子,离家到剧院想要出名最后却一步步走向死亡,而死亡未遂的故事

  《喜剧演员》读后感(一):真是一个喜剧演员

  ○木木勺

  詹妮娜不想嫁给自己根本不爱的男人,和父亲闹翻之后,负气出走。她来到华沙的剧场,梦想着自己能成为舞台上众人瞩目的大明星……故事就这样开始。

  单纯的詹妮娜听信谎言,还真以为自己在歌唱和表演方面有过人的天赋,不知道那些虚伪的男人们只是看中了她的漂亮。詹妮娜努力认真,为自己的艺术梦想坚持着,到最后她什么也没有得到。

  她终于意识到:根本就没有自己期待的幸福。剧团总监、艺术顾问和那些号称追求艺术的人们不过是玩弄谎言掩盖真相的骗子,他们厚颜无耻,擅长阴谋诡计,除了虚荣心和无止境的争吵之外似乎别无所长。

  大众通常只是舞台下的观看者,看舞台上的五光十色,说不定会有各样美好的幻想。但千万不要为这编排演练出的效果神魂颠倒,要知道,舞台之下,卸了妆的表演者或许更加迷惘无助。据说很多著名的喜剧演员都患有抑郁症,他们本人并不是舞台上的角色,有时反而是在舞台上越欢乐,在舞台下越悲伤。

  这本小说的名字叫《喜剧演员》,并不是因为小说里某个人物的表演角色,实际上小说里并没有写到谁扮演过喜剧角色。小说的名字应该是源于小说里几个人对詹妮娜的嘲笑。所以,詹妮娜被冠之以“喜剧演员”的称谓明显带有讥笑她愚蠢、可笑、不可理解、不值得同情的感情色彩。

  詹妮娜的遭遇是悲惨的。这个为了心目中的爱情负气出走的姑娘,后来发现她梦想中艺术、舞台都也是脏乱现实毫无美好可言的。更不用说那些虚伪狡诈的、混迹在所谓艺术行业的龌龊人们了。詹妮娜因为破灭的幻想憧憬而死,她是决绝的殉道者,但她所有的努力,甚至是死亡却也只能换来一句轻蔑的嘲笑:真是个喜剧演员!不合时宜愚蠢可笑的小丑。

  作者莱蒙特不愧“波兰的左拉”称号,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用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让我们领略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用一个詹妮娜的不幸讲了很多可怜的人们。我们从《喜剧演员》里读到的不应该仅仅是那个时代那个国度的荒诞,更应读到詹妮娜式的悲惨。

  值得称道的是,整个小说因为语句、段落的简单清晰,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不知道这该感谢原作者的风格,还是要归功于中文的译者,总之是一本易读、耐看的名著。

  《喜剧演员》读后感(二):爱与磨难

  波兰作家里,除了显克维奇,就是莱蒙特。比起他早期反映城乡劳动人民苦难生活与反抗斗争的短篇小说《母狗》、《正义》等,《福地》《喜剧演员》等长篇更为人所熟悉一些。《福地》(1897-1898)是以罗兹的工业发展为题材,深刻地反映了劳资关系,由于这部作品成功,莱蒙特被称为“波兰的左拉”。《喜剧演员》(1896)及其续篇《烦恼》(1897)以流浪艺人生活为题材,表现了正直而又有才华的艺术家的理想的幻来。

  在这本《喜剧演员》里作者借垂钓老人的口吻表达出对爱与磨难的生活感悟“人活着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遗忘,不然会活不下去”,“你觉得痛苦的时候,所有的事都让你沮丧的时候,生活好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就来乡下吧,呼吸这里的新鲜空气,沐浴在阳光之中,抬头看着蓝天白云,想想有什么能永恒,并祈祷你就会忘了所有的烦恼。你会感觉更好,人也会更坚强。”“现代人的焦虑,是由于他们不认识自然,不认识上帝,所以灵魂孤单寂寞。我还要告诉你,原谅一切,对所有的人都仁慈一点。人们坏是因为他们无知,因此你要对他们好。最善良的才是最聪明的。”“做个好人,祈祷,原谅!”

