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是一部由Jon Stephens执导,Jim Al-Khalili / Anna Marie Roos / Andrea Sella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化学史》精选点评:
●专题片确实是国外的更有水准啊
●太逗了,卡文迪许在有钱的里头最有学问,在有学问的里头最有钱哈哈哈哈
●太爽了,三集连着看完~
●内容不多,可是对于我这理科白来说依然眼光缭乱大开眼界,上学时讨厌的周期表也变得很有趣
●是也乎,( ̄▽ ̄) 基本上就是烧一烧, 冻一冻, 炸一炸.... 化学家就是小孩子...
●枯燥的教科书变得生动了。
●个人看过最好的讲述化学发展史的科普节目,各种经典实验也穿插其中,非常易于理解,更好的一点是节目里贯穿了科学发现的精神内核
●Brilliant!!!我们现在高中课本上看上去浅显易知的道理,都是前人历经多少辛苦换来的啊,甚至包括生命。我们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的人。向Boyle,Lavoisier,Cooper们致敬!!!
●尼玛种子啊种子!!!
《化学史》观后感(一):化学史 重新认识万物
大概200多年前拉瓦锡被称为现代化学之父 统一了化学名称 但被无知的法国革命砍了头 1869年发布了元素周期表 发布人 门捷列夫大神 那时候就写了很多厚厚的著作 几千卷 书房只有10%关于化学物理 剩下的大部分涉及艺术 经济 等等 是个多面手 科学界的超级英雄 月球的门捷列夫环形山以他命名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每种元素所含原子量和同类型元素与同一种物质发生相似反应的规律做出来的 当时没发现的元素被他按照元素周期表预测了 预测的元素被后人用分光镜光谱检测证实发现 碳存在世间万物 人一生都离不开碳 dna 病毒都含有碳元素 世间万物 含碳的化合物最多 两个同时发现碳的人 因一个人抢先发表而获得最大荣誉 第二什么也没有 可怜的库珀 (因他老板推迟发表他发现碳元素)从此消失在化学届 然后疯了在疯人院度过余生。 元素化合物 后来有了塑料 尼龙 再后来人类开始制造新的元素 从92号元素后做到了120号。。
人类一直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化学史》观后感(二):具象化的chemistry比课本有趣多了
17世纪炼金师作为化学家的先驱,先后发现了很多元素。为了探究元素的结构和性质,科学家做了很多实验,包括原子量的测定,化学性质的测定。但一直找不到各种元素的排列规律。后来门捷列夫将已发现的元素规律总结为元素周期表,彻底总结了自然界中所有元素的存在规律。后来某位科学家还通过X射线方法发现固定元素具有固定的信号值,这个信号值的来源则是元素的固有的质子数,就是原子序数。彻底的给元素周期表排上了序号,证明了从氢到铀之间就只有92种元素而不是无限个。
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只有92种,但是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合成多种多样的物质。物质的多样性的原因,是因为原子的排列顺序的多种多样。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了用途。
启示:从古至今,人类一直致力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寻找世界物质的存在机制。通过化学史可以知道,人们首先是基于经验,将一些已存在的事物所用于生活;后来探究为什么这些事物能用于生活;基于所探究的机理,通过创新,将新方法再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当然,在这个过程,有太多未知。在汽车发明后,为了改善汽车发动机的运行问题,采用了含铅的汽油,汽车性能有所改善,但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铅会危害人体和环境;人们发现了可以发光的铀元素,以社会大众审美需求为导向将铀应用到化妆品、食品、衣物上,却不止这样的行为却在悄无声息的危害人们的健康。如果是这样,为何人类还要一直向前冲,为何要掌控自然,而非与自然和谐相处?关于社会发展的问题,我想需要了解一下世界史,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历程,驱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什么。是欲望吗,是不得已而为之吗。等待我们思考。
