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9-17 16: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锦集

  《孟子智慧》是一本由傅佩荣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149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09-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孟子的智慧》精选点评

  ●写的都是什么啊,爱好人士读物

  ●通俗的孟子

  ●不知道是不是文化体系传承的原因思想还是不够深刻

  ●完在知识层面很受益~

  ●只读《论语》是不够的,还应看看《孟子》!

  ●一部确实体现孟子精神智慧的作品,傅佩荣确实是这方面的大

  ●常读常新 生活需要智慧,人生更需要智慧!

  ●很浅显的读一读了 不过 真诚向善令人感动 一个朋友说过的真对 世界套路千千万 唯独真诚才是最大本领

  ●对于这种快餐文本出自中华书局表示有点惊讶……不过,傅佩荣先生对孟子的“性善”论理解为“人性向善论”而不是“人性本善论”我觉得很有价值

  ●只读《论语》是不够的。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一):向孟子借智慧

  “现代人重要的不是快乐吗?现代人最缺乏的不是自吗?那么何不向孟子请教呢?……真正的快乐来自真诚,遵从内要求做人处事,就是对人生的肯定感激,人性的尊严价值亦在于此。 ”作者的这段话说得很好。走近圣贤,走进经典,向孟子借智慧。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二):还是不错

  因为工作关系,我翻看了傅佩荣这本新书,比我想象得好。虽然看百家讲坛傅先生的讲座,觉得讲得不是很有趣,没有得到好听故事=畅销精髓,但是确实把孟子的思想体系阐述得相明白

  相信许多人对儒家文化的了解,起于《论语》,而对于与孔子合称“孔孟”的孟子的了解就差多了。我的印象大概都停留在中学语文里学的文言文中。所以这次通过傅先生的书比较系统地来了解,也大感有趣。与于丹相比,傅先生的层次显然不同,是有研究想法讲述,而不是心灵小故事堆积

  只不过,傅先生将孔子、庄子、孟子的人生观都归结为真诚地生活,和我以前听说的“儒家得到善,道家得到真和美”是不是内在一致呢?傅先生没有说,而我也认为这只能靠个人体悟了。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三):圣之时者

  孔子圣之时者也。这个评价明了孔孟儒学变通的特点。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觉得是孟子思想的最重要组成之一。孟子长于雄辩自然是深谙此道。所以书中的最精彩段落,都蕴含这样的智慧。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们平常喜欢用后一半。但其实前一半更重要。首先应该是自我反省,到底自己有没有道理,然后才是做出具体的行动。但是有的人从来就不会认为自己是错误的,理直气壮地说“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就违背孟子的本意。

  彭更说“你们读书人既然讲仁义,为什么还要谈钱谈吃饭呢?”孟子很巧妙的用“你是根据动机给饭吃呢?还是根据功劳给饭吃呢?”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具体问题是为什么谈钱谈吃饭,那具体分析自然就是因为我有功劳值得吃这个饭啊。那为什么有功劳,因为教育和思想是很重要的。

  最精彩的莫过于“钩金舆羽”的辩论了。礼仪和吃饭到底哪个重要呢?那当然是礼仪重要。那假如守礼仪就要饿死怎么办呢?那就要变通,看情况了。假如拘束于小小的规矩,就把自己饿死那太可惜了,因为生命是很宝贵的。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金子比羽毛重,但不能说三钱多重的金子比一车羽毛还重。

  还有一点我觉得傅教授是讲解的特别好,就是把批判孟子”性本善“解释为“人性向善论”。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四):智慧非常

