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之光》是一本由B.K.S.艾扬格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瑜伽之光》读后感(一):瑜伽之光体式索引
中文 梵文 参考过渡体式图 参考完成体式图
A
巴哈拉瓦式 Bhairavasana 375
巴拉瓦伽第一式 Bharadvajasana I 297-298
巴拉瓦伽第二式 Bharadvajasana II 299-300
八字扭转式 Dwi Pada Koundinyasana 434-437 438
半船式 Ardha Navasana 79
半莲花加强前伸展式 Ardha Baddha Padmottanasana 50,51 52-55
半莲花加强背部前曲伸展坐式 Ardha Baddha Padma Paschimottanasana
比半英雄前曲伸展坐式 Triang Mukhaikapada Paschimottanasana 138 139
半鱼王第一式 Ardha Matsyendrasana I 307-310,313-316 311,312
半鱼王第二式 Ardha Matsyendrasana II 330,331
半鱼王第三式 Ardha Matsyendrasana III 332,333
半月式 Ardha Chandrasana 18 19
背部前曲伸展坐式 Paschimottanasa
(Ugrasana/Brahmacharyasana) 153-160 161,162
C
侧板式 Vasisthasana 396,397 398
侧单腿倒立式 Parsvaika Pada Sirsasana 210
侧弓式 Parsva Dhanurasana 64,65
侧公鸡式 Parsva Kukkutasana 420-423 424-424a,425-425a
侧犁式 Parsva Halasana 249
侧扭转肩倒立式 Parsva Sarvangasana 252,253 254,255
侧起重机式 Parsva Bakasana 411 412
侧上莲花倒立式 Parsva Urdhva Padmasana in
irsasana 213-216
侧上莲花肩倒立式 Parsiva Urdha Padmasana in
arvangasana 262-265
侧胎儿肩倒立式 Parsva Pindasana in Sarvangasana 270,271
车轮式 Chakrasana 280-283
撑下颌式肘倒立式 Sayanasana 358
D
单臂支撑式 Eka Hasta Bhujasana 344
单腿倒立式 Eka Pada Sirsasana 208,209
单腿侧着地肩倒立式 Parsvaika Pada Sarvangasana 251
单腿格拉威亚式 Eka Pada Galavasana 429,430,432 431,433
单腿鸽王第一式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I 539-541 542
单腿鸽王第二式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II 545
单腿鸽王第三式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III 546
单腿鸽王第四式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IV 547
单腿脊柱前曲伸展式 Urdhva Prasarita Ekapadasana 49
单腿肩倒立式 Eka Pada Sarvangasana 250
单腿轮式 Eka Pada Urdhva Dhanurasana 500 501,502
单腿内收直棍第一式 Eka Pada Viparita Dandasan I 521
单腿内收直棍第二式 Eka Pada Viparita Dandasan II 522 523
单腿起重机第一式 Eka Pada Bakasana I 445 446,447
单腿起重机第二式 Eka Pada Bakasana II 448-450 451,452
单腿桥式肩倒立 Eka Pada Setu Banda Sarvangasana
(Eka Pada Uttana Mayurasana) 260
单腿绕头式 Eka Pada Sirsasana 369,370 371
单腿圣哲康迪亚第一式 Eka Pada Koundinyasana I 439,440 441
单腿圣哲康迪亚第二式 Eka Pada Koundinyasana II 444 442,443
单腿站立伸展式 Utthita Hasta Padangusthasana 20,22 23
杜尔瓦萨式 Durvasasana 381,382 383
E
鳄鱼式 Nakrasana 68-71
F
反转轮式 Viparita Chakrasana in U.Dh 488-499
反转蝗虫式 Viparita Salabhasana 584
飞轮式 Chakra Bandhasana 524
佛陀式 Buddhasana 373
G
格拉威亚式 Galavasana 426 427,428
鸽王式 Rajakapotasana 552 551
鸽子式 Kapotasana 503-506,508-511 507,512
根茎式 Kandasana 467-469 470-471b
弓式 Dhanurasana 63
拱背伸腿式 Uttana Padasana 291 292
公鸡式 Kukkutasana 115
龟式 Kurmasana 360-362 363,364
H
后仰支架式 Purvottanasana 171
花环第一式 Malasana I 317-320 321
花环第二式 Malasana II 322
环式 Mandalasana 525-535
幻椅式 Utkatasana 42
蝗虫式 Salabhasana 61 60
蝗虫式变体 Makarasana 62
I
J
加强侧伸展式 Parsvottanasana 24,25 26,27,28
加强脊柱前曲伸展式 Uttanasana 47 48
加强莲花孔雀式 Uttana Pada Mayurasana 266 267
肩倒立第一式 Salamba Sarvangasana I 219-222,226-235 225-234
肩倒立第二式 Salamba Sarvangasana II 235
脚并拢双臂支撑式 Dwi Hasta Bhujasana 345
脚到头式 Sirsa Padasana 568-569 570
脚交叉双臂支撑式 Bhujapidasana 346,347,349-350 348
K
卡比里亚式 Kapilasana 374
卡拉巴哈拉瓦式 Kala Bhairavasana 376,377 378
卡西雅伯式 Kasyapasana 399,400
孔雀式 Mayurasana 351-353 354
孔雀起舞式 Pincha Mayurasana 357
控制莲花式 Baddha Padmasana 118,119
L
拉弓式 Akarna Dhanurasana 172-174 173-175
犁式 Halasana 238-243 244
里奇卡式 Richikasana 384,385
脸朝上背部伸展第一式 Urdhva Mukha Paschimottanasana I 168
脸朝上背部伸展第二式 Urdhva Mukha Paschimottanasana II 169 170
脸颊敬畏式 Ganda Bherundasana 571-579,582,583 580,581
莲花式 Padmasana 104,105
莲花支撑式 Tolasana 108
六头战神式 Sanmukhi Mudra 106
骆驼式 Ustrasana 40 41
轮式第一式 Urdhva Dhanurasana I 479-481 482
轮式第二式 Urdhva Dhanurasana II 483-485 486,487
M
马面式 Vatayanasana 57 58,59
门闩式 Parighasana 37,38 39
牧牛式 Goraksasana 117
瑙利 Nauli 595,596
内女式 Maha Mudra 125
鸟式 Chakorasana 379,380
鸟王式 Garudasana 56
牛面式 Gomukhasana 80,81
扭转侧倒立式 Parsva Sirsasana 202,203
扭转倒立式 Parivrttaikapada Sirsasana 204 205-207
O
毗奢蜜多罗式 Visvamitrasana 401,402 403
毗湿奴式 Anantasana 288,289 290
Q
起重机式 Bakasana 404,405 406-410
桥式 Setu Bandhasana 293-295 296
桥式肩倒立 Setu Bandha Sarvangasana(Uttana Mayurasana) 256-258 259
R
三角侧伸展式 Utthita Parsvakonasana 8,9
三角扭转伸展式 Parivrtta Triconasana 6,7
三角扭转侧伸展式 Parivrtta Parsvakonasana 10,11
三角伸展式 Utthita Trikonasana 3 4,5
山式 Tadasana 1
山鹑式 Kapinjalasana 567
上公鸡式 Urdhva Kukkutasana 413-416 417-419
上莲花倒立式 Urdhva Padmasana in Sirsasana 211,212
上莲花肩倒立式 Urdhva Padmasana in Sarvangasana 261
上犬式 Urdhva Mukha Svanasana 74
上伸腿式 Urdhva Prasarita Padasana 276-279
神猴哈努曼式 Hanumanasana 472-474 475,476a
圣哲阿斯塔瓦卡茹阿支撑式 Astavakrasana 340,341 342,343
圣哲格拉达第一式 Gherandasana I 558-560 561-563
圣哲格拉达第二式 Gherandasana II 564-566
圣哲玛里琪第一式 Marichyasana I 143 144
圣哲玛里琪第二式 Marichyasana II 145 146,147
圣哲玛里琪第三式 Marichyasana III 301,302 303,304
圣哲玛里琪第四式 Marichyasana IV 305,306
圣哲涡摩提婆第一式 Vamadevasana I 464 465
圣哲涡摩提婆第二式 Vamadevasana II 466
狮子第一式 Simhasana I 109
狮子第二式 Simhasana II 110,111
手碰脚前曲伸展式 Pada Hastasana 45 46
手抓脚趾站立伸展式 Padangusthasana 43 44
手杖式 Dandasana 77
手倒立式 Adho Mukha Vrksasana 359
手抓脚腕轮式 Tirieng Mukhottanasana 585 586
树式 Vrksasana 2
束角式 Baddha Konsana 101 102,103
束角坐式 Upavistha Konasana 148-150 151,152
束手头倒立式 Baddha Hasta Sirsasana 198
双臂反抱腿式 Tittibhasana 395
双角第一式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I 29-32 33,34
双角第二式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II 35,36
双角犁式 Supta Konasana 247,248
双腿并拢根式 Mulabhandasana 459-461 462,463
双脚内收直棍式 Dwi Pada Viparita Dandasana 514,515,517-520 516
双腿碰头弓式 Padangustha Dhanurasana 553-554,556,557 555
双腿绕头合十式 Dwi Pada Sirsasana 392 393,394
四肢支撑式 Chaturanga Dandasana 66 67
T
榻式 Paryankasana 97
胎儿式 Garbha Pindasana 116
胎儿倒立式 Pindasana in Sirsasana 217 218
胎儿肩倒立式 Pindasana in Sarvangasana 268 269
太阳呼吸控制法 Surya Bhedana 598 599
套索扭转式 Pasasana 323-327 328,329
天鹅式 Hamsasana 356
挺尸式 Savasana/Mrtasana 592
头倒立第一式 Salamba Sirsasana I 176-183,186-189,191 184,185,190
头倒立第二式 Salamba Sirsasana II 192
头倒立第三式 Salamba Sirsasana III 196,197 194,195
头倒立双腿90度 Urdhva Dandasana 188
头碰膝前曲伸展式 Janu Sirsasana 126 127,128,129
头碰膝扭转前曲伸展坐式 Parivrtta Janu Sirsasana 130-131 132
U
V
W
蛙式 Bhekasana 98,99 100
瓦拉克利亚式 Valakhilyasana 543 544
完全船式 Paripuma Navasana 78
完全莲花孔雀式 Padma Mayurasana 355
完全鱼王式 Paripuma Matsyendrasana 334,335,337,338 336-339
威宛恰第一式 Viranchyasana I 386,387
威宛恰第二式 Viranchyasana II 388
卧龟式 Supta Kurmasana 365-367 368
卧雷电坐 Supta Vajrasana 123 124
卧扭转放松式 Jathara Parivartanasana 272-273 274-275
卧毗湿奴式 Supta Trivikramasana 478
卧手抓脚趾腿伸展式 Supta Padangusthasana 284 285-287
卧蛙式 Supta Bhekasana 457 458
卧英雄式 Supta Virasana 93-95 96
乌迪雅那 Uddyana Banda 593,594
乌加依呼吸控制法 Ujjayi 597
无手支撑头倒立式 Mukta Hasta Sirsasana 199 200,201
无支撑肩倒立第一式 Niralamba Sarvangasana I 236
无支撑肩倒立第二式 Niralamba Sarvangasana II 237
舞王式 Natarajasana 587-589 590-591a
X
膝碰耳犁式 Kamapidasana 245 246
下犬式 Adho Mukha Svanasana 75,76
小雷电式 Laghuvajrasana 513
蝎子第一式 Vrschikasana I 536,537
蝎子第二式 Vrschikasana II 538
Y
眼镜蛇第一式 Bhujangasana I 72 73
眼镜蛇第二式 Bhujangasana II 548,549 550
英雄式 Virasana 85-92 89
鱼式 Matsyasana 112-114 113
瑜伽拐杖式 Yogadandasana 453-455 456
瑜伽身印 Yoga Mudrasana 120,121,122
瑜伽睡眠式 Yoganidrasana 389,390 391
鸳鸯式 Krounchasana 140 141,142
Z
战神室犍陀式 Skandasana 372
战士第一式 Virabhadrasana I 12,13 14
战士第二式 Virabhadrasana II 15
战士第三式 Virabhadrasana III 16 17
支撑摇摆式 Lolasana 82 83
直立手抓脚伸展式 Ubhaya Padangusthasana 167
直角式 Samakonasana 477
至善式 Siddhasana 84
坐立前曲扭转式 Parivrtta Paschimottanasana 163,164 165,166
