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呼啸山庄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10-28 03:03: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呼啸山庄读后感锦集

  《呼啸山庄》是一本由[英]艾米莉·勃朗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呼啸山庄》精选点评:

  ●相当dramatic啦

  ●5h51min 第一次看到这么不温和的书 所有的场景情绪和语言都很激烈

  ●190311-29 / 这本书看得我太痛苦了。情节是很跌宕起伏的,如此互相仇恨的一家实在少见,各人的爱恨情愁设置得也十分精妙。然而作者的记录方式实在是太琐碎了,明明可以略去不少无用的细节,他却非巨细无遗的呈现给读者(不过假如作者本人喜欢这些家长里短,我们好像也不该去指摘,毕竟作品嘛,当然是作者本人写得开心为上咯)。另一方面,从剧情上来说,平和宁静、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场景比较能给人安定的感觉,而《呼啸山庄》这种矛盾激烈、时时刻刻都隐藏着冲突的景象,会让读者不禁也感到一丝焦躁,读起来不免有些不舒畅。 能从这种冗长的文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和剧情,将之成功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导演,我实在佩服啊。

  ●1、有些地方对照了方平版的电子书,孙版的在名字地点上的翻译更适合我,不过相应的,翻译的感觉更干硬了些。2、与世隔绝的山庄里,演绎了两代人的爱恨情仇,在仇恨的黑暗的世界里,有一股难言的生命力,混沌野性粗鲁极端的情感,偏偏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所谓大师,流芳百世的往往不是娴熟的艺术技巧,而是那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看的过程很气,觉得西斯克里夫真是人间垃圾。看完之后觉得开头和结尾还不错,虽然其实觉得结尾凯瑟琳和哈雷顿的爱与和谐还挺仓促,恨也结局得仓促,西斯克里夫对凯瑟琳厄恩肖的爱的刻画在开头关窗户那段最好。

  ●没有经历过激烈的爱恨情仇是无法领悟这本书的精髓的。

  ●疯疯癫癫 飞蛾扑火 变态极致 是我的菜~

  ●断断续续的看完了,虽说是两代人的故事,但我看到的一直都是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爱的延续。可能是国家不同,思想文化不同的原因,我并没有感到他的爱情有多么的伟大。也可能是我看过的小说电影电视上的爱情太多了,以至于我想要的爱情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一起慢慢变老。

  ●看两代人的相爱相杀。

  《呼啸山庄》读后感(一):《呼啸山庄》阅毕掩卷

  小说讲述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一切始于呼啸山庄老主人收养了年幼的希思克利夫。欣德利对希思克利夫得宠的嫉妒,当欣德利成为一家之主时,便施暴于他。凯瑟琳对希思克利夫爱情的矛盾,一方面对他爱之深,一方面却不能接受他的卑微和粗俗。当她毅然嫁给埃德加·林顿时,激化了希思克利夫的仇恨心理,导致了他后来的疯狂复仇。最终,希思克利夫不仅得到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所有财产,而且奴役原主人的后代。然而复仇给他带来的并不是持续的快感,而是孤独沉重的空虚感,最后落得抑郁而终。

  《呼啸山庄》读后感(二):邪乎的故事,邪乎的观感

  历时好久才读完这本书……总觉得有点邪乎的感觉笼罩着我。不是很有冲动让我去读完它。

  一个阴森的山庄里的人性的恶,从欣德利·厄恩肖(不过最终受到了报应),到希思克利夫为小时所受遭遇(这种遭遇和幼时身世经历有关,且因其个性,又有些罪有应得)所编织的巨大的复仇之网,确实作恶太多。连底下的仆人都是没有感情的,一个没有爱的山庄。

  希思克利夫对凯瑟琳·厄恩肖的爱是那么的执念,生,只为她一人,她死,还能时时被她所缠绕,因她而爱,因她而恨,极致到死后要与之同穴共生,极致到那么邪乎。然而就在希思克利夫的报仇就要收尾之时,突然失去了报仇的动力,仇恨就像被化解了一般,没有意义了。灵魂就像被召唤一般地,一心向着天堂而去了。

  故事用巨大的篇幅写这里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恶,直到最后的尾声,凯瑟琳·林顿与哈林顿·厄恩肖的甜蜜的感情与互动,给这个故事带来了爱的浸润,终于在我的眼前画上了爱的图景。

  一切人性之恶终会败给爱。

  (呃,我到底在说些什么……)

  《呼啸山庄》读后感(三):"哪怕他就是爱你八十年 也抵不过我爱你一天"

