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三国史话》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9-16 19: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三国史话》读后感锦集

  《三国史话》是一本由吕思勉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20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三国史话》精选点评

  ●史学写的通俗小文,满满的知识碾压。

  ●后面不下去了,不是写得不好,是自己历史知识实在匮乏作者假设读者知道东西我都不知道=v=

  ●懷疑很多史文唯獨曹操的從不懷疑

  ●吕氏此书意在通俗科普,本不应过分苛责,但过多炫技与杂糅己见,或为确凿亦显取巧,需知愈为科普读物,愈需少杂糅己见,不然虽勘史书演义之误,又添新演绎矣。

  ●1943年著。论到司马氏驭底层武人有术,卒致谋篡,----似有所讽。

  ●关于三国时代人物和历史的学术随笔考证详细,立论公允纠正了通行民间的对三国著名人物的很多偏见然,这毕竟是民国时代作品,部分文章里还存在分析猜测过于随意,以及论史为现实政治服务影子,尤以“曹嵩之死”和“孙吴定都南京”的两篇最为明显。跟正文相比,我更喜欢读后面用文言文写成的历史札记,文意隽永回味无穷

  ●吕先生说的好,计谋用的最深,还是贻人贻己。正道才是。

  ●《品三国》的原本

  ●感觉有点双标,然后……不要再吹曹魏了好吗?

  ●没什么太多新东西。强调天时地利人和,以及钱粮对于战争重要性。捧曹操踩司马懿,也是常规操作也许现在关于三国的拨乱反正已经做得很好了,没人整天捧着本演义瞎哔哔了。

  《三国史话》读后感(一):盛名之下原来如此

  看了三分之一吧,看不下去了,且不说到底怎么评价曹操,看着吕思勉那种崇拜曹操的奴才脸就恶心的看不下去。 对孙权刘备都直呼其名,对曹操就叫魏武帝,叫的那个亲热啊,简直曹操就象是他爷爷一样。 (参考文章 从曹操到司马懿 和 替魏武帝辨诬。 )

  《三国史话》读后感(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吕先生是大师,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但此书是否就像网评的那么千好万好?

  至少我读下来感觉有两个问题,第一是语言不够优美凝练,第二是很多论据和背后的逻辑不够充分,看完之后总觉得没有“醍醐灌顶”或者“豁然开朗”的感觉。

  也许是期望太高的缘故吧。

  《三国史话》读后感(三):中华版的后记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

  后记中提到此次新版重印对《孙吴为什么要建都南京》、《司马懿如何人》、《司马氏之兴亡》和《晋代豪门斗富》过去版本的删改地方都加以补正和恢复事实是这样的吗?

  正好手头有上古版2010年3月出的《吕著史地通俗读物四种》,里边也收录了《三国史话》20篇,就那来对比了一下,发现中华版根本没有把删改的地方恢复,至少上古版有的没有。虽然上古版出版在后,但中华版号称删改恢复其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强烈鄙视之。

  《三国史话》读后感(四):吕思勉先生太喜欢扔掉正史另外解读

  大家小书系列中的一本,我是听易中天的品三国,看他很推崇吕思勉先生,于是先买了一本小书了解一下。总体来说,没我预想的好,感觉离大师还有些差距,或许是因为这本书只是普及性读物,且成文太早,带了40年代很多现实的印记,所以感觉一般。或许吕思勉先生的一些观点在当年属于开创性的,但跟同辈的陈寅恪,之后的田余庆相比,同样是三国史的研究,不如他们深刻。而且,吕思勉先生的个人推断太多,总是想扔掉正史另外解读,从做学问来说,还是有点讨巧了。

  《三国史话》读后感(五):三国的文史普及读物

  本书是史学大师吕思勉对三国时代,略加说述,或者纠正从前的误谬的小册子。

  ①历史有许多问题,原是普通的问题,人人能了解的。

  ②三国志所说的兵谋,大都靠不住。军事机密,事后揣测,穿凿附会居多。

  ③三国演义,是文学,不是历史。

  ④后汉末年为何会? 灵帝宠信十常侍;外戚;黄金贼。

  ⑤三国时代所谓谋臣的话,靠不住的太多了。

  ⑥宗教分三类:α在小老百姓面上做工夫,而想煽动他们,以图大事,如张角;β在小老百姓面上做工夫,而有些劝人向善的意思,如张鲁;γ专和上中流社会中人交接的,如于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三国史话》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