  发表于 2009-07-18 12:36

  耳目所及,诸子百家;孔孟之道,圣人之流。所记一三国鼓词云:一乱一制圣人流,争名夺利几时休。由此看来,圣人处乱世治世皆可,然于纷乱之中拨云见雾,应该更胜一筹。

  傅先生给我们娓娓道来一个鲜活的孟子形象。

  这是一个幸运的老人,长寿让他有更多的时间运用知识造就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子曰:假我五十年,学易,则彬彬矣——人对人生的时间感叹往往仍有遗憾,在川上,逝者如斯,后承者,做了光耀“门庭”的使命,也让我们读到了他的智慧:哲思、渊学、仁孝、还是其它?我虽然依旧不知如何形容,但我知道那是将人类引向大和谐,难怪朱元璋不喜欢他,民众万众一心,这皇帝估计不太好当吧。中国自古愚民成性。

  这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看着孔圣人的门徒为了生计各违“儒命”,应该很痛心,很伤心。不过他总能谈笑风生的,而且会烧一手好菜,“治大国如烹小鲜”,或许手艺太好了,以致于有的国君忽视了他的主项——总比夫子困蔡强,衣食无忧矣,知传礼仪了。教化四方,辅王道乐土,那该多好啊。

  这真是一个智慧的人,优秀的辩才需要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善听强记,如没有这样的素质,不败下阵是不可能的,虽然亚圣说不会辩,不得已——能喝酒的人,经常说,不行,喝多了啊,以此陋比。玄奘法师亦能辩善辩,佛教如此,老子倒是大智若愚,庄子可有“鱼之乐”的辩,看来,为发扬本门学说,不会辩是不行的啊,辩得不好还不行,大智慧的人啊。五百年有王者兴,道出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连唯物主义都阐述了。

  这是一本好书,没有如于丹之流的曲解,而是正解、探解了,如性善之说——人去矣,再无辩驳,有些误解,有些乱安倒也并非不正常——看,圣人包含的胸怀!

  学习了,谢谢傅老先生。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五):孔孟教给我们如何快乐?

  于丹说,两千年前的孔子教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傅佩荣说,现代人最重要的不就是快乐吗?现代人最缺乏的不是自信吗?那么何不向孟子请教呢?

  哦,我明了,原来,孔孟是教这个的呀?当然不是。但是古为今用倒也没有什么错的。

  我一直在思考,于丹为什么这么火?其实她并不是国学大家,说的也并不是论语本身,大家都知道,但是没有关系,她只是借孔子来煨了味道特别香的心灵鸡汤!其实,她做的是心灵抚慰,是为现代人治不快乐的心病,她是一位卓越的心理大师,这是当之无愧的吧!至于论语本身的真实的思想内涵,谁又会真的关注呢?有人感叹人们不去读论语原著,其实就是没有看清人们需求的本质!

  “孟子认为,一个人只要真诚,就会发现内心有一种自我要求的力量,提醒和督促自己去做该做的事。”“作为一个人,有内在的尊严与内在的价值,你的心非常可贵,你把它发出来的话,这一生就走在正路上,而且快乐也会源源不绝。”我认为傅佩荣对孟子的解读十分到位!问题就在心灵的需求,问题就在于是否真诚?孟子就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通过反省发现自己完全真诚,那么快乐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现代人既想声色犬马,又想心灵安顿、精神快乐;既想名利双收,又想心灵平静。想快乐,又不愿意真诚地面对自己,也不愿意真诚待人。这些都是可能完成的任务吗?

  想要快乐,你做得到像孔子那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中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做得到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想要快乐,你能做得到俯仰无愧,你能经常“反身而诚”吗?这应该是做一个最起码的要求,但是我们往往很难做到。名缰利锁的我们变得虚伪,我们喜欢表面上讲孔孟道德,背地里打着小算盘;社会上的道德约束力降低,干坏事的成本也大降低,有时干坏事还能有名利收益,我们会如何选择?选择快乐还是享乐?

  想要快乐,你能做得到像孟子一样,即便不得志,仍不郁闷,像他一样有自信,有底气吗?“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如今,我们是不是经常为了生活优越而变卖自己高贵的灵魂?我们不是没有自信,而是被物质所收买啊!

  想要快乐,不要只会说,不要只会想,要真诚地去做!要说着孔孟道德,也去脚踏实地地践行。如果你欺骗了生活,生活就会欺骗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