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子》是一部由布鲁诺·杜蒙执导,David Douche / Marjorie Cottreel / Kader Chaatouf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之子》精选点评:
●6/10。处女作就自觉塑造了布列松式冷漠面孔的表演指导,弗雷迪把青春浪费在攒彩票和骑摩托招摇过市,要不然就参加乐队的排练,他和母亲一样根本不考虑未来,在两人首次交流的片段,母亲光顾着看非洲爆发传染病的电视新闻发表评论,却不回应弗莱迪的表情,有两次他靠踢砖墙发泄怒气,杜蒙认为这些肢体细节比话语更能描绘故事,在弗莱迪和女友搭乘升降机一场戏,他拥抱时比说话距离更近、表现更热情,俯视城郊的远景将天地分割开来,成为影片唯一包含希望的场景。最终杜蒙的关注点落在种族看法上,白人永远不自知地侮辱移民、把外来者赶出他们的生存空间,弗莱迪把积攒的暴怒宣泄到想搭讪女友的阿拉伯青年身上,结尾被一名警官告知青年已死,窝在椅子里的弗莱迪缓缓抬头瞥以确认的眼神,手臂留下明显抓痕,他并没有露出残酷的神态,显示出冰冷疏离的气质。
●世界史 杜蒙把人生的一段截出来,投射在银幕上,表现形式已经脱离了电影的范畴。琐碎沉闷的生活细节被无限放大,90分钟内跟着主角一起堕落和沉沦,声音的处理让焦灼感无时无刻伴随着你,摩托车马达声,吵架声,加之视觉压迫感极强的特写镜头片尾字幕出来时我已经瘫在椅子上,差点精疲力竭而亡。
●为戏剧而戏剧,躁动的青春,如一片沼泽,进去就GG。性爱真军。
●隐隐约约,有些不安。晃晃悠悠,有些躁动;每一位无所事事的青年,都是一枚等待点燃的炸弹。
●影片表面看来有些迟钝,不管是平静均衡的构图,还是缓和的节奏,更有个个看起来天生大脑发育不良的主角和他的朋友们,都让人难以理解和接近,但冷观之后,其内部的敏感却令人激荡不已。在片中这样一个安静的有些可怕的环境中,人似乎非常的接近自己的内心和本能,以往的社会生活仿佛不存在,只有这几个
●乡下 安静 小故事 节奏缓和 没有大惊喜但不难看完 小伙伴们在一起的日子多好啊!
●杜蒙最干净单纯的一个片子,包含了此后所有电影的元素和场景。最大的成功是演员的选择,这个男主迷茫眼神的力量远超过杜蒙后来电影中的眨眼、结巴。尴尬美学杜蒙比洪尚秀用得更好。杜蒙真是个神奇的导演,同样的演员审美,同样的小镇场景和乐队可以拍20年
●我才知道杜蒙的风格很大程度是布列松式的,镜头实在是简洁有力,强...
●racisme was not his fault. he finally cried like a boy
●很多动机莫名的镜头是精妙之处,对于破坏性的不协调采用雾般的乡愁压抑
《人之子》影评(一):印象很深的作者电影
布鲁诺.杜蒙____在我看来他是法国乃至世界赏格实际中叶涌现的新生代导演中的佼佼者,我一直觉得他是个技术很差的很不职业的好导演,不想将他的作片分解读解,只想说接受,印象很深 很深.......
