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逻辑学讲义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2-05-16 12:43: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逻辑学讲义读后感100字

  《逻辑学讲义》是一本由(德) 康德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逻辑学讲义》精选点评:

  ●我觉得我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 “许多人没有看过逻辑学就去看哲学还以为是心灵鸡汤。”一位学长如是说。

  ●到p37,看不下去了

  ●惭愧的说,当年该书未重印前市面少见,我有意拿走了图书馆的一本,然后赔钱给图书馆才得到。

  ●導言!

  ●提纲挈领的一本书,值得再读。

  ●精华程度极高,对在日常中不易明晰的很多概念(比如“信仰”,成见”,“模仿”,甚至“打赌、发誓”;当然更重要的如非常复杂的“形式”)都逻辑地阐述了。导言部分占去了一半的篇幅但是绝对要仔细研读的。\ 本书读起来不容易(很多人估计是看不懂的),每页都有大量细致而严密定义过的词,对它们绝不能按日常词义去感性地套用。然而理解本书却又要求读者像日常一样熟练地在本书中使用这些几乎“重新”定义的词,这才是本书难以理解的根本原因。因此,需要勤奋地前后反复回顾、连贯地去思考才能理解。\ 另:竟然91年初版,2010年才第二版的,过去几十年流通无几。(越来越喜欢商务印书馆了)。不要以书少而以为其不堪经典,就像买不到《单子论》和《数学原理》的中文书一样。//错处:50.c;53.2);109注释1。

  ●是对纯批很好的补充

  ●有种重温大学逻辑课的感觉。 自身实力不济,《纯粹理性批判》读不下去,只好由浅入深进入康德。

  ●辩证逻辑

  ●我觉得我这辈子都读不懂这种书了。。。

  《逻辑学讲义》读后感(一):逻辑科学

  还没有读完,但是今天先说说初步的印象。

  第一,这里的逻辑学并非我们通常意义的逻辑。正如书中所说,这里逻辑学不是其他科学的工具,这里逻辑学指的是知性与理性的科学,相当于美学是针对于感性的科学。正如语言中语法,即使没有真正学习过口语语法的人,仍然会不自觉的运用语法,当我们把这个语法从语言中提炼出来之后,就构成的语法学。把所有知性和理性思维的构成比喻成语言,逻辑就是其语法。

  《逻辑学讲义》读后感(二):康德为什么把直言判断与假言判断和选言判断并列起来?

  在第23节中,康德把判断分为三种,即直言的,假言的,选言的。而且在第24节讲直言判断时在注释里特别强调:“决不能因此——象许多逻辑学家那样——相信,假言判断和选言判断无非是直言判断的不同装束,因而可以还原为后者。”

  这里的这个“装束”也许是翻译的问题意思是说“组合”?

  现代逻辑学里一般不会把这三者并列,相反,直言判断是简单命题,假言和选言判断是复合命题,不宜等而并列。而康德这句话同时也表明在其时代的一些逻辑学家也和现代逻辑学的观点似乎一致。那么康德为何采取这种立场?——尽管他有自己的解释:“判断的这三者形式本质上基于知性的不同逻辑功能,因而必须按照这些功能的特殊差异来衡量。”

  《逻辑学讲义》读后感(三):没有标题没有章节没有页码的书评

  这本书从去年二月份一直读到九月份。原典类的阅读大概都是如此,原典的篇幅并不长,但是信息量和信息密度都很大,每读一句话都需要结合上下文琢磨一下,所以即使只是不到二百页的讲义,对于作者本人可能却是一生的精思,而对于初学入门之人则是精神上的重负。讲义分为两部分,导言和正文。说是逻辑学讲义,但是导言部分却是占了五分之四的篇幅,其中涉及到作者对于作为体系化科学的哲学之总体认识,自我学说框架的表述,对于人类各类逻辑行为的定义、介绍和分析。对于非专业逻辑学研究者的人而言,其实导言的价值要比正文的价值大得多。我就是本着这种态度去读这本书的。正文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既有逻辑学知识的描述,另一部分则是对自己逻辑学说的阐述,不过由于我也并不专业,在这里也就不展开了介绍了。这里面最实用的内容应该是康德对于人类各类逻辑行为的定义、介绍和分析,纯粹的技术性逻辑推理对日常生活没什么太大用处,但是这部分内容引入了大量与理性推理无关的内容,康德评估了这些外部因素对逻辑推理各种可能的影响,即使不是专业的研究者也能读懂,且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

