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黄万里文集》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2-04-26 03:01: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黄万里文集》的读后感大全

  《黄万里文集》是一本由黄万里著作,《黄万里文集》编辑小组出版的35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万里文集》精选点评:

  ●书后写给领导的信,高士也

  ●我承认我不懂技术只好奇八卦,在校图书馆找到了这本黄先生家属赠送的、没有出版社的集子。黄先生的诗写得太好了!他方方面面都是真的旧式读书人。

  ●翻过,不敢称读过…

  ●黄老的建议很新颖,态度很坚决。据说葛洲坝的存在已经推翻了黄老亿吨卵石的理论,有人不同意否?

  ●不是金刚钻不要揽瓷器活,××没有能力不懂科学,却非要硬为政治祸害民族,黄不愧是敢说真话的民族脊梁

  ●鄙校图书馆诸多水利著作中竟容得下这一本书。好。

  ●云山沧沧,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为了史纲论文而看的书,最后写了一万五千字的论文。第一次觉得可以为一篇论文潜心读书。

  ●黄万里 黄炎培之子 殊伟大也

  ●科学与政治啊

  《黄万里文集》读后感(一):本人有此书电子版,欢迎豆邮索取

  这是一本黄万里教授的同事、学生自编的一本文集,不是公开出版物,印数很有限

  本人有此书电子版,欢迎豆邮索取

  希望更多的的人了解黄万里教授的生平、学术思想、艺术成就

  云山沧沧,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黄万里文集》读后感(二):百度共享

  《黄万里文集》读后感(三):我有pdf版,邮箱发送,只为传播真理

  这是一本说实话的文集,一个人生,一种学术态度。

  他不是院士,因为院士都是国家授予的,但他是真正的科学家,这是真理授予的。

  几日来已发20多人,感谢大家对真理的追求,请传播给他人,谢谢。

  2011/5/25

  不知不觉已经一年多了,已经发给70多个人了,或许他们还会传播给别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本书才会正式出版。只要它在没有正式出版,我就会继续传播下去。或许某天它出版了,希望有关方面可以将版税设立一个以黄先生为名的基金,帮助其他类似黄先生这样的科学家和真理捍卫者。

  2012/6/28

  《黄万里文集》读后感(四):淮河为什么是一条假河

  好的理论不是对现有问题的回答,而是让你恍然大悟,原来那些问题本身根本就问得不对。比如,你一旦理解了非欧几何的基本原理,那就不会再把心思浪费在平行公设的证明上;理解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灭亡于春秋战国之际,而不是什么宣统年间,那就可以如释重负把“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xxx”之类的问题全部抛到一边。

  在我看来,黄万里老师这本书里面最有意思的观点不是三峡,也不是三门峡,而是关于黄河三角洲本质的判断。但是非常可惜,读者们关心的似乎只是治河的具体方案,就像黄万里老师所说的,重视水利而轻视水文。但是,你只有仔细理解了关于黄河水文的这段论述,才能恍然大悟:中国水文与水利史上的亘古巨坑,“黄河淮河为什么治不好”这个问题本身,提得根本就不对。

  答案是,黄河三角洲根本不只是东营那一小块地方。自从孟津-桃花峪(也就是洛阳-郑州)以下,整个黄淮海平原,也就是华北平原,都是黄河的三角洲。华北平原根本不是什么冲积平原。将黄河束缚在大堤之内的行为本身,就跟让黄河逆流上青海高原一样是费力不讨好,而且后患无穷的事情。

  三角洲又怎么样

  三角洲还是冲积平原,这当然不只是一个名字的区别。简单滴说,三角洲是锥型的,冲积平原是漏斗形的;三角洲是一条河流分为许多条支流,而冲积平原是许多条河流汇为一条河流。黄万里老师将这两者称为“派域”和“汇域”。并不需要仔细分析地形图,你看一眼水系地图就知道,华北平原的水系自郑州以下是放射状发散的(除去山东半岛),跟湖湘平原四方汇集的体系存在拓扑上的巨大差异。

  学过水文的都知道,三角洲的演化存在一种“准良序遍历性”。也就是说,三角洲的河道会因为泥沙的淤积不停地改道,在河流将所有的其他河道都尝试了一遍之后,才会回到最古老的那条河道。对于三角洲的河流来说,改道是最正常的演化方式,而且这种改道和冲积平原河流的曲流改道存在本质的不同,你越阻止它,它改道的趋势就越强。

