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和我一起玩》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9-03 19:3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和我一起玩》读后感摘抄

  《和我一起玩》是一本由玛丽·荷·艾斯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80元,页数: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和我一起玩》精选点评

  ●一旦读过就不会再掉的绘本

  ●质朴画风也许三星到四星,但故事......不给五星不行

  ●好哲理。。不过这才好的哲理绘本~

  ●用了很多拟声词渲染安静氛围,不断重复语句需要不同语气表达,听到小虫在水里划出波纹时候微微一笑,彼此都是很美的画面

  ●IF I HAVE A CHILD

  ●故事简洁色彩清新,以黄色白色为主。图画线条简洁,每个画面既柔缓又温暖,缓悠悠的,每个停顿的点都和小孩子动作一般,诧异一样,安静也一样。

  ●喜欢森林画家

  ●道理是没错,但为什么完有一丝悲伤

  ●希望可以这样,我们只需要安静的地坐下~

  ●每个孩子都有感到孤单的时候,都想交朋友,但如何交朋友?与其说这是一本呢教孩子亲近大自然的绘本,不如说是教孩子们如何交朋友的故事。她想跟小动物们玩,只有慢慢的不去抓他们,静静的,等他们了解她了,就会跟她一起玩了。另外,画面也很好看噢。

  《和我一起玩》读后感(一):纯粹童年

  细数那些拿凯迪克拿到手软的绘本作家时,人们常常容易忽视一个人:玛丽.荷.艾斯。

  艾斯生于19世纪末,一生创作了21本童书。其中五本都斩获了凯迪克大奖

  艾斯的作品常常容易被远离童年和自然成人忽略,因为们往往既没有所谓的“教育意义”,也没有跌宕起伏情节

  但孩子却极了艾斯的作品。因为它们就是童年最纯粹的样子

  《和我一起玩》读后感(二):我想交朋友,但是他们都跑了……

  没有小伙伴的童年是孤独又无趣的。

  但找朋友真的像歌里唱的,“敬个礼,握握手”就能搞定吗?

  就像《和我一起玩》中的小女孩,当她想跟动物交朋友时,首当其冲沟通方式就是伸手去抓和摸,动物们感受到了危险,给出了“四下逃窜”式的回应

  而当她静静的坐在那里时,躲起来的动物却因为好奇,又纷纷回来了……

  孩子从不按照套路出牌,他们势必要在反复试错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女孩儿和动物,仿佛两种不同性格的孩子。一方活泼主动,一方胆小怕生。

  相互理解,彼此尊重,才是他们的交友关键词

  《和我一起玩》读后感(三):绘本故事:和我一起玩(和大自然静静相处

  ⏏点击,收听故事

  朗读者=小狼

  音乐=Music Box Angels - Tsunami

  《和我一起玩》读后感(四):静静地回去

  刚翻开《和我一起玩》时,没觉得好,还略为失望:这画得也太不认真了吧?铅笔线条随意潦草,只在很少的地方用彩铅点染了一下。可是读完整个故事,再回来看,才发现这种貌似随意的速写其实并不马虎,正如故事看似简单,却是细节精美,内涵深远。

  比起著名的《在森林里》,玛丽•荷•艾斯的这本书并没有受到那么多名的推荐和解读,但是我对它的喜爱却超过了《在森林里》。铅笔闲闲写就的散漫画风,洋溢着一种天真烂漫的气息,使得画页如同撒满春光。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女孩走到树林里,看到许多小动物,她想跟它们玩,但每当她伸手去碰触它们时,它们就逃走了。而当女孩独自静静坐下,小动物们却一个又一个地回来,跳到她身边跟她玩了起来。情节幼稚可爱,解读也不费力——正如许多人所说,生命中的许多东西,努力追逐总是得不到,静静等待自会降临。但是,这并非我所领略的意趣。

