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因美丽而孤独,有人因智慧而孤独;有人因洁白无瑕而孤独.有的人孤独,是因为在应该糊涂时不肯糊涂;却又总是在不该清醒时清醒。
你为什么孤独,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是美丽的,你是智慧的;你是洁白无瑕的. 你只是在一个不该有梦的时代,做了一个不该做的梦。 即然别人都不做梦,为什么独独你要做梦?
读一遍《红楼梦》也可,读万遍《红楼梦》也罢,相信读过《红楼梦》的所有人都不可能忘记葬花和焚稿这两回,不会不为黛玉掬一捧伤心泪。
三月,所有的花朵都在燃烧,你却有锄,将一瓣瓣青春的碎片,连同自己的泪珠儿,一起埋入土中.你要将生命里所有的缺憾,连同你的梦,你的渴望,还有这泪珠儿里的浑浊和咸涩,全都埋入土中.
只是有一样,你无法埋掉.那就是孤独,藏在泪珠儿里的孤独!
其实黛玉的个性孤僻,清高,目无下尘,极喜欢使小性子,在贾府中甚是不得人心,与众姐妹也时有嫌隙,即便是与眼中心中唯有一个的宝玉,是时常青春的是呕气,常常把个宝二爷弄得坐卧不安、魂不守舍,客观说来,林妹妹的脾性确实也不怎么招人喜欢,但偏偏就有一批不折不扣,不离不弃的黛玉迷,为她心酸、嗟叹,流泪,细细想来,原来皆因黛玉是旷古以来,生为情生死为情死的痴情女儿。
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受宝玉之前生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引发一出还泪之说,承诺如若神瑛侍者下凡为人,便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得过了,这承诺也太悲凉了,书中一开篇就给了黛玉一个泪尽而亡的结局,堪称是受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绝唱,这爱情一开始就是悲伤的。
黛玉美就美在其痴情上,之于她而言,宝玉痴也好,傻也罢,可以是纨绔子弟,可以是市井小民,甚至可以大逆不道,不求功名,都不妨碍她心里只放着这个人,她对爱情的痴和专一,是到了一种极致,也许可以说是偏执吧,书中也写过袭人,说这个丫头很怪,侍候贾母时,眼中便只有一个贾母,侍候宝玉时,眼中便只有一个宝玉了,你能说袭人是痴情的吗,不能,只能说她是一个极忠心的丫头,跟着谁,心便在谁的身上,但黛玉从前生到今世,从生到死,从生到死,心只为宝玉一个人而动,情只为宝玉一个人而伤,泪只为宝玉一个人而流,如此痴情女儿,叫人怎不心生怜惜。
贾府中任谁都知道,黛玉是个含蓄内敛的大家闺秀,与宝玉之间只是彼此两情相悦,上无父母之命,下无媒妁之言,并无可能正大光明的交往,且黛玉的个性极强,是受不得一点点委曲的,但是只要是涉及到宝玉的事情,她甚至可以放弃原则,并为了宝玉,她可以旁若无人的伤心落泪,宝钗也喜欢宝玉,但在喜欢和大家闺秀的矜持面前,她是时时不肯放弃大家闺秀的原则,非礼勿视,非礼勿近这规矩,宝姐姐是拿捏的恰到好处,书中第三十四回是宝玉挨打后,宝钗和黛玉分别去看她,宝钗只说了:“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话说到此,嘎然而止,想来宝姐姐觉察到有些话不能说,说了恐有违大家闺秀的身份,她对宝玉的爱情始终是有所保留的,而黛玉可就不同了,宝玉昏睡中醒来,黛玉的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只有黛玉的爱情是无所顾忌的爱情,不畏人言,不顾身份,更加可以看出黛玉对宝玉的痴情,也就是为宝玉,她可以放弃原则,附和着众人劝宝玉改了,但她规劝的唯一目的,是让宝玉不再受皮肉之苦,其意单纯,不似宝钗的话中含有太多的功利和深意。
自古以来,痴情的女子都会遇见负心的汉,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多情却被无情恼,其实我是不赞同大家都说宝黛爱情悲剧这一说的,宝黛爱情悲剧实际是黛玉一个人的悲剧,宝玉出家是为了黛玉吗?非也非也!在宝黛的爱情中,始终是黛玉是主动的,积极的,而宝玉是被动的,失去黛玉他曾经悲伤,但这悲伤很快被他与宝钗琴瑟和谐的美满生活所代替,久而久之,便忘记了。
看黛玉焚稿一出,是看一回,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一回,而最肝肠寸断的却是在书中第四十九回中,黛玉说起宝琴,想起自己尚有姐妹,不免又哭了,宝玉忙劝道:“这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去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而黛玉则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每每看到这里,心里真的是疼痛难忍。
黛玉泪尽而亡在宝玉的大喜之日,魂归离恨天,却不知道泪尽,情尽之后,可否让绛珠看破痴情和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