  在没有黄河大堤与大堤缺乏维护的年代,黄河改道是常事。在《禹贡》的年代,黄河的河道沿太行山脚下从天津的海河入海,之后无数次的黄河夺淮与花园口决堤都是历史常识。只要把华北平原看作三角洲,就会明白黄河夺淮这个名称本身就是本末倒置。淮河根本就是一条假河。所谓的淮河流域,特别是淮河北侧的平行支流,本身就只是黄河三角洲各岔道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人工阻止,黄河周期性改道淮河入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如果在三角洲上修筑一条大堤不让河流改道会怎么样呢?那一条河道就会因为淤积越来越高,维护的成本也会越来越大。美国人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干过这样的事,很多人认为这是新奥尔良区域很多自然灾害的源头。

  如果你接受了上文的观点,那么黄河三角洲就是地球上最大的三角洲,当然,这跟黄河是地球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非常匹配。在这样的三角洲上面筑堤,那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堤,结果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屡战屡败的四千年治河史。人类想要在华北平原上安定地居住下去的努力,在古代世界从来没有成功过。

  以下是私货

  自从二十世纪地理学变成了二流学科,地理决定论变成了不入流的禁忌。因此我们不能谈论水利与制度组织结构的关系,否则就会被打为神棍。那就让我来偷偷谈论它,来讲述一个用巧合和黑话构成的黄河史:

  你家每几十年变成河道受得了吗?所以即使三角洲的河道改道是自古以来,人们还是只能想到唯一的解决办法:集中全国的力量来修筑一条大堤,用大一统来消灭掉分布式的封建自发秩序。因为三角洲上根本不存在自下而上的小流域。很快人们就习惯了另一种自古以来:没有堤坝的约束,世界只能是灾害和混乱。三角洲其余地方因为河流岔道缺水造成的水源污染和干旱,因为泥沙淤积不均衡造成的内涝,只是另一些可以忍受的慢性病而已。

  刚刚修好的大堤总是好的,就像二十岁的李靖,圣人出则黄河清。但是泥沙的诅咒从来不曾放弃让大堤疲软腐烂下去。束水攻沙、宽河守堤、淤滩刷槽、集流冲沙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这些话题从来没有中断过,没有一个方案不曾耗费巨大的力量,也没有一个方案能够长久成功。一旦腐烂到达极限,黑暗的时代就重新开始了。于是,我们陷入了关于清淤的循环故事无法自拔。

  至于黄万里老师提出的分流方案,在今天人类压倒性的工程技术力量下似乎完全过时了,就如同三峡的卵石淤积问题在房地产驱动的河滩超采下也已经过时了。

  甚至连自然地理学本身,也在超经济剥削与超金融结构中过时了。既然人类的力量已经胜过了第四纪地质,那么第四纪地质还有什么用?一个像样的现代都市人类,根本不应该关心自己的食物和水从哪里来,更不应该关心山与河往哪里去。

  更何况水利并不是我的专业与兴趣所在,我无法判断黄万里分流方案的可行性,只能根据我对贵国人的了解作出判断:我们这一代人不可能看到它的实现。

  《黄万里文集》读后感(五):《黄万里文集》序

  序

  黄万里教授是蜚声中外的著名水利工程学专家,今年 8 月是他九十华诞。作为晚辈和学生,与他相处也已经数十年了,总觉得应当做点甚么事,以表达我们对老先生生日的美好祝愿。黄万里教授一生涉猎群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著述丰盛。他立论新颖,常常语出惊人,又能仗义执言,逆流顶风,坚持己见,独战多数每每成为学术界和舆论界争论的焦点。世间对此褒贬不一,同时,对他也朦罩着一缕缕神秘的色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诸多言论文章,只是散见各处,未能集于一册,供人阅读、评判和研究。近十余年来,我们在帮助先生打印整理他的讲义和文稿时,手边留下一些资料。于是几经酝酿,方才有了编辑出版这本《黄万里文集》的动议。这得到黄先生的应允,也得到泥沙研究室和水利系师友们的鼓励和支持。将我们现有的资料,经过适当筛选,编辑成册,再请先生过目审校,以期能够赶在他生日之前印出。