坐山式 Parvatasa 107
============================================
梵文 中文 中间体式参考图 完成体式参考图
A
Adho Mukha Svanasana 下犬式 75,76
Adho Mukha Vrksasana 手倒立式 359
Akarna Dhanurasana 拉弓式 172,174 173,175
Anantasana 毗湿奴式 288,289 290
Anuloma 自然顺序呼吸控制法
Ardha Baddha Padma 半莲花加强背部前曲伸展坐式 133,134,136 135,137
aschimottanasana
Ardha Baddha Padmottanasana 半莲花加强前伸展式 50,51 52-55
Ardha Chandrasana 半月式 18 19
Ardha Matsyendrasana I 半鱼王第一式 307-310,313-316 311-312
Ardha Matsyendrasana II 半鱼王第二式 330,331
Ardha Matsyendrasana III 半鱼王第三式 332,333
Ardha Navasana 半船式 79
Astavakrasana 圣哲阿斯塔瓦卡茹阿支撑式 340-341 342-343
addha Hasta Sirsasana 束手头倒立式 198
addha Konsana 束角式 101 102,103
addha Padmasana 控制莲花式 118,119
ahya Kumbhaka 600
akasana 起重机式 404,405 406-410
hairavasana 巴哈拉瓦式 375
haramari 蜂式呼吸控制法
haradvajasana I 巴拉瓦伽第一式 297,298
haradvajasana II 巴拉瓦伽第二式 299,300
hastrika 风箱式呼吸控制法
hekasana 蛙式 98,99 100
hujangasana I 眼镜蛇第一式 72 73
hujangasana II 眼镜蛇第二式 548,549 550
hujapidasana 脚交叉双臂支撑式 346-347,349-350 348
uddhasana 佛陀式 373
C
Chakorasana 鸟式 379,380
Chakrasana 车轮式 280-283
Chakra Bandhasana 飞轮式 524
Chaturanga Dandasana 四肢支撑式 66 67
D
Dandasana 手杖式 77
Dhanurasana 弓式 63
Durvasasana 杜尔瓦萨式 381,382 383
Dwi Hasta Bhujasana 脚并拢双臂支撑式 345
Dwi Pada Koundinyasana 八字扭转式 434-437 438
Dwi Pada Sirsasana 双腿绕头合十式 392 393,394
Dwi Pada Viparita Dandasana 双脚内收直棍式 514,515,517-520 516
E
Eka Hasta Bhujasana 单臂支撑式 344
Eka Pada Bakasana I 单腿起重机第一式 445 446,447
Eka Pada Bakasana II 单腿起重机第二式 448-450 451,452
Eka Pada Koundinyasana I 单腿圣哲康迪亚第一式 439,440 441
Eka Pada Koundinyasana II 单腿圣哲康迪亚第二式 444 442,443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I 单腿鸽王第一式 539-541 542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II 单腿鸽王第二式 545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III 单腿鸽王第三式 546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IV 单腿鸽王第四式 547
Eka Pada Sarvangasana 单腿肩倒立式 250
Eka Pada Setu Banda Sarvangasana
(Eka Pada Uttana Mayurasana)单腿桥式肩倒立 260
Eka Pada Sirsasana 单腿绕头式 369,370 371
Eka Pada Sirsasana 单腿倒立式 208,209
Eka Pada Urdhva Dhanurasana 单腿轮式 500 501,502
Eka Pada Viparita Dandasan I 单腿内收直棍第一式 521
Eka Pada Viparita Dandasan II 单腿内收直棍第二式 522 523
F
G
Galavasana 格拉威亚式 426 427,428
Ganda Bherundasana 脸颊敬畏式 571-579,582,583 580,581
Garbha Pindasana 胎儿式 116
Garudasana 鸟王式 56
Gherandasana I 圣哲格拉达第一式 558-560 561-563
Gherandasana II 圣哲格拉达第二式 564-566
Goraksasana 牧牛式 117
H
Halasana 犁式 238,243 244
Hamsasana 天鹅式 356
Hanumanasana 神猴哈努曼式 472-474 475,476a
I
J
Janu Sirsasana 头碰膝前曲伸展式 126 127-129
Jathara Parivartanasana 卧扭转放松式 272,273 274,275
K
Kala Bhairavasana 卡拉巴哈拉瓦式 376,377 378
Kamapidasana 膝碰耳犁式 245 246
Kandasana 根茎式 467-469 470-471b
Kapalabhati 圣光呼吸控制法
Kapilasana 卡比里亚式 374
Kapinjalasana 山鹑式 567
Kapotasana 鸽子式 503-506,508-511 507,512
Kasyapasana 卡西雅伯式 399,400
Krounchasana 鸳鸯式 140 141,142
Kukkutasana 公鸡式 115
Kurmasana 龟式 360-362 363,364
L
Laghuvajrasana 小雷电式 513
Lolasana 支撑摇摆式 82 83
M
Maha Mudra 内女式 125
Makarasana 蝗虫式变体 62
Malasana I 花环第一式 317-320 321
Malasana II 花环第二式 322
Mandalasana 环式 525-535
Marichyasana I 圣哲玛里琪第一式 143 144
Marichyasana II 圣哲玛里琪第二式 145 146,147
Marichyasana III 圣哲玛里琪第三式 301,302 303,304
Marichyasana IV 圣哲玛里琪第四式 305,306
Matsyasana 鱼式 112,114 113
Mayurasana 孔雀式 351-353 354
Mukta Hasta Sirsasana 无手支撑头倒立式 199 200,201
Mulabhandasana 双腿并拢根式 459-461 462,463
akrasana 鳄鱼式 68-71
atarajasana 舞王式 587-589 590,591,591a
auli 瑙利 595,596
iralamba Sarvangasana I 无支撑肩倒立第一式 236
iralamba Sarvangasana II 无支撑肩倒立第二式 237
O
ada Hastasana 手碰脚前曲伸展式 45 46
adangusthasana 手抓脚趾站立伸展式 43 44
adangustha Dhanurasana 双腿碰头弓式 553,554,556,557 555
admasana 莲花式 104,105
adma Mayurasana 完全莲花孔雀式 355
arighasana 门闩式 37,38 39
aripuma Matsyendrasana 完全鱼王式 334-335,337-338 336-339
aripuma Navasana 完全船式 78
arivrttaikapada Sirsasana 扭转倒立式 204 205,206,207
arivrtta Janu Sirsasana 头碰膝扭转前曲伸展坐式 130,131 132
arivrtta Parsvakonasana 三角扭转侧伸展式 10,11
arivrtta Paschimottanasana 坐立前曲扭转式 163,164 165,166
arivrtta Triconasana 三角扭转伸展式 6,7
aschimottanasa
arsva Bakasana 侧起重机式 411 412
arsva Dhanurasana 侧弓式 64,65
arsva Halasana 侧犁式 249
arsva Kukkutasana 侧公鸡式 420-423 424,424a,425,425a
arsva Pindasana in Sarvangasana 侧胎儿肩倒立式 270,271
arsva Sarvangasana 侧扭转肩倒立式 252,253 254,255
arsva Sirsasana 扭转侧倒立式 202,203
arsva Urdhva Padmasana in Sirsasana 侧上莲花倒立式 213-216
arsva Urdha Padmasana in Sarvangasana 侧上莲花肩倒立式 262-265
arsvaika Pada Sarvangasana 单腿侧着地肩倒立式 251
arsvaika Pada Sirsasana 侧单腿倒立式 210
arsvottanasana 加强侧伸展式 24,25 26,27,28
arvatasana 坐山式 107
aryankasana 榻式 97
asasana 套索扭转式 323-327 328,329
incha Mayurasana 孔雀起舞式 357
indasana in Sarvangasana 胎儿肩倒立式 268 269
indasana in Sirsasana 胎儿倒立式 217 218
rasarita Padottanasana I 双角第一式 29-32 33,34
rasarita Padottanasana II 双角第二式 35,36
(Ugrasana/Brahmacharyasana) 背部前曲伸展坐式 153-160 161,162
ratilome 反自然呼吸控制法
urvottanasana 后仰支架式 171
Q
梵文 中文 中间体式参考图 完成体式参考图
R
Rajakapotasana 鸽王式 552 551
Richikasana 里奇卡式 384,385
ahita Kevala 和谐与和谐完美屏息呼吸控制法
alabhasana 蝗虫式 61 60
alamba Sirsasana I 头倒立第一式 176-183,186-189,191 184,185,190
alamba Sirsasana II 头倒立第二式 192
alamba Sirsasana III 头倒立第三式 196,197 194,195
alamba Sarvangasana I 肩倒立第一式 219-222,226-235 225-234
alamba Sarvangasana II 肩倒立第二式 235
amakonasana 直角式 477
ama Vrtti 统一呼吸控制法
anmukhi Mudra 六头战神式 106
ayanasana 撑下颌式肘倒立式 358
avasana/Mrtasana 挺尸式 592
iddhasana 至善式 84
imhasana I 狮子第一式 109
imhasana II 狮子第二式 110,111
irsa Padasana 脚到头式 568,569 570
itakari 嘶式清凉呼吸控制法
itali 卷舌清凉呼吸控制法 601
kandasana 战神室犍陀式 372
etu Bandha Sarvangasana(Uttana Mayurasana) 桥式肩倒立 256-258 259
etu Bandhasana 桥式 293-295 296
upta Bhekasana 卧蛙式 457 458
upta Konasana 双角犁式 247,248
upta Kurmasana 卧龟式 365-367 368
upta Padangusthasana 卧手抓脚趾腿伸展式 284 285-287
upta Trivikramasana 卧毗湿奴式 478
upta Virasana 卧英雄式 93-95 96
urya Bhedana 太阳呼吸控制法 598 599
T
Tadasana 山式 1
Tolasana 莲花支撑式 108
Tirieng Mukhottanasana 手抓脚腕轮式 585 586
Tittibhasana 双臂反抱腿式 395
Triang Mukhaikapada Paschimottanasana 半英雄前曲伸展坐式 138 139
U
Ubhaya Padangusthasana 直立手抓脚伸展式 167
Uddyana Banda 乌迪雅那 593,594
Ujjayi 乌加依呼吸控制法 597
Upavistha Konasana 束角坐式 148-150 151,152
Urdhva Dandasana 头倒立双腿90度 188
Urdhva Dhanurasana I 轮式第一式 479-481 482
Urdhva Dhanurasana II 轮式第二式 483-485 486,487
Urdhva Kukkutasana 上公鸡式 413-416 417-419
Urdhva Mukha Paschimottanasana I 脸朝上背部伸展第一式 168
Urdhva Mukha Paschimottanasana II 脸朝上背部伸展第二式 169 170
Urdhva Mukha Svanasana 上犬式 74
Urdhva Padmasana in Sirsasana 上莲花倒立式 211,212
Urdhva Padmasana in Sarvangasana 上莲花肩倒立式 261
Urdhva Prasarita Ekapadasana 单腿脊柱前曲伸展式 49
Urdhva Prasarita Padasana 上伸腿式 276-279
Ustrasana 骆驼式 40 41
Utkatasana 幻椅式 42
Uttanasana 加强脊柱前曲伸展式 47 48
Uttana Padasana 拱背伸腿式 291 292
Uttana Pada Mayurasana 加强莲花孔雀式 266 267
Utthita Hasta Padangusthasana 单腿站立伸展式 20-22 23
Utthita Parsvakonasana 三角侧伸展式 8,9
Utthita Trikonasana 三角伸展式 3 4,5
V
Valakhilyasana 瓦拉克利亚式 543 544
Vamadevasana I 圣哲涡摩提婆第一式 464 465
Vamadevasana II 圣哲涡摩提婆第二式 466
Vasisthasana 侧板式 396,397 398
Vatayanasana 马面式 57 58,59
Viloma 间断呼吸控制法
Viparita Salabhasana 反转蝗虫式 584
Virabhadrasana I 战士第一式 12,13 14
Virabhadrasana II 战士第二式 15
Virabhadrasana III 战士第三式 16 17
Viranchyasana I 威宛恰第一式 386,387
Viranchyasana II 威宛恰第二式 388
Virasana 英雄式 85-92 89
Visama Vrtti 变换呼吸控制法
Visvamitrasana 毗奢蜜多罗式 401,402 403
Viparita Chakrasana in U.Dh 反转轮式 488-499
Vrksasana 树式第一式 2
Vrschikasana I 蝎子第一式 536,537
Vrschikasana II 蝎子第二式 538
W
X
Y
Yoga Mudrasana 瑜伽身印 120,121,122
Yogadandasana 瑜伽拐杖式 453-455 456
Yoganidrasana 瑜伽睡眠式 389,390 391
《瑜伽之光》读后感(二):致敬艾扬格瑜伽大师
“艾扬格大师去世了!”
