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元》是一本由刘慈欣著作,沈阳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67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初夏幽谷般的安宁静谧,滔天波澜般的激情澎湃,浩瀚星空般的神秘瑰丽,最柔软的心体恤着最哀愁的人那样的悲悯情怀,所有体验都沉稳的凝聚在大刘的笔尖,流淌出科幻之美。对现实的把握是作品生命力的源泉,他始终关注着人类社会的命运和宇宙的归途,哪怕他比谁都清楚,作为一叶朝露的人类,短暂存在中无法窥见和感受宇宙这颗大树的成长。科幻总是这样,引人从未知到假想已知,假想已知的真伪又是另一种未知,未知如此令人恐惧和向往,像少女的面纱,有一刹那你鼓足勇气做了登徒子,想一把撕下那层迷雾一窥真相。却发现和未知之间不光隔山隔水,更隔时隔空,一切无从验证,唯有跟着作者,继续狂放浪漫的假想、幻想、妄想着,仿佛一切又近在眼前。
●买了给孩子看,可惜还不是这版。刘慈欣还是擅长宏大叙事,写微观,作者自己都不兴奋,还怎么感动读者。
●枕边书。生物进化真的是小型化的吗?如果我们占用空间的需求减少,是不是竞争完全消失?每个人都可以过上田园牧歌、与世无争的黄老生活方式?
●在娘子关,那个天空布满煤灰的黑色小镇,那个看场电影要转两趟火车的小镇,他写下的文字如星辰般璀璨。
●从考场出来,看到被一群同学簇拥着的隔壁班语文老师脸色发青ヽ(。_°)ノ
●有点无厘头...
●这是高考题
●大刘的短篇虽然不过瘾,但有些想法却大的惊人,随时都可以展开成一个长篇,像《坍缩》,时间倒置的想法太让我惊讶了。
想不到怎们中国也有写科幻小说写得这么好的人,丰富的想象力加上丰厚的天文知识,每一pian篇都是不可忽视的好文章。。。。特别是写宇宙坍缩那一篇,简直就是(无法永言语表达,心中省略298个字)
《微纪元》读后感(二):坍缩
时间的长河流淌得太远太远
宇宙的往事已经太多太多
就在这一刻啊!
一切开始回溯
光飞奔回他们的起点
在这个坍缩时刻
一切终将结束
一切还会开始
开始在每一个奇点
《微纪元》读后感(三):想法和一句话
这本中的很多短篇都是用一句话的逆天作为开头,引着你走向故事的源头。
有人说大刘在三体里面是塞了无数个点子,其实每一个都可以展开写好长。
这本也是,很多故事的源点也是可以展开很大的场面。
中国的背景下,科幻就有了接地气的感觉。
纪元的概念,大刘好像特别喜欢用。在很多作品里,都是大尺度地跨越时间,自然纪元的更迭就更显沉重。
时间无垠,生而有涯。
《微纪元》读后感(四):微纪元
微纪元是作者想象的“微人”的世纪。
“微人”是地球在遭受灭顶之灾后唯一存活下来人类,他们生活在“水晶球”里,可以从摩天大楼的楼顶,窗户里跳出,安然无恙地降落到地面,也可以一跃而起跳到高空,钻进高楼。
“微人”拥有金刚之躯,仅仅是一个细胞大小却继承了人类所有美好的文明,他们对地球所消耗的资源也只是人类的几十亿分之一,因而他们无限乐观,他们的世界无忧无虑。这真的是理想中的世界,先行者一定也是因为喜欢这快乐以及对地球的热爱,才会毁掉了宏人最后胚胎的吧。
《微纪元》读后感(五):只摘要
一个世界里的穷人比例不可能太高,否则这个世界就变得不稳定,那富人和中产阶级也过不好。
社会财富虽然分配不均,但维持着某种平衡,穷人和富人都不是太多。人们普遍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贫富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他们憧憬着人人均富的在同时代。
教育,是社会下层进入上层的唯一途径,如果社会是一个按温度和含盐度分成许多水层的海洋,教育就像一根连通管,将海底水层和海面水层连接起来,使各个水层之间不至于完全隔离。
可有一天,教育突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个技术飞跃出现了。
这时,知识、智力、深刻的思想、甚至完美的心理和性格、艺术审美能力等等,都成了商品,都可以买得到。
这是人类的第二次进化,第一次与猿分开来,靠的是自然选择;这一次富人与穷人分开来,靠的是另一条同样神圣的法则:。。。。
摘自《赡养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