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布登勃洛克一家》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2-05-16 12:42: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布登勃洛克一家》的读后感大全

  《布登勃洛克一家》是一本由托马斯·曼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754图书,本书定价:2.3,页数:1962;19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登勃洛克一家》精选点评:

  ●结尾反而觉得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段。也许是因为还没有准备好在这里看到结尾吧?

  ●时间没有减弱趣味

  ●早熟而天才的作家托马斯曼先生,二十几岁的年纪能有如此细腻而宏大的写作,并且其对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命运的设计如此令人唏嘘和回味。他的精神想象的程度让所有读者迷惑,这难道不是一个即将结束自己生命的文学家的自我回顾吗?二战以前的欧洲文学,此书对我来说算是个意外。

  ●补记 可以读

  ●看的很旧的书,可是可以理解何以诺奖颁奖词只提了这部而不是《魔山》,就像颁奖给爱因斯坦,是因为用量子原理解释了光电效应而不是相对论。

  ●能看出来作者非常用心,但毕竟年轻,略显笔力不殆

  ●越是热闹的,散场时越凄凉。看的时候总是想起红楼梦。这里面的人物没有那么可爱,然而曾经生气勃勃的事物无可挽回地消逝那种苍凉惆怅真是难以言说啊

  ●不算简练,但对节奏和细节的把控水准极高。对衰落的家族和其中的人物有讽刺又有尊敬,有的场景极有力量,另一些叙述又充满怀念和柔情。这让作品丰富甚至含糊。确实有红楼梦的气质,但是水准差得比较多了。

  ●高二還是高三。像細雪一樣 不同的是 內含許多看似故事會但是回想一下頗有道理最後摘錄到本子上的精彩句子。

  ●托马斯曼写这本书时二十多岁,译者傅老当时只有三十多岁,但这是一本纵观家族三代兴衰史的庞大的书,反映艺术性格与商人性格的冲突,很老道和深刻,却几乎可以说很絮叨,并不是很有趣,可能商人始终不是我感兴趣的一种族群…兴衰无非是几笔买卖和几宗婚姻陪嫁带来的金钱沉浮,格局小。细腻的对痛苦的描述和对音乐的描述倒是令我喜欢。“唉,人之为人,他的一切所有和所能,无一不是贫乏 、灰色、缺乏、无聊的;但是人所不能,是的,他所不能有,不能为的,也正是他怀着贪恋的慕盼注视着的,这种慕盼因为害怕变作仇恨,所以变成了愛情。”

  《布登勃洛克一家》读后感(一):这是本繁体字小说

  这个假期,应该说从假期前几天开始读书就没什么热情。长假只看完了一本动物凶猛,王朔的书也看了几本了,感觉短了点,很有北京特色,那种幽默感觉还是不太适应,当然确实是幽默的。看完了也不说什么了。

  现在在读这本布登勃洛克一家,不知道算不算繁体字,反正都能看明白。这本看完,买的书就都看完了。暂时不想再看什么书。因为相信托马斯曼的水平,所以把这本留在最后慢慢阅读。

  《布登勃洛克一家》读后感(二):大事纪

  1835年10月,全书的开始。这一年布家迁至孟街。安东妮8岁。

  1838年4月克拉拉出生。

  1841年1月老约翰夫人安冬内特去世。

  3月老约翰•布登勃洛克去世。托马斯16岁。

  1846年安东妮与格仑利希结婚,10月伊瑞卡出生。

  1850年2月安东妮与格仑利希离婚。

  1855年约翰•布登勃洛克去世。

  1856年托马斯与盖尔达结婚。克拉拉与蒂布修斯结婚。

  1857年安东妮与佩尔曼内德结婚。

  1859年安东妮二次离婚。

  1861年4月汉诺出生。

  1862年托马斯当选为议员。

  1863年托马斯迁新居(渔夫巷)。克拉拉病逝。

  1867年伊瑞卡与威恩申克结婚。

  1868年布登勃洛克公司成立100周年,托马斯投机失败。

  1869年威恩申克入狱。

  1871年参议夫人(娘家姓克罗格)去世。

  1873年威恩申克出狱。不久离开伊瑞卡。

  1875年托马斯去世。

  1877年汉诺去世。盖尔达回阿姆斯特丹。

  《布登勃洛克一家》读后感(三):一个阶层的没落

  相比起来我喜欢作者的《魔山》,当然此书算是作者的成名作,但也正因为此,所以比较直白浅显和稚嫩。

  顾名思义,作品是一个家族史。布登勃洛克家族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在德国称之为市民阶层,而在法国则是布尔乔亚,当然是这个等级中最富裕的人。