先生将他的目光从掌上电脑上抬起,迎向我,清楚地对我说。
我居然没反应过来,问“谁?”
他说:“今年一月份我们去印度浦那拜访的那位瑜伽大师呀!”。
“啊,艾扬格?什么时候?”我急问。
于是我知道了,8月20日,我最崇敬的的艾扬格大师在95岁时,充满尊严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就如他自己在《瑜伽之树》中所说:欢喜地接受了死亡,相信灵性的再生。
近三十年前,中央电视台每天播着张蕙兰女士的瑜伽练习节目。我作为一个风姿勃发的大学新生,忙着感受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周末夜里在大食堂临时改作的交谊舞厅翩翩起舞,沉醉在录像厅通宵循环播放的《乱世佳人》,还有就是与宿舍同学抢着读《当代》杂志上柯云路的小说《夜与昼》,当然也会狂读金庸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而不知迈步在校园的脚步深浅,图书馆里就着窗外明亮的冬日阳光摘抄张爱玲冷峻快意的文字,街头上寻访保罗•西蒙的打口磁带,还有写不同流派的诗作高亢低吟的歌,还有辩论赛,还有疯长的爱情和滋长的友情。
于是,张蕙兰温婉的语调、柔美的身姿,就在那个年代的记忆中稍纵即逝。
是啊,生活中这样多令人激动的所往,瑜伽,与我何干?
但是,大二时,我有一段时间,不知是对叔本华、萨特的话想得太多,还是专业学习不得其门而入带来的苦恼,身体不适,头痛,四肢发麻。偶然在书店发现了一本薄薄的瑜伽入门书,还是日本人编写的,简洁易懂的风格,照着画的图,仗着自己小时候的武术功底在床上练了些些头肩倒立式,最后,专业学习仍不得其门而入,思想也还是苦闷,只是身体有点点好转的迹象,自己年少心不静,这趟瑜伽之旅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7年前,一位来我家的客人,来自以色列,他从部队退役下来后,有了一笔津贴,于是开始环球旅行。因为参加一个美国加州的瑜伽学校在峨眉山举办的教练培训班,他来到了峨眉山。在我家屋顶花园里惬意地喝着咖啡冰淇淋阿芙佳朵,闲谈着他的旅行见闻,这时候,他怂恿我也参加这个培训班。我说:“教练培训班?我一点基础也没有呃!”他说:“我也是呀!”
好吧,有这样在同一起跑线的学习伙伴,可以相互鼓励,我就去试试吧。
当然,完全不同于在盛夏喝着阿芙佳朵的惬意,我们开始了一趟艰难的瑜伽之旅。
第一天练习下来,累得在最后一节挺尸式休息术时,全然地睡着。一天,又一天,一周后,我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该去山上练习时,我呆在家里画画。坐在电脑前的先生问:你怎么不去上瑜伽课了?我急赤白脸地冲他吼:别打扰我,我正在画你的侧面像。他转过头对着我说:画我的正面像吧!你这个不能坚持的家伙!我赖在家里,整整一天,就画那张侧面像。第二天,乖乖地回到瑜伽课堂。
课堂里新来了一位美国的美女瑜伽老师,她的瑜伽体式不仅柔美,而且刚健,看得我目瞪口呆,后来讨论分享时,主课老师回答同学的问题:有人只是为了减肥来练瑜伽,好吗?老师说:认真练瑜伽,瑜伽会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但是,最后,瑜伽可能会给你更多,比如她没有期待过的灵性成长和喜悦平和的心。
其中,我谈到在自己教学工作中的困惑,竭尽全力地想给予学生更多,但常常有些学生并不在意你的给予。老师说:你是真的想给予吗?还是想他们对你的给予有个成绩的回报?如果真的想给予,你就去做好了,这就是“业瑜伽”和“奉献瑜伽”的真谛。
这样的课堂,让我体验到了身心合一的瑜伽精神。于是,我的瑜伽之旅正式地开启了!
此后,认真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艾扬格大师的《瑜伽之光》。当时,老师推荐,自己翻阅的就是这本书的英文版《Light on Yoga》。
至今,我已经练习瑜伽7年了,除了出差在外不方便或实体不适的少数情况外,每天早晨,在屋顶客厅的大大的落地玻璃窗前,长长的金鱼缸里两条平静喜悦的金鱼,游来游去,我的瑜伽也练来练去,看着窗外花园的花开花又落,和远处峨眉山金顶的云雾聚来又散去,就这样,我和深爱的瑜伽相伴在一起7年了。
曾经在十分向往的北京工体旁边的瑜伽苑,体验创始人Mimi Kuo-Deemer 和Robyn Wexler带来的安静放松的环境下高质量的教学,曾经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与一群日本少女体验课间放松瑜伽,曾经在非洲塞内加尔的达喀尔海边看着面前潮水涨落的沙滩上练习瑜伽,曾经在20元人民币上的阳朔山水间练习瑜伽,曾经在最和自己身体韵律的印度“黎明之城”Auroville村练习瑜伽,也曾经在车祸后重伤恢复期间练习瑜伽,还曾经在无法面对父亲病重及离世的悲痛时期练习瑜伽。就这样,我和深爱的瑜伽相伴在一起7年了。
今年一月份,在先生的热心陪同下,我决定拜访我心目中的瑜伽大师艾扬格,他的精准、安全,不急不躁的瑜伽风格深深地影响了我。在浦那,当我们一路问询艾扬格大师的瑜伽学院地址,居然好几个本地人都不知道,最后,一位在浦那生活的外国年轻人告诉了我们准确的地址。到了移动简朴的三层楼带小院的房前,碰见了从波兰、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来的学员,也有本地的一位年轻妈妈带小儿子来学习瑜伽,这让我先前问路时产生的情绪有了一些释然,原来在印度本土还是有这些年轻人在学习和继承瑜伽。
不巧的艾扬格老师不在,据说去了瑞诗凯诗的瑜伽节。他的家人听说我是从中国来的,非常热情地告诉我艾扬格老师两年前曾去过中国,表达了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虽然未见到艾扬格大师本人,但是在他的学院里,看见他的若干瑜伽体式的雕塑,以及学院里安静来往的人们,使我感受到瑜伽真诚、朴实,直抵人心的一面。
艾扬格老师,走好!细读您的《瑜伽树》时,使我想起在您的城市浦那的那个有名的小小咖啡馆“瑜伽树”和晨间咖啡时,首次与咖啡馆旁边的瑜伽树相识,虽然咖啡馆年轻的服务生友善地笑着说,不知是真是假。
但是,那不重要,我心中认为那就是瑜伽树,苍劲,刚健,又慈悲的瑜伽树——艾扬格大师,带给我这样多的庇荫,感谢您,艾扬格大师!感谢您,瑜伽!
《瑜伽之光》读后感(三):体式的精准,提升瑜伽练习的质量
很讨厌戴高帽的做法,不过,艾扬格的《瑜伽之光》确实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现代瑜伽圣经”。这本书对于那些有一两年以上练习经验,对瑜伽有一定了解的严肃的瑜伽练习者,希望将瑜伽练习当做终身功课的人,是个巨大的福祉。仔细研读这本书能够大大地提升瑜伽练习的质量。
艾扬格瑜伽最大的特点是追求体式的精准。瑜伽练习者几乎都有过受伤的经验。受伤的外因就是对体式的掌握不精确,内因则是没能很好地倾听自己身体的感受。除非找了一个很好的老师作为一对一私教,否则你的瑜伽体式几乎不可能是精准的,至少一部分动作是这样。艾扬格说:当练习者已经完全掌握了一个体式时,在体式中他会感到很轻松惬意,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身体动作会变得非常优美。不妨拿这个标准问问自己,有多少动作是我已经精准地掌握了的?
