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09-02 19:0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读后感精选

  《《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是一本由艾尔莎·怀尔德 著 / 阿维娃·里德 绘著作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5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读后感(一):探索神秘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活秘密了解小生命的共生现象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合作和土壤循环故事发生地球的任何角落,发生在我们脚下的秘密世界

《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

一棵树痛苦地呼救时,会发生什么呢?哈,在这本书里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英雄前来营救:内玛和一群小线虫,踏上了危险的地下之旅。共生菌,一群聪明致命细菌,也搭便车来了。他们如何帮助这棵树的故事,是如此的充满了行动力生死挑战微观战争

进入到土壤里的有机物质(象:枯枝落叶植物残根、动物尸体等等),是许多小生物的良好食物,这些物质进到土壤里后,就成为集居着大量土壤微生物的地方

这些生物中的一些种类,在其它条件也适合它们活动时,就首先活动起来,从有机物质中取得它们需要的一部分养料;目前已知的,常是某些真菌和细菌先进行这活动。在第一批生物用掉一部分养料后,另一批生物接替着利用残余下来的有机物质和前一批生物形成的或分泌出来的物质。

这就像我们经常到的土壤中钻来钻去的蚯蚓,也在进行着类似的微生物共生现象的活动。

作为《我的微生物朋友》一套四本中的其中之一,《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借助合理想象和夸形象,在图画文字的共同作用下为小朋友们描画了一个神秘而又充满生机未知的微生物世界,实在是很有趣普及科学知识得力童书绘本

应该说这一套四本图书绘本为小朋友们打造了一个共生现象的世界,在这里他们能够饶有兴趣参与到故事角色中来,认识周边世界的微妙和美好。

这个系列的图书获得多项国际大奖,是小朋友阅读绘本的最佳选择团队也很得力, 微生物世界,原本就是一个仅用肉眼看不见的世界,对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介绍,如何做才能孩子们明白那些微生物的存在,却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让孩子们从根源上了解这个世界的细微之处的精彩和意想不到,是创作团队在最初遇到的难题

好在团队成员都很年轻并且充满活力,最终他们采用了充满想象力场景美丽柔和色彩编织了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将孩子们代入故事场景中,再将微生物的科学知识慢慢通过故事讲述出来。

总之,这是一本很有趣的描写土壤的绘本,就连大人们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对于孩子来说,更是绝佳的阅读选择。

(全文完)

  《《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读后感(二):打开孩子科普之门,引领孩子兴趣,微生物的世界太多宝藏了

  

自然界中很重要的一个现象,就是共生现象。作为地球上的生物体,微生物更是遵循了这一现象而存在。 不同的生物体,他们相互竞争的同时又相互依存,从而才构成了我们地球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微观世界的小生物,我们可能很少去关注与观察,这部分世界更是孩子眼中最好奇也最想去了解的一部分。 孩子眼中的微小世界 前阵子,孩子跟同学玩,会时不时去关注蜗牛。他把小蜗牛放在树叶上,观察它在树叶上爬来爬去的样子。 在孩子眼中,这些微小生物的存在引起了他极大的好奇。而真正的微生物,才是地球的一大宝库。它们中有真菌、有细菌等,它们依存于土壤、植物、海洋而存在,在与其他生物共生存的同时,这些微生物还扮演着生命共同体的责任。 因此,微生物的存活其实也关乎其他生物生命的延续与健康生长。 在最近给孩子买的这套《我的微生物朋友》中就为我们诠释了这一道理。 我的微生物朋友这套书一共分为4册。主要包含《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我的微生物朋友-海洋的秘密》,《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地球》,《我的微生物朋友-珊瑚的世界》。 这4册书,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剖析了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与其他生物共同生存的生活状态。 我们先来看看《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土壤里微生物的故事,在这你可以看到曾经我们不曾关注的土壤,原来它的里面藏着一个非常大的微生物王国。 绘本主要采用拟人的手法,将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如何生存,又是如何依存描绘得绘声绘色。通过文字与图片的描述,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它们之间的斗争,以及他们是如何来获取食物,如何共生的。 《我的微生物朋友:海洋的秘密》,主要讲述了一只乌贼与发光弧菌的共生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孩子可以了解到海洋中各类微生物他们是如何吸取养料,如何成长,如何进化的故事。 除了讲故事来描述微生物的成长与进化,创作者团队还为孩子精心准备了相关的科普知识。比如:让孩子了解乌贼的身体,了解细菌是如何穿过乌贼身体的,以及乌贼又是如何利用发光细菌来隐身的。 在这里,每一种细菌他们之间依存的同时,就如朋友一样,他们各自利用各自的优点,以求达到共生关系。 《我的微生物朋友-珊瑚的世界》中为我们描述了海水变热,珊瑚化,珊瑚中微小生物瘤菌佐比和虫藻菌族的相互依存,共同合作,彼此扶持度过困难的故事。 而在《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地球》中,除了对真菌是如何生存,如何吸取养料外,还为我们科普了化学中的各类元素的构成,以及微生物是如何在化学的世界里吸收能量,并逐步成长的故事。 这套书的作者团队非常强大,主要有微生物生态学家,作家,插画家,概念艺术家,可以说汇聚了各方面专业知识的创作者,专业知识在为孩子做科普的同时,又提升孩子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和爱护小生命。 《我的微生物朋友》这套书同时获得多项国际大奖,美国独立出版商图书奖、杰出儿童科学图书奖、Puggle儿童选书奖、澳大利亚惠特雷图书奖、儿童环境文学奖入围等。 可以说,这套书除了满足孩子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更多的也是让孩子了解到微生物世界的科普知识,产生兴趣的同时及时为他们补充知识。 对于孩子来说,微生物的世界可能并没有在他们的脑海中存在过,因此,如何把孩子从一个个小故事中融入进来,再去缓缓道来科学知识,就变成了创作者创作整套绘本的意义。 幸运的是,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一个小故事,就融入了众多的微小生物,让孩子在看的过程中,不仅惊奇,更是会惊叹,原来这个世界藏着如此多的秘密。此时,等孩子的兴趣上来,再融入进科普知识,孩子也更容易去理解他们所好奇的世界。 给孩子的现实启发 在代入故事、科普知识的同时,孩子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自然界的意义与变化。 同时,孩子通过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与定义。比如:不同种类的生物,因为共生关系,他们需要彼此依存才能存活,并不是只依靠自己就能生存! 在普及科普的同时,让孩子学会尊重自然、爱护生命。

