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管理新现实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2-03-29 03:07: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管理新现实的读后感大全

  《管理新现实》是一本由[美] 彼得·F. 德鲁克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管理新现实》精选点评:

  ●什么是今天的管理新现实?是“知识社会”的到来!这意味着知识取代了资本和人力成为推动组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而很多的管理者却还在依据过去的现实来做决策。很难定义这本书究竟应该归于哪个学科,但肯定不只是管理学,它论述的是这个时代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讲有用的真理。德鲁克就是这样的。

  ●: C912.3/2224-6

  ●写得太绝了!

  ●2009-5-19,德鲁克关于管理在非企业的应用、关于教育的评论、关于工人的未来,正在成为事实。需要重读

  ●大师中的大师

  ●政府是最无效的管理者...哇哈哈

  ●德鲁克的远见。

  ●基本上《后资本主义》一书的前身。

  ●知识工作者时代开启指南

  《管理新现实》读后感(一):清澈的睿智

  原书发表于1989年,20多年了

  书中对未来的把握未必完全准确,老先生的方法也未必能让所有人认可,但应该很少有人不强烈感受到书中透露的睿智。

  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世界发生了很多大事:东欧巨变、前苏联解体、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第一次海湾战争……,当然也有中国。

  但是这本书关注的不是这些事件,而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世界正逐渐、也是迅速发生的本质变化——事件不过是这个过程的偶然性表现。

  那个时候,很少有中国人知道“德鲁克”这个名字,更谈不上了解出版了这样一本书。

  《管理新现实》读后感(二):德鲁克看二十一世纪,我从他看十九,二十世纪 ——读《新现实》有感

  政治的变化

  回顾历史,有时候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个社会主要思辨的巨大变化。19世纪70年代,自由放任的资本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资本家的形成,对于生产工具的私有,使社会上产生了比较固定的阶级区别,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大量的劳工被雇用且不具有权利的保障,使人们对于社会进步的思考从如何有效利用资本,增加国家财富到如何改善社会结构。

  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对于资本主义的反对,形成了两个大的集团,即“马克思主义者”和“反犹太主义者”,后者被希特勒付诸实践。马克思主义者寻求于无产阶级的产业工人,希望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资本归为国有,大家都是无产阶级。而以希特勒为代表的反犹太主义者则寻求于种族区分,声称集体,政党,国家和雅利安人种是至高无上的。

  而在另一面,俾斯麦设计的福利国家制度成为原资本主义的另一种改变方向。也是基于政府对于社会的控制,强制建立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在这一百年里,政府控制经济和政府指导社会,成为“进步”的原因。

  而在20世纪70年代,不管是共产主义,还是反犹太主义,无一例外已经失败了。人们已经认识到,政府对于社会的彻底人为改造,除了降低生产效率之外,并没有预想的作用。同时,福利社会却有效地保持了社会结构的稳定,并维持了生产效率,同时,工会组织的不断壮大,使传统的资产阶级的控制能力进一步降低。

  社会结构的变化

  社会结构由一个劳动力社会转向知识社会。传统的劳工在发达国家的比例已经下降到不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而社会的大多数雇员都是拥有大学文凭,或者技校证书的人,即拥有知识的人。而对知识的拥有,使得雇员们第一次拥有了更大的资本,因为知识比单纯的劳力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这样,每一个雇员都相对更加自由,而很大程度上,知识拥有者和企业主之间已经更加像一个合作的关系还不是雇用关系。

  组织结构的变化

  随着知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一个企业组织并不需要任何劳动力即可为社会产生效益。而通常的命令-控制的管理结构也产生了变化。一个企业成功所需要的知识,从企业的上部慢慢地向底层转移。更多的专业人士在企业的运作上产生作用。而企业更进入一个更加扁平化的结构,即对于一个功能的完成由更多相对平等的小组织单位完成,而不是由一个非常大的垂直组织单位。

  《管理新现实》读后感(三):关注已经发生的未来

  德鲁克特别强调“已经发生的未来”。未来已经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出现了;事实上我们也早就进入了未来。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答案,可是我们知道问题是什么。我们可以采取的行动已经有迹可循;那些随受欢迎却注定失败的行动,同样也有迹可循。

  资本家早已不是马克思主义里面的资产阶级,已经没有了对任何国家的经济的完全主导性。当比尔盖茨捐出全部个人资产的时候,虽然数额上可以和一个小国的 GDP比肩,但也没有影响到任何国家政权的变幻。早年,像洛克菲勒、摩根那样凭个人财力支付整个产业的财务需要,并控制生产工具的时代已经远去。

  当代知识工作者的崛起,使得整个地球社会转向知识型社会。知识型社会的关键点不再是工业时代的生产工具,必须得生产力恰恰是知识工作者。统计一下全球100位富翁的知识背景、毕业院校,大概可以有一个很好的证明。

  由知识工作者主导的知识社会里,知识应经变成发达经济体当中的真正资本。知识工作者既具备劳动者的属性、也同时具备资本家(剥削者)的属性。这也就是高考为什么越来越重要的原因。知识储备的多少,决定知识工作者的收入的多少。

  知识工作者,并不像以前的体力劳动者那样容易管理,简单的量化目标管理方式正在被知识工作者玩弄于股掌。知识工作者也不会再被日本家族养老式管理所束缚。跳槽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是极其容易的,对于知识社会的管理者来说,人员流动恰恰是保持知识更新的一种好方法。唯一要处理的是时间点。

  知识社会的主体结构不再是大型工厂、农场。围绕一个专项知识领域的组织,完全有可能创造极大的效益,而不取决于人头数量的多少。

  郎咸平四处演讲的时候多次提到的一个例子,品牌设计赚大头,生产赚血汗钱的例子,也是知识型社会经济利益分配方式的一个注解。间的可以这样理解,早就不喊达到帝国主义、打倒资本家了。但是我们依然没有他们富有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知识不够,全民平均知识水平不足,历史原因的知识断层。

  当全民向钱看的时候,当挣钱越来越不容易的时候,一方面会是更加恶意的竞争,一方面掌管经济的主权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当个人和企业(知识组织)日益成为经济主体的一部分的时候。这类新组织必定会争取更多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社区责任。

  其他更多内容:

  1、蓝领公认正财成为反文化势力?

  2、工会还能生存下去么?

  3、社会救济不是唯一答案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管理新现实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