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国文人1》是一本由刘小川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品中国文人1》精选点评:
●传记能让人看得很舒服蛮棒的
●了解了历史人物的人生,作者的角度很有意思,耐人寻味,有司马迁的悲壮,有杜甫的悲哀,有嵇康的正气,有李白的醉梦人生
●领略中国文人的神奇与本领
●很人性的文人传记,绝对不同一般。
●如果包装得好的话可以当畅销书。。。
●《品中国文人》是09年影响我最深的一本书,它知道了在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小说的背后,那些生动的故事,体味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博大精深。
●不错,但作者过于投入,略显主观情感太多
●作者见识很广博,也很有见地。不过,不喜欢主观色彩强的读者可能不太喜欢。
●大爱此书!!看了一半,深切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气场和个人魅力,远胜于当下这种流行的浮躁及个人炒作的虚浮!
●有趣,有历史
《品中国文人1》读后感(一):好哟!
男朋友送了一整套。看得emmmmmmm看得入迷了印象都非常深刻!老师也很喜欢同学们都借去看!尤其是杜甫和苏轼很喜欢。各有各的特点,老师说知人论世嘛,了解了人才能读懂他的文章或者诗歌。当然也有大量的历史内容在里面。文科生还是很有必要一读的。都很有趣,也能学到不少文化知识。作者的文采很细腻也很犀利,有问题直接指出来或者夸奖,更是揭露了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些大问题。
《品中国文人1》读后感(二):品中国文人
这册书从中国历代文人的角度勾画了历史与文化的脉动,以这些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联的单个生命的演进,还原了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真况。作者以娓娓道来的笔触研究历史的奥秘,融诗情、史实、哲思于一炉,为我们写下了一部中国文人的心灵史,引发读者对古人文化风度的追怀与向慕。同时也注入了作者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人的见解和情感。所谓品中国文人,其实品的是伟人背后的孤独、凄凉,中国的文人大多与政治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他们踌躇满志,试图通过做官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们大多一身傲骨,两袖清风,最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然而正是因为他们走过了那条坎坷的路,才在文化历史上成为了一颗颗闪亮的星。读着作者的文字,那些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的文人,变得鲜活,变得生动。
《品中国文人1》读后感(三):读书莫如品人,品人莫如读书
从大家的视野里,去品味那一份独特的美。细数人物一生,性格情怀志向的种种,都一一展现。算是一本关于文人的传记,篇幅不大,但是字字珠玑。每一个人物都显得有血有肉,读起来回味无穷。
屈原的橘颂,少年志向。离骚天问,闪耀着爱国情愫的源头的光辉,爱国之深,沉江汨罗。立苦难中,伤国之难,切肤之痛。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精神的绝对自由。身体被阉割,精神反而变得强壮,透出强烈而又罕见的自由气息。二人影响了后代的文人,也影响了中国人的人格。
魏晋风范,竹林七贤。在恐怖的时代,开创了一片精神自由的净地。坐而论道,探索玄学的奥妙。卧而纵酒,起而鸣琴,舞而把剑,迎风长啸。佯狂之下,也是内心的苦闷,但是他们能从苦闷中抬头。不慕名利,隐者陶渊明也。淡然中感悟玄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朴素的语言,将辞官的欣喜表达淋漓尽致。房前房后皆风景,一草一木亦关情。李白在于漫游,精神一辈子都是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活力喷射,浪漫主义。杜甫,白居易,都为百姓而虑……
文人的精神世界,力量都是巨大的。得其一毫便以为幸也。
《品中国文人1》读后感(四):大力推荐
品中国文人是这一年来影响我最深的一本书。2008年中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帮单位领导在卓越网上买书,发现了这本《品中国文人》,当时借了第一本来读,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台风日,开始翻看《屈原》,从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跟着刘小川,一起品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嵇康、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煜。看完第一本,意犹未尽,跟领导借第二本,却迟迟没回音,等不及了,自己跑到台州书城,原价买下第二本,接着品苏东坡、柳永、欧阳修、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曹雪芹、鲁迅。在这本书里,第一次体味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博大精深,他们的生命之花的灿烂和耀眼的光芒,好像每个人都穷尽了生命的终极意义,那些学生时代所耳熟能详的诗句通过作者的品读,一一都串联起来了,也知道了在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小说的背后,那些生动的故事,知道了苏东坡是一位百折不挠的生活大师,知道了王安石为了推行新法的孜孜不倦,知道了欧阳修原来是个貌不惊人的小个子,知道了陆游那深入骨髓的爱国情怀、知道了李清照原来是那么美的一个美少妇。因为这本书,又重新燃起了久违的读书的热情,在书架尘封已久的《唐诗别裁》、《宋诗选注》、《唐宋词选释》又重新回到了我的生活中,逛书店又成为了日常生活的常态,网上打牌也戒掉了。也因为这本书,成为了作者刘小川的忠实粉丝,在书店、网络上遍寻他的作品,无论是新的,老的,千方百计收入囊中,并引发出看更多的好书的念头,值得大力推荐!