《化学史》观后感(三):《化学史》笔记:元素史的视觉重现
评价: ######################### 理论物理学家主持的化学史纪录片, 准确地说,元素史。 历史的视觉重现,十分震撼。
感想:
为什么化学最初是贵族富人才玩得起的科学?从本片中可以明白。
为什么贵族富人要玩化学?吃喝玩乐不香么?本片没有涉及该问题,但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笔记: ######################### 希腊 水火土气 金银铜铁锡铅汞 炼金术师 瑞士 帕拉赛尔苏斯 世界组成 盐琉汞 波兰特 尿中提磷 波义耳 磷 制作火柴 第一本化学书 卡文迪许 锌 水 氢气(新空气 燃素) 普利斯特里 酒气 二氧化碳 碳酸饮料 氧化汞 氧气 拉瓦锡 精密仪器 化学反应前后 称重 否定燃素 命名氧气 化学之父 33种元素 4种类型 气体 金属 土 命名化合物 戴维 电解苛性钾 氯 碘 6种元素 道尔顿 原子论 原子量排序方式 贝采里乌斯 吹玻璃 发现硅 研究2000种化合物 称量元素相对质量 蒸汽密度测量原子量 纽兰兹 类比八度音阶 门捷列夫 结合原子量 化学性质 预留未发现元素 本生 元素焰色光谱 外星元素 光谱 惰性气体 原子物理 卢瑟福 波尔 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 质子数 莫斯莱 早期化合物合成 偶然 迪斯巴赫 颜料 普鲁士蓝 李比希 维勒 雷酸银 氰酸银 异构体 原子连接方式 台耐特 钻石成分 碳 库珀 碳原子连接数 钻石4 石墨3 众多化合物 凯库勒 领先库珀发表 卡罗瑟斯 尼龙 贝克勒尔 铀酸盐 放射性 居里 沥青 镭 卢瑟福 原子物理 衰变 自然到人工 阿尔法粒子轰击 氮变氧 查德威 中子 费米 海恩 梅特纳 中子轰击 核裂变 曼哈顿计划 爆炸的关键 链式反应 费米 人造元素 不稳定 几秒存在
《化学史》观后感(四):化学史记录
元素是多么大的一个谜团,科学先驱一步步探索到真像,元素的发现/规律/力量;从混沌的土水火气四元素,到燃素,发现了氢元素氧元素,炼金术发现尿液提取磷,氧化汞到汞发现氧气,电流电池发现钾;拉瓦锡听了普里的发现发明了氧颠覆了燃素开创了化学,但是逃不过革命和政治迫害死在了断头台;戴维不怕危险做实验发现了钾碘氯元素,但可能有毒素早死在50岁;有多少元素,怎么排列,道尔顿想象了原子重量不同,有92种元素;排列的方式也值得思考(除了重量还有元素性质既和水产生反应规律),周期律最终门捷列夫做出元素周期表;超越时代的研究还要自己制作仪器设备,一研究就是十年;由于原子太小,只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看;元素燃烧火焰颜色不同,空缺元素陆续发现,镓;分光镜看色谱,在日全食时发现了门捷列夫漏掉的一族元素惰性气体;门捷列夫从西伯利亚荒芜之地和母亲步行1300公里到圣彼得堡,教育到伟大是不断的兴趣投入灵感迸发,不是灌输不完全是钱;原子结构,电子层和每层排布2/8/18/,希望排满所以会产生化合物反应,最外层电子数导致了同族属性;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会有多少种,波尔用x射线测;亨利莫斯莱验证了1到92整数分布,不可能再有新元素是小数,但是他27岁第二年参军一战,被狙击手爆头,多像一个玩笑,战争参军果然和小时候妈妈说的一样,人长大了就会看待不同;原来也不理解中国人多为什么不如美国日本德国人少,今天似乎懂了,人与人之间区别太大了,虽然有概率分布,但是环境社会风气贫富都可能影响潜力发挥;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和物理的结合,殊途同归;92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合成颜料普鲁士蓝,铁碳不锈钢,异构体(同样元素银弹氮氧可形成雷酸银或氰酸银,爆炸不爆炸完全不同,元素连接方式不同),石墨最软钻石最硬源于碳的化学键连法不同,发现碳秘密的库伯因为老师论文寄慢了发火疯了再无研究;尼龙也是碳,铅有毒;铀放射性,沥青铀矿放射更大,mary居里发现钋镭,放射性元素质子会消失,相反也可∂粒子射击增加,氮变氧,试图设计新元素,但质子带正电难进原子核,改用中子,但铀不稳定,核裂变成两半钡,还消失了质子质量五分之一,e=mc2,质量变成了能量,曼哈顿计划原子弹,铀链反应;通过回旋加速器重终于设计出93号镎,94钚臭名昭著长崎原子弹(后查阅百度现在已经人工合成到118号,离子对撞机),元素周期表还在发展,未来还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