  《逻辑学讲义》读后感(四):比《简单的逻辑学》还要简单的逻辑学入门书

  所以姑且功利地来看,如果阅读哲学,我们能得到什么好处?

  阅读的显著要件,就是“有点难”。

  有一本书叫《简单的逻辑学》(D·Q·麦克伦尼 著),我觉得这是一本伟大的著作,它把人类思维的最重要工具——逻辑(哲学的基础),表述得简洁明了,我认为小学生都可以看懂。

  逻辑学的著作,当然会有一些抽象的段落,它可能需要你反复看几遍,无法一目十行,迅速翻完,让你有轻松的获得感。但是这种抽象,这种难,不是微积分公式的难,不是量子理论的抽象,有专业门槛,它只是需要耐心,必要时拿出纸笔画一画,就可明白。

  如果你认为逻辑很重要,你也想思维敏捷清晰,那么,你就得学逻辑,在这个过程中,你碰上有一点难的入门书(它已经是史上最简单了),会阅读的人将心生喜悦:我只要克服这一点难,即意味着我掌握了新知。

  不会阅读的人刚好相反,碰上一点点难,他就扔下书。

  其实,任何有价值的文字,都会有一点点难,它必然需要你思考,思考需要专注,抗拒打扰,它将产生疲惫,就像举着重物,过一段时间,你想扔掉它,休息一下。思考训练越多的人,举重能力越强,可以持续非常久而不觉得累,累了只要稍微放松一下,力气就恢复。

  你怕难,那不可能有阅读力。

  言归正传,说了这么多,我其实想说的是,今天看的康德的这本《逻辑学讲义》,比《简单的逻辑学》还要简单。

  因为这是一本讲义,是由学生听讲笔记整理而成的。

  不过它在出版前曾经由康德亲自审定过,因而比起其他版本来更具有权威性。

  在该书中,康德在传统的逻辑判断分类外,又创设了模态,开创了研究概念的内容实质的新局面,从形式逻辑发展到先验逻辑。康德对范畴表的旧类范畴,都用正、反、合方式来阐明,从而对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逻辑学并非我们通常意义的逻辑。正如书中所说,这里逻辑学不是其他科学的工具,这里逻辑学指的是知性与理性的科学,相当于美学是针对于感性的科学。

  正如语言中的语法,即使没有真正学习过口语语法的人,仍然会不自觉的运用语法,当我们把这个语法从语言中提炼出来之后,就构成的语法学。把所有知性和理性思维的构成比喻成语言,逻辑就是其语法。

  虽然这本讲义的某些部分带着浓浓的教科书气息,但仍然是理解康德的一条相当不错的途径。

  从目录来看,全书在比例上就有一种明显的失衡:导言占去了约摸一半的篇幅。这种失衡正体现出康德对于逻辑的看法,即比起那些现成的形式规则,更为重要的则是首先界定这些规则的有效性范围,明白我们通过这些规则能得到什么而不能得到什么。

  在逻辑学的内在方面,康德的创造在于引入了模态逻辑,并且反对将假言和选言判断还原为定言判断。

  除此之外,全书最为突出的特点就在于那种条分缕析的细致性和论证的严密性,这使得对它的阅读不仅仅具有历史的价值:习惯了数理逻辑的符号技术的代工,我们在康德的逻辑学中能够得到的是对那种被符号所跳跃了的鸿沟的真切理解。

  对于康德研究者而言,本书对《纯粹理性批判》中进一步发展的一些主题有所涉及,并为对后者的解释提供了印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逻辑学讲义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