  我想只要读完此书的人一定觉得很荡气回肠 我自己正是如此.希思克里夫无疑是全书是最大的一个悲剧.从不得而知自己的身世 从小跌跌撞撞估计若不是善良的老厄肖恩先生将他带回家他会在路边饿死 他是幸运的 同样他又是不幸的 即使有着老肖恩对他的偏爱 其实他根本也不敢在那个家肆意妄为 从小就被辛德利欺凌 因为辛德利觉得他抢走了自己的父爱 而凯瑟琳却又那么喜欢他 所以多少在他有凯瑟琳相伴的日子里也是他这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但是好景不常老厄肖恩先生就那样离世了 这无疑对希死克里夫来说是人生第二个转折 他再也没有保护伞了 只能任由着那可怕的辛德利更加光明正大的无尽的欺凌 辛德利简直恨透他了 直到将他贬为奴仆 希斯克里夫只能隐忍着 他别无选择 因为他也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 他变了 外表看起来总是脏乱不堪 但是凯瑟琳却是他的精神支柱啊 但是凯瑟琳在埃德加林顿家住过几个礼拜后 凯瑟琳却变了 渐渐地她在有外人的情况下会注意自己的脾气举止 她是在意林顿一家的 因为她天真的觉得林顿一家那种充满和谐修养的家庭氛围才是自己想要的 但同时她又爱着从小一起长大的希思克里夫 她矛盾及了 但她还是现实的选择了能给她未来的埃德加 她说服自己嫁给埃德加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希思克里夫至他的社会地位超过自己哥哥地位 她太天真了 没想到希思克里夫带着满满的恨意远走他乡 事隔三年回来后突然变成了一个有钱人 凯瑟琳见到他时无疑觉得自己此生最爱的人还是他!她觉得他就是她自己的另一个存在 她爱他吗 或许她只是更加爱自己呢 希思克里夫对她那扭曲偏执的爱使凯瑟琳彻底的崩溃了 以至于她就那样死在了他的怀抱里 .每一天希思克里夫都在游荡着 每一天都想要去报复 仇恨在他心里撒满了种子 他摧毁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以及的自己的儿子 同樣也至辛德利于死地!他变成了魔鬼 疯狂的报复每个人 .然而此书中让人感到最温暖的人出现了 那就是凯瑟琳的女儿凯茜 她是多么温暖善良啊 她那么爱自己的爸爸 爱自己的爸爸胜过小林顿 她太明智了 .另一个让人倍觉温暖的人出乎意料的却是哈雷顿 他的少年时代的处境像极了希思克里夫的少年时代 他本是一个上等人 却落到那样的下场 然而他并不恨希斯克里夫 反而在希死的时候做了那个唯一一个真正为他哭泣的人!自然而然地 两个温暖的人彼此相互吸引了 书中的结尾凯茜教他念书的那一幕多么美好 本是一本充满悲剧的书却因为这个片段而充满温暖和力量 .但是看完总是还是不禁想起希斯克里夫对凯瑟琳说的"哪怕他爱你八十年 也抵不过我爱你一天!"

  《呼啸山庄》读后感(四):《呼啸山庄》:失去了你,世间如同地狱

  文/吴情

  爱情是文学的母题。有的爱情,温暖如三月的阳光,比如萨萨缪尔·理查德森的《帕美拉,或贞洁得报》(Pamela, or Virtue Rewarded),厚颜无耻的贵族遭遇了坚守贞洁的女仆帕美拉,最终被感化,结为夫妇。有的爱情,则热烈张扬,甚至包含着毁灭的意图,比如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Medea),愤怒的美狄亚为了向负心汉伊阿宋复仇,不惜杀死他们的两个孩子。无独有偶,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以一部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将爱情这一主题书写到了极致。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的初版与《简·爱》(Jane Eyre)密不可分。《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姐姐,前者依靠《简·爱》在文坛获得巨大成功,借此契机,《呼啸山庄》得以与“勃朗特三姐妹”之三的安妮·勃朗特的《阿格尼斯·格雷》(Agnes Gray)合集出版。不过,《呼啸山庄》的接受史并非一蹴而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的名声,远远不敌《简·爱》。可随着批评家对它的不断重读与阐释,《呼啸山庄》最终成为不逊色于《简·爱》,在文学叙事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经典之作。

  《呼啸山庄》讲述了一个复杂而曲折的爱情故事:呼啸山庄的乡绅厄恩肖外出,回家带来了一位流浪儿,不顾妻子反对抚养在家,取名“希思克利夫”。希思克利夫很受厄恩肖的宠爱,与厄恩肖的女儿凯瑟琳关系极好,这受到了厄恩肖长子欣德利的憎恶。厄恩肖死后,欣德利继承了家产,与妻子共同折磨希思克利夫,同时竭力拆散渐生情愫的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后来,希思克利夫许久未表白凯瑟琳,她一时答应了画眉田庄的公子埃德加·林顿的求婚。希思克利夫得知消息后,愤而出走。几年后,在外流浪许久希思克利夫重又回来呼啸山庄,开始了他对所有人的报复之旅。