我用这本书的方法是每天做瑜伽的时候研究一两个动作,特别是那些让自己感觉不舒服,没把握的动作,比如很简单的三角伸展式和三角扭转伸展式,我做得就不精确,一直不舒服。前者不小心会拉伤膝盖,后者更是不能很好地平衡。原来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拉紧后腿肌肉的内侧,提伸膝盖,把重心放在两腿中间。跟着艾扬格的要领练习几次,我真的感觉到很轻松惬意,不再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再比如,开篇第一个动作山式,艾扬格很详细地讲了正确站姿对健康的重要性,非常值得好好地练习和体会。
我最喜欢的老师Lorraine,练习瑜伽数十年的严肃的瑜伽士,在接触艾扬格瑜伽之后,非常惊喜。她改变了她的教学方式,她很少教她以前最喜欢的Ashtanga了,在课堂上更强调让学生练习最基本的动作,强调用各种手段来保证动作的精确性,而不是动作的深度。她给我们讲了艾扬格的故事:艾扬格现在已经90多岁了,仍然每天练习瑜伽,每天做后弯动作。这样的生活质量难道不令人向往吗?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详细讲了每个动作的功效。我们练习瑜伽体式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健康吗?就像Lorraine老师说的,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不同的。如果有些动作会让你不舒服,或者对你的身体不好,你完全可以放弃这个动作,有的是其他同样功效的动作可以给你选择。(比如我针对家族的高血压和气血上冲的体质特点,就减少了倒立体式的练习,改用更安全的一些动作,比如下犬式。)这个和Ashtanga的严苛形成鲜明的对照。两个流派的创始人师出同门,却发展出了非常不同的瑜伽练习理念,真有意思。Ashtanga的严苛是用事先规定的序列来约束自己,保证自我练习的质量。艾扬格却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告诉你,让你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各有利弊,大家各取所需吧。
最后说一句,看这本书的时候,注意力应该放在怎样更精准地练习,提升练习的质量,用心去感觉每个动作。不要过于去追求动作的深度,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稀奇古怪的动作上。一些难度系数在5-8的动作我就觉得很难了,10以上的动作我基本就不去尝试了。毕竟,作为一本“现代瑜伽圣经”,要照顾到各种读者,包括专业选手。而我们大多数瑜伽练习者,只是业余选手罢了,记得自己练习瑜伽的目的,没有必要去和任何人比较,包括和书,和自己比较。
《瑜伽之光》读后感(四):推荐现代瑜伽圣经《瑜伽之光》
《瑜伽之光》的封面上印着几个浅颜色的字“现代瑜伽圣经”,作为初入门的一个瑜伽学习者,我深以为然。这是一本被称为瑜伽史上的经典名著,被翻译成19种文字出版,把瑜伽向全球全面介绍瑜伽的练习方法,作者艾扬格更是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美国时代周刊,2004)
除了图文并茂的讲解,最让我喜欢的有两点:
1、详细讲解每一个体式的要点和功效,一共介绍了200个体式。要点的讲解清晰而明确,功效的介绍直接的给与我这样的实用主义者以练习的动力,同时也帮助在练习中体会体式的功效。
2、从容易到难的300周课程计划,给人以清晰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成长路径。明天先从第一周的计划开始,呵呵。
相比较书的内容的数量和质量,58元的定价虽然比别的书贵一些,对于瑜伽爱好者还是值得的,卓越现在的价格只是30.3元,值得买。
http://www.freeyu.com/blogview.asp?logID=489
《瑜伽之光》读后感(五):笔记三:体式索引
中文 梵文 参考过渡体式图 参考完成体式图
A
巴哈拉瓦式 Bhairavasana 375
巴拉瓦伽第一式 Bharadvajasana I 297-298
巴拉瓦伽第二式 Bharadvajasana II 299-300
八字扭转式 Dwi Pada Koundinyasana 434-437 438
半船式 Ardha Navasana 79
半莲花加强前伸展式 Ardha Baddha Padmottanasana 50,51 52-55
半莲花加强背部前曲伸展坐式 Ardha Baddha Padma Paschimottanasana
比半英雄前曲伸展坐式 Triang Mukhaikapada Paschimottanasana 138 139
半鱼王第一式 Ardha Matsyendrasana I 307-310,313-316 311,312
半鱼王第二式 Ardha Matsyendrasana II 330,331
半鱼王第三式 Ardha Matsyendrasana III 332,333
半月式 Ardha Chandrasana 18 19
背部前曲伸展坐式 Paschimottanasa
(Ugrasana/Brahmacharyasana) 153-160 161,162
C
侧板式 Vasisthasana 396,397 398
侧单腿倒立式 Parsvaika Pada Sirsasana 210
侧弓式 Parsva Dhanurasana 64,65
侧公鸡式 Parsva Kukkutasana 420-423 424-424a,425-425a
侧犁式 Parsva Halasana 249
侧扭转肩倒立式 Parsva Sarvangasana 252,253 254,255
侧起重机式 Parsva Bakasana 411 412
侧上莲花倒立式 Parsva Urdhva Padmasana in
irsasana 213-216
侧上莲花肩倒立式 Parsiva Urdha Padmasana in
arvangasana 262-265
侧胎儿肩倒立式 Parsva Pindasana in Sarvangasana 270,271
车轮式 Chakrasana 280-283
撑下颌式肘倒立式 Sayanasana 358
D
单臂支撑式 Eka Hasta Bhujasana 344
单腿倒立式 Eka Pada Sirsasana 208,209
单腿侧着地肩倒立式 Parsvaika Pada Sarvangasana 251
单腿格拉威亚式 Eka Pada Galavasana 429,430,432 431,433
单腿鸽王第一式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I 539-541 542
单腿鸽王第二式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II 545
单腿鸽王第三式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III 546
单腿鸽王第四式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IV 547
单腿脊柱前曲伸展式 Urdhva Prasarita Ekapadasana 49
单腿肩倒立式 Eka Pada Sarvangasana 250
单腿轮式 Eka Pada Urdhva Dhanurasana 500 501,502
单腿内收直棍第一式 Eka Pada Viparita Dandasan I 521
单腿内收直棍第二式 Eka Pada Viparita Dandasan II 522 523
单腿起重机第一式 Eka Pada Bakasana I 445 446,447
单腿起重机第二式 Eka Pada Bakasana II 448-450 451,452
单腿桥式肩倒立 Eka Pada Setu Banda Sarvangasana
(Eka Pada Uttana Mayurasana) 260
单腿绕头式 Eka Pada Sirsasana 369,370 371
单腿圣哲康迪亚第一式 Eka Pada Koundinyasana I 439,440 441
单腿圣哲康迪亚第二式 Eka Pada Koundinyasana II 444 442,443
单腿站立伸展式 Utthita Hasta Padangusthasana 20,22 23
杜尔瓦萨式 Durvasasana 381,382 383
E
鳄鱼式 Nakrasana 68-71
F
反转轮式 Viparita Chakrasana in U.Dh 488-499
反转蝗虫式 Viparita Salabhasana 584
飞轮式 Chakra Bandhasana 524
佛陀式 Buddhasana 373
G
格拉威亚式 Galavasana 426 427,428
鸽王式 Rajakapotasana 552 551
鸽子式 Kapotasana 503-506,508-511 507,512
根茎式 Kandasana 467-469 470-471b
弓式 Dhanurasana 63
拱背伸腿式 Uttana Padasana 291 292
公鸡式 Kukkutasana 115
龟式 Kurmasana 360-362 363,364
H
后仰支架式 Purvottanasana 171
花环第一式 Malasana I 317-320 321
花环第二式 Malasana II 322
环式 Mandalasana 525-535
幻椅式 Utkatasana 42
蝗虫式 Salabhasana 61 60
蝗虫式变体 Makarasana 62
I
J
加强侧伸展式 Parsvottanasana 24,25 26,27,28
加强脊柱前曲伸展式 Uttanasana 47 48
加强莲花孔雀式 Uttana Pada Mayurasana 266 267
肩倒立第一式 Salamba Sarvangasana I 219-222,226-235 225-234
肩倒立第二式 Salamba Sarvangasana II 235
脚并拢双臂支撑式 Dwi Hasta Bhujasana 345
脚到头式 Sirsa Padasana 568-569 570
脚交叉双臂支撑式 Bhujapidasana 346,347,349-350 348
卷舌清凉呼吸控制法 Sitali 601
K
卡比里亚式 Kapilasana 374
卡拉巴哈拉瓦式 Kala Bhairavasana 376,377 378
卡西雅伯式 Kasyapasana 399,400
孔雀式 Mayurasana 351-353 354
孔雀起舞式 Pincha Mayurasana 357
控制莲花式 Baddha Padmasana 118,119
L
拉弓式 Akarna Dhanurasana 172-174 173-175
犁式 Halasana 238-243 244
里奇卡式 Richikasana 384,385
脸朝上背部伸展第一式 Urdhva Mukha Paschimottanasana I 168
脸朝上背部伸展第二式 Urdhva Mukha Paschimottanasana II 169 170
脸颊敬畏式 Ganda Bherundasana 571-579,582,583 580,581
莲花式 Padmasana 104,105
莲花支撑式 Tolasana 108
六头战神式 Sanmukhi Mudra 106
骆驼式 Ustrasana 40 41
轮式第一式 Urdhva Dhanurasana I 479-481 482
轮式第二式 Urdhva Dhanurasana II 483-485 486,487
M
马面式 Vatayanasana 57 58,59
门闩式 Parighasana 37,38 39
牧牛式 Goraksasana 117
瑙利 Nauli 595,596
内女式 Maha Mudra 125
鸟式 Chakorasana 379,380
鸟王式 Garudasana 56
牛面式 Gomukhasana 80,81
扭转侧倒立式 Parsva Sirsasana 202,203
扭转倒立式 Parivrttaikapada Sirsasana 204 205-207
O
毗奢蜜多罗式 Visvamitrasana 401,402 403
毗湿奴式 Anantasana 288,289 290
Q
起重机式 Bakasana 404,405 406-410
桥式 Setu Bandhasana 293-295 296
桥式肩倒立 Setu Bandha Sarvangasana(Uttana Mayurasana) 256-258 259
R
三角侧伸展式 Utthita Parsvakonasana 8,9
三角扭转伸展式 Parivrtta Triconasana 6,7
三角扭转侧伸展式 Parivrtta Parsvakonasana 10,11
三角伸展式 Utthita Trikonasana 3 4,5
山式 Tadasana 1
山鹑式 Kapinjalasana 567
上公鸡式 Urdhva Kukkutasana 413-416 417-419
上莲花倒立式 Urdhva Padmasana in Sirsasana 211,212
上莲花肩倒立式 Urdhva Padmasana in Sarvangasana 261
上犬式 Urdhva Mukha Svanasana 74
上伸腿式 Urdhva Prasarita Padasana 276-279
神猴哈努曼式 Hanumanasana 472-474 475,476a
圣哲阿斯塔瓦卡茹阿支撑式 Astavakrasana 340,341 342,343
圣哲格拉达第一式 Gherandasana I 558-560 561-563
圣哲格拉达第二式 Gherandasana II 564-566
