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波西米亚楼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9-11 19: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波西米亚楼经典读后感有感

  《波西米亚》是一本由严歌苓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5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波西米亚楼》精选点评

  ●母亲葬礼那篇哭的要死,其他章节反而没什么共鸣

  ●好想守护歌苓母亲那样的的姑娘辈子不让她哭!

  ●2014.08

  ●初次接触,像是久未某面的老友

  ●杂文集

  ●一直觉作者名字好听书名也好听。散文随笔,适合睡前拿来读。挺喜欢这本书的感觉,淡淡的,却包含着很多有意思东西,而且步调也缓缓但是不无聊。最后一篇文章让我很羡慕作者,估计自己打坐的时候坐不住吧,两三分钟腿就麻了,要么就是脑子里各种念头想动下,要么就是睡着了。。

  ●之前读过她的少女小渔 这本游记似得散文让我对这位旅美女作家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中的非洲札记,让我对尼日利亚的阿布贾咂舌,原来非洲的文化习俗政府无能腐败人民贫穷我不想象

  ●这是严的散文集,散文集会昭示作者本人个性;我一向喜欢严的小说。这本书大部分篇幅关于非洲,她随当外交官丈夫前往非洲生活,我原想着会与三毛的撒哈拉故事雷同——原来我担心雷同;但读完了,发现自己并不太喜欢严本身,也许因为我对字里行间反映出的作者本人个性并不十分认同。若是读三毛的散文,会很她;但严的散文,我觉得她实际可以慈悲一些,放松一点。

  ●三人行必有人睡不踏实

  ●这一本相当有意思相当推荐

  《波西米亚楼》读后感(一):关于写作领悟

  关于严歌苓的创作热情,她说是因为自己的“写作瘾”。“假如说生命有度,把与身的存在状态从低到高排列度数,那么“瘾”就是一种超乎正常的生命度。写作之于我,也是一种秘密过瘾。”“

  《波西米亚楼》读后感(二):盛名后总是努力付出

  这是严歌苓的创作随笔集。如果光看到书的腰封那些可怕的招揽来读这本书不免会失望。我读电子书,幸好看不清这腰封。

  读过严歌苓的很多小说,细腻耐人寻味。而这本,告诉我们,她除了环境熏陶还自带写作天赋,也离不开生活的历练。只不过生活赐予她的历练摔打,被她敏锐的捕捉到,进而放进创作里。我一直认为做真正的作家是这世界上最辛苦工作需要对自己笔力磨练心智的磨练,才能心血里开出花来。如果你不读这本书,你大约无法了解她创作的源起,无法理解她写作动机

  你看她英文自如,甚至签约好莱坞编剧,可曾想过这个女人失婚一个人漂泊异乡,是怎样的伤感,吃不饱,居无定所。这种困境,我恐怕是无法坚持过来的。她获得赞誉,背后是所有伤感堆积的努力。

  《波西米亚楼》读后感(三):更多的兴致

  之前耳闻作者大名,多是因为那些根据其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作品,从《少女小渔》到《天浴》再到《金陵十三钗》等等,几乎个个获奖无数。

  奇怪的自己为何一直没有触碰过她的作品,兴许是因为个个高口碑而无从下手吧。

  恰好前些日子看到有位喜欢的作者推荐这本散文集,索性决定从这本开始。

  前半本说着生活的琐事。比如失眠症遇到看似奇怪却医德高尚的老头医生,比如跟美国外交官谈恋爱而被FBI进行测谎评估,而更多的则是在尼日利亚的日常点滴。说的不过是买菜、吃饭等等的生活琐事,却在无声中刻画出了一幅动态的非洲生活长卷图,也是惊叹这样的写作功力。

  后半本则道出更多影响其写作的事件。比如与陈冲哥妹的相识,比如在美国艰苦的打工经历带来的纷繁的生活体验,比如父母离异和作家父亲的影响等等等等。突然对严歌苓写下的《陈冲前传》来了兴致,突然对写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个人公众号:mrsdong2016

  微博:言小妞er

  《波西米亚楼》读后感(四):18年的第十二本书➡️《波西米亚楼》严歌苓

  这本散文集可谓是集大成者的优秀著作,让我对严歌苓本人,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新的、多面的认识。它语言幽默诙谐,却时不时催人泪下;它用平实的文字,归纳出了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它虽每篇割离开来,却又让人欲罢不能。

  在林林总总五十余篇的随笔中,最启发我的一篇是《“瘾”君子密经》,短短两页纸包含的内容须反复咀嚼方可领域稍许。以瘾为何物开头,用美国化的方式单刀直入瘾的概念,而后则通过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来阐述瘾的神奇功效与苦中作乐的极大需求。因为那捏盘似的极致快乐就在认真单纯的求索后面,就在那必不可缺的苦头后面。而后则是最精彩的分析部分:就连最不费事的瘾也没那么好过。酒是辣的,烟是呛的,咖啡是苦的。人间极乐之事,无不是苦中作乐。原来就是这么回事:小小的受点儿罪,大大的经历一番刺激,而后灵与肉得到一种升华,一种超饱和状态,就叫过瘾。

  由上面一篇随笔的精彩程度就可以想象得到这是一本涉猎广泛且极有深度,能带给读者无限启发与思考的书。它是严歌苓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时间跨度很大,极真实地展现了严歌苓生活的经历以及方方面面。这些文字,是严歌苓对人生的记述和感悟,也解释了为什么她可以成为这样一个充满力量的作家。

  「一副不够标志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和举止。这都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

  /《波西米亚楼》

  《波西米亚楼》读后感(五):【第一頁書】嚴歌苓《波西米亞樓》

  嚴歌苓向來以感情色彩濃烈和文化衝突尖銳的長篇小說聞名,這本《波西米亞樓》卻是難得的一本短篇散文集,更確切地說是嚴歌苓留學美國的經歷,以及自己創作某些作品的感想。“波西米亞樓”指的是嚴歌苓初到美國時租住的地方,這座樓裡住了不同種族的移民,有情誼也有衝突,嚴歌苓覺得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人都是還沒找到家的漂泊者,就像四海為家的波希米亞人,所以把這座樓稱為“波西米亞樓”。

  談到自己早年獨在異鄉的艱難,她常常以淘金時代遠涉重洋的小腳女人自比,了解她在美國遇到的culture shock,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為什麼在她筆下,不管身處哪個年代,女子總是有著難以想象的倔強靈魂,例如《扶桑》中的扶桑(扶桑愛上的外國男子克里斯,可能也帶著嚴歌苓的美國丈夫勞倫斯的影子)、《金陵十三釵》中的玉墨(在原著改編的電影裡由倪妮飾演的那個角色)。

  有一處我覺得甚是有趣的內容,是嚴歌苓談到她和演員陳沖的私交,這位華人女星在日常中非常簡潔,甚至有點不起眼,她最大的愛好是看書和寫作,後來嚴歌苓為陳沖寫傳記,兩個才氣橫溢的女子之間發生了不少妙趣橫生的對話。關於演藝界的“八卦”,原來也可以充滿書卷氣。

嚴歌苓《波西米亞樓》(2009)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原文發表在公共號“失物之書”(thebookoflostthings),轉載請註明出處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波西米亚楼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