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自行车》影评摘抄
日期:2020-09-10 23: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自行车》影评摘抄

  《自行车》是一部由杰米·多诺霍执导,Jamie Donoughue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 / 短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自行车》精选点评

  ●最后那一个回头 一声枪响 战争啊 总是如此残忍

  ●气氛交代出来了,情绪刻画不错

  ●21.02.2016 | Ryder's Oscar Shorts Fest | 叫你别回头你还回头!

  ●Depressing but awfully good.

  ●天啊。残酷战争背景下的生死相交的友情。tension真是抓得太好了。

  ●战争中人权

  ●我能说那个回忆手法很渣吗?跟个小学生作文似的。但我能说小学生的作文很朴实吗?跟个现实似的。

  ●@IFCcenter 哎卧槽,虐啊,最后这一枪直接干蒙逼了!没补历史背景还脸盲,大写的wtf!

  ●我中今年奥斯卡入围短片的最佳。

  ●好悲伤好悲伤…但很棒,大

  《自行车》影评(一):民族冲突相煎何急啊!

  民族的冲突相煎何急啊!阿尔巴尼亚350万人口中,阿族人占98%。在科索沃塞尔维亚族和阿尔巴尼亚族矛盾不断激化,升级危机的今天,不少阿尔巴尼亚人认为,应该让科索沃获得自治独立。如今,阿尔巴尼亚正在利用北约来实现自己的这一愿望

  美国和北约正在利用阿尔巴尼亚,企图依靠力量解决科索沃问题目的,来实施自己新的全球战略,使其成为美国“大棋局”中的一个“卒”。

  《自行车》影评(二):我《自行车》

  今晚看了阿尔巴尼亚短片《自行车》。这部电影曾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真人短片的提名

  两个阿族小男孩的友情,在科索沃战争里经受塞族士兵考验。真枪,没子弹,也就没法保护自己。朋友挺身而出,虽然螳臂车,却凸显了小小的勇气。多年之后,勇气在回忆里浮现,主人公仍然面对当年断壁残垣

  故事讲的流畅镜头语言娴熟。几处场景设置充满暗喻片头片尾出现了巴尔干半岛山脉浮云缭绕,人间多少冤魂

  《自行车》影评(三):评论 自行车

  相·这部电影的真实性无容置疑/应该发生在1998年后。

  科索沃战争的起因百科里说的较详细/

  科索沃绝大多数是阿族(阿尔巴尼亚)人,

  很少一部分是塞族(塞尔维亚族)人/

  概括说就是南联盟政府(现塞尔维亚)在1998年借用领土完整允许科索沃独立自治,以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政权采用极端人类方式在科索沃镇压屠杀驱赶阿族人,到世纪末已死伤无数,造成了史无前例的85万难民流离失所,科索沃本身就没多少人。这令联合国安理会实在看不下去了,而后维和部队及北约插手平息了战争。在2001年4月,国际刑事法庭控告前南斯拉夫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和其他4人在“对科索沃地区的阿族平民进行系列攻击”中犯有反人类罪,并在6月被送上了法庭/..

  当时我们新闻媒体说:中国民众【其实没民众啥事】普遍认为米洛舍维奇能够坚决顶住北约的压力,对科索沃实行铁腕统治,是民族英雄/

  部分媒体也赞扬他坚持“主权高于人权”的立场与中央相一致...../

  嗯,为了领土完整几十万无辜百姓惨遭镇压,军队随意驱赶屠杀平民/这叫“主权高于人权”

  这部短片只是这场战争的片花,影片最后一幕:塞族军队驱赶着阿族老人妇女小孩,他们既已失去园开始流浪,却见一军人随己意一枪把小孩打死了。。

  《自行车》影评(四):解析奥斯卡提名短片《自行车》:为何回头……?必须回头!

  森森大军影评人 讲师 编剧

shok

  回答影迷提出的以下问题

  1 对于南斯拉夫国家而言,两个男孩各自有何指代? 本片主题思想为何?男孩不回头行不行?

  2片头片尾如何解读?导演对于片中的军人是如何看法?

  3大量头语言解读 片头的自行车隐喻了谁?

奥斯卡金像奖(2016;第88届) 提名:1

提名·奥斯卡奖-最佳真人短片

  点击链接 看完再聊

  【短片】Shok自行车 2015(奥斯卡提名真人短片 中文字幕)www.iqiyi.com

  女:我认识个导演说:这短片拍得不咋地,而且拍摄技法和创作结构都很老套……怎么就奥斯卡提名了呢?

