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得几个字》是一本由张大春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页数:3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真是喜欢这本书,虽然惭愧读罢只是读罢,因没有纸笔记录,所以并不知道能记得的到底有多少,只是在那一个个“璺”“厌”“卒”字间欣喜不已,文化之博大流长,汉字之后丰饶的含义及运用,文人的心绪,略窥一二。时常慨叹少时荒废,所背典籍悉数忘去,不思其解,人心好似沙漠,外文的书读了些许,可直至如今文言读的依然不通,涉猎如此之少,未能立足于文化之根基上,而这根基竟然如此之美——为我所未见。汉字之上承载着的更迭历史与微妙情趣,今日看着张大春先生从父亲叙述到子女,其间旁征博引,却又平易近人,一是慨叹态度,二是赞叹氛围。简朴的叙述里是沉静的心与让人会心一笑的童趣。彻底勾起我对典籍的兴趣,愿有悬梁刺股之决心,广纳于心。这大约是下半年要做的事情了。
●20160224 从大一起就想要看的一本书。被他家的两个小朋友打动了啊,一直说他是老混蛋,这本居然不好意思说。汉字博大精深、意义丰饶,但大部分人都在一个阶段就停止认字了,想着只要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应该就可以了。比较佩服的是我看的是简体版本,由繁体变成简体,居然也能阅读无碍,还是挺费心的。
●又是一本让我惭愧不已的书,港台书读多了,自觉好似没有学过中文一般。书名虽为《认得几个字》,说的倒不像是作者自己,反倒是我这个阅读者:汉字的境界,还真是我辈这种国文未学到家、不够努力且无较好家庭文化背景所无法企及的。张大春老师虽专长小说,可这本与小说无关只是“略微”讨论文字(主要涉及“典”)的书足以让我汗颜,亦可反映大春先生深厚的国文与文学功底。本书以古代为基础,从古出发,虽说此类说文解字似的书籍并不新颖,但“以教孩子认字为方式来达到让读者更易消化本书的目的”这样的形式却是相当不错。认字之余,对于现代的国文学习甚至文化大环境的反思亦是大春先生在书中反复提及的,认字是小,该怎么认字,认字的意义甚至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才是真正的大事,从这点来说,大春先生真乃优秀作家也。
●认得几个字,好谦虚的说法,书中作者认真的介绍了每一个字,可见功底之深,期间穿插他与儿女的对话故事,总有启发,很值得自己日后再回顾。
●真要考究起来,自己竟是半个字都不认得的
●大概读这本书的时候心情不是很好,因此读不出想要的味道,印象深刻的还是兄妹间的打闹。
●弄成简体居然也照样出,不容易……严重推荐第64篇“矩”,实在太逗了……
●再不敢说自己认得字了……
●张大春是精通古文的,这种精通在作家群中,算得上了得。照阿来的说法,台湾作家好似都精通古文到学者的地步,但愿不是真的。由于这种精通,张大春认得的这几个字更多是从字义变迁的角度来写的。要变迁,自然有变迁的例证,也就免不了引章据典,免不了诗词骈赋。这些都是文章外的功夫,引据得不动声色,外行一扫而过,内行拍案叫绝。况周颐《蕙风词话》讲万不得已者是谓词心——这样一来,张大春是文心雕龙!全书随处可见张大春的「自作多情」,多情之后往往叫人感慨张容张宜的机灵,感叹孩子的想象力、关联力。李贺《天上谣》作:「银浦流云学水声」——张宜说瀑布是没有下雨却有声音的水!孩子的诗意,不求深奥,但就是让你捶腿!当然,也有缺点:这样零零碎碎地作文,缺少内在关联,长时间地读,让人疲倦。说张大春掉书袋,也是说得通的。
《认得几个字》读后感(一):认得几个字
看这本书,。基本上是从头开始再把很多熟悉的文字载认一遍。小时候穷极无聊,还看过新华字典,现在想起,很是受益啊。看一个个文字意义的变迁和更改,面目全非,自己现在写的时候也会是诚惶诚恐,担心是不是也用错了
《认得几个字》读后感(二):咬文嚼字
用“咬文嚼字”来形容此书一点不为过,书中的汉字仿佛有了生命,任作者叙述她的前世今生。才疏学浅的我读来懵懵懂懂,却也因增长了见识而觉得有趣。华语小说家却用“认得几个字”来命名自己的书,作者的谦虚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认得几个字》读后感(三):这版和普及版有什么区别啊
这版和普及版有什么区别啊,知道的朋友告诉一声额,给个购买参考。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认得几个字》读后感(四):一个父亲的碎碎念
感觉有些零散,与我想看的相去甚远,但是作者很有趣,儿女跃然纸上,很是生动。
感觉有些零散,与我想看的相去甚远,但是作者很有趣,儿女跃然纸上,很是生动。感觉有些零散,与我想看的相去甚远,但是作者很有趣,儿女跃然纸上,很是生动。
《认得几个字》读后感(五):书很好 序不通...
我觉得繁体字很好, 简体字写写也不错,
古人写草书的时候, 都是简化字,
大家认了简体字再认繁体字也不费劲, 除非汉字再也不写了, 不然, 简化字我看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