圣哲玛里琪第一式 Marichyasana I 143 144
圣哲玛里琪第二式 Marichyasana II 145 146,147
圣哲玛里琪第三式 Marichyasana III 301,302 303,304
圣哲玛里琪第四式 Marichyasana IV 305,306
圣哲涡摩提婆第一式 Vamadevasana I 464 465
圣哲涡摩提婆第二式 Vamadevasana II 466
狮子第一式 Simhasana I 109
狮子第二式 Simhasana II 110,111
手碰脚前曲伸展式 Pada Hastasana 45 46
手抓脚趾站立伸展式 Padangusthasana 43 44
手杖式 Dandasana 77
手倒立式 Adho Mukha Vrksasana 359
手抓脚腕轮式 Tirieng Mukhottanasana 585 586
树式 Vrksasana 2
束角式 Baddha Konsana 101 102,103
束角坐式 Upavistha Konasana 148-150 151,152
束手头倒立式 Baddha Hasta Sirsasana 198
双臂反抱腿式 Tittibhasana 395
双角第一式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I 29-32 33,34
双角第二式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II 35,36
双角犁式 Supta Konasana 247,248
双腿并拢根式 Mulabhandasana 459-461 462,463
双脚内收直棍式 Dwi Pada Viparita Dandasana 514,515,517-520 516
双腿碰头弓式 Padangustha Dhanurasana 553-554,556,557 555
双腿绕头合十式 Dwi Pada Sirsasana 392 393,394
四肢支撑式 Chaturanga Dandasana 66 67
T
榻式 Paryankasana 97
胎儿式 Garbha Pindasana 116
胎儿倒立式 Pindasana in Sirsasana 217 218
胎儿肩倒立式 Pindasana in Sarvangasana 268 269
太阳呼吸控制法 Surya Bhedana 598 599
套索扭转式 Pasasana 323-327 328,329
天鹅式 Hamsasana 356
挺尸式 Savasana/Mrtasana 592
头倒立第一式 Salamba Sirsasana I 176-183,186-189,191 184,185,190
头倒立第二式 Salamba Sirsasana II 192
头倒立第三式 Salamba Sirsasana III 196,197 194,195
头倒立双腿90度 Urdhva Dandasana 188
头碰膝前曲伸展式 Janu Sirsasana 126 127,128,129
头碰膝扭转前曲伸展坐式 Parivrtta Janu Sirsasana 130-131 132
U
V
W
蛙式 Bhekasana 98,99 100
瓦拉克利亚式 Valakhilyasana 543 544
完全船式 Paripuma Navasana 78
完全莲花孔雀式 Padma Mayurasana 355
完全鱼王式 Paripuma Matsyendrasana 334,335,337,338 336-339
威宛恰第一式 Viranchyasana I 386,387
威宛恰第二式 Viranchyasana II 388
卧龟式 Supta Kurmasana 365-367 368
卧雷电坐 Supta Vajrasana 123 124
卧扭转放松式 Jathara Parivartanasana 272-273 274-275
卧毗湿奴式 Supta Trivikramasana 478
卧手抓脚趾腿伸展式 Supta Padangusthasana 284 285-287
卧蛙式 Supta Bhekasana 457 458
卧英雄式 Supta Virasana 93-95 96
乌迪雅那 Uddyana Banda 593,594
乌加依呼吸控制法 Ujjayi 597
无手支撑头倒立式 Mukta Hasta Sirsasana 199 200,201
无支撑肩倒立第一式 Niralamba Sarvangasana I 236
无支撑肩倒立第二式 Niralamba Sarvangasana II 237
舞王式 Natarajasana 587-589 590-591a
X
膝碰耳犁式 Kamapidasana 245 246
下犬式 Adho Mukha Svanasana 75,76
小雷电式 Laghuvajrasana 513
蝎子第一式 Vrschikasana I 536,537
蝎子第二式 Vrschikasana II 538
Y
眼镜蛇第一式 Bhujangasana I 72 73
眼镜蛇第二式 Bhujangasana II 548,549 550
英雄式 Virasana 85-92 89
鱼式 Matsyasana 112-114 113
瑜伽拐杖式 Yogadandasana 453-455 456
瑜伽身印 Yoga Mudrasana 120,121,122
瑜伽睡眠式 Yoganidrasana 389,390 391
鸳鸯式 Krounchasana 140 141,142
Z
战神室犍陀式 Skandasana 372
战士第一式 Virabhadrasana I 12,13 14
战士第二式 Virabhadrasana II 15
战士第三式 Virabhadrasana III 16 17
支撑摇摆式 Lolasana 82 83
直立手抓脚伸展式 Ubhaya Padangusthasana 167
直角式 Samakonasana 477
至善式 Siddhasana 84
坐立前曲扭转式 Parivrtta Paschimottanasana 163,164 165,166
坐山式 Parvatasa 107
============================================
梵文 中文 中间体式参考图 完成体式参考图
A
Adho Mukha Svanasana 下犬式 75,76
Adho Mukha Vrksasana 手倒立式 359
Akarna Dhanurasana 拉弓式 172,174 173,175
Anantasana 毗湿奴式 288,289 290
Anuloma 自然顺序呼吸控制法
Ardha Baddha Padma 半莲花加强背部前曲伸展坐式 133,134,136 135,137
aschimottanasana
Ardha Baddha Padmottanasana 半莲花加强前伸展式 50,51 52-55
Ardha Chandrasana 半月式 18 19
Ardha Matsyendrasana I 半鱼王第一式 307-310,313-316 311-312
Ardha Matsyendrasana II 半鱼王第二式 330,331
Ardha Matsyendrasana III 半鱼王第三式 332,333
Ardha Navasana 半船式 79
Astavakrasana 圣哲阿斯塔瓦卡茹阿支撑式 340-341 342-343
addha Hasta Sirsasana 束手头倒立式 198
addha Konsana 束角式 101 102,103
addha Padmasana 控制莲花式 118,119
ahya Kumbhaka 600
akasana 起重机式 404,405 406-410
hairavasana 巴哈拉瓦式 375
haramari 蜂式呼吸控制法
haradvajasana I 巴拉瓦伽第一式 297,298
haradvajasana II 巴拉瓦伽第二式 299,300
hastrika 风箱式呼吸控制法
hekasana 蛙式 98,99 100
hujangasana I 眼镜蛇第一式 72 73
hujangasana II 眼镜蛇第二式 548,549 550
hujapidasana 脚交叉双臂支撑式 346-347,349-350 348
uddhasana 佛陀式 373
C
Chakorasana 鸟式 379,380
Chakrasana 车轮式 280-283
Chakra Bandhasana 飞轮式 524
Chaturanga Dandasana 四肢支撑式 66 67
D
Dandasana 手杖式 77
Dhanurasana 弓式 63
Durvasasana 杜尔瓦萨式 381,382 383
Dwi Hasta Bhujasana 脚并拢双臂支撑式 345
Dwi Pada Koundinyasana 八字扭转式 434-437 438
Dwi Pada Sirsasana 双腿绕头合十式 392 393,394
Dwi Pada Viparita Dandasana 双脚内收直棍式 514,515,517-520 516
E
Eka Hasta Bhujasana 单臂支撑式 344
Eka Pada Bakasana I 单腿起重机第一式 445 446,447
Eka Pada Bakasana II 单腿起重机第二式 448-450 451,452
Eka Pada Koundinyasana I 单腿圣哲康迪亚第一式 439,440 441
Eka Pada Koundinyasana II 单腿圣哲康迪亚第二式 444 442,443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I 单腿鸽王第一式 539-541 542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II 单腿鸽王第二式 545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III 单腿鸽王第三式 546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IV 单腿鸽王第四式 547
Eka Pada Sarvangasana 单腿肩倒立式 250
Eka Pada Setu Banda Sarvangasana
(Eka Pada Uttana Mayurasana)单腿桥式肩倒立 260
Eka Pada Sirsasana 单腿绕头式 369,370 371
Eka Pada Sirsasana 单腿倒立式 208,209
Eka Pada Urdhva Dhanurasana 单腿轮式 500 501,502
Eka Pada Viparita Dandasan I 单腿内收直棍第一式 521
Eka Pada Viparita Dandasan II 单腿内收直棍第二式 522 523
F
G
Galavasana 格拉威亚式 426 427,428
Ganda Bherundasana 脸颊敬畏式 571-579,582,583 580,581
Garbha Pindasana 胎儿式 116
Garudasana 鸟王式 56
Gherandasana I 圣哲格拉达第一式 558-560 561-563
Gherandasana II 圣哲格拉达第二式 564-566
Goraksasana 牧牛式 117
H
Halasana 犁式 238,243 244
Hamsasana 天鹅式 356
Hanumanasana 神猴哈努曼式 472-474 475,476a
I
J
Janu Sirsasana 头碰膝前曲伸展式 126 127-129
Jathara Parivartanasana 卧扭转放松式 272,273 274,275
K
Kala Bhairavasana 卡拉巴哈拉瓦式 376,377 378
Kamapidasana 膝碰耳犁式 245 246
Kandasana 根茎式 467-469 470-471b
Kapalabhati 圣光呼吸控制法
Kapilasana 卡比里亚式 374
Kapinjalasana 山鹑式 567
Kapotasana 鸽子式 503-506,508-511 507,512
Kasyapasana 卡西雅伯式 399,400
Krounchasana 鸳鸯式 140 141,142
Kukkutasana 公鸡式 115
Kurmasana 龟式 360-362 363,364
L
Laghuvajrasana 小雷电式 513
Lolasana 支撑摇摆式 82 83
M
Maha Mudra 内女式 125
Makarasana 蝗虫式变体 62
Malasana I 花环第一式 317-320 321
Malasana II 花环第二式 322
Mandalasana 环式 525-535
Marichyasana I 圣哲玛里琪第一式 143 144
Marichyasana II 圣哲玛里琪第二式 145 146,147
Marichyasana III 圣哲玛里琪第三式 301,302 303,304
Marichyasana IV 圣哲玛里琪第四式 305,306
Matsyasana 鱼式 112,114 113
Mayurasana 孔雀式 351-353 354
Mukta Hasta Sirsasana 无手支撑头倒立式 199 200,201
Mulabhandasana 双腿并拢根式 459-461 462,463
akrasana 鳄鱼式 68-71
atarajasana 舞王式 587-589 590,591,591a
auli 瑙利 595,596
iralamba Sarvangasana I 无支撑肩倒立第一式 236
iralamba Sarvangasana II 无支撑肩倒立第二式 237
O
ada Hastasana 手碰脚前曲伸展式 45 46
adangusthasana 手抓脚趾站立伸展式 43 44
adangustha Dhanurasana 双腿碰头弓式 553,554,556,557 555
