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贺兰山》的观后感大全
日期:2020-10-22 06:26: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贺兰山》的观后感大全

  《贺兰山》是一部由金铁木执导,中国大陆主演的一部2017-01-16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贺兰山》精选点评:

  ●

  ●总体还可以,旁白念错几个字,不太专业。这个视角还是比较高的,比较伟光正吧。

  ●看完《神秘的西夏》来看的,还是金铁木的作品。不如以往的水准了,但是还是值得一看。

  ●娓娓道来

  ●比起金铁木导演的其他,这部有点差强人意了,那个丝路那集是什么鬼啊,基本的历史都给含混了

  ●想去宁夏逛逛

  ●很美!

  ●

  ●对山脉感兴趣:祁连山,秦岭,天山,巴颜喀拉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等。这部拍得有点尴尬,越野车登山是什么鬼。

  ●真的拍的太好了!现在才知道固原和盐池在历史的地位

  《贺兰山》观后感(一):山那边的“阿拉善荒漠”

  百度百科里说贺兰山这个名字起源于蒙语。内蒙古“阿拉善”是贺兰山的音转,贺兰山名源于匈奴族贺兰部在此住牧,阿拉善因贺兰山而得名。

  既然说到一座山,既然说到一座两省的界山,那这样一个片子还有什么好说的,建议修改片名《贺兰山宁夏段》。

  一山之隔,宁夏号称“塞北小江南”气候温润,内蒙阿拉善也就只能是荒漠了。但真的荒嘛?贺兰山那边农业发达,内蒙古这边矿产丰富,宁夏靠着贺兰山才有种地的条件。阿拉善靠着贺兰山,也有优良的牧场和丰饶的矿藏。

  都***是西北荒蛮之地,就别荒漠不荒漠的了,有意思吗?60年代闹饥荒的时候,大批来自米粮川的宁夏人和甘肃人穿过贺兰山和巴丹吉林沙漠逃往阿拉善的时候,这片荒漠可没饿死过人..

  《贺兰山》观后感(二):贺兰山

  刚从贺兰山回来,看到这个纪录片,准备花时间把它刷完,这次去银川花了挺多钱,也收获了挺多,很难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述清楚,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

  想起在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了接近满分,全卷没有做错题,但是有一个“解”字忘记写了,扣了分。其实挺让我骄傲的,但是我的数学老师高老师对其他同学说,“吴霜这个同学并不是很聪明,但是她很认真。”小时候的我听到这句话是不开心的,我觉得聪明才是表扬,认真是不聪明。后来的经历真的印证了老师的话,我是真的认真,认真在做事,认真在对待事和欣赏的人,认真在生活也认真在体验生活……这段路上好像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什么人夸过我聪明,但是我也忘了聪明才是表扬。有时觉得我真的不聪明,不努力的时候一路亮红灯,但是,只要认真,结果都不会太差。我好像喜欢或者特别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立马认真对待,甚至讨厌别人的不认真。

  这好像是我的模式,我希望我能一直认真去对待,这次旅途和我的朋友一起,这是我们第二次一起出门,我也渐渐搞清楚一些性格和个体方面的差别,我们都是这世界上不算聪明的孩子,成长在一个山水小城,不算富贵人家的小孩,善良甚至有些天真,但是我们的不同来源于“认真”,这种体会很强烈也很深刻。我不知道这份对待,是在哪一天,哪位家人教给我的,但是它真的真真切切的改变了我的一生。

  《贺兰山》观后感(三):山高水长,万物生长

  金铁木导演在自然人文类纪录片方面就是品质保证啊,《大明宫》,《复活的军团》,《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每一部都是品质佳作,显然贺兰山的热度远远比不上秦汉唐历史,豆瓣都还没有评分,花了两个下班间隙看完,作为目前生活在的这片土地,还是很多收获,笔记有点乱,大概整理下。

  首先,纪录片名字叫《贺兰山》,其内容并非如名字讲述一座山脉的故事,更多是关于整个宁夏的历史过往和现代未来,涉及历史人文自然等多个方面,可以算是一部关于宁夏地理的科普类纪录片。

  1、贺兰山

  贺兰山是宁夏的父亲山,关于这座横亘在荒漠和绿洲之间的山体,宁夏人对其有太多的情感。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构成了中国地理二三阶梯的分界线,贺兰山在这其中,不论是山体规模和知名度都远远不及,但其对宁夏平原的重要意义,是生活在这边土地上的人民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的。绵延200多公里的山脉,也是中国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分界线,在历史的过往中,一次次成为军事重地。旧石器时代留在贺兰山周围无数的岩画,太阳神人面像,以及不远处黄河东岸的水洞沟遗址,揭示着宁夏平原和贺兰山周围在古石器时代人类生存的痕迹。时光过往,这座山依旧寄托着现代人的期寄,贺兰山国家气象中心实时记录的数据,山中四合木等珍稀物种的生存,和奔走带悬崖峭壁上的岩羊,巍巍贺兰山,仍旧不断演绎着传奇和希望。

  2、黄河

  千里黄河富宁夏,从南长滩村开始,黄河在流经青铜峡的崇山峻岭之间,终于到了平坦的宁夏平原,并成就了现在的塞上江南。千里黄河富宁夏也是几千年来一代代人用辛苦和付出对黄河不断改造的结果。秦代大将蒙恬击败匈奴开启贺兰山屯垦戍边的的历史,秦渠,汉渠,唐徕渠,一个个古渠口讲述千年来人类不断改造黄河的征程,历年的岁修也将古人的付出为今所用。230公里长的唐徕渠灌溉着宁夏平原90万亩的田野,在宁夏人改造利用黄河的决心还远非于此,2016年完工的扬黄灌溉工程,让固原,吴忠,盐池等地区的旱地又变一片片沃土,惠及80.6万亩的农田,进一步夯实鱼米之乡的坚持基础。

  3,长城

  宁夏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称,从固原战国秦长城到贺兰山沿线的明长城,一代代君王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留下了数不尽的遗址。古原州作为丝绸之路重镇,古城墙依旧讲述着过去的历史,唐太宗抵达贺兰山,灵州会盟的达成也换来边界地区难能可贵的和平和发展,中原民族和游牧民族不断的融合和发展,最终造就了宁夏亦农亦牧的生产方式。

  4,大白高国

  从1038年建国,在于辽宋等大国的斡旋中,西夏国在近200年的历史里,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和积累。神秘的西夏文,贺兰山下耸立的王陵,南长滩村的拓族姓氏,这个在历史上消失了近800年的王国,终究揭开了自己神秘的面纱。固原须弥山,承天寺塔,拜寺口双塔,西夏时期佛教的盛行在千年之后仍然留下遗迹,鎏金铜牛,胡旋舞石碑墓门,这个神秘的民族依旧留下了灿烂的文化。

  5,物产

  坐落在神奇的北纬38°线上,贺兰山东麓成了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得力于国家生态移民的政策,移民闽宁镇的西海固人民在贺兰山的葡萄庄园里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并最终成就了57万亩全球最大葡萄酒产区的殊荣。中宁枸杞,硒砂瓜,盐池滩羊,一个个国家地理认证的农产品品牌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回汉人民,也构建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从古老的回族花儿,到新生代的音乐人苏阳,一代代人歌颂着对这片土地的情感。

  山高水长,万物生长,

  塞上江南,神奇宁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贺兰山》的观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