  导演和导演能一样吗?他要懂电影就没人不懂了……

  女:反正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导演,片酬都是x位数……

  “烧钱“和“洗钱”时代,一部电影的好坏,我从不以投资,票房,明星,片酬……为衡量标准,这些虚头巴脑的东东根本无法决定你的作品是不是“艺术”有多少含金量……

  我只认奖,国际大奖:奥斯卡,戛纳,三大电影节……

  不多废话了,咱开课!先说说片头……

  女:哎,他就说片头俗,这剧本结构用回忆杀,很俗套!

  听我讲完你再下定义……

  看这里,男主盯着地上的自行车,若有所思,紧接着,马上上片名 shok:导演提示,此处非常重要!

  女:随后,这男人骑着车,沿着小路走……我以为他是找儿子呢!没想到片尾才明白,这男的就是胖男孩——肥仔……

  那很明显,本片的结构就是运用回忆,倒叙的方式。

潜台词:沿着小路,追溯过去,寻找童年的记忆……!

  女:对,是这么个意思,这也叫走回头路,对吧……?

  那么,既然你刚刚提到回头,我们想,在片尾,瘦仔也是因为“回头”吃了一枪……对吧?

  女:没错,这是本片最高潮的部分,也是令人念念不忘的情节!

  我们关键思考一件事,男孩为什么要回头……?

  女:因为他看到自己的自行车被军官的侄子骑着……

  这是表象,按照故事层面可以这样理解,没有问题……

但,看电影看的是思想,对于“回头”这件事,我们就要挖掘更层次的原因!

  女:恩,既然导演把倒叙,回忆,回头路都和片尾“男孩因转身回眸而遇害”这件事联系起来,我突然觉得,咱还真值得思考一下这件事!

  是,另外,自行车这件道具也非常关键,我们也要分析透……

  首先看这句对白,在片头出现……

  两个孩子多次提到自行车,并为此争吵!尤其瘦仔,这句对白:我不需要去,我只要这辆车……

  已经将他和自行车紧密联系起来,合为一体!

  女:可出事之后,为什么他和肥仔之后说,他们都不想要自行车……?

  这恰恰是导演的用意,首先要捕捉到这些对白的玄机,然后进行思考和推理……

男孩为什么开始喜欢自行车而后来突然好想并不在乎这辆车……?

  女:我觉得男孩并不是不在乎自行车,一方面是因为他越发感觉肥仔与那些军人交易很不好,令人耻辱,同时,他应该也很担心肥仔会这样下去又有危险……

  为何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女:您看啊,钱不钱的真无所谓,瘦仔最后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了,他要钱干啥,要什么自行车……都无所谓的!

  说得好!

为了朋友,一个孩子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事,应该令那些所谓军人汗颜……有些甚至连人都不算的!

  那我再提问,片尾男孩为什么还要回眸看那辆车……?

  女:这是不是说明男孩对自行车还是深有感情的? 他不是不喜欢自行车,只是担心朋友的安危,而且他是有正义感的人,不和魔鬼做交易!

  眼看肥仔的生命受到威胁,自己的一切都可以抛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就要救下我的朋友!

友情,友谊……激发出这个孩子最大的勇气和力量!

  那么,大招来了,我们可以总结主题……

  还记得片头吗,那个司机不明白他为什么不把自行车推开,然后走人……?

我先表达导演的一个创作思想,他希望观众都来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回头……必须回头!

  女:不明白!难道瘦仔必须回头吗?

因为他和自行车有感情啊,有爱啊!

  再看,肥仔为什么要回头要回忆……路的另一头是什么?

友谊啊,童年的友情啊,是朋友在呼唤你啊!

  女:哇塞!果然,必须回头……看来这小片不简单!

  不简单的地方多了,你再看……

  本片讲的兄弟,何止这两个孩子……有没有想到另一种隐喻?

  南斯拉夫怎么解体的?

  女: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人之间,兄弟阋墙……

  大家注意,大量画面在描述:两个孩子共同推着一辆车,走过窄窄的木板……

  这就叫无路可走,同舟共济……

  特写一旁燃烧的火盆:隐喻战火……

  哇,您这么解读确实有feel,确实是有政治隐喻,象征一个国家的两个民族……

  导演故意这样设计,也为了告诉观众这场战争的根源以及一些启示!

  女:啊……有吗?

  按照四维一体拉片分析法,剧情主题人物高潮……

  我们通过分析剧情发现,用这些军人和两个孩子做类比还有很多目的。

  还记得吗,第一次,肥仔带瘦仔与士兵做交易,还获得大胡子的硬币做奖赏……

  这个人很重要,我们关注他后面的行为!