  最初吸引我注意的是故事主角小女孩的目光。当她想跟小动物们玩的时候,她并不是见到一个动物就不管不顾地冲上去,她看到:松鼠用“尖尖的牙齿”啃着橡子、小兔子“一边用鼻子闻,一边小口小口地” 吃着一朵花、小蛇“扭来扭去”爬过草丛。这不是一种以自我为中的“看到”,而是真的“看到”了小动物们自身。在这些场面,那种像是随便划拉的铅笔画就显得出奇的精准,比如小女孩走来时,背对着她、正在小口吃花的兔子一脸警觉,眼睛向后斜视着她,甚至逃跑时也在用这样的视线偷看着她。而“一溜烟爬到树上”去了的松鼠,也用两只小爪扒着树杈,脑袋从树后谨慎伸出,小心冀冀地盯着她看。事实上,每一页上动物们的目光所在,都随着情节转变,出现不同的聚焦。它们的姿态也由最初的紧张警觉渐渐变得放松自如。

  从“所有的动物都不跟我玩”,到“所有的动物都和我玩了”之间,玛丽•荷•艾斯设计了一处情节转折,十分圆润自然,耐人寻味。她让寂寞的小姑娘先去拔了一棵蒲公英,把种子吹散了,又让她无聊地坐在池塘边,看虫子在水面划波纹,然后,蚱蜢、青娃们才一个接一个地悄悄回来。

  女孩静静坐下,并不是为了等待什么,她没有任何“得到”的妄念,只是自然地静下来,任凭自己寂寞着。安静让她学会了耐心,并最终获得动物们的接纳。因此,在我看来,《和我一起玩》的精神内核并不在于“得到”,而在于“回归”。它描绘的是一个合谐的自然世界,孩子、蚱蜢、松鼠、兔子等都是其中的平等成员。只是,作为人类,孩子被赋予的社会属性常常使得他们忘了这一点,从而被这个世界拒绝。而当他们回到自身,回到当下,保持完整初心的时候,就会再次融入本来就属于他们的世界。一旦归来,生命就会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书中的小鹿或许就代表了这一隐喻。

  在所有的动物中,最重要,也最神秘的就是小鹿。它并非女孩之前追逐着要求和她玩的动物,而是在别的动物回来后,主动出现并接近女孩的。它的出现不但让女孩惊喜,还给了女孩额外的温情:伸出舌头舐她的脸颊。每次读到这里,我那快满两岁的女儿颗颗总是会咯咯笑起来——可见小鹿带来了怎样的欢乐,女孩那又痒又开心的表情有着多大的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动物们一个接一个全都回来的跨页大图上,画面最前方忽然出现了一道铁丝网。在之前懒散的画风衬托下,这道网显得格外突兀,钉子和铁丝结都得到了细致描绘,笔触果断,粗,黑,重。可是,这网倒也不是结结实实竖在那里的,倒像是被人踩倒了,留下大大的缺口,松散地拉在读者眼前。

  我们无法忽视这道铁丝网,在故事的欢乐结局里,为什么会有这么不和谐的道具?它是为了挡住什么呢?我百思不解。读过很多遍之后,我的目光停留在书的最后一页——没有文字,太阳高高照着(始终微笑的太阳在这一页上似乎带着某种宽容悯然的表情),女孩向远处山坡上的房子跑去。在这里,铁丝网消失了。

  我想,这道网或许是为了阻隔现实世界的噪音吧。孩子和小动物的世界只有怀着宁静美好的初心才能踏入,它不难实现,但硬闯就会受伤。而曾经在那里驻足的孩子,终究会离开它。

  《和我一起玩》读后感(五):贴个京东上的内容简介和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玛丽·荷·艾斯(Marie Hall Ets)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小镇,那里有湖泊、有森林,是个美丽的地方。玛丽回忆童年往事时说,她小时候经常一个人走进幽静的森林里,一待就是好几个钟头,她喜欢静静地坐着,观察周围的昆虫和小动物,也喜欢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包括风声、虫声、蛙声以及流水声。这样的静观与聆听,带给她莫大的乐趣,不但乐此不疲,更将这种美好感觉带到她的绘本创作中,而这也正是《和我一起玩》绘制的灵感来源。