  尽管这部《喜剧演员》创作于1895年,但是这些颇有治愈性的话语即便是百年后的今天仍然适用,仍具有按摩的心灵鸡汤之效。只是现实是詹妮娜仍在现实与理想的双端拉锯一般挣扎,她一边看着现状的混乱一边拼命压制头脑里的发现,这让她更加痛苦不堪。

  莱蒙特对詹妮娜的内心冲突的描写极为生动。让我们读者也有种已与詹妮娜化为一体的悲哀。试图找寻内心平静的源头,可是举目四处无望,看着她在崩溃的边缘不停地说“我该怎么办,接下来我该怎么办?”看着她说“死,就是遗忘,遗忘一切”,看着她失去自我地服毒自杀,真难过。而即便结局已是如此悲惨,作者仍在我们的心头撒上一把盐:“真是一个喜剧演员!喜剧演员!”让人冷到骨子里。

  莱蒙特行文冷静而理智,在这样一个充满“喜剧冲突”的舞台上,为我们生生破开了幸福、希望与欢乐的假面,以及舞台背后肮脏而低俗的交易现实,理想破灭,现实残酷,遗忘和死亡成为了最后悲剧性的药方,也让整部小说最后以冷的色调成就最大的哀伤。鲁讯经悲剧下过定义,“将美的东西撕给人看”。文中除了现实死亡的悲剧,更大的悲剧还在于,虽然那位垂钓老人开出了可抚慰的疗方,但很显然,有药方依然有不愿按症服药的可怜人。叹息,纠结,让人可怜的姑娘。

  《喜剧演员》读后感(三):喜剧演员的人生,摆满了杯具

  作者|凉山

  《喜剧演员》讲述了年轻女子詹妮娜为了心中的艺术梦想,毅然放弃殷实家境和富二代的求婚,孤身一人去城里的剧院发展。在这个异乡他客,剧院的明争暗斗,人情的冷漠麻木,最可怕是贫穷过后的饥饿,所有一切通通向她袭来,慢慢吞噬她的梦想,汲取她的灵魂。终于,经过无数次的梦想破灭,形容枯槁的她屈服于命运前,企图用自杀来了结生命。

  是的,詹妮娜就是一个倔强的人,她克服重重困难,即使贫困潦倒也不愿回家。她视艺术高于一切,她崇尚精神的自由,为艺术痴狂。她不似其他演员,把心思花在勾心斗争,心地善良,天真单纯,博得很多人的喜爱,也惹来无数眼红和嫉妒。

  出于对梦想的追求,即使看透艺术背后的黑暗肮脏,詹妮娜也不愿选择离开。即使遭到他人的排挤和陷害,她扔怀揣着梦想,不曾放弃。即使进入剧院那么久仍不得志,她也不灰心,相信天道酬勤。在那段混沌不堪的岁月里,她变得贫穷,薪水也被老板榨光,连填饱肚子都成问题,每天想的都是吃的,头晕目眩,水灵的双眼黯淡无光。就在这时,詹妮娜得到主演的机会,她又活了过来,双眼放光,激情四射,剧本占据她的一切。就是梦想,让她一直踽踽独行,只顾风雨兼程。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詹妮娜的梦想再次破灭,重重地摔碎在地上,加上恋人的背叛,没有朋友的陪伴,她终于绝望了,不再坚持挣扎,最后选择自杀,故事在此划上句号。

  我总以为,倔强的詹妮娜会克服一切困难,实现梦想。这是我的结局,可作者莱特蒙却偏偏以悲剧收尾,这也许是大师的高明之处。现实生活中,我们只是芸芸众生,凡夫俗子,连如此坚强的詹妮娜都最终放弃梦想,我们难道不是更加容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只受点小挫折便轻言放弃,只吃点苦就连忙喊痛,仔细想想,我们不知道丢弃了多少梦想。

