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一本由中国营养学会著作,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5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精选点评:
●和那些乱七八糟的“养生”相比,这必须给5星
●失望,我只记住了一点,皮蛋的营养价值和鲜蛋是一样的,改变历来对皮蛋的歧视,以后要多喝皮蛋瘦肉粥
●#大珊の书包#好书,但估计很少人会买罗,网上也有PDF可以下载,理论上主妇必备,但其实也涉及到了食肤,啊,又感慨学好化学生物是多么滴重要重要重要。近期就在总结之前看的各种书籍,各种电视剧电影,然后做个独立标签,供往后搜索。
●看个标题就好
●至少结合《营养圣经》才能做到比较完整的参考读物
●正常成年女性每天1800kcal ,吃够是要撑死的节奏
●花两天看了,很有指导意义。
●客观公正,数据翔实,不错的饮食健康科普书
●泛读 好书
●鸡肉和牛肉果然又好吃营养又好又相对不会变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读后感(一):应该会比较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包括通用人群膳食指南和特殊人群膳食(孕妇、儿童、老人)两部分,最后一部分是归纳性的建议,挺好挺方便。
除了各种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如何互补之外,还讲了早中晚三餐所需食物的种类和比例如何,也包括身体运动的内容。
附录还有一些食物图片,比如图片上会显示100g的米饭大概是多少,比较直观。(我一直弄不明白多少克多少毫升是什么概念)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读后感(二):仅记录一些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本文所有食物重量为可食用部分的重量
取自书中的参考
2800大卡代谢率每日每天建议食物摄入量:
主食(谷物/面/薯类):450g
豆类:50g
蔬菜:500g
水果:500g
禽畜类:75g
鱼/水产:100g
蛋:50g
乳制品:300g
烹调油:30g
盐:6g
根据个人情况的实际调整:
本人属于较高强度的运动爱好者(平均每天中等至高强度运动2小时以上),需要的蛋白质含量较一般人更高,目前有意轻微减重。除此以外,一颗蛋不止50g了。肉类无意进行细分。每日所需总能量应为3000-3200大卡左右。所谓每日计划并非是每天都固定如此。若干天内的大致水平如此即可。比如每两天吃150g红肉。每日进食次数多达5-6次(零食计进食量但不计进食次数),以确保身体不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
实际每日计划:
主食:450g
豆类:50g
蔬菜:550g
水果:400g
红肉:75g
禽、鱼、水产:125g
蛋:60g
奶:400g
食用油:30g
盐:小于6g
每日额外使用镁+钙+维生素d3补剂,每三日额外使用一次蛋白粉补剂。
全部食物均用水煮或低温炒熟。盐在烹饪后添加。
豆类食物换算表:50g豆=145g老豆腐=280g嫩豆腐=110g豆腐干=35g腐竹=730g豆浆
乳类视频换算表:100g鲜奶=15g奶粉=100g酸奶=10g奶酪
个人饮食计划,谨供同好参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读后感(三):怎么吃饭
一个人的一生要吃60吨食物,我学的高中英语有篇课文叫做We are what we eat。
当你三餐都是自己做饭的时候,就会发现每天有很多时间被占据,如果还要做一些复杂的饭菜,这个时间会增加,再加上洗碗等的善后时间,基本全天都围绕着吃来进行。
有句话叫“朽木不可雕也”,是孔子骂他一个徒弟,这个徒弟干了什么把孔老夫子气成这样?无它,睡午觉 = = 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之内可利用的时间本来就不长,除了两顿饭的时间(那时候人吃两顿饭),中间你还要睡一个午觉,基本全天就废了。
— 以上都是题记
吃饭很重要,所以我看了一下中国营养学会出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准备按指导吃饭: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读后感(四):两粥一饭长寿不难
“两粥一饭,长寿不难。”这句谚语在很多地方广为流传。这种“早晚喝粥,中午吃饭”的饮食模式,在国内著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和江苏如皋,早已成为当地人万古不变的养生妙招。许多老人通过早晚喝粥,甚至治好了胃痛、失眠和便秘的毛病。
