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从女儿出生之后,我老公突然开始关注那些如何教好男孩子的文章和知识。
我很好奇,就问他,
他回答,
“想让咱女儿在这世界感到安全,就得首先教育好这个世界的男孩子们。”
我听完吃了一惊,真不愧是上辈子的情人,这个听起来无比自私又无比正确的想法,好像还真的是有几分道理。
“离不掉又过不好”,是什么正在撕扯你的婚姻?(点击)
又跟他交流了一下对于女儿未来的最大担忧,似乎我们俩心里最怕的,就是女儿长大后遇到渣男。
对于女儿们的爸妈来说,“渣男”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这些人可能是油嘴滑舌、玩弄女性、拈花惹草、脾气暴躁、情绪无常、不负责任、没有主见、不懂得拒绝、价值观扭曲……
所有这些特点,都极大可能地导致女儿们在恋爱中、婚姻中被欺骗、被蒙蔽、被利用甚至被伤害。
不过作为一个咨询师,很多的故事都让我越来越明白:在想要教育好这世界上的男孩子之前,更要教育好每一个爸爸。
2.
在她的描述中,她有一个脾气暴躁、不会赚钱、喝醉了会打妈妈的爸爸。她感觉爸爸就是家庭里所有不开心的源头。只要爸爸在家,家里的气氛就特别奇怪。
他们有的在空窗期找她做备胎或安慰,有的用尽甜言蜜语把她追到手然后变成横眉冷对,有的在分手后恶语相向、围追堵截……
她一次次受伤,情绪无处消解,感觉自己要么得放弃生命,要么得放弃未来对爱情的盼望。
后来,她开始反思,她发现自己遇到的第一个渣男,其实就是自己的爸爸。
那个爸爸反复无常的情绪、暴虐的性格、粗鲁的语言,都让她变得没有自信、充满恐惧、失去信任、时刻想要逃开家。
可是她那么想逃离父亲、逃离有父亲的家,却依然难以避免潜意识中对父母的忠诚——“我的爸爸就是暴虐的人,我讨厌这样的人,可我只能拥有这样的人。”
于是她反复遭遇渣男。
3.
L女士的女儿小L,自身条件非常优秀,原本有着殷实的家庭和幸福的婚姻。生了孩子之后,她辞职做了全职太太,还给自己报了钢琴班。不过这美好的一切,都在这个决定之后划上了句号。
钢琴私教P老师,表面上英俊潇洒又温柔细腻,可实际上他常常在自己的学生中打着“爱情”的旗号寻找能够“包养”自己的女性。
他看中了小L的家境和单纯,在明知她有家庭和孩子的情况下,仍然不择手段诱惑小L。事情发展到最后,小L动心了,还为这段感情坚定地离了婚,失去了孩子的抚养权。
可谁知道,不再上交课时费的小L,对于P老师来说,没有价值反而成了累赘。他的温柔开始变成冷漠,他的细腻开始变成挑刺,他甚至当着小L的面跟其他的女学生搂搂抱抱。
但小L依然是无法舍弃这段关系,只好拿出自己的积蓄来做爱的供养,希望能用钱买回最初的温暖。但换来的只有P老师变本加厉的勒索和威胁。
L女士接到了女儿的求助电话后,才知道女儿在那座遥远的城市经历了这么多。
当她赶到女儿身边时,女儿的胳膊上,是一道又一道的自残痕迹。原本那个优秀洒脱的女儿,没了半点影子。
L女士总在一遍遍责怪自己,为什么从前没有教会女儿识别渣男。
她在小L的成长中,一直忙着在做的,就是和小L的爸爸争夺对于家和财产的控制权,辩论关于对小L的教育谁对谁错,她没有真正把那个男人树立为爸爸的形象,而那个男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女儿的爸爸了。
小L对于男性的全部理解,基本都是错误的、虚幻的。
她更看重男性的外在和语言——“相信我所看到的、听到的,就是真的”,她的潜意识中还有背叛父母的愧疚感——“如果我拥有了对我很好的伴侣,我会感到不安,因为我的妈妈都不曾拥有这样好的伴侣”。
还有很多故事中的女性,她们吸引渣男的原因还可能是:
自我评价低——“我这样渺小和卑微,你居然会这样喜欢我,我要回报你。”因为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未曾得到异性父母,也就是父亲的肯定和关注。
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你是我遇到过的对我最好的人,除了你之外,没有谁会再对我这么好了。”她们的父亲,也常常是家庭里最大的不安全因素,她们太渴望一个像大山一样稳定存在的异性了。
4.