《人之子》影评(二):第一次看杜蒙的片子
第一次看杜蒙的片子,没有字幕,渣画质。但很好看。有莫里斯皮亚拉到影子,但感觉比皮亚拉冷静和神经质一些。摩托车嗡嗡嗡作响,内燃机的动力就是这些郊区或者农村青少年的生命宣泄。枯燥的小镇气氛拿捏的非常好。镜头拍摄街道和田野时,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有几个镜头展现了小镇里其他成年人的生活,尤其是主角和一个男人的正反打,将男主和这里对立起来。不过,即使他们有交通工具,仍旧会被困在这。男主养的鸟似乎就是一个隐喻,他也是妈妈养的鸟,小镇是笼子。
骑摩托车、做爱、喂鸟,是男主日常三连。有一场几个伙伴聚在街角无所事事的戏,将他们的骚动和盲目、无望展现了出来。阿拉伯少年却有种更理性更有作为的感觉,最后男主殴打他的时候,传递出的却是男主走投无路的感觉。杜蒙的对演员的控制非常精准,男主脸上有一种哀切、质朴的神情,他身体里蕴含着无处发泄的力量,他眼神里的困惑,最后他在草地里宣泄的状态,都非常动人。这片子非常强调人的肉体和本能。好几处裸体就不说了,连胖妈都裸着出浴。骑摩托身体受伤,做爱时肉体啪啪地相撞,总是裸着上身游荡,此外还拍摄了大量的土地,植物。全都是原始最基础的最有生命的东西。
《人之子》影评(三):怪奇物语
杜蒙从处女作开始便建立了他独树一帜的影像风格和专属于他电影的怪异世界。人烟稀少的乡间小镇,其貌不扬的小镇居民,蠢蠢欲动的青春荷尔蒙,突如其来的性爱场面,不加修饰的下体特写,无处安放的暴力因子,别具一格的杜氏幽默,这一切组合在一起构建了杜蒙的怪奇物语,并一直延续至今。作为处女作,此片并没有一条清晰的故事主线,不像杜蒙在往后的作品里加入了大量凶杀,破案的悬疑元素来提升故事性和悬疑性,此片几乎就是在展现一个小镇青年的生活片段以及小镇居民们的众生相。
影片主角弗莱迪可谓长了一张其貌不扬的脸,并且还患有间歇性癫痫。他看起来像一个脑袋不灵光,容易被人嘲笑和欺负的老实人,但与他相貌和气质相反的是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混混……整天和狐朋狗友们骑摩托飙车,并且还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玛丽........影片几乎就在不断记录着弗莱迪和狐朋狗友们鬼混,和女友街头热吻,床震,野战等等这些生活日常。他有癫痫,经常会发作然后倒地不起翻白眼,浑身抽搐口吐白沫。他总是骑着摩托狂飙,每次骑到家门口时总会从摩托车上摔下来........他开餐厅的母亲时不时会抱怨他不找工作,但他就是我行我素的不找工作,母亲拿他没办法,也不会过多教育他,因为没用.......他和女友动不动就在街边接吻,旁若无人,这样的场面在杜蒙往后的作品里随处可见......杜蒙从来不避讳会对身体器官的展示,弗莱迪与女友在草地上野战时,器官的特写镜头赤裸裸的展现在镜头前,他们做爱时的原始,僵硬的肢体动作毫无美感,整个画面呈现出如同纪录片般的原始质感。另一边是一个阿拉伯男孩卡德追求弗莱迪女友玛丽的支线,玛丽与卡德最先在餐厅里的对视让卡德对玛丽产生了兴趣,随后卡德与父母在餐厅就餐时听见了弗莱迪一行人对他们阿拉伯人的种族歧视言论,母亲按住了卡德的手让他不要冲动,随后一家人离开。卡德对玛丽的疯狂追求似乎也参杂了报复的元素。卡德像一个流氓一样骑着自行车在独自回家的玛丽身旁晃荡,充满了调戏的意味。这样一个神情凶恶,举止怪异的阿拉伯青年似乎在不断证明着自己活该被歧视.......玛丽面对卡德的每一次跟踪调戏都用沉默或愤怒来表示拒绝,这时观众不得不为玛丽担心,她是否会被卡德伤害。与此同时弗莱迪在得知了有人看见玛丽与卡德一同回家后,错以为玛丽与卡德有一腿,他的内心开始有了波澜。但有趣的是当玛丽得知弗莱迪和朋友在学校调戏欺负猥亵了一个柔弱的女学生时,她的心态也同样发生了转变。当她主动的将裙子掀起,把卡德的手伸进自己的内裤里时,卡德却愤怒的跑掉了,此时卡德之前一系列让人反感的行为和形象发生了颠覆,他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少年,也就是真正的自己。他流氓般的行为也许是在模仿弗莱迪,这样的模仿在他看来是吸引玛丽的方式,可他最终还是要变回自己,变成一个并不坏的阿拉伯人。最终卡德和玛丽拥抱在了一起,这是一个感觉不到肉欲的拥抱。种族歧视在此时变成了彻底的种族主义,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与善恶无关,它就这么存在着,存在于善恶不分的环境中。当弗莱迪与同伴们狠狠的殴打卡德时,他在发泄着被卡德钻空子的怒火,同时也发泄着对“低等种族”的仇恨。当最后警察问弗莱迪是不是种族主义者时,弗莱迪没有回答便离开了。也许他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种族主义,他只是认为这样是对的,是应该的,这才是最无解的难题。正如警察所说:“这一切并不能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