admasana 莲花式 104,105
adma Mayurasana 完全莲花孔雀式 355
arighasana 门闩式 37,38 39
aripuma Matsyendrasana 完全鱼王式 334-335,337-338 336-339
aripuma Navasana 完全船式 78
arivrttaikapada Sirsasana 扭转倒立式 204 205,206,207
arivrtta Janu Sirsasana 头碰膝扭转前曲伸展坐式 130,131 132
arivrtta Parsvakonasana 三角扭转侧伸展式 10,11
arivrtta Paschimottanasana 坐立前曲扭转式 163,164 165,166
arivrtta Triconasana 三角扭转伸展式 6,7
aschimottanasa
arsva Bakasana 侧起重机式 411 412
arsva Dhanurasana 侧弓式 64,65
arsva Halasana 侧犁式 249
arsva Kukkutasana 侧公鸡式 420-423 424,424a,425,425a
arsva Pindasana in Sarvangasana 侧胎儿肩倒立式 270,271
arsva Sarvangasana 侧扭转肩倒立式 252,253 254,255
arsva Sirsasana 扭转侧倒立式 202,203
arsva Urdhva Padmasana in Sirsasana 侧上莲花倒立式 213-216
arsva Urdha Padmasana in Sarvangasana 侧上莲花肩倒立式 262-265
arsvaika Pada Sarvangasana 单腿侧着地肩倒立式 251
arsvaika Pada Sirsasana 侧单腿倒立式 210
arsvottanasana 加强侧伸展式 24,25 26,27,28
arvatasana 坐山式 107
aryankasana 榻式 97
asasana 套索扭转式 323-327 328,329
incha Mayurasana 孔雀起舞式 357
indasana in Sarvangasana 胎儿肩倒立式 268 269
indasana in Sirsasana 胎儿倒立式 217 218
rasarita Padottanasana I 双角第一式 29-32 33,34
rasarita Padottanasana II 双角第二式 35,36
(Ugrasana/Brahmacharyasana) 背部前曲伸展坐式 153-160 161,162
ratilome 反自然呼吸控制法
urvottanasana 后仰支架式 171
Q
梵文 中文 中间体式参考图 完成体式参考图
R
Rajakapotasana 鸽王式 552 551
Richikasana 里奇卡式 384,385
ahita Kevala 和谐与和谐完美屏息呼吸控制法
alabhasana 蝗虫式 61 60
alamba Sirsasana I 头倒立第一式 176-183,186-189,191 184,185,190
alamba Sirsasana II 头倒立第二式 192
alamba Sirsasana III 头倒立第三式 196,197 194,195
alamba Sarvangasana I 肩倒立第一式 219-222,226-235 225-234
alamba Sarvangasana II 肩倒立第二式 235
amakonasana 直角式 477
ama Vrtti 统一呼吸控制法
anmukhi Mudra 六头战神式 106
ayanasana 撑下颌式肘倒立式 358
avasana/Mrtasana 挺尸式 592
iddhasana 至善式 84
imhasana I 狮子第一式 109
imhasana II 狮子第二式 110,111
irsa Padasana 脚到头式 568,569 570
itakari 嘶式清凉呼吸控制法
itali 卷舌清凉呼吸控制法 601
kandasana 战神室犍陀式 372
etu Bandha Sarvangasana(Uttana Mayurasana) 桥式肩倒立 256-258 259
etu Bandhasana 桥式 293-295 296
upta Bhekasana 卧蛙式 457 458
upta Konasana 双角犁式 247,248
upta Kurmasana 卧龟式 365-367 368
upta Padangusthasana 卧手抓脚趾腿伸展式 284 285-287
upta Trivikramasana 卧毗湿奴式 478
upta Virasana 卧英雄式 93-95 96
urya Bhedana 太阳呼吸控制法 598 599
T
Tadasana 山式 1
Tolasana 莲花支撑式 108
Tirieng Mukhottanasana 手抓脚腕轮式 585 586
Tittibhasana 双臂反抱腿式 395
Triang Mukhaikapada Paschimottanasana 半英雄前曲伸展坐式 138 139
U
Ubhaya Padangusthasana 直立手抓脚伸展式 167
Uddyana Banda 乌迪雅那 593,594
Ujjayi 乌加依呼吸控制法 597
Upavistha Konasana 束角坐式 148-150 151,152
Urdhva Dandasana 头倒立双腿90度 188
Urdhva Dhanurasana I 轮式第一式 479-481 482
Urdhva Dhanurasana II 轮式第二式 483-485 486,487
Urdhva Kukkutasana 上公鸡式 413-416 417-419
Urdhva Mukha Paschimottanasana I 脸朝上背部伸展第一式 168
Urdhva Mukha Paschimottanasana II 脸朝上背部伸展第二式 169 170
Urdhva Mukha Svanasana 上犬式 74
Urdhva Padmasana in Sirsasana 上莲花倒立式 211,212
Urdhva Padmasana in Sarvangasana 上莲花肩倒立式 261
Urdhva Prasarita Ekapadasana 单腿脊柱前曲伸展式 49
Urdhva Prasarita Padasana 上伸腿式 276-279
Ustrasana 骆驼式 40 41
Utkatasana 幻椅式 42
Uttanasana 加强脊柱前曲伸展式 47 48
Uttana Padasana 拱背伸腿式 291 292
Uttana Pada Mayurasana 加强莲花孔雀式 266 267
Utthita Hasta Padangusthasana 单腿站立伸展式 20-22 23
Utthita Parsvakonasana 三角侧伸展式 8,9
Utthita Trikonasana 三角伸展式 3 4,5
V
Valakhilyasana 瓦拉克利亚式 543 544
Vamadevasana I 圣哲涡摩提婆第一式 464 465
Vamadevasana II 圣哲涡摩提婆第二式 466
Vasisthasana 侧板式 396,397 398
Vatayanasana 马面式 57 58,59
Viloma 间断呼吸控制法
Viparita Salabhasana 反转蝗虫式 584
Virabhadrasana I 战士第一式 12,13 14
Virabhadrasana II 战士第二式 15
Virabhadrasana III 战士第三式 16 17
Viranchyasana I 威宛恰第一式 386,387
Viranchyasana II 威宛恰第二式 388
Virasana 英雄式 85-92 89
Visama Vrtti 变换呼吸控制法
Visvamitrasana 毗奢蜜多罗式 401,402 403
Viparita Chakrasana in U.Dh 反转轮式 488-499
Vrksasana 树式第一式 2
Vrschikasana I 蝎子第一式 536,537
Vrschikasana II 蝎子第二式 538
W
X
Y
Yoga Mudrasana 瑜伽身印 120,121,122
Yogadandasana 瑜伽拐杖式 453-455 456
Yoganidrasana 瑜伽睡眠式 389,390 391
《瑜伽之光》读后感(六):如果是零基础学瑜伽不推荐买这本书
首先引用一些闻风先生博客中的一些话:
“艾扬格瑜伽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应该算是数得上的严格体系,也是为瑜伽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系。这个体系本身的发展也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艾扬格先生生于1918年,70多年的自习和教学,从不曾停止探索,许多内容仍然在不断完善中。不仅仅是艾扬格大师本人在日继一日从未中断地不断实践和总结,体系内的老师也在不断实践和超越。那本《瑜伽之光》,成书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有很多内容,大师自己也说过,已经有些过时,需要修正了。《瑜伽之光》的写作和出版,是在大师的英国学生的提议和催促之下完成的,是为了给西方学生一本“教材”。对于现代人来说,多少都已经有点科学知识和受过一定的教育,上世纪50、60年代的西方人已经不能接受完全只靠印度人原初的那种由师徒制定向的师徒间口传身教来传承的方式,因此艾扬格大师将他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每一个体式进行细致的解构,写出这本产品说明书式的巨著,以便作为学生们自学和参考的依据。但是里面的体式选择和最终呈现,并没有全面的革新,很多内容依然是哈达瑜伽刚刚开始整理以全面传播的样子。这本书远远不能代表现在的艾扬格瑜伽体系,比如辅助物的使用,意象教学的内容,以及更为重要的顺位协调的理念,都没有涉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96e0b0102eqnf.html
可能一些初学者零基础刚入门的瑜伽爱好者看不明白,我解释一下,艾扬格瑜伽体系讲究的是精准的顺位(就是体式的各个细节要精准完美),这是瑜伽安全有效练习的基础,但是这本书的内容和艾扬格瑜伽基本没有关系,只是一些瑜伽体式的整理,艾扬格瑜伽体系的形成是在这本书的成书之后,所以这只是上世纪60年代的瑜伽知识,和现在发展成熟的现代瑜伽科学理念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艾扬格先生也在不断总结和修改。
所以新手练习为了少走弯路应该一开始就接触顺位的理念,推荐看国内最近两年出版的《艾扬格瑜伽》和《艾扬格孕产瑜伽》,这两本书是可以代表目前最新的艾扬格瑜伽理念。
《瑜伽之光》读后感(七):笔记二:什么是瑜伽
瑜伽的修习给予我们最基本的对身心的调协与均衡。通过不懈的练习,我们净化和激活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使我们在面对日常的伤害时,能释放它的潜能,避免绝望和死亡。
我们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大多数情况下,在我们的身体中有具体的反应。因此比较与批评必须始于对我们身体左右两侧的校正与协调,使之达到可以对身体进行更细微的调整的程度。意志力促使我们开始从脚到头尽力向上伸展身体以抵御地心引力。动力和进取心也许始于在随意摆动肢体时所产生的重量感和速度感;而有意识地控制延长单脚、双脚或双手的平衡,带来的却是安然自制。顽强是通过在各种瑜伽体式中伸展数分钟的过程中获得的,而平静却来自悄然持续的呼吸和肺部扩张。循环不止和宇宙一体观则处于对一张一弛、无限往复的永恒节律的认识,而每一次呼吸又构成了宇宙万物无数循环、波动或振动中最基本的单元。
感受到皮肤的质感,物理、化学和能量的各种新陈代谢间的相互协调,身体内五大元素有节律的平衡,以及方向和地心引力的利用,肢体与肌肉的空间感,精神和智力的优美、轮廓、形态、典雅、力量、坚毅和缜密,以及对意识的觉知。由此,身心将被带入真我的境界。没有持之以恒的练习和对自身各个层面的深入反省,修行者就无法听到他内在的真我的纯净的声音。
瑜伽意味着将身心灵的所有力量与神结合;它也意味着对人类的智力、大脑、情感、意志的规范;它还意味着内在宁静,从而使一个人能够均衡地审视生活的所有方面。
瑜伽的真意在于从痛苦和悲伤中解脱,超脱于那些苍白的感觉之外,这是理智所无法领会的。他遵守这种真实,从此毫不动摇,他已经发现比其他所有事物都更为珍贵的珍宝。
工作本身是你的特权,成果则不是。永远不要让行动的成果作为你的目的,永远不要停止工作。抛弃所有的私心,不要被成功或失败所困扰,这种心态的平衡就叫瑜伽。通过适度的饮食和休息,有规律地工作,协调地起居,瑜伽能消除一切痛苦和悲伤。
当感官静止,大脑休憩,心智不再摇摆不定时,圣贤认为这就达到了最高境界,这种对感官和大脑的持久控制被称作瑜伽。那些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就从幻觉和假想中获得了解脱。
chitta vrttinirodhah:精神的千变万化受到了克制,或者意识的飘忽不定得到了控制。
Chitta:表示精神的整体,精神、理智、自我。
瑜伽是使无休止的大脑获得平静的方法以及将内在能量导向有益的渠道的方式。当大脑被控制后,内心就像拥有了一个蓄满`平静`的水库,为人的灵性提升创造了充足的能量。
瑜伽的八分支:
向外探寻阶段:从身体意识中解脱出来,征服自己的身体,并把它驯服成灵魂的最佳载体。
1、制戒,即普遍适用的道德戒律
超越信条、国家、年龄和时间的戒律。他们是非暴力、求真、不偷盗、节制、不贪婪。罪恶的根源在于贪婪、欲望和依附这三种情感,程度上有轻、中、重之分。
2、内制,即通过自律进行自我净化
