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图解瑜伽经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2-05-16 12:45: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图解瑜伽经的读后感大全

  《图解瑜伽经》是一本由[印度] 帕谭佳里(Patañjali)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图解瑜伽经》精选点评:

  ●图解系列的书虽然也算通俗易懂,但是总有一种非常粗糙之感

  ●从神话传说到瑜伽经,讲解的都很吸引人,可以收藏作为瑜伽入门书籍。

  ●做得太粗糙了,讲解和理义都没什么说服力,传说和神话又不够美

  ●就是很罗嗦,不停地重复讲过的内容,其实可以不这么厚的

  ●还比较通俗易懂。

  ●知晓心念多变,接触灵修实践。缘起2008年10月。

  ●最近非常浮躁,心不定,身体也不好,看看灵修的书,看看能不能有所改变

  ●诗人的human condition

  ●并没有更深的吸引力或者练习更久到瓶颈的时候再来读读看~

  ●当故事说看还不错,但实在笨重了一点。

  《图解瑜伽经》读后感(一):强烈推荐给与灵修有缘的人

  全书分三大部分:

  1. 瑜伽的起源和历史,以及与此相关的诸神

  印度神话奇特华丽,蕴含深意,这一部分读起来饶有趣味

  2. 《瑜伽经》白话翻译及注解

  公元前5世纪的《薄伽梵歌》和2世纪帕佳谭里的《瑜伽经》开创了瑜伽的经典时期,可谓古印度哲学的集大成者。

  一点小问题,读下来有些地方很晦涩难懂,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自己不够用心去理解。

  3. 瑜伽实践修行

  这一部分用文字配合图解的方式一步一步具体地讲解了坐姿,手印,调息,热身,动作。以此为参考,完全可以自己修行瑜伽,不用花钱去参加那些瑜伽班(滥竽充数的骗子不少)。

  总之,这部书理论和实践兼备,插图准确精美,非常适合瑜伽自修之人。在此我强烈推荐此书给那些此一轮回和灵修有缘的人。

  《图解瑜伽经》读后感(二):阅读地址

  《图解瑜伽经》读后感(三):让你正确看到瑜伽文化的书

  瑜伽,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不过现在在中国,甚至世界的大部分地方,瑜伽,恐怕是一种健身操。

  在印度,孕育了很多宗教和哲学流派,瑜伽也是其中之一。

  瑜伽不仅仅是健身操,它身后还有5000年的文化积淀。而《瑜伽经》正是两千年前由著名学者帕谭佳里所著的瑜伽经典。

  千百年来,瑜伽衍生出众多的哲学思想和宗教流派。例如释迦牟尼也是在瑜伽修炼中悟道的。瑜伽的冥想也成为佛教中重要的修行方式。其中,流入西藏的密宗更是大量的继承了瑜伽的理论、形式及咒语。对瑜伽的历史了解,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和理清佛教的发展脉络。

  首先,瑜伽的哲学思想是梵我相连。通过自律、奉行、端坐、控制呼吸、收回感知力、集中注意力、冥想、全神贯注八个方面的修持,最终追求达到“梵”,也就是我理解的佛教所提倡的“无”的境界。

  我们所熟知的佛教,和瑜伽有很多相似、继承的文化,例如轮回,自我修持,控制,寻找内心。而瑜伽更明确的追求世界的真相是我是灵魂,躯体只是借用,时间永恒,灵魂不灭。而与基督教所提倡的,我是躯体,灵魂只是暂住有本质的区别。

  瑜伽追求冥想,用来呼唤自己的灵魂和正确地认识,用灵魂看待世界,而不是用眼睛看待世界。追求灵性生活,才能正确面对世界上的生离死别,纷纷扰扰。

  而瑜伽经特别提出,在冥想过程中,很多人可能会得到特殊的能力,这番而不是瑜伽追求的境界,因为这些特殊的能力反而会成为追求最终“梵”的境界的障碍。

  不管怎样,从瑜伽和后来衍生出的佛教密宗可见,咒语(曼陀罗)是其中重要的手段。

  而瑜伽、密宗衍生出的养生文化,目前正越来越的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本书详细而庞杂的历史介绍,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已经足够。

  《图解瑜伽经》读后感(四):公益霎哈嘉瑜伽创始人锡·玛塔吉谈帕坦伽利《瑜伽经》

  即使是帕坦伽利(Patanjal)的《瑜伽经》(Shastra),若你读过它,它开始有很少部分是描述vyayama,即ashtanga(瑜伽式子)。很少部分说怎样处理所谓的身体毛病。

  那些人做这些可怕的事情,就好像只转动车轮,而没有开车。他们最后想达到的都是同一境界,达到帕坦伽利所说的境界。所有其他的瑜伽都十分人工化,但其实是人类内在自然发生的事情。

