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事》是一本由[日] 夏目漱石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6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哲学味稍重
●不知道怎么打分,读的过程中时常感到一阵厌恶,不知是对代助还是对自己。代助的懦弱,犹豫,给自己的懦弱犹豫套上堂免冠皇理由都是我。
●也许不是最典型的夏目风格,但是文字的capability和power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珍玩。
●大量细致又精准的心理描写真是厉害,我也仿佛体会到代助的深情和敏感。比爱情三部曲中的《门》更加凄苦,看到三千代去代助家里那一章简直要流泪。虽然每部都是小格局,我想夏目漱石的野心是很大的,那细致入微的情感被他写的通透。
●①钻进花朵的蚂蚁。②维系睡和醒的连线。③完全适应一套生活模式→漂游在海里的海蜇。④恐饿症。⑤所谓文明,无非是使人们各自孤立起来的东西。⑥一切道德的起点都不会游离在社会现实之外。⑦凡是抱着某种属于自己的活动之外的目的来活动的,就是堕落的活动。⑧红色落结。
●腐朽如我的少年啊…其实我从开头就很喜欢代助的生活状态,用最近的那个词来说大概和高等游民有些接近。在这种关系里资金来源就是很关键的和非己欲的生活牵扯最大的部分,最理想的还是找个普通的职业不努力的以降低生活欲满足精神欲的方式生活下去。 当然小说这么写就太平稳太无趣了。 在我看来代助最大的失败就是爱情了,只要认真舍弃了爱情的话,一个人确实是有机会实现有闲暇或者说清闲的生活的。但非要牵扯上另外一个人的话就很难了,最后的红色让我感觉很痛苦。完全被爱情拖入泥沼的本可以自由的少年啊。
●译注错了,这书是1909年6-10月连载,1910年结集的,所以书中人能读到1909年上半年的报载小说
●后来的事到了后来就没了
●方鸿渐式的人物。。是个好人。。但没有用处。。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这种状况吧。。
《后来的事》读后感(一):后来的事究竟是什么?
刚读这本书时一直不明白书名为什么要叫《后来的事》,其他译名还有《其后》,《从此以后》。一遍读完发觉夏目漱石压根就没写出后来的事是什么,全凭自己猜想了。但是,联系三部曲想想,后来的事是不是就是《门》呢?代助和三千代的故事在《门》里由另外名字的主人公演绎了?
《后来的事》读后感(二):喜欢代助
主人公代助,三十岁,没有工作,靠做实业的家人接济生活,整日读书思考,在世人眼里是个优哉游哉、不问世事的公子哥。曾经把喜欢的人让给朋友,后来重逢后发现自己仍然爱着当年爱的女孩,父亲哥嫂逼他娶一个不爱的人,最后结局是父亲与他断绝关系,他在大热天挤上公车准备找一份工作,一个让人唏嘘的故事。
《后来的事》读后感(三):普通
很适合拍成影视作品。题目如果改成我爱上了朋友的妻子,会不会稍显色情。 在朋友的妻子和相亲对象之间徘徊,在啃老和自力更生之间的纠结,在出世和入世之间的举棋不定。代助是这样一个十分纠结的角色。 而作者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将这三种纠结的心理描绘的淋漓尽致,真的很令人佩服。若是改成第一人称来写,效果会更好吧。
《后来的事》读后感(四):一本读不懂的书
这本书我很坚难的把他读完。其实本作品篇幅并没有太长,但是每每读着读着,只是在读书和脑海中书里的情景是分离的,然后发现,咦,我到底在读些什么。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读过的书太少,所以才有这样的感觉。有点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但是每次放到一边,之后隔了几天再拿出来读,立马又能回忆起之前小说里的剧情。
《后来的事》读后感(五):大师就是大师
可能大师的作品就是这样吧,让人有种懂不太下去的感觉(注意太字哦)。就像莫泊桑的《漂亮朋友》,全文的中心思想能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总结——小白脸逆袭记,类似的小说网络文学一抓一大把,而且还能戏谑加了各种穿越、狗血剧情,但莫大师的作品就能读出经典的味道来,对人物心理、景物的描写,硬是能把一平庸的故事写出满汉全席的气魄来!此书的故事情节我以为也就平平,重点是夏目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描写,正是有了这样那样的精湛表达手法,才能成为所谓经典!充满文学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