约束个人的行为规范。五个内制是:纯净、满足、热情或克己、自我研习、敬奉神。
3、体式
体式带来肢体的稳定、健康和轻盈。一个稳定而愉悦的体式可以带来精神的安宁,防止浮躁。
向内探寻阶段:控制了自己的呼吸,从而也控制了自己的精神,有助于使感官从欲望的奴役中解脱出来。
4、呼吸控制,即有节律的呼吸
含有呼吸的控制与延长的所以四。这中控制涉及呼吸的所有功能:即吸气、呼气、屏息或悬息。
5、制感,即精神从感官和外部事物的奴役中撤出并获得解放
如果一个人的理智屈于感官,那么就会失去方向。但如果人有节律地呼吸,感官不是向外追寻欲望的对象而是转向内,那么人就会从感官和欲望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瑜伽的第五阶段,此时,感官处于控制之下。
向灵魂深处的探寻
6、专注
这个阶段他完全专注于一点或全身心投入到一项任务中,为了达到这种全神贯注的状态,大脑必须达到静止。
7、冥想
如同水以它的容器为形,当精神沉思于一个事物,它就会变为那个事物的形态。
8、入定或三摩地,即由深邃的冥想中产生的超然意识,此时瑜伽修行者与他的冥想对象合而为一
是瑜伽修行者追求的最终目的。在他冥想的最高阶段,他进入了入定境界,此时他的身体和感官处于休息状态,如睡着了一般,而他的精神和理智则保持清醒,与醒着无异。他超越了一般的意识状态,出入入定境界的修行者完全清醒并警觉。
大脑是感官之王,那些征服了自己的大脑、感觉、情感、思想和理智的人就是人中之王。他拥有了内在的光芒。
引起快乐和痛苦的chitta vrtti:
1、标准或观念
2、错误的看法
3、想像、假想、没有事实基础仅仅依靠口头表述
4、沉睡
5、记忆
使修行者分心,阻碍瑜伽练习的障碍:
1、扰乱身体平衡的疾病
身体对于他来说,是达到瑜伽境界的主要工具。身体的健康对于精神的成长也很重要。因为大脑的功能通常是通过神经系统达成的。
2、倦怠,或对工作缺乏热情
倦怠的人没有目标,不遵守任何修炼道路,也缺乏热情。由于不加以运动,他们的大脑和智力变得迟钝。一个倦怠的人无法专注于任何事情。
3、疑虑与优柔寡断
缺乏信念者以及怀疑者终将自我毁灭。随着信心由衷而发,贪婪、恶意、怠惰、自满和疑虑一扫而光,心灵也会从这些障碍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宁静。
4、漠不关心
这样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卑,只认为自己是最明智的人。他只选则让自己高兴和愉悦的事情,为了满足个人自私的情感和辉煌的梦想,故意且毫不犹豫地牺牲任何挡在他面前的人。
5、懒惰
为了扫除懒惰,需要不屈不挠的热忱。瑜伽修行者的态度应该如同一个正在恋爱的人渴望见到他的爱人,永远不会因绝望而放弃。
6、好色,沉溺于感官欲望
这里指即便有意识地抛弃却仍对感官对象存在渴望,这中渴望非常难以抑制。
7、错误的知识或幻想
那些受到错误知识困扰的人被假象所迷惑,认为只有自己看到了真理之光。他们拥有聪明才智,但却缺乏谦卑和智慧。
8、想法不一致,精神不集中,为此无法看到真实的存在
9、具有经过长期练习才获得的保持专注的能力,但却不能坚持
他已经拥有纯净和伟大的专注力,在最后的阶段,不懈的努力是至关重要的,他必须有无限的耐性和坚定的决心继续遵循正确的道路,绝不懈怠,因为懈怠会阻止他继续前景从而无法达到目标。
另外四个分心的障碍:
1、痛苦或不幸
2、绝望
3、身体摇摆不定
4、呼吸不均匀
克服这些障碍并赢得纯粹的快乐的良方:
1、友善
不仅指友善,而且也指度友善的对象感同身受。本着善意而培养友善和感同身受的品质,化敌为友,对任何人都不存恶意。
2、慈悲
不仅表现出同情或怜悯,还需要伴随奉献的举动,去帮助那些受难者解除痛苦。
3、随喜
对别人的善行感到喜悦,即使这个人是自己的对手。通过随喜,避免了妒火焚心,当别人达到了自己渴望却从未达到的目标时,不再表现出愤怒、憎恨或妒嫉。
4、静观
不仅仅指对坠入罪恶深渊的人表示鄙视和轻蔑,或对那人表现出漠不关心或有优越感。它也是一个自我检查的过程,让我们了解当面临相同的诱惑时该如何行事。同时也检查一下,对于不幸堕落的人,我们到底负有多少责任,该如何帮助他们走上正路。通过先在自己身上找缺点,反省,而后理解他人身上的缺点,这种自我反省多所有人都更为慈悲。
那些心神不宁的人无法感受到这四大良方的重要意义。通过坚持不懈地练习体式和呼吸控制而获得内心平静。
瑜伽练者(sadhkas)等级:
1、柔弱(mrdu)
缺乏热情、批评他们的导师、贪婪、行为不良、贪吃、好色、意志不坚定、胆小怕事、健康欠佳、有依赖性、说话粗鲁、性格懦弱,缺乏男子气。他们需要非常努力地修练12年才可以达到开悟。 曼陀罗瑜伽(Mantra Yoga)
2、平庸(madhyama)
心态平稳,能承受困难,愿意去完善自己的工作,说话温和,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所节制。 信仰瑜伽(Laya Yoga)
3、高级(adhimatra)
意志坚定,具备练习信仰瑜伽的条件,独立自主、品格高尚、富有同情心,宽容大度,诚实可靠、年轻勇敢、受人尊敬、尊敬师长、专心修练瑜伽。可以通过6年的练习悟道。 哈他瑜伽(Hatha Yoya)
4、至高(adhimatratama)
充满热情、外表优雅、勇敢无畏、熟识经文、勤敏好学、心智健全、心情开朗、永葆青春、饮食规律、自控力强、不恐惧、洁净、精明、慷慨、乐于助人、立场坚定、聪明、独立、宽容、人品好、说话温和、敬拜Guru。适合任何形式的瑜伽,可以在3年内达到开悟。
abhyasa:长期、不间断地努力,专心致志地练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应该拥有坚定的信念,不会因为在预期内未达到既定的目标而灰心丧气,这要求具有极大的耐心才能使无休止的大脑平静下来,因为大脑被无数过往的经验和过去的言行留下来的旧印记所左右。
珍视爱、适度和谦卑的品质。爱中激发勇气、适度创造丰盛、谦卑带来力量。缺乏爱的勇气是鲁莽、缺乏度的丰盛只会导致奢靡腐败、缺乏谦卑的力量滋生傲慢和暴政。
adhana:瑜伽修行,不仅指对瑜伽典籍进行理论学习,也指一种精神的努力。修行者必须不断地练习才能点亮他体内的神圣之火。成就会伴随那些刻苦练习的人,而不会垂青于那些不去练习的人。
通过身体、感官、精神、理智以及真我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和全神贯注的努力,瑜伽练习者才能赢得内心平静并使自己的灵魂如愿以偿地与其创造的真神相会。
renunciation:舍弃。
[制戒]
1、非暴力
暴力是一种内心状态,与饮食无关。暴力存在于人的意识中,而不在于他手中所持工具,错误不在于工具。暴力因恐惧、懦弱、无知或烦躁不安而滋生。要想制止暴力,最重要的是摆脱恐惧。要摆脱恐惧,就要改变人生观以及调整心态。当学会相信现实和调查,而不是无知和假想,暴力必将减少。
用爱的眼睛看待一切生物。他知道他的生命与别人的生命密不可分,他把别人的快乐排在自身快乐的前面,他鼓励那些比他更不幸的人,使他们能适应生存。
认为对自己的错误应该受到公正的审判,对于别人的错误则应该宽恕,他教导别人如何生活。
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自己的爱和同情,向他人展示如何自我完善。
谴责做错者的罪恶,但并不责怪做错者本身。让做错者为罪恶进行悔改而非惩罚他。谴责罪恶与关爱两者可以并存。没有爱的一味谴责会导致暴力,爱那些做错事的人却不谴责他们的罪恶则是愚蠢的行为,也将带来不幸。爱一个人的同时又要与他身上的恶行作斗争才是正确的方向。
与非暴力在一起的还有无畏惧和不愤怒。只有那些过着纯净生活的人才能摆脱畏惧。恐惧紧紧抓住普通人不放,使他丧失勇气,他会为未来不可知和不可见而忧心忡忡,他担心会失去生存技能和财富名誉,但最大的恐惧是对死亡的恐惧。
瑜伽师知道自己有别于躯体,躯体只是他个体灵魂的暂时居所。尽管躯体受到疾病、年龄、衰老和死亡的影响,但灵魂却丝毫无损。
有两种愤怒,一种贬低灵性价值,另一种促进灵性成长。第一种愤怒根源是傲慢,当被轻视时人就会恼怒,使人无法正确地看待事物,也使他的判断不正确。瑜伽师当他的精神屈高就下时,当他所有的学识与经验都不能使他避免蠢行时,他才会对自己生气。在犯错的问题上,他总是严心克己,宽以待人。
2、求真
思想真实、言辞真实并且活得真实。
真实的存在本质上就是爱和真理。并通过这两个方面表达出来。任何形式的不真实都会使瑜伽师与真实的基本法则无法协调一致。
真实不仅限于言辞。言辞的四大罪过包括:辱骂与淫秽、欺骗、诽谤或说谎、以及嘲笑别人视为神圣的人或物。
懂得约束舌头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学会了自律。
当一个活得真实的人带着一颗纯洁的心虔诚地祈祷时,那些他真正需要的东西才会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纷至沓来,他不必去追逐它们。
3、不偷盗
由于渴望拥有或先手别人所拥有的一切,会滋生偷盗和贪念。这里的偷盗还指非法霸占、不守信用、管理不善和滥用。
瑜伽师将生活俄需要降至最低限度,并且相信,如果他囤积了非真正你需要的东西的话,他就是一个盗贼。从各种贪念中解脱出来,人才能避开巨大的诱惑。贪念使宁静的溪流变得混浊泥泞,它使人显得低微可耻。
4、节制
强调身心和言辞的节制。
5、不贪婪
不囤积或收藏。正如一个人不应该拿走并非他真正需要的事物一样,他不应该囤积或收藏那些并非即刻需要的东西。收藏或囤积财物,是对缺乏信仰,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
尽可能生活得简单,并且把大脑训练得不再有失落感和空缺感。而后,他真正需要的东西将会在适当的时间来到他的面前。
普通人的生活充斥了无休无止的烦恼和挫折,以及对这些挫折所作出的反应,因此不可能使自己的大脑保持安宁。
培养随遇而安的能力。
[内制]
1、纯净
身体的洁净对健康非常重要。洗澡是从外部洁净了我们的身体,体式和呼吸控制法是从身体内部获得了洁净。
比身体洁净更重要的是,让精神得到净化从而摆脱仇恨、激情、愤怒、性欲、贪婪、假想以及自满等情感的烦扰。比这更重要的是净化心智以便消除杂念。这种内在的净化过程为修行者带来的光芒与快乐,也带来了慈悲,驱散了精神上的痛苦、沮丧、悲伤和绝望。一个慈悲的人会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而不仅仅是缺点。对别人的有点表现出的尊重使他也获得了自尊,这有助于与自己的悲痛和困难做斗争。
通过专注,修行者获得了对各种感官的掌控。
除了身体、精神和语言的洁净之外,食物的洁净也很重要。除了在准备食物时注意洁净外,有必要在食物的获得上也遵守洁净的原则。
进食的目的在于促进身体的健康,获得力量和能量延续生命。食物应该简单、营养、多汁和具有舒缓功能,避免那些咸酸苦辣、烧焦、不新鲜、无味道、油腻和不洁净的食物。
我们进食的种类和方式塑造着我们不同的性格。
通常情况下是为食而活,而不是为活而食。假如我们进食是为了舌头的味觉,我们就很容易多吃从而导致各种消化功能紊乱,并使身体各机能失调。
瑜伽行者进食只是为了生存,不会吃得过多或过少。他把身体看作是精神的栖息之所,防止自己沉溺过度享乐。
2、满足
满足感必须不断培养。如果精神无法知足就无法获得专注。瑜伽师没有空缺感,因此他自然而然地感到满足。
知足和安宁是精神的状态。差异导致不合,并在有意无意间造成冲突。
3、热情或克己
tapas: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达到人生中特定的目标而付出的一种类似燃烧的热情,它包括净化、自律和苦行。为了除去阻挡这个目标实现的所有欲望而进行的自觉的努力。它包括了身体上、语言上和思想上的克己。节制和非暴力是身体上的克己,言辞不冒犯别人,不说别人的坏话、不顾计个人后果而坦白真相等是语言上的克己。思想上的克己则是保持自我克制以及培养这样一种心态,即不论欢乐或悲伤,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克己是指一个人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并带着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去工作。通过克己的修炼,瑜伽师强健了身体、精神和品格,也收获了勇气、智慧、正直、坦率和朴素。
4、自我研习
自我研习的人阅读自己的生命之书,同时也在书写和修订这本书。他对生命的看法也会变化。他逐渐认识到,所有生灵都是神圣的,它们的存在是为了风险而非享乐,神性居于他的内在,支持它的那股能量也支持着整个宇宙。
为了使我们的生活健康、快乐和安宁,必不可少的一点是定期地在一个纯净的地点学习圣典。无知是无始有终的,而智慧则是无终有始的。
5、敬奉神
他不会骄傲自满或为了权力而忘乎所以。他不会为了私利而屈尊。
行动比语言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
[体式]
瑜伽修行者需要一个干净通风的地方、一张毯子和一个决心。这些体式的真正作用在于,它们约束及训练了大脑。瑜伽师不仅仅追求身体的完美,同时也追求感官、精神、智力和灵魂的完美。他通过体式练习征服自己的身体,使它成为更适合的心智载体。瑜伽师不惧怕死亡,他知道身体在不断地变化中。生与死是自然现象,但灵魂并不落入生死轮回。他没有把身体看作自己的财产,身体是让他在生命每一个醒着的时候去为他的同伴们服务。
身体的健康绝非金钱可以买到的商品,这种健康是通过艰辛的劳动而换来的资产,也是一种身心灵完全均衡的状态。健康的身体意味着忘记身心的存在。瑜伽师通过练习这些体式摆脱了身体上的限制和精神上的烦扰。
哪里是身体的终结而精神的开始?哪里是精神的终结而灵性的开始?它们彼此相连,密不可分,它们是宇宙遍在的神圣意识的不同表象。
瑜伽师从不忽视或虐待自己的身体或精神,而是非常珍视。对于他来说,身体不是他精神解脱的障碍,不是他堕落的缘由,而是他达到完美境界的工具,他力求自己的身体强壮而健康、无病痛。
缺乏意志力的人、轻率大意的人以及漫无目标的人都无法觉悟真我。
真正的体式是,在体式中梵的意识在修行者的内心持续不断地自然涌现。
