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革命之路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9-20 19:31: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革命之路经典读后感有感

  《革命之路》是一本由[美] 理查德·耶茨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30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革命之路》精选点评

  ●終於把一直捨不得讀又捨不得讀的最後一本耶茨讀完了。當年很喜歡電影,結果耶茨的文字自然是比電影還要細緻和深刻的。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全身充滿無力感。耶茨是值得一讀再讀的作者,可每一次都要鼓起很大勇氣去經歷一趟艱難旅程

  ●一开始就不应该给那个只是玩玩男孩机会, 这是教诲要铭记。

  ●理查德耶茨真的很牛逼,写尽中产阶级无奈书的那几天貌似经常吵架啊。。。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刚刚看过德语课再看这本 觉得没有深度不够内涵,论给人的影响触动也远不及作者另外两本十一种孤独年轻在哭泣。

  ●过不好不要怪别人,谁让你自己想不开。负能量到此为止

  ●2015.04.27 ~ 2015.04.30 写得细腻,译得流畅。看《Mad Men》的经历让我能迅速浸入书中的环境氛围感受到作者近乎冷血镇定笔触背后的理解宽容

  ●电影还是比较忠于原著的。

  ●a masterpiece.

  ●生命是無望的空虛

  ●婚姻就是这么回事,最初的甜蜜都会时光冲淡了,矫情了就不好了,凑合凑合就是一辈子

  《革命之路》读后感(一):永远的革命之路

  既然人生一往无前,不容回头,是否应该就这样继续平淡?是否要翻天覆地的革命?革命的结果又一定是你我想要的结局吗?

  本书引出了一个非常可怕论题,因为论题本无正确与否,只能通过愿意实践人们用人生去参悟,无论如何,人生本不该归于平淡

  《革命之路》读后感(二):阳光抑郁症

  看到网上测试,立刻对号入座,觉得阳光型抑郁症是很个贴切的词。

  看书也要对号入座,书里的人也像我,天天叫着要离开,却不知道到哪里才能环顾脱胎。对外维持笑容,才能掩饰心里慢慢腐坏。结局也很好,要么赶紧去死,要么装出正常人姿态。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作者在想什么,所有的剧情交代,但是怎么面对自己的未来,是不是无可奈何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写出来。

  越来越多电影和小说里,精神病人都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正面姿态,需要有某种病态才能对这世界分析客观。我想我现在最好去睡一会儿。

  《革命之路》读后感(三):爱情没有保鲜

  看过一个调查,“什么样的伤痛容易愈合?”,答案出乎意料,67%的人选择“失恋痛苦”,原因简单一个人很容易。。。

  我看不出这个因果内部有某种必然联系

  《革命之路》说的无非很简单:爱情遭遇法律形式固定,爱情的本质也许就变了--两个人维持的不是感情,而是一段关系。。。

  你结婚的人,在你生活里无处不在,但基本上与生活感受无关。生活不再是倾其所有,而不过是竭尽所能而已。

  那些爱情小说,灌输了一种幻觉:婚姻,是爱情的乌托邦,是精神鸦片。。其实挺害人的。。

  《革命之路》读后感(四):生活,生活

  是什么消磨了我们对生活的亢奋和热烈——是生活本身。这不关乎爱上了谁,和谁结婚,生不生孩子,拥有一份怎样的工作,还是有没有住在梦想的房子里,熟稔或淡漠的邻居。年轻时轻嚷着从梦里醒过来,热恋中的男女们,笑起来的真诚异常决绝,按部就班的孩子,生活必需品,人生调味剂,午夜半醉半醒,月光印在脸上,回想起多年前想做的事。最血腥的控诉,最冷冽的漠视,最渺远的亲切。一切都缓缓漶漫进一团巨大的不真实感里,在阳光里投下阴影,让人在黏热和晕眩里恍然,是不是很多年前,早到以为人生还远远没有尽头的时候,就走岔了路。他打开车门,坐进去,完美地隐藏在混杂皮革味的炽烈空气里。不一会儿,车子就消失在路的尽头。

  《革命之路》读后感(五):活着or忠于内心

  前面85%都是在描述他们普通无趣的生活(都一样)随着夫妻决定不去欧洲后爆发的一系列问题才慢慢进入高潮。最近总看国内民革前后的小说被灌输了好像只有活下去才有意义,这本书的女主表示自杀是她忠于内心的事并忠于内心的事要独自做。也不知道是自杀比较难还是活下去比较难。庆幸的是,女主不用为了小孩父母丈夫而违背内心,够自私也够无私。

  作者没有一直透露出女主会自杀的念头,前面85%也没有过多的描绘女主的心里及生活。

  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最容易轻生吧,你看农民时,天天想着庄稼如何天气如何,哪里有空想七想八,平凡生活里面说到老二去搬砖,天天倒下就睡。连最爱的书也没力气看。

  其实我不懂,爱波是什么时候不爱男主的,她说她就没爱过。没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革命之路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