  我们总是说,风雨过后,才见彩虹。可是有多少梦想之花,在风雨中凋零。也许,我们总会抱怨命运的不济,把所有困难都放大,随便一个借口,就能把梦想抛之不置。我们太软弱了,不是吗?要知道,人生最美不是荣耀的成功,而是成功背后你对梦想的追求,你是否还有勇气质问自己,风雨过后,你对梦想是否忠诚到底。

  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伞的孩子,你就拼命地奔跑。只要心执梦想,任风雨再大,我们虽衣带渐湿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要相信,梦想不曾远离。

  《喜剧演员》读后感(四):卑贱的艺术

  当我看到詹妮娜坚守艺术最后自杀的时候,我忍不住咒骂了一句“卑贱的艺术”。 她出生在一个小地方条件优渥的家庭里,围绕她的都是尊敬与宠爱。当她为了躲避父母之约媒妁之言,以及为了追寻那虚妄的艺术,来到大城市的剧团里当了一个喜剧演员后,现实中那些肮脏的东西如入无人之境般将她的生活团团束缚住,把她跟她所追寻的艺术远远地隔离开来。剧团里的女人似乎总比其他的地方的人更加开放些,男士们总是觊觎她们的美貌,不断地献殷勤,想要将她们收入麾下,但同时又是轻浮得厉害,那些柔情蜜意最终也不过是虚情假意罢了。另一方面剧团总监的欺压,对于她们工资的肆意克扣,也让她们的生活变得窘迫不已,逼迫她们走上另一条道路。 就如戏剧展现给我们的样子,炫目的灯光华丽的外表下是粗制滥造的道具,在看似高贵的艺术背后是卑贱的挣扎。食不果腹,受到同行的排挤,各种费尽心机上位的手段,在这强大现实之下,詹妮娜对于高尚艺术的纯粹追求变得就像是奄奄一息的烛火。 在艺术中混进了太多现实的人,搅浑了这潭水。剧场的总监卡宾斯基是一个唯利是图、一毛不拔的人,他可以一直克扣演员们的工资,让她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生活问题,无疑加速了剧团里不正之气的蔓延。而剧团里的主演玛柯斯卡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她在这个艺术的小团伙里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她满脑子想的不是对于表演艺术的追求,却是如何打压可能威胁到她的人,提升或者巩固自己的地位。还有那个混迹女人堆里的欺骗了詹妮娜感情的弗拉德克,也是淡泊情感,游戏人间。他救詹妮娜于危难之际,看似是个雪中送炭的英雄,其实是个为了俘获詹妮娜感情的伪君子,他将所有的过错都推给詹妮娜,败坏她的名声,实在有些卑鄙。在弗拉德克移情他人时,詹妮娜发现自己最后怀了他的孩子,这或许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所以詹妮娜的死是各方面因素促成的。如果她是一个从苦难中走出的小女孩,也许这些东西并不会彻底压垮她,反而会像顾问在看了她的手相之后,给她的预言中说的那样,凤凰涅槃。但这一切对于一个原本被保护得很好不谙世事的詹妮娜来说,未免太过残忍了。 只有单纯,才愿意去追求艺术。也正因为是单纯,才让詹妮娜从头到尾都能够保留对艺术的坚持,才让这个故事变得如此高尚美好,令人动容。 艺术是如此的脆弱,所以才要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保护它。 艺术本身并非是卑贱的,只是当艺术被一群只想讨好观众、谋私利的人统治的时候,艺术才变得那么面目可憎。他们用虚假的表演、滥造的剧情制造出的假象,企图俘获观众的认可,牟取更多的利益。他们不断揣测着观众的口味,努力地迎合观众。殊不知,观众自己根本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然而艺术却也是很容易被商业所染指的,毕竟艺术与人们精神生活娱乐的方式息息相关。一旦跟人相关,商业必然是无缝不入的。科研也是如此。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艺术或者科学本来就是为人类发展所服务的,它们在其中所处的应当是一个引导前锋的位置,而非跟随者。 后话: 记得詹妮娜刚到剧院的时候,她对剧院里发生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与不理解。