而渣男们的猎场,是女儿们在没有爸爸的陪伴下闯进来的,没有人在后方守护她们,没有人教会她们如何使用“弓”和“箭”。狡猾的“猎人”早就布置好了最具诱惑力的场景:
《不完美的她》中,赵雅芝扮演的钟惠,第一次遇到李泽,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她捧着一本书在公园的长椅上,他拿着照相机专心致志地拍着小草,她眼中的他,沉默老实而又孤独寂寞;
《三十而已》中,林有有和许幻山的故事,起初就像是大学里的初恋。许幻山是才华横溢的烟花设计师,是亲下一线的公司老总,是雨天奔跑在草场里的足球小子,浪漫地用打上天的“UU”示爱;
《摩天大楼》中,钟洁在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带着私生女在舞厅里跑夜场,而那个像霸道总裁一样的颜永原,把一整晚的专注都给了她,承诺保护她和她的女儿……
可到头来呢,许幻山那没有界限的虚伪和事情暴露之后的软弱,在坐实了林有有第三者身份之后,没有丝毫抱歉;李泽利用钟惠的柔善,暴虐地将她和女儿逼到绝境;颜永原在得到了美丽的钟洁后,拳脚相向,让她遍体鳞伤不说,还性侵她的一双儿女……
我们发现,这类女人的背后,剧情都未给她们设定一个强大而稳定存在的父亲角色。
5.
在女儿们的成长中,爸爸是她们“爱慕”的第一个异性。
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假设,在俄狄浦斯期,孩子们渴望打败同性父母进而占有异性父母。
而在一些结构不够清晰的家庭中,孩子们很难看清真正的家庭序位和现实,他们也很难确定地知道自己和同性父母、异性父母真正的关系。
就比如在父亲和母亲关系不够好的家庭中,女儿就常常可能以为自己已经战胜了那个无能的母亲,却依然无法得到父亲。这时她就变得痛苦而哀伤,不确定自己到底拥有什么。
这会影响到她们未来与异性相处时的确定感。
在俄狄浦斯期,女孩和男孩面对的冲突难度是不同的。男孩自始至终是竞争母亲,而女孩通常会经历先跟男孩一样竞争母亲,后而又从母亲那里的失落转而开始竞争父亲。
现实中,女孩们成长时眼中的那个父亲,很可能就是一个渣男。这个人可能品质不良,这个人可能习惯极坏,这个人可能无视妻子,这时:
女孩们要么被教养得很严厉,她们想要变得不乖的渴望被不断压制,在后来遇到了一些有“坏品质”的异性时,她们会隐隐产生一种“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样子”的错觉。
于是她们会不自觉地爱上那些渣男,在心底里就是爱上了那些永远没法实现的自我状态。
女孩们要么还可能被教养得很随意,她们的父母忙于去梳理应对婚姻中的关系,她们像一个冷眼旁观的人,帮不到父母,帮不到自己,她们只能忠诚于这一切,在面对成长时会感到背叛。
于是陷入强迫性重复的怪圈当中。
最重要的是,她们在俄狄浦斯期,没有从父亲那里学会什么是诱惑、什么是拒绝。
对于女儿来说,爸爸不是一座山,是一片海,宽阔而自由。想要女儿未来遇到良人,请爸爸们首先做好妻子的良人。
RECOMMEND
推荐阅读
1.“离不了,又过不好”,是什么正在撕扯成年人的婚姻?2.“原来我不重要”——是多少成年人隐秘的伤口 |漫画3.开放性关系:让大灰狼去搞大灰狼,小白兔去找小白兔4.“小丈夫”:你恨的人,是你最隐秘的伤痛5.3.5亿热搜戳破:如果意识不到这点,婚姻关系会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