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美国大萧条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2-05-23 02:0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美国大萧条读后感1000字

  《美国大萧条》是一本由[美] 默里·罗斯巴德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大萧条》精选点评:

  ●前几章介绍还可以,后面部分的历史太长了。。。

  ●JH-从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角度回顾美国30年代大萧条的历史,分析当时美联储和政府的政策如何加深了大萧条的困境。其观点与主流媒体对大萧条的看法截然不同。

  ●一本历史书,相信我们国家执行的阶层借鉴了许多内容。个人读起来,就显得陌生以及空洞,另外缺少代入感。可读性不强。

  ●再读

  ●发人深省

  ●被控制了产权就被控制了一切

  ●期待每种商业活动都趋于稳定,就好像变动从没有发生过,这种想法是荒谬的。实际上,使波动变得稳定或者说消除波动,这都是根除理性的生产活动。此消彼长,特定行业的衰退不能导致普遍的萧条。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会耽搁调整的过程,干预程度越大,那萧条持续的时间也越长。这些阻止调整过程的方法包括:阻止和拖延清偿行为、进一步通货膨胀、保持较高的工资率、阻止物价下跌、刺激消费并劝阻消费、救助失业等……

  ●经济历史,越读越乏自己的空旷,太多名词太多举例,应付不来,但我知道是需要的。至少我明白,政府对经济萧条的干预是大不利,经济萧条的成因除了通货膨胀还有扩大信贷。

  ●米塞斯呀米塞斯。

  ●我怎么记得很早以前就读过了。。。这真是命运啊

  《美国大萧条》读后感(一):翻译当中使用的术语比较别扭……

  翻译当中使用的术语比较别扭…… 我还不算没基础的人,看得仍然是前后找不到连贯处。 每次周期具体细节上都有不同,看书的目的是想找出周期的共同点,找得越细越好,但是看这本书却觉得不够凸显这一点。 总觉得差点什么。

  《美国大萧条》读后感(二):写得非常好

  作者的文学知识相当棒,赞一个,看完之后,我有种身临其中的感觉,可惜这辈子没办法出国去美国看看,要是无国界的我早就过去看看,美国是什么样子了,美国那些大片我一个都没放过,看他们的电影也是这种感觉相当棒希望作者能出下一部好的作品,我已经收藏了,

  《美国大萧条》读后感(三):张维迎教授的序文很值得一看

  这是米塞斯研究所给的Rothbard的生平著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美国大萧条》读后感(四):历史一次一次的重复

  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当年胡佛的政策现在又在重复了,并且几乎是完全一样的,披着人本主义、道德情操的外衣,赚取那些无知与廉价的欢呼与掌声,使中国文化再次陷入依赖与堕落的循环。一个的民族的价值就在于技术与文化,本以为这次危机中国人能觉醒,没想到……

  读完才明白了为什么哈耶克要写《货币的非国家化》这样古怪的书,原来正是这本书体现的米塞斯商业周期理论的继承。

  读完了也才明白奥地利和芝加哥的主要差别,原来都是再说货币,差别仅仅在于芝加哥认为货币很重要,所以政府一定要管好,而奥地利认为货币很重要,所以政府不能管。

  《美国大萧条》读后感(五):感慨.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是揭开了胡佛政策的真相.使我们不再被历史教科书里面"自由放任"所左右.

  由此我不得不开始怀疑有多少真相还待揭露.有多少骗局还埋藏在我们每日学习的课本里.值得每一个学生思考.

  看到书店里这本书卖的不太好.我不觉得奇怪.因为在多数人看来.它可没有货币战争那么有噱头.也没有那么通俗易懂.

  从中我了解了除凯恩斯和马克思以外的另一种经济理论.同样的.我被这些政治教科书的之外的经济理论所震撼了.

  可以说.它让我喜爱上经济学.用多视角的眼光.来看待今日的经济危机和救市政策.很不错.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美国大萧条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