当时她跟科特里基有过一番对话,大概就是讨论剧场里演员的各色样子。 滑稽的是,詹妮娜最后还是变成了当初她所不理解的那些女演员的样子。套用句当下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最后我们还是变成了自己之前所讨厌的样子,哈哈。关于这个自己其实深受感触,环境对于人的塑造能力真的是很强的,试想让一个人整天晚睡早起每天花十来个小时在实验室里研究科学,满脑子想的都是一些抽象的数学公式与算法,程序化与逻辑,这些难免让人流露出类似于机器的气质。 幸而人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是隔离的,所以人还是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我现在正在努力看点文学性的书,让自己的思维方式不那么流程化。 摘录: “现在我能理解你的惊讶,我可以告诉你,所有这些争吵、阴谋、嫉妒甚至是斗争都只是神经紧张,神经质!他们只要一点点风吹草动就激动不已,像是老钢琴的琴弦一样。他们的眼泪、愤怒和憎恨都只是一时的,他们的爱最长也就持续一个星期。这就是这群神经质人们的喜剧生活,他们在生活中的演出技巧要比舞台上的演出技巧强一百倍,因为生活中他们的所有反应都是出自本能。我可以这么说:剧院里的女演员都是歇斯底里的,而男人们不论个头大小,都是神经衰弱的。在这里,你什么都能看到,但就是看不到真正的人。” “演员过的是虚幻的生活,他们每天出演新的角色,经历不同的情感,表达不同的思想,每个人都会潜移默化,受其影响,改造了,或者说是完全瓦解了他的精神存在,你可以替它贴上任何其他的标签。你必须变成一条变色龙,在舞台上,这是艺术的需要,而在生活中,这是一种必然。” “那就是说,人要想做艺术家,必须先堕落。” “成为艺术家又怎样?……就说你成不了艺术家,肯定也有人会成,然后他们就会明白,那当艺术家的梦想根本就不值得为之奋斗和努力,也不值得为它流泪,为它忍受痛苦……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幻觉,幻觉,幻觉……” “我能从报纸上和剧院里了解到什么?只是人们的爱恨和斗争,坏和恶一如既往地存在,世界和生活只是个巨大的搅拌机,任何有见地的思想都会被搅成一团泥。什么都不知道比什么都知道要好多了。” “人从来不考虑自己所耗费的时光是无价的,他对这一切视若无睹,像一只公牛一样,只要有人拿红布朝眼前一晃,它就朝那红布冲了过去。很多人不是自然而死的,像一盏耗尽了油的灯一样,而是由于破产,倾尽所有力量只为了一些琐事,而这些琐事的价值都比不上一天时光的价值。” “自杀不过是受苦的人一声再平常不过的呐喊,是人对自然规律的小小的抗议。人必须让自己的生命之光慢慢地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这才是幸福所在。” “如果没事干了,就能花很久的时间待在河边。观察鸟儿、星星、查看树的年轮,听风声,欣赏美景,你看到的一切都是无可取代的永恒的奇迹。这里的生活和人们的生活截然不同。只是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自然,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自然的话,鸟儿的歌声不过是刺耳的尖叫,树林也不过是一堆干柴火,动物们只是人吃的肉,草地也只是一堆干草,那样的话,你不会感觉到美好,只是在为生活而生活。” “人活着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遗忘,不然会活不下去。” “詹妮娜脑海中浮现出文学、诗歌、音乐和绘画等等高雅的艺术。她还无法分辨它们功利的特性和它们纯艺术的特性。她看到所有艺术家表演着,歌唱着,创作着,只为娱乐那些野蛮的乌合之众。为了那样的人们,他们倾其一生,赌上自己的力量和梦想;为了那样的人们,他们一生努力奋斗,历经磨难,并为之而死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喜剧演员》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