“两粥一饭”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早晚喝粥。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生活在如皋和巴马的百岁老人中有74%的人每天早晚都要喝粥。即使是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如今,当地人早晚仍然是准备一锅热腾腾的大米粥或玉米面粥,外加包子等主食。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告诉记者,早晨是脾胃值班的时间,此时喝粥养的是胃;而傍晚(17—19点)是“肾经当令”,此时喝粥,补肾事半功倍。早晨胃经过一夜蠕动,需要水分和营养,而粥比较柔腻细致,不会对肠胃造成伤害。此外,老年人身上不同程度存在着肾精不足的问题,傍晚喝粥,可起到补肾益精的作用。
杨力建议,中老年人早上可以喝点杂粮粥,能提神养气;养胃的话,山药粥最好。晚上喝点甜粥能镇静安神,如百合粥;黑豆粥补肾效果最佳。不过,“两粥一饭”也不用过于刻板,如补钙的老人可把早上的粥换成牛奶。但糖尿病患者不适合经常喝粥。
秋季早上喝什么粥
玉米棒渣粥:“玉米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黄金主食”,其中所含的“全能营养”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食用。玉米性平味甘,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健脾渗湿、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等功能,立秋后食用不但能祛秋燥,还有助于延缓衰老。
红薯粥:红薯与粳米同煮,早上喝对高血压患者非常有好处。
黑芝麻粥:秋天容易便秘,而黑芝麻润燥的功效非常好。做的时候,可以把黑芝麻稍微研磨一下,再与大米同煮,口感更醇厚。
红枣糯米粥:大枣、糯米同煮,再放入适量白糖,有健脾胃、益气血、利湿止泻、生津止渴之功效,对于食欲不振、慢性肠炎的人更适用。
上班族早出晚归,基本不可能早上起来现熬粥,建议前一天晚上将粥熬好,放到保温饭盒中,第二天早上再用微波炉热一热。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读后感(五):五类人喝豆浆反伤身
豆浆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一种饮品,又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在欧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誉。豆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还含有维生素B1.B2和烟酸。此外,豆浆还含有铁、钙等矿物质,尤其是其所含的钙,虽不及豆腐,但比其他任何乳类都高,非常适合于老人,成年人和青少年。
豆浆的禁食人群
1、肠胃不好的人少喝豆浆
因为豆浆性质偏寒,消化不良、嗝气和肾功能不好的人尽量少喝豆浆。
而豆浆在酶的作用下能产气,所以腹胀、腹泻的人最好别喝豆浆。另外,急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者不宜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加重病情,或者引起胃肠胀气。
2、有痛风症状的人不能喝豆浆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障碍所导致的疾病,而大豆富含嘌呤,豆浆是由大豆磨成浆的,所以痛风病人做好少喝豆浆。
3、正在服用抗生素的人不宜喝豆浆
豆浆一定不能与红霉素等抗生素一起服用,因为二者会发生化学反应。喝豆浆与服用抗生素的间隔时间最好在1个小时以上。
4、缺锌的人不宜常喝豆浆
豆类中含有抑制剂、皂角素和外源凝集素,这些都是对人体不好的物质。对付它们的最好方法就是将豆浆煮熟,而长期食用豆浆的人要记得补充微量元素锌。
5、手术或病后处于恢复期的病人
手术或生病后的人群身体抵抗力普遍较弱,肠胃功能不是很好,因此,在恢复期间最好不要饮用寒性的豆浆,这样容易产生恶心、腹泻等症状。
特别提醒喝豆浆的两大注意
2、喝豆浆别忘补钙,记得每天在日光下活动至少半小时,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可起到促进钙吸收和强健骨骼的作用;每天吃一个鸡蛋,包括蛋黄,获得其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B2、B6;吃半块豆腐或一大勺芝麻酱加上半斤青菜,可保证钙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