通过瑜伽练习,类似得与失、胜与败、身体与精神、精神与灵魂这些二元想法会消失,而后,瑜伽修行者可以进入瑜伽的第四个阶段:呼吸控制。
[呼吸控制]
水罐可以排出空气装满水,或者倒空水充满空气。同样屏息也有两种状态:1完全吸气,即肺部完全充满生命之气后屏息,2完全呼气后屏息(即完全排空废气)。第一种叫内屏息,第二种是外屏息。
瑜伽师的生命不是以天数而是以呼吸的次数来计算。他遵循正确的有节律、缓慢深长地呼吸。这些有节律的呼吸方式增强了呼吸系统,镇静了神经系统,也减少了对物质的渴求。随着欲望和渴求的小时,精神也获得了自由,为全神贯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不正确的呼吸会把一些疾患引入体内,比如打嗝、风湿、哮喘、咳嗽、头疼、眼睛或耳朵发炎、以及神经系统受刺激。掌握缓慢、深长、稳定和正确的呼气和吸气需要很长的时间。
当欲望的灰烬被呼吸控制的练习吹散,身体内的圣火才会完全显露出它的光芒。
排空心中所有的幻想和杂念才是真正的呼气。意识到`我即真我`才是真正的吸气。稳定保持这中意念才是真正的屏息,这就是呼吸的真谛。
假如你想培养内心的平静,那么首先应该调整你的呼吸。因为当呼吸受到控制,心才会得以安宁,如果呼吸时断时续的话,心就会被搅扰。因此,在做其他尝试之前,现调整自己的呼吸,从而使性情变得温和,内心也会随之平静下来。
情绪的活跃会影响到呼吸的节奏;同时,有意识地调整呼吸可以防止情绪的活跃性。瑜伽师应该现学会呼吸控制,然后帮助他控制感官,从而达到制感阶段。只有这个阶段,大脑才具备专注的条件。
气息与大脑的协调统一,各感官间的相互调和,以及摆脱生存与思想的一切条件限制,这就是瑜伽。
[制感]
到这个阶段后,会进入一个全面自我检查过程。
意识的三种品质:
1、纯质
可以使精神明晰和平静。
2、激质
使人变得活跃和精力充沛,也令人紧张与任性。
3、翳质
妨碍和抵消激质的活动与纯质的展露。翳质是错觉、阴暗、迟钝以及无知的品性。当这一品性主导时,人变得迟钝并陷入一种木讷的状态。
纯质通往圣灵,翳质通往恶魔,处于两者之间是激质。
一个翳质的人这样读解戒律:
别人不应该贪图我的东西,无论我如何获取了它。加入他们起了贪念,那么我就要消灭他们。
一个激质的人这样读解戒律:
我不会贪图别人的东西,除非他们对我的东西起了贪念。
激质的人将遵守这条法令作为一项政策所具有的字面含义,而非作为一种准则所体现的真正精神。
一个纯质的人既遵守了戒律的文字也领会了它的真正精神,把它看作具有永恒意义的教导,他只为了正直而成为正直的人,而非由于有法律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才表现出诚实。
瑜伽师同样会受到三种品性的影响,通过对自身以及感官对象进行长期而有序的学习,他认清了哪些言行和思想来自翳质,哪些来自激质。通过不懈地努力,根除翳质所引发的那些想法,并逐渐性成了纯质的思维模式。
当对感官对象的渴求消失后,他将非常平静地看待它们。无论冷热、苦乐、荣辱、美丑,都不会打扰他。他坦然面对胜利与失败这两种假象。他已经超越了所有品性的牵引,并成为超越品性的人。他没有任何自我认同感,因为他活在对宇宙圣灵的体验中。这样的人不会鄙视任何事物,他会引导所有的事物通往圆满的道路。
[专注]
精神是思想的产物,思维精妙而善变,因此难以约束。被有控制的大脑捍卫着的思想会带来快乐。
大脑的状态:
1、狂乱状态
精神分散紊乱,处于一种忽视状态。大脑追求世俗事物,激质品质占统治地位。
2、涣散状态
精神兴奋、纷乱。现在大脑有能力去享受努力的结果,但是欲望仍然没有得到控制。
3、茫然状态
此时精神愚蠢而迟钝,翳质品性占统治极为,大脑非常困惑,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
4、心状态
此时精神非常集中,专注于某个事物或某一点,此时纯质占主导。一个心状态的人拥有超凡的智力,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因此他可以运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去达成他的目标。他往往由于对欲望对象的执迷追求,不顾及对他人的损失,从而带来极大的不幸。甚至在他所追求的目标达到后,常常感到成功的苦涩。
对于心状态的人也存在着一种危险,他可能会变得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当感官无拘无束地四处游荡时,精神也随之漫游。它们使人的判断变得模糊不清,并让人随波逐流。心状态的人需要奉爱及对神性的专注,才能保持平衡的心态,也确保他总是走在正途上。只有当他不再感知`我``我的`时,才会感受到幸福。
5、悬止状态
精神、智力和自我都受到限制。瑜伽修行者应该专注于AUM。
三个字母分别代表: 整个词代表:
A U M
清醒状态、睡梦状态、沉睡状态 入定、三摩地
言论、精神、生命气息 生灵,是宇宙圣灵的一部分
长度、宽度、深度 宇宙圣灵,超越任何形态和模式
没有欲望、没有恐惧、没有愤怒 完美的人,他的智慧牢牢地扎根在圣灵中
男性、女性、中性 代表所有生灵和创世主在一起
纯质、激质、翳质 超越品性牵引的人
过去、现在、未来 超越时间限制的创世主
母亲、父亲、古鲁 对真我的认知
体式、呼吸控制、制感 入定
梵天、毗湿奴、湿婆 梵
[冥想]
当专注持续不断时,人便进入了冥想状态。瑜伽师通过冥想练习而得到精神的觉悟,他的身体、呼吸、感官、理智和自我都融入了他所冥想的对象--Universal Spirit中,他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意识状态,并感受到了一种无上的supreme bliss(极乐)。
在瑜伽修炼的道路上的进步可以表现为身体健康、身躯轻盈、着装整洁、声音甜美、体味芳香和无所欲求。他拥有一颗平和宁静的心,他是谦卑的化身,他的摆脱了行动的束缚,成为一个解脱了的灵魂。
[入定]
瑜伽修行者进入了内在的灵魂,随着身体的活动、思想以及智力完全停止,如同已经进入了熟睡状态,瑜伽修行者不再感知任何`我``我的`。此时修行者只体验到神性意识、真理和无法言表的快乐。修行者感受到一种超越所有理解之外的平和宁静。
《瑜伽之光》读后感(八):笔记三:部分治疗体式
女性相关:
1、肩倒立第一式 难度系数:2 # ¥ @ & %
肩倒立是所有瑜伽体式之母
在此体式保持5-10分钟或一句自己能力保持更长时间后,可以练习其他肩倒立体式,每次20-30s。
2、背部前曲伸展坐式 难度系数:6 # ¥ @ & % 增强腹部,强健肾脏,活跃整个脊柱,改善消化功能
预备体式:
头碰膝前曲伸展坐式
半莲花加强背部前曲伸展坐式
半英雄前曲伸展坐式
玛里琪 I
一但能轻松完成该体式后,这四个预备体式就可以每星期两一两次就够了。
3、加强脊柱伸展式 难度系数:8 # ¥ @ & % 缓解胃疼,强健肝部、脾脏和肾脏,缓解痛经,减缓心跳
保持体式2分钟以上,任何精神上的抑郁都将消除
4、下犬式 难度系数:5 加强脚踝,使腿部更匀称,使心跳速度减缓
头倒立的安全替代体式
5、控制莲花式 难度系数:6 增强肠胃蠕动,缓解便秘
6、瑜伽身印 难度系数:6 % 增强肠胃蠕动,使大肠积累的废物下行,减缓便秘
7、坐山式 难度系数:4 环节肩部风湿及僵硬,腹部器官被向内拉伸
8、鱼式 难度系数:5 背部得到伸展,对甲状腺有益,缓解痔疮
9、龟式 难度系数:14 # %
10、卧龟式 难度系数:14 # % 增强脊柱,刺激腹部,舒缓大脑神经
11、英雄式 难度系数:1 治疗膝关节风湿和通风
在用完餐后练习可缓解胃部坠胀
12、卧英雄式 难度系数:2 % 伸展腹部器官和骨盆区域
腿部疼痛的人保持这个体式10-15分钟,可以有效缓解疼痛
刚用完餐可以练习,睡前也可练习
13、榻式 难度系数:2
鱼式的替代体式
14、束角式 难度系数:3 骨盆、腹部和背部得到滋养,可以调经、促进卵巢功能,减少分娩阵痛
15、束角坐式 难度系数:9 控制和规则月经流量,刺激子宫
16、脸朝上背部伸展第I、II 难度系数:10 % 使大小腿匀称
17、瑜伽睡眠式 难度系数:18 # & % 腹部和肺部收缩
最佳的前曲体式
18、玛里琪 III 难度系数:10 & % 强肝健脾,益于上腹部,大肠,减少腹围
19、半鱼王 I 难度系数:8 ¥ & % 和玛里琪III同功效,但刺激下腹部
20、套索扭转式 难度系数:15 ¥ & % 减少腹部脂肪
比半鱼式 I II 更强烈
21、双腿内收直棍式 难度系数:24 %
有头倒立的功效
22、挺尸式
23、经络清洁呼吸法
24、收腹收束法 难度系数:12 & %
肥胖:
按胃酸过多、消化不良以及肠胃气胀练习
胃酸部分:
1、三角伸展式 难度系数:3
2、三角扭转伸展式 难度系数:5 增加腹部器官功能
3、三角侧伸展式 难度系数:4 减少腰部和臀部脂肪
4、三角扭转侧伸展式 难度系数:8 帮助排除肠内废物
5、战士 I II III 难度系数:3 1 5 减少臀部脂肪
战士I不要停留时间过长,20-30s
6、半月式 难度系数:5
7、加强侧伸展式 难度系数:6
8、手抓脚趾站立伸展式 难度系数:3 %
9、手碰脚前曲伸展式 难度系数:6 %
10、&
11、卧扭转放松式 难度系数:5 % 除去多余的脂肪
12、完全船式 难度系数:2 % 消除腰部脂肪,功效在肠部
13、半船式 难度系数:2 % 功效在肝脏、胆囊、脾脏
14、上伸腿式 难度系数:1 % 腹部减肥
15、头碰膝前曲伸展坐式 难度系数:5 % 增强肝脏和脾脏,助消化
长时间低烧的人也推荐练习
16、头碰膝扭转前曲伸展坐式 难度系数:9 刺激脊柱
17、玛里琪II 难度系数:6 增强腹部器官
18、半鱼王 II III 难度系数:19 22 %(III) 加强下腹部
是完全鱼王式的预备体式
19、完全鱼王式 难度系数:38 % 有助于消化和排毒
20、蝗虫式 难度系数:难度系数:1 % 增强脊柱弹性,消除肠胃胀气
21、弓式 难度系数:4 % 增强脊柱弹性
22、眼镜蛇 I 难度系数:1 增强脊柱
23、孔雀式 难度系数:9 % 消除腹部毒素积累
24、轮式 II 难度系数:15 %
消化不良部分: 按照胃酸过多的体式
肠胃胀气部分:
1、%
2、所有站立体式
3、内女式 难度系数:5 增强腹部
4、半莲花加强背部前曲伸展坐式 难度系数:8 脐部和腹部供血
5、半英雄前曲伸展坐式 难度系数:5 减轻腿部肿胀,治疗踝关节、膝关节损失
6、鸳鸯式 难度系数:10 是5的延伸练习
7、花环 II 难度系数:2 增强腹部胀气 治疗痛经
8、车轮式 难度系数:4 加强腹部器官和脊柱
9、卧英雄式 难度系数:2
10、单腿绕头式 难度系数:15 腹部收缩,增强消化功能
11、双腿绕头合十式 难度系数:24
和瑜伽睡眠式非常相似
12、环式 难度系数:27
13、瑙利 难度系数:16 强健腹直肌
感冒:#+ 乌加依呼吸控制法
咳嗽:¥+ 乌加依呼吸控制法
眼睛:@ +双眼闭合凝视鼻尖一会,然后再凝视眉间一会
+六头战神式 难度系数:4
+ 清凉呼吸控制法
+ 经络清洁呼吸控制法
挺尸式结束
《瑜伽之光》读后感(九):麻木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罪。
经常会在网上遇见各式各样对号入座的投票:如,你是否具备长寿的条件:每天散步,早睡早起,饮食结构等等,或者调查:每日你对着电脑多少个小时?
等等。
人一旦懒散,则百病缠身。运动是永恒,是健康和活力的来源。
瑜伽不是说说,瑜伽是日复一日的修炼。
大部分人,兴起之时,三分钟热度,几天过后,兴致寥寥。又想起卡夫卡的那句话:"人类有两大主罪,所有其他罪恶均与他有关,那就是:缺乏耐心和漫不经心.由于缺乏耐心,他们被逐出天堂;由于漫不经心,他们无法回去.也许只有一个主罪:缺乏耐心.由于缺乏耐心,他们被驱逐,由于缺乏耐心,他们回不去."
我们何时能够对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物,执著一些,再执著一些。
《瑜伽之光》读后感(十):终身的修炼
先看了光耀生命,觉得理解得不够透彻,还是需要先完善体式,才能更好地修炼精神层面。看了瑜伽之光,觉得体式的修炼不仅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三年两载的,需要持续多年,在身心上互相配合,才能有可能在这条愉快健康的道路上一直前行。好在,自己对瑜伽有非常的好感,目前看来,坚持并不是什么困难痛苦的事,所以有决心长期修炼。
大师的体式到高级阶段太困难了,自己也并不追求要练成那样的境界,只是寻找适合自己,自己喜欢,感觉舒服的,使身体和心灵都能真正在瑜伽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呼吸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当真正能够做到在体式中结合呼吸时,会忽然觉得动作不是困难的,而成为随着呼气放松自然的一种状态,可以伴随呼气的过程逐渐打开身体,唤醒身体。当收回身体,呼出气息时,好像疲惫和毒素都随之排出。尽力寻找放松的感觉。接触了瑜伽,才发现平时下意识的经常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眉头、表情、肌肉,好像不自觉地总是在紧着,而瑜伽使自己知道有意识地放松身体的各个部位,这种释然的感觉是从内而外的。特别是在做体式练习的时候,这种放松的感觉更重要,先伸展、拉开,之后就是放松地舒展,体会那种舒服的感觉,有的时候可能某部分是需要用力量的,有的时候肯能某部分是需要紧张起来的,之前老是不知道怎么区别如何才是正确的,现在反倒不那样教条了,知道听从身体的声音,怎样舒服就怎样来,身体自己会说出正确的答案。
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在有一个月完全间断练习之后,再练时会明显有身体僵硬的感觉,于是下决心再也不能长时期间断,一定要保持身体的弹性和舒展,美丽、自然、舒展、健康,既然瑜伽能在愉快的过程中带来这诸多好处,何乐而不为呢?练习时间长了,会自然地向健康的饮食过度,不喜欢大肉多油那样惰性的食物,清淡绿色的食品由衷喜爱。由于练习前后对饮食和洗澡时间的要求,也自然使生活方式更趋健康。 瑜伽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