  相比起法国的布尔乔亚拥有久远的历史,德国的市民虽然时间长久,但在政治地位上显然相对较低。布登勃洛克家族仅短短百年(历经三代)就走完了从发家到灭亡的全过程。这不得不说是特殊的国情造成的,当然也是艺术的创作。

  祖父从法国大革命起开始做做普鲁士军粮生意起家,渐渐成为一个殷实的公司,父亲老约翰·布登勃洛克和儿子托马斯·布登勃洛克青年时期虽几经困难但还是一步步上升,直到公司建立百年,不过这也开始了下坡之路。最终这个家庭终于走向毁灭,托马斯的死亡宣告着布登勃洛克家族的灭亡,虽然其母的去世家族已经解体。

  为什么这么快布登勃洛克家族就解体了(而法国的老布尔乔亚家族可以延续数百年)?我想这是特殊的时代,托马斯所处的德意志时代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贯“老实稳重”的经营理念根本无法与新兴的资产阶级相抗衡,最大限度的不择手段的获取利润是他们的信条。而托马斯还在考虑着他的自尊心,真是“可笑”至极。其实比起来他又“有道德”多少呢?

  另外此书还可以当成韩国财阀家族剧的题材,文章并没有什么商业上的勾心斗角,也没有过多地涉猎政治军事内容。有的只是家庭中的婚丧嫁娶。正是通过家族中的内部事物的角度,作者在阐述着“古老”市民阶层以及他们的道德风气的灭亡。这不是一个家庭的没落,而是一个阶层的没落。

  (写于2006年1月13日)以前我还喜欢此书,这次我则不感恭维。书中有许多不足。冗长,细节颇多拖拉,事件发展则戏剧化因素过强等等。当然作为处女作是很可以的。因为毕竟题材过大,颇难以把握。

  书中主要写一个德国的中产阶级之家的兴盛至灭亡的故事。书中对保守的中产阶级的描写还是颇为成功的。对于处于封建统治之下的中产阶级保守、固步自封、傲慢的态度都刻画出来了。所以在新兴的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它与封建贵族一起灭亡了。还可以一读。

  《布登勃洛克一家》读后感(四):布登勃洛克一家 譜系

  【主線:老約翰·布登勃洛克* —> 讓-約翰·布登勃洛克** —> 托馬斯·布登勃洛克*** —> 漢諾·布登勃洛克****】

  老約翰·布登勃洛克* + 約瑟芬·XX(一婚)

  ——XX(住在法蘭克福的女兒)

  ——高特霍爾德·布登勃洛克 + 西格蒙特·施推威英

  ————弗利德利克·布登勃洛克

  ————亨利葉特·布登勃洛克

  ————菲菲·布登勃洛克

  老約翰·布登勃洛克* + 安東內特·杜商(二婚)

  ——讓·約翰·布登勃洛克** + 伊利莎白·克羅格(昵稱:貝西)

  ————安東尼·布登勃洛克(冬妮) + 本迪克斯·格侖利希 (一婚)/ + 阿羅伊期·佩尔曼内德(二婚,無嗣)

  ————————伊瑞卡·格侖利希+胡果·威恩申克

  ——————————伊莉莎白·威恩申克

  ————托馬斯·布登勃洛克*** + 蓋達爾·阿爾諾徳遜

  ————————漢諾·布登勃洛克****

  ————克利斯蒂安·布登勃洛克+阿林娜·普烏格爾

  ————克拉拉·布登勃洛克 + 西威爾特·萊布修斯

  遠親(與 托馬斯·布登勃洛克***同輩):

  克洛蒂爾德

  女僕:

  伊達·永格曼

  伊利莎白·克羅格 父母:

  萊勃瑞西特·克羅格

  尤斯圖斯·克羅格

  家庭醫生:

  格拉包夫

  (另有大量旁支人物未標出,求補全)

  維基百科的《布登勃洛克一家》:

  【德文】

  【中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布登勃洛克一家》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