  女:恩,我感觉那大胡子士兵很喜欢肥仔,还摸了下他的小脸……

  恩,逗孩子都这样,男孩也知道你喜欢他,于是也摸摸瘦仔的小脸。

  女:可是最后,大胡子并没有替男孩说话,还使个眼色,授意男孩服从那个军官……但我又感觉这并非大胡子所希望的……大胡子算是个好人吧?

  你观察的很细致!其实电影就要这么看,必须这么看才能看出一些端倪……

  之后,大胡子还打了小胖子,首先,扇了他一个耳光,之后又给他一枪托,打得不轻……

  注意,扇耳光和摸小脸形成对比……喜爱与惩罚,通过动作完全表现出来!

  女:这么一说,我也感觉是对比,那为什么要这样对比呢?

  导演又在传递思想了!

  我们可以想象,大胡子就是在长官的淫威之下,做出很多不情愿的事情,就是情非得已,不得不做……

  我们现在按照两条线去分析……

  思考;两个孩子有没有经受压力……?

  女:当然有:第一次肥仔替瘦仔出头,挨揍……第二次,瘦仔为了救肥仔和他家人竟然把枪对着军官,以死相博……

面对同样的威胁,谁不会恐惧……?但我们发现,连一个小孩子都能为了兄弟挺身而出,以命相抵……这叫什么?勇气,男人的勇气!

  长官发威,一个眼色足以让他们低下头乖乖听命……

  而那些士兵呢,仗着身上有枪,欺负老弱和女人……你还算是个军人吗?那些平民要有枪你还敢如此嚣张?

  女;没错没错,我看那个军官竟然怂恿两个孩子之间互射……啥玩意嘛!

为什么发生战争,就是某些人良心坏了,连人间最朴素的情感,连兄弟情都看不出,连什么是可爱的真实的,什么叫义气,什么是勇气都不懂,这样的士兵和畜生有什么区别?

  看不出兄弟情,一群没有感情的动物……军人要都是这种货色,国家也就完了,没救!

  所以你看,两条线。同样是面对压力和威胁,有的迫于淫威,低眉顺目,泯灭良心……

  连小孩子都能做到义气相挺,为朋友两肋插刀……明显对比!

  再看一些细节和画面

  本片对白出现了几次:“公平”

  肥仔做生意,交易本身也隐喻公平……

  女:没有公平和平等就没有交易……

  那两个民族,两个兄弟,互相之间平等相待了吗……?矛盾怎么来的,都是站在各自的角度,

看不出真和诚,看不见兄弟情谊,被仇恨迷失了双眼……就成冷血动物了!

  女:这些军人连最朴素的人间情感都不懂,眼中还可能有什么公平公义吗?

  再看片尾剧情,其实我们可以想象 ,那个士兵本来就像杀两个孩子

  但有军官劝阻他,让他适可而止……

  之后军官说的话,完全是吓唬这些平民,让他们乖乖滚出去就是了……

关键看,执行命令的那个军官,守株待兔,背后开枪……这行为算不算禽兽?

  军人的天职是执行命令,但,长官的命令是这么执行的吗……?

  人们在很多时候都会迷失,迫于压力,威胁和恐惧……恐惧谁都会有,人性嘛!

  但决定你最终是不是一个人,你的国家你的民族是否还健康,还能残存一些人味……就在于两个字:良心!

人民的良心,也就是所谓国家良心,民族良心!

  女:哎,真的是,听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没想到这短片蕴含太多思想了,还用故事诠释了南斯拉夫解体的缘由……

  恩,艺术家对民族对于这场战争都有着深刻理解,并且怀着大爱去反思,去追忆……

  艺术视角,艺术思维,当你洞穿人性也就看清世相!

你的人民只有充满智慧的和爱,你的国家才能和平且强大!

  短片这么多艺术手法和思想贯穿于故事之中。片尾,这辆车指代谁?无需多说了吧……?

  在片头躺在地上的自行车片尾被扶起来……很多对白和画面其实已经将它和瘦仔绑定了!

  女:恩,兄弟情感,溢于言表!

为何回头……必须回头!

  森森大军:戛纳级短片《相扑82式》:考考你的眼力……zhuanlan.zhihu.com森森大军:戛纳五项大奖作品《蠢蠢的死法》:如何用艺术给孩子“洗脑”!zhuanlan.zhihu.com其他经典电影讲评以及文章zhuanlan.zhihu.com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自行车》影评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