  若你读过帕坦伽利(Patanjali),便知道这是Ashtanga yoga(运动瑜伽)。这种练习,做一点点是很重要的。任何人都可以教你哈达瑜伽。但是,除非他是有自觉的灵,否则他没有权力教你甚么。

  运动瑜伽在印度数千年前开始,那时我们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那时学生要到森林里和师傅一起居住,只有一些学生能被挑选教授他们对真我的知识。帕坦迦利瑜伽的意思是你首先要建立你内在的神,若你不建立你内在的神,所有的运动姿势都没有甚么用,人类只成为这些运动的表演者罢了。

  在此之前,人们往往通过崇拜(Bhakti)的方式,或知识(Gyana),即诵读帕坦迦利的瑜伽经,来达到他们的解脱。但在新方法中,这位伟大的瑜伽士会把纯洁的力量注入你,你的能量中心会提昇,唤醒灵量的力量。由于这种新的方法,这可以用肉眼看见,就在此生,以这个身体,你便可以得到自觉。

  那种运动瑜伽叫哈达瑜伽(Hatha Yoga),是数千年前印度的帕坦迦利建立的。Ha是阳脉,tha是阴脉。那个时候有许多学习者,然后挑选一两个出来,教他们如何清洁左右两脉。还通过一些考验,决定他们之中谁可得到自觉,通常只是一个。瑜伽经是本很大的书,里面首先教人达到无思虑的入静状态,然后是无疑惑的入静状态。但是今天的哈达瑜伽已经变成一种商品,已经不是帕坦迦利时代的哈达瑜伽。帕坦迦利一定曾谈过灵量,因为罗摩小时曾学习过。但后来人们把这个部分抽掉了。

  运动瑜伽亦可控制你的思维,但思维受控过甚,便不能作灵性上的升进。一个人可以享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思想,可以作一个好公民,但这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今天已无人真正遵照瑜伽经作者帕坦迦利的教导,在书中他是十分强调练习瑜伽的目的是要得到自觉的。

  《图解瑜伽经》读后感(五):瑜伽意指联合,是一种很古老的知识

  瑜伽(Yoga )这个字的意思是“联合”。古代的印度人相信,人作为个体或部分,是有方法自然地与宇宙整体大我的力量联合起来的。他们称宇宙的整体为“梵”,而“瑜伽”便是达到了“梵我合一”的境界。印度古代的经典,一再提到“瑜伽”,而在其它远古的文化亦有类似的讲法,如中国儒、道两家所说的“天人合一”,便是同样的意思。

  瑜伽是一种很古老的知识,虽然其它文化亦有类似的知识,但一般学习瑜伽的人士,皆归宗于印度的古籍,其中较为人熟知的是「薄伽梵歌」(Bhagava Gita)以及帕怛迦利(Patanjali)所著的「瑜伽经」(Yoga Sutra)。「薄伽梵歌」谈到瑜伽三种不同的进路,以适应不同的人。而帕坦迦利所著的「瑜伽经」,更被视为瑜伽的教本。可是这种远古的知识渐渐失传,经典上的境界变成可望而不可及。后来在印度更出现一些瑜伽术士,希望通过一些近乎方术的方法(Trantric Yoga),去提升人体内的能量。名为瑜伽,实则离题万丈。

  现在较多人熟悉的是一种当做运动来做的瑜伽,这种瑜伽源出于哈达瑜伽(Hatha Yoga),是帕坦迦利所谈的八支瑜伽之一。在「瑜伽经」,持戒、精进、调身、调息、摄心、凝神、入定、三摩地,是瑜伽的八个步骤。这是从最初步的调理身体开始,一步一步令人达到瑜伽(自觉)的境界。可是目前许多瑜伽课程却将调身这个部分独立来教,不断练习各种式子,这样当然不可能真正达到瑜伽的目的。而且那些式子本来只是为身体有毛病的人而设,一个式子治某种病及穴位。如果将所有式子不加分辨地练,就好像把甚么药都一并吃下肚。在霎哈嘉瑜伽,若那人身体有严重问题,也许要练习某一式子一段时间,否则都可从静坐学起。

  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内在的能量系统,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首先是三条经脉:左脉、右脉和中脉。还有七个轮穴(Chakra),由下而上分别是根轮、腹轮、脐轮、心轮、喉轮、额轮和顶轮。这个能量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是灵量。灵量(昆达里尼Kundalini)梵文本意为“卷曲”,这个能量隐伏在中脉底部盆骨里一块三角形的骨头内,卷曲成三圈半。只有在适当条件下,这个沉睡的潜在能量才会被唤醒,并通过其上的几个轮穴,到达大脑顶部的神经丛,最后穿越顶轮。此时我们便接通了宇宙的能量(合一),同时进入真正的静坐状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图解瑜伽经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