  黄万里教授早年在唐山交通大学学习,有深厚的数学和力学功底。1932 年毕业以后,任浙赣铁路见习工程师。1931 年和 1933 年长江、黄河的大水灾,促使他改行立志,学水利,治黄河,救国救民。在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爱沃华大学和伊利诺大学期间,他不仅学习水利工程的科目,更潜心研读有关的水文、气象和地理等学科。1935 年和 1936 年先后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1937 年回国后,任经济委员会水利处工程师,四川省水利局工程师,涪江航道工程处处长,从底层的实际工作做起。1947 年,担任甘肃省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又兼任水利部河西勘测设计总队队长,主持陇西农田水利工程。1948 年应邀去东北解放区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全国解放以后,到唐山铁道学院任教。1953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方来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担任教授。1957 年,他力陈黄河泥沙问题的严重性,批评苏联专家建议的三门峡水库规划是错误的。指出建库后泥沙淤积将使黄河北干流与渭河两岸大量耕地淤没,居民将被迫迁移,三门峡水库不可以修建。同年,因一篇《花丛小语》,被定为“右派”。1964 年,三门峡水库因泥沙淤积严重而讨论工程改建时,他不顾自己仍然戴着“右派”帽子,积极提出改建意见。“文革”中他更遭厄运,作为“牛鬼蛇神”被扫地出门,从清华新林院的教授洋房被赶到了地板下积着陈年脏水的北院小屋,每月领得 20 元生活费。后又被送到江西鲤鱼洲农场“劳动改造”,1973 年派到清华大学三门峡基地打扫厕所和接受批判。1978年,这时他几乎是全国最后的一名“右派”,终于也得到平反改正。以后他在清华大学泥沙研究室工作,为教师和研究生开设《统计与随机理论》、《治河方略》和《治水原理》等课程。同时继续研究连续介体动力学最大能量耗散率定律,分流淤灌治理黄河策略,华北水资源利用,长江三峡工程,以及明渠不恒定流力学等问题。九十年代以来,他极力反对长江三峡工程的开工,提出了许多十分尖锐的问题,引起世人瞩目。

  黄万里教授的一些学术观点和意见,常常不为人所赞同和理解,被斥之为“异端邪说”,遭到反对和批判,得不到公开发表和申辩的机会。有的在被历史证明确实是正确意见之后,仍然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待遇。当然,他的见解有的不无道理,有的也确有值得商榷之处。鲁迅说过,“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但是,一个完善的社会应当有充分的大度和包容。何况,在影响到国计民生、影响到子孙后代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多一些对立面,多一些思考和论证,对于正确的决策和更加完善的规划设计,总是一件好事。而且有的问题认识正确与否,还有待历史的检验。如果学术上没有百家争鸣,只有长官意志和“一言堂”,必将堵塞认识真理的道路,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繁荣,最后受害的将是国家和人民。

  数十年来,黄万里先生所经历的坎坷磨难,所遭遇的升降沉浮,在我国知识界中是十分少见的。但是,不论在甚么情况下,他对学术的严谨和认真态度,对民众父老、对国家民族的一片赤诚之心,始终没有改变。在他还戴着“右派”帽子的时候,毅然勇敢地站出来,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文化革命中,他一边接受批判和劳动改造,一边却在研究和草拟他的“治理黄河方略”。改革开放以后,他怀着极大的喜悦和高昂的热情,培养研究生,为青年教师讲课,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研究。他常常感激国家给予他这么高的工资,而自责未能对国家做出多少贡献。为了水利系的课程设置,他多次找有关同志,提出应当开设“治河工程学” 的建议。1998 年长江大洪水以后,他更倍感焦急,责备自己过去教学方面的缺陷,主动要求重上讲台,为研究生和教师讲授治河原理课程。他对生活充满希望,坚信真理必将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总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近些年来,在他身上相继发现多处癌症。他一面积极治疗,与病魔做斗争,一面仍然醉心于长江、黄河等问题的研究,积极向有关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他对事业执著,勇于坚持真理;为人胸怀坦荡,处事光明磊落;对晚辈关怀爱护,真诚平等相待。他在我们泥沙研究室和水利系的师生中,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和钦佩。

  黄万里先生生活的这九十年,是多么珍贵、多么难得的九十年啊。在他九十华诞之际,我们愿以这本《黄万里文集》,表达对他的尊敬和祝福。

  由于时间仓促,除我们现有的资料以外,未能专门去收集其他的资料。连黄先生自己手边的资料也未能帮他进行整理。所以《文集》中所列文稿,远非先生著作的全部。但是,他对水利工程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对黄河治理与长江三峡工程等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文集》尽量予以反映。另外,《文集》还收录有黄先生的部分诗词,散文和几篇记者访谈录。我们希望通过这本《文集》,可以大体了解到黄万里教授主要的学术成就和对一些重大科技问题的见解,可以观察到像他那样一代学人为追求事业、追求真理的执着、艰难和曲折的历程,也可以多少能够从中感受到他那鲜明的个性和高尚人品,欣赏到他那优雅的情趣和秀美的文采。

  编辑出版小组

  2001 年 8 月 于清华园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黄万里文集》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