  对待曾经欺负他,使他未能接受正规教育的欣德利,他根据他此时因丧妻一蹶不振的特点,与其豪赌,最终将呼啸山庄变成自己名下的财产,欣德利之子也被他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对待迎娶凯瑟琳的埃德加·林顿,他的做法是时常与凯瑟琳交游,逼得埃德加与凯瑟琳反目,他后来更是骗取了埃德加·林顿之妹伊莎贝拉的爱情,与之私奔,成为乡间舆论唾弃的对象。凯瑟琳产下一女后便去往了天国,希思克利夫则安排自己病怏怏的儿子林顿·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结为夫妇,将埃德加的画眉田庄,变成自己的财产。然而,即便一切报复手段得逞,希思克利夫还是感觉到了空虚,不久绝食而亡,(请求内莉将其)与凯瑟琳合葬在一起。

  似乎,所有的真爱都面临着世俗的阻力。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也不例外。他们的爱情旅途中,欣德利的嫉恨、欣德利与妻子联合起来的“棒打鸳鸯”,都无形之中加速了这爱情的崩解。另一方面,凯瑟琳稀里糊涂地答应求婚,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埃德加·林顿,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丈夫之选,文雅庄重,且有不错的经济收入。然而,凯瑟琳并没有认真考虑太多,没有以感情为基础,审慎地考虑自己和希思克利夫之间的未来,这是造成爱情悲剧的所在。毕竟,她与希思克利夫,在灵魂上归属彼此。

  在一个爱只需做不用说的年代,讨论“真爱”、“爱情”等话题,似乎有些背时之感。不过,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爱情,到底是什么呢?是初见时的钟情倾心?还是身心交付的热烈渴望?抑或是生存于世的一剂迷幻药?爱情,既是以上全部,又全部不是,因为它关乎体验,很难完全客观分析,真正能够找到原因(经济、外貌、品行因素)的爱,可能不一定是真爱。强烈的爱,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恨(因为求而不得);强烈的爱,有时就让人敢像圣徒般牺牲,日本著名小说家谷崎润一郎的《春琴抄》中便描绘了这般的爱情。

  在叙事学理论还未建立起来之前,《呼啸山庄》,已经颇为灵活而成熟地运用了种种叙事技巧,即使今天看来,也值得赞赏、研究和探讨。小说总体上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通过叙述者“我”的来呼啸山庄造访其主人希思克利夫,希冀租赁下画眉田庄,意外从画眉田庄的女管家内莉那儿得知了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之间的“旷世绝恋”。而这一“旷世绝恋”的传达和描绘,主要由内莉,这位看似客观、实则极为主观,看似不偏不倚、实则包含不少偏见的人物完成,因此,读者欲真正抵达故事的核心,必须试着“剥离”内莉的偏见所造成的诸多认知错误,比如对希思克利夫性格的“污名化”,又如对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间恋爱关系的冷眼漠视,还得注意内莉在种种矛盾中的位置(因为她既是爱情悲剧的见证者,也是一个参与者)。

  在艺术上,《呼啸山庄》上颇值得称道,而其中关于呼啸山庄与“荒野”的描写,更是成为英国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经典段落。艾米莉·勃朗特,虽是小说家,但称之为诗人更为恰当。充沛的感情,抒情的风景描写,都让人印象深刻。另,《呼啸山庄》也不乏哥特小说的色彩,尤其是叙述者“我”洛克伍德在呼啸山庄待的头一晚做的一场可怕的梦。

  在笔者看来,《呼啸山庄》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学名著,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对希思克利夫的结局的设置。如果说,种种报复手段得逞之后,希思克利夫欣喜到整天嘻嘻哈哈,开心莫名,悲剧便不成其为悲剧了。相反,希思克利夫感到无限的空虚或虚无。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想必没有佛教“空”的概念,但不妨碍读者用佛教“空”的观念、或存在主义对于“虚无”(nothingness)的阐释进行解读。对失去了凯瑟琳的希思克利夫而言,世间早已变成了地狱,所谓活着,不过是完成复仇的手段罢了,其生存的意义,完全被抽空。他原本指望复仇赋予残生以意义,到头来却仍发现,全是一场“空”;他只有通过死亡,才能够抵达生命的彼岸。一部《红楼梦》,不也是关于缘起缘灭直至“空”的奇书吗?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呼啸山庄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