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从愤青到思想家》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2-05-27 02:09: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从愤青到思想家》读后感摘抄

  《从愤青到思想家》是一本由刘明清著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2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愤青到思想家》精选点评:

  ●2017年97本:自由派已经完全不合时宜,以前是争哪一种,现在是没有还不是一样,堪堪十年

  ●就目前看来,这个愤青蛮中规中矩的,起码是没有骂到点子上,只是在文革问题上做了一些反思,但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了,这就是贵国的知识分子当前状况,默不作声,集体失语,毕竟还是有因言获罪的风险

  ●看书时,仿佛看到一个浓妆艳抹的老巫婆在给我抛媚眼。挂羊头卖狗肉,深度?哪有深度?说蜻蜓点水都是在夸你。表面上批判了一些事,呵呵→_→力度不足就不说了,主要还是在自夸自擂自己是多有先见之明,事后诸葛亮。我是终于懂了什么叫做题好一半文,这本书主要就是题目和自序能唬唬人,众位书友,听我良言,勿看此书。

  ●作者对各式各样的社会现象和人物都有自己的想法,至少敢写敢说。

  ●该针砭时弊的部分缺少笔力,相反,一些大而无用的还是扯了不少,例如作者怎么爱上炒股的啊,自己是如何理财的啊,总之就是自己很有头脑,然后就写了这本书。不过究其内容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在中国敢说敢做的作家不多了,给你4颗星

  ●不够深入。

  ●很多观点不谋而合。。。

  ●理性思考着现实中的问题,值得一读

  ●买它是被书名所吸引。内容真心一般。

  ●可笑。任何一个立场的存在只是为了确保所在利益的安全舒适感罢了。反互联网?怼得过大巴?

  《从愤青到思想家》读后感(一):见仁见智

  按照现在的标准既不算愤青也不算有思想,因为文风不犀利。愤青也是那个年代的愤青。虽然文风平淡,但思想并非要把痛点写白了才叫思想。所以未经历本书提到的年代、故事、人物,就无法评价他的思想。对于经历过感同身受的人,也许点到为止也绝对够了。

  《从愤青到思想家》读后感(二):标题有点名不副实

  在这本书里,看不到作者是个愤青,是个思想家,就是一个有点思想的作者而已。

  文章分了四部分,前三部分有阅读的价值,最后一部分不值得阅读。

  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让我初识了遇罗克,顾准等一代最有思想的现代中国名人。

  《从愤青到思想家》读后感(三):滚吧,你就是个废物

  从封面到封底,每一页都能显示出本书的作者头脑极度混乱。外加山寨出版社,这种书也只有在贵国才能出版。

  余秋雨能得诺贝尔奖?

  好吧,姑且能——可是这和北岛又有鸟关系?

  看《中国不高兴》眼红了?看《货币战争》眼红了?编一个奇谈怪论就能糊弄愤青?拜托,愤青的钱也不是这么容易挣滴。

  滚吧,你就是个废物,给我记住——你是一个废物!不许你用走的,给我滚回去!

  书托就不能换个马甲再发贴吗?

  《从愤青到思想家》读后感(四):@多看电子版《从愤青到思想家》上线

  《从愤青到思想家》读后感(五):《从愤青到思想家》:点滴现识见

  我相信,对每个熟悉刘明清的朋友来说,《从愤青到思想家》的出版,是一件既令人欣慰又期盼很久的事。这不仅因为若干年来,刘明清作为曾经的一个作者,多年来一直干着为人做嫁衣的差事 帮朋友们一个个地出书,以至成为了一个颇有成就的出版家。

  《从愤青到思想家》,收集了他多年来的散文、杂文等若干篇文章。

  其中,既有不少写于上个世纪末的时事杂评,又有近年来写出的有关社会、文化、经济、道德等诸方面的文章,纵览全书,其视野之开阔,涉猎之广泛令人惊讶。

  《从愤青到思想家》,既是本书的书名,也是其中的一篇文章。书中用凝练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王小波作品的分析,虽然只有一两千文字,但见地之深,胜过万语千言。作者由此发出的感悟,能让人联想许多。我宁愿相信,刘明清对王小波作品的分析,也是他对自己心路历程的疏理。因为对一个思考者来说,从笔下流出的文字,无疑是他心灵的展示和思绪的灵动。

  而《沉默的大多数》则通过沈从文、丁玲等文人的做人原则和人生际遇,分析了从 文革 到当下人世间的一种 普遍的不得已 的生存状态。文章之妙,贵在言简意赅,见微知著。刘明清显然熟谙这个道理。他分别列举了沈从文、丁玲和张中行等人的不同遭遇后,用事实告诉人们:人生的许多不得已,有时未必不是福。

  相对于《从愤青到思想家》和《沉默的大多数》的沉重、深刻来讲,年轻的朋友们可能更喜欢像《半梦半醒》那一类的文章。尤其是在由张爱玲著作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倾城之恋》正在热播的当下。明清对张爱玲的研究之深,在这本集子中似乎体现得并不充分。很多年前,明清是和海子等同一个时代的诗人,到了现在,尽管光阴荏苒,他给我的印象一如多年以前,以至于我时常开玩笑地说他 小资 。现在看了明清的文字,我依然坚持原来的看法,对有些人来讲,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是不能等同的,一如明清多年不变的潇洒;而诗意更无须刻意追寻,它只需要一点点真诚,一点点感动,一点点深刻。(乃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从愤青到思想家》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