《品中国文人1》读后感(五):不一样的观点
承认这部书给了我不一样的思考,但在读李白的时候,有点不一样的看法。
也许作者不爱李白,在写李白的时候,用的形容词都平平无奇,虽然可以理解为他要去标签化,理解他要从一个前人没有过的角度去评价李白,可是他的观点我不敢苟同。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品味李白,但李白不是随便便三言两语就能评价得了的,他复杂他神秘,原因有很多,因为记载他的过去史料不是很清晰,距离我们已经很久远,没有记载的内容就不一定就是作者想象的内容,切忌断章取义。
作者说要把这个浪漫主义这个标签去掉,我以为不妥。李白是浪漫主义大诗人,这个是首要的,也是理解他的突破口,如果李白求仙练剑写诗醉酒求官做而不得还不是浪漫的一个人,但是他的诗歌绝对是浪漫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他自己夸耀自己的才华,可他的确才华横溢。我们不应该把这个最基础的标签去掉,否则诗歌流派就乱了套,不便于我们系统的理解古代诗人。我想如果要换种角度思考李白,不一定要用否定的观点去探讨他,作者说他没心没肺,不敢认同,“三杯重然诺,五岳倒为轻”这句诗可是打动着我,三杯酒下肚,你我的诺言就是天长地久,五岳也比这个诺言还轻。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也不失为一种对友情的表达。“狂风吹我心,直挂咸阳城”他对旧地,伤心地,求官数十年而不得的长安仍然念念不忘,也许狂放外表下的李白,内心同样对过往追忆,追忆好的,也怀念不好的。没有对生命独到的体悟,内心没有特殊的体验,是写不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让我体会的是大气磅礴,而不是作者口里的天花乱坠。难道这样的诗歌不能激动你心吗?
作者曾经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文学研究是展现时代好呢?还是研究人性好?”我觉得这两个没有冲突,文学作品是个人的写作,自然展示了他独一无二的个性,但是文学作品也能够反映时代,这个是不用多想就能够得出的定律。推而广之,品味诗人,需要联系时代,时代背景是重要的,不能割裂开来,李白活在盛唐时代,写的诗固然大气磅礴,潇洒飘逸!而杜甫比他小12岁,却经历了安史之乱,盛唐不再。写的诗是忧国忧民,展现人民疾苦,沉郁顿挫的。两位大诗人的风格不一样,不能用孰优孰劣来分辨,李白的时代不同,所以写不出三吏三别,就算时代一样,他们的思维也不一样,他也会用不一样的风格表现他的情怀。
自古文人多虚伪,我承认李白的虚伪,一边归隐一边写求职信,求而不得,醉酒一篇佳作。如果说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写的是李白得到官来做,兴奋都仰天大笑,尽显狂人本色,如果说李白是一个像司马相如一样的御用文人,那么他又何必闹出,高力士拖靴、杨国忠捧砚,这样的不讨好的事情呢?解释只有一个,“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这是天性使然,而不是作者说的没心没肺,不是作者所说的只想当官,想成为司马相如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