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供给侧改革十讲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2-03-29 03:03: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供给侧改革十讲读后感摘抄

  《供给侧改革十讲》是一本由贾康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供给侧改革十讲》读后感(一):专家谈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十讲》有感

  ——《供给侧改革十讲》有感

  随拍

  《供给侧改革十讲》读后感(二):供给侧改革是什么

  供给侧改革是什么

  纵观今日中国经济形势,很大程度上因为产能过剩,供求关系的极度不平衡,造成严峻的滞怠局面,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重视供给侧的新路子应运而生。领导层面也一再要求,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体系有效、稳健地发展。

  供给侧改革是什么?专家讲座告诉你。《供给侧改革十讲》作者贾康集结了十次讲座的内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部分。对于了解改革细节,结合政策动向很有实际意义。贾康从国情以及经济现状的角度出发,细致深入地分析,由“定向调控”开辟新思路,不再单一行事,为了形成长期的发展后劲,可持续性的根本需求;也提出要肯定制度的重要性,高于技术,使新供给经济学做到理论充分联系实际。

  该书列举供给管理在特征上和需求管理的不同点,以及新时代经济所面临的挑战,不可任其妄为,需要谨慎而行。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对银行、“两房”注资,消解动荡,复苏经济,对照美国供给侧管理的成功经验,贾康也提出很多建设性理论,且是针对性的措施。他肯定现在的发展趋向完全合乎推理出来的逻辑,充分解析供给和需求的基础关系,以及延伸出的各种关系,才能正确应对大形势。

  贾康的着重之处条理明晰,由当前形势的全面分析开展,针对各个层面进击突破,以最有效的方式去缓冲解决,并且充分认识到,总结教训和吸取经验的重要性。贾康对供给侧的解释和实施方案,对照了提升经济的改革路线和行动力,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优化结构提升经济,改革是必然之路,各种社会问题却又阻隔怠慢,由此产生的矛盾该怎样解决,也是个大问题。供给侧改革面临的各种问题也不少,面临的关口居多。只有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认清当前,迎接考验,制定有效策略,有的放矢,争取走出困境。

  《供给侧改革十讲》读后感(三):良心、改革与创新-《供给侧改革十讲》

  12年的冬天,我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此行的目的很简单-看看我研究生考试想报考的学校,财政部科学研究所,简称财科所。

  财科所其实并不知名,即使在财经专业的圈子里也是一样,它完全不像清华五道口、北大光华这一类大家闺秀,经常地出没在那些上进的孩子们口中。它更像一个小家碧玉的害羞女子,被养在深闺,不为众人所知。但财科所的低调,并没有掩盖它所培养的人才的光芒,政府方面,光财政部就有数位副部长受教、成长于此,而商海之中,人才更是多不胜数,最有名的,可能要属从之前的华夏基金一哥,成为私募基金Top Ace老板的“中国股神”王亚伟了。

  本书的作者贾康,是这所低调的财科所的前所长。他的治学经历并不复杂,没有留洋的背景,没有显赫的家庭。下过乡、当过兵、进过工厂的他,是靠着自己一步步的努力,成为了全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贾康在2011年出过车祸,由此发生了著名的控诉“锦湖轮胎”事件。当时,贾所长开着圣达菲SUV,带着老婆、女儿,正走着高速。突然,轮胎爆胎、发生车祸,所幸,贾所长只是多处骨折,而老婆、女儿只受了些轻伤。作为一名全国知名经济学家,贾所长驾驶的那部圣达菲SUV的实际售价,仅6万余元。

  要知道,贾所长95年就开始享受政府的特殊津贴,2002、2003年受朱镕基总理之邀、2004年、2005年受温家宝总理之邀、2006年受当时的胡锦涛总书记之邀座谈经济工作(“中南海问策”),给常委们讲解经济问题。

  他就开了部6万块的车,一心扑在了经济问题的研究上。

  对贾康所长的观感是如此的好,以至于我刚一察觉这本书的出现,就嚷嚷着东方出版社的编辑送我一本当书评。但越尊敬贾所长,越发现很难写这一篇书评,虽然我是正正规规的经济专业毕业,但以我的水平与学识,很难去评价贾康大作的经济理论。于是,我写了很久,写了很长,写完之后又全部删了。于是,我想还是着重介绍贾康,这个优秀的经济学家,同时,用通俗的说法,介绍一下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如果有人看到了这篇书评,萌发了对贾所长的些许的敬意,萌发了对“供给侧改革”的些许的兴趣,我便可以安下心来,并没有辜负东方出版社送我这一本书的初衷。

  2016年年初,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要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也随之走向千家万户,大家似乎在街头巷尾都能听到关于该改革的议论。但“供给侧改革”究竟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经济专业的人讲不出来,非经济专业的更是如坠云雾。

  供给侧改革究竟是什么?其实,它并不高深。过去,我们强调的经济调整方式,主要都集中在与“供给侧”相对的“需求侧”上,如何让经济发展,那就提供低息、高流动环境,让大家将储蓄的钱拿出来,更多的“买买买”,更多的淘宝购物。这是刺激“量”的变化。而现在,“供给侧”改革,则体现在了“质”上,原来我生产低成本低质量的小玩具,大家很喜欢,但买多了,需求饱和了,量也上不去了。所以,我改变我生产的产品,现在生产高质量的“乐高”积木,让儿童能够在满足基本娱乐的同时,提升智力,换句话说,“产品”更“高级了,通过“质”的提高,来获得经济的发展。供给侧的改革,是更具质量的、显著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改革。

  正如它的前所长贾康所做的那样。

  《供给侧改革十讲》读后感(四):命运天平:那场关于供需的博弈

  献给《供给侧改革十讲》,献给变革中的伟大勇气

  边江/文

  世界变得平坦,是不是迫使我们跑得更快才能拥有一席之地?