  玛丽通过书中的小女孩儿,将自己的童年经验重现,与小读者一起分享她的静观乐趣,也通过故事与图画传达了她的“自然观”,让人感动。

  打开绘本,看见的是:太阳初升时,小女孩儿走到草地上,看见蚱蜢正在吃早餐,就对蚱蜢说:“和我一起玩好吗?”还伸手想去抓蚱蜢,吓得它马上跳开了。接下来,小女孩陆续看见了青蛙、乌龟、松鼠等小动物,仍然要它们和她一起玩,还屡屡动手去抓,这种举动当然吓跑了所有小动物。接连碰壁的小女孩儿非常落寞,只好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什么事也不能做。没想到就在这种“无所作为”的情况下,原本——遁逃的小动物一一回来了,它们回归到原来的位置上,和小女孩儿静静地相处,看似保持安全距离,互不惊扰对方,其实已经形成了自然相处的模式,营造出和谐共处的氛围。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人是大自然的主宰,想要动物、植物或矿物,只要向大然尽情攫取即可;然而无度的需求,往往超过大自然的负荷,以致于环境惨遭破坏,许多动植物濒临灭绝。其实,人跟动物一样,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如何与之相处,是我们现在最需要学习的功课。而玛丽创作的这一本书,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静观聆听、和谐共处”,即安静地观察周围动物的一举一动,不惊扰,不伤害;仔细地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不中断,不喧闹。我们悄悄地来,再悄悄地走,享受与动物宁静相处的片刻,临走前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任何一样东西,只是满怀思念与喜乐,这就是最丰富的自然之旅了。

  这种静观万物的作法,不禁让人想起宋朝程颢《偶成》里的一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从古至今,对待万物的法则是一样的,只是有些人还没有悟出罢了。

  或许是从小静观动物,玛丽对于动物有一股浓浓的疼惜,把它们当做伙伴一样嬉戏,当做朋友一样相处,这份情意不但在本书中表露无遗,也在她的其他作品中屡有显现。例如《在森林里》,小男孩儿在森林里遇到了狮子、灰熊、袋鼠等动物,和它们一起野餐,玩丢手帕以及躲猫猫,就像和朋友玩耍一般。《森林大会))中,小男孩儿和森林里的小动物互相比绝活,这不正如同和朋友一块儿比较较吗?此外,玛丽通过多年观察动物所得,将每一只动物描绘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更增加了绘本的可读性。我们可以说,她绝对是动物的最佳代言人。

  作者简介:

  玛丽·荷·艾斯(Marie Hall Ets),1895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自幼喜欢涂鸦,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便和大人一起在绘画教室作画。长大后就读于劳伦斯学院和纽约美术学校,毕业后从事室内设计。

  1917年,艾斯和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罗吉结婚。两个星期后,丈夫应征入伍,翌年战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玛丽·荷·艾斯放弃了绘画,一边从事儿童福利事业,一边在芝加哥大学学习并获得学位。1921年,她受红十字会派遣远赴捷克继续儿童福利工作,却因医疗事故导致健康受损,次年回国。1930年,艾斯再婚,但是不幸再次降临,她的第二任丈夫与病魔斗争了近十年,最终不治而亡。1944年,玛丽·荷·艾斯返回纽约,重拾画笔,全心投入图画书的创作。玛丽·荷·艾斯一生共出版了二十一本图画书,其中《在森林里》(In the Forest)、《老鼠安东尼·乌先生》(Mr. T. W. Anthony Woo)、《和我一起玩》(Play With Me)、《宾尼先生的赛马》(Mr. Penny’s Race Horse)、《像我平常那样》(Just Me)分别获得1945年、1952年、1956年、1957年和1966-=r-的凯迪克银奖,另外,《还有九天圣诞节》(Nine Days to Christmas)荣获1966年凯迪克金奖。

  玛丽.荷·艾斯的作品以简单隽永见长,常表现她对动物的热爱及与大自然的深刻交流。她被美国图画书界誉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树立了图画书典范的作家之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和我一起玩》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