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披头士如何改变世界》经典影评1000字
日期:2020-11-28 06:33: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披头士如何改变世界》是一部由Tom O'Dell执导,Tony Bramwell / Robert Christgau / Anthony DeCurti主演的一部历史 / 纪录片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披头士如何改变世界》精选点评:

  ●从边缘到主流,然后再反叛主流。改变唱片工业,流行文化的披头士同时也在被世界改变着。列侬遇见洋子之后,在自我放飞的路上渐行渐远,从乐天派的摇滚歌手变成了提倡爱和和平的政治革命家。后来昔日好友间生嫌隙,乐队解散,四人各自出唱片搞艺术,影响力已大不如从前。只是各自牛逼的岁月,也比不上一起傻逼的时光。他们用音乐改变了世界,让我们的行走不再孤单

  ●披头士见证了风起云涌的六十年代,参与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或者说他们就是传奇本身,二战后婴儿潮的代表,流行音乐成为了武器,爱能改变世界,10年间从流行音乐的原点出发,我们见证了地下、实验、迷幻、摇滚一波波的浪潮,但这其中披头士永远都是那个站在夹板上告诉人们陆地就在前方的人,战争与暗杀、暴力与鲜血是注释六十年代的关键词,但披头士又带给我们乐观与和平、宽容与幽默,披头士的音符稀释了愤怒,也在冥冥之中为人类指明了未来,披头士早在利物浦时代就不仅仅是青少年的代名词了,在音乐、电影、诗歌、绘画的各个艺术领域他们无孔不入,上演着惊人的表演,他们的讽刺、批判乃至最后的分离,失败的创作,被玩弄的信仰,神秘主义的呓语,目中无人的夸大其词,统统成为了流行音乐乃至整个20世纪历史最闪亮的符号

  ●伤感。伤感,因为他们才华横溢天马行空,更因为他们的成功无迹可寻不可复制。风云际会,上帝只挑选他的宠儿。他可以让女王"rattling your jewelry",宣告"Now we are more popular than Jesus"。他只能是做错事但每次都能被原谅的宠儿列侬,他们也只能是不可一世的披头士。伤感。伤感,因为我开始相信命定。

  ●这部纪录片从多元的角度分析了披头士乐队崛起的原因,文化、冲突、个性、追求、社会变迁等等,虽然每个角度的阐述都比较粗浅,但还是具有深入探讨的价值!推荐

  ●没什么新内容

  ●John Lennon 谈到,“我们不是这世界的领袖,我们只是在船桅上的人,告诉大家看到陆地了,我们只是让你们知道,我们能看到什么。”六十年代Beatles 打破这个世界所有的一致性去创造新的个性,由此引发的摇滚乐队,嬉皮运动,爱之夏,革命的声音,创造了我们这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远不如他们曾经设想的那么好,但是今日的世界的那些爱与自由,多半要感谢他们。

  ●一部大纲一样的片子。看纪录片确实要比文字更加印象深刻,尤其是认人这方面(抱头)

  ●正常的纪录片 无功无过 “留着拖把头的披头士”好老派的说法哈哈哈 突然想到小时候看的漫画老夫子里面常有的画面 把拖把扣头皮上装时尚青年

  ●敏感又善于表达自己的人,这是上帝的礼物;赞美和批判都改变不了的人,是值得相信的样子;当然最终,爱与和平,这是永远的归宿

  ●122/365

  《披头士如何改变世界》影评(一):2018.10.23看的

  前半段各式各样的彩虹屁 后半段一涉及到历史和分裂就不可避免的沉重 我竟然才意识到泡结婚的时候其他人都没有去

每个纪录片都要在最后分裂的时候放几段63 64年的视频或照片 还嫌扎心扎得不够么

  《披头士如何改变世界》影评(二):青年人该怎样面对这世界

  看完此片,作为二十四岁的我,觉得太压抑啦,身体与心灵都被这世界压抑着,不像Beatle那样,能充分的表达自我,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可以自由的表达观点,并引领众人。我们很怕改变,很怕跳出舒适圈。作为青年我觉得得有自己的批判,可以质疑一切,然后再有自己的坚守,而不是大家都这样,我就也这样吧!我们必须带着偏见,然后才能创造出价值观,希望我能与你们每个人都不同

  《披头士如何改变世界》影评(三):披头士如何改变世界?

  你也许不知道披头士,但你一定听过HEY JUDE,如果没有,那你也一定看过四个穿着西装的人过斑马线那张照片,如果没有,你也一定在无数美剧或者电影里面听过“你就像小野洋子”这句台词。

  世界上没有人能绕开披头士这三个字。

  这部纪录片就是以这个角度,由朋友的口述解释几张专辑的内容和影响,结合过去的影像资料试图重构披头士的年代。

  影片用披头士如何开始走红和走红程度作为背景故事开始讲述。在开头的10分钟内,即使是对披头士完全陌生的观众也能体会到在60年代的披头士,影响力绝对是无人匹敌:他们一周卖出25万张唱片,他们的歌曲please please me启迪了其他乐队创作自己的音乐。

  之后,纪录片开始为观众还原60年代的英国和世界。

  60年代的世界各国还对战争心有余悸,国内经济萧条,所有年轻人开始想办法为自己寻求一条新的路,他们不满足于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做同样的职业,穿同样的服装。在英国,男孩成年的第一件事便是穿着和父亲相似的装扮、被父亲带去酒吧喝人生的第一杯啤酒,女生则要开始学习成为一名厨妇。

  这批出生在婴儿潮的年轻人,选择不再相信老一代的价值观,他们开始相信反战、和平、平等、自由。在英国的年轻人开始无法忍受英国传统迂腐的政治阶层,不打算继续遵守那套束缚死板的礼仪规矩,他们开始尝试性解放和女性解放。

  约翰·列侬、林戈·斯塔尔、保罗·麦卡特尼和乔治·哈里森都是出生在利物浦的工人阶级家庭,在影片的描述中,披头士的走红与他们自身的成长环境、社会环境、政治变动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可以说是互相影响的。他们在世界的眼中是反叛的、挑战阶级和不守规矩的,但在当时这类的不受常规被群众和媒体看作是有趣和新颖的。可以说,他们本身的追求符合了其他年轻人的追求,他们是60年代英国年轻人的缩影。

  他们也不是一帆风顺,影片中不可避免地提及了成员和毒品、列侬和小野洋子、以及列侬那句“披头士比耶稣更受欢迎”,这些事情都使乐队的发展受到冲击,不过能证明乐队实力的只有他们的音乐。

  影片在结尾略微一笔带过了披头士解散的原因,不过可以理解,因为这不是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在披头士所有的纪录片里面,这不是最详细和完整的一部,对于不熟悉披头士的观众来说却很容易接受,特别是在影片结合了政治、社会因素讲述后。

  如影片反复提及的一点,披头士至今还在影响世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披头士如何改变世界》经典影评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