  ————题记

  阅读本书,你需要从最原始的经济学理论中找寻原理和答案。

  投资,消费,净出口作为需求侧的三驾马车长期霸占着经济发展的重要版面,命运的天平在时代脉搏汹涌的跳动中向需求的一方倾斜了足有半个甲子,但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变革派生出了种种联动性的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滑与CPI长期低位运行,居民收入增加与企业利润下降,消费上升而投资骤降,如此这般非标准的形态通缩则又让人们将变革的目光投向了天平另一侧的供给一方。借着十八大的东风,我翻开《供给侧改革十讲》一书,希望能在最纯粹的理论中找寻些许指引的能量。

  《供给侧改革十讲》收录了国内一线经济学家,新供给经济学奠基人贾康2016年至今在各个场合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及专题演讲,原生动力,目的目标,政策主张,理论创新,核心内涵,实践真知,关于供给侧改革f的全部都在这十讲18篇中以专业的权威和结构化的文体一一呈现。专业性的解读和涉世领域的特定决定了这本书的严谨和权威性,也注定了受众群体和阅读范围的相对小众。但知人论世依旧是可贵的,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我时时地结合时下热点和相关的政策新闻,意图在交叉的阅读和理解中找寻别样的体会。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博弈并不如大众所想的那样竖置于空中楼阁与经济学家的头脑中,相反,这样的供需博弈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依稀的记得去日本买个马桶圈的故事,这种看似博君一笑的热点新闻实则反映了时下中国供需错配的无奈现实。一方面我们能够生产全球最多的商品,中国制造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另一方面严重的供需错配和制造业优势锐减,让去日本买个马桶盖的故事正由热点变成常态。世界工厂向越南,泰国的迁移凸显了我们成本优势的丧失,渠道优势的瓦解和未知迷茫的转型恐惧都在供需平衡的大前提下,以小条件的蝴蝶振翅,演绎厄尔尼诺般的风暴之眼。

  在并不绵长的200来页中,贾康老师以规范的文本对诸如前文的经济现象作出了结构化的理论回答,并以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为目的,将供给侧改革的意义,上升到对接中国梦的高度。在我并不长久的金融从业生涯中,我依然能从现实的种种窥见这样改革的现世意义。我生长在个体经济昔日兴旺的江浙一带,这里彼时兴盛的纺织行业让我对这样供需的平衡深究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每每信贷调查走访现场,这样的现世体会就愈发浓烈。朽木破败的工厂作坊,折旧老化的过气织机,昼夜不间断的机床轰鸣和三班倒工人迷茫的双眼,工厂主指着满地散落的陈旧成品告诉我们这是存货和资产,它们在这里堆积的寿命已经超过了会打酱油的工厂主外孙,却依然不知道要在这里存放多久,并销往何方。三角债侵蚀着他们最后一点造血的功能,银根紧缩让他们的资金链岌岌可危,他们在世界工厂的边缘,在供需错配产能过剩的现世状态中,被时代的浪潮,被变革的世界,被不可逆转的命运向后推的越来越远。

  以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为四要素的供给侧改革体现了我们从短缺经济到富足小康再到过剩转型的发展路径,它的根源取自古典经济学最原始的供需平衡理论,它的现实意义却一再由单一体制,二元经济,走向外部环境和时代浪潮。德国的匠人精神工具升级催生了工业4.0,美国的创新追求,更新迭代开启了再工业化大门,日本的工业复兴计划在夹缝中主动求变,而中国也以世界工厂的变革姿态,向中国制造2025陡然进发。供给侧改革,表面上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引,实则也与芸芸众生在微观上的主动求变密不可分。在这个变革时代,在张瑞敏,董明珠,马云,马化腾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在一个巨大的变革时代面前的勇气。他们以后发优势绕过坑跨过坎的跟进技术,基于实践的高度自动化的定制升级,和蜂窝化集群发散的创造性革新,在命运的天平上一掷千金的颠覆自我。在找不到对标物的当今世界,他们的跨界竞争和信息交互是这个时代变革的最强音。

  人的需求是原生动力,但供给侧对需求测的响应机制及其特征,却是划分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时代的决定性因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时下的变革中国而言是一次对症下药,在《供给侧改革十讲》理论化的剖析中愈发清晰。变革的砝码徘徊跳动,终于在命运天平的博弈中滑向供给侧一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的力量由供给侧发出,这场变革,注定攻坚克难,继往开来。

  (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供给侧改革十讲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