  《《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读后感(三):《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让孩子学会观察、爱和敬畏生命,掌握科学思维

  

家里4岁宝宝问:“妈妈,什么是真菌孢子?”

我说:“一会妈妈陪你去看看《我的微生物朋友:真菌的球》,那里有答案。” 《我的微生物朋友》是一套儿童科普绘本,一共有四本。

这套绘本主要讲述的是真正如何塑造地球的,让孩子们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生命的演变,懂得去爱,去合作,去分享。

这套绘本,内容选择上经过了专家论证,比较科学、合理;在语言描述上,比较通俗易懂。

通过一个个的小故事,还配有大量有意思的图片,吸引孩子的兴趣,进而引发孩子对内容上的好奇心,为孩子展现真菌的努力与合作,让孩子观察到真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更可贵的是,在故事情节上,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和发展曲线,采用儿童视角,讲述真菌的生存故事,浅显易懂的让孩子了解真菌,让孩子认识到自然与地球的关系,启发孩子学会分享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头脑。

我选择《我的微生物朋友》这套书,是因为看中了它的故事,刚好又能顺便给孩子科普,再加上是硬壳的封面,孩子不容易撕坏,所以入手了。

《我的微生物朋友》这套书,一拿回家,就受到儿子的喜欢。他一直对于科学比较喜欢,比如说海洋生物,地球等等。

拆了包装,硬壳的包装,这一点深得我心。因为家里小朋友撕坏书的速度,都快跟不上买书的速度,所以现在我选书,硬挺的封面和厚实的纸张,是我的首选标准。

说到科普,你是不是会想到草履虫的演变,显微镜下的真菌和细菌,等等?这些你还记得多少?

然而就有人,因为热爱科学,从而成为科学家。

正是因为他们好奇有趣的自然现象,喜欢科学实验,喜欢科普读物,从而有了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因此,从小接触科学,了解科学、学习科学,让孩子了解自然的真相,从而树立自己的科学家梦想。

世界级畅销书作家杰拉尔德.达雷尔,一次到印度动物园游玩的经历,便定下了一生要为“关爱动物”奋斗的目标。

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因为喜欢蝴蝶,从而成为脑科学家。

他由喜爱蝴蝶,到渐渐地去了解蝴蝶,直到对蝴蝶地习性和飞行路径都了如指掌。

从蝴蝶到对科学产生兴趣,从而向往科学成就,为了达成目标,他最终努力成为了脑科学家。

而“生物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大自然。

长大后,他从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中,得出“物竞天择”的结论,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

为孩子打开一扇科学的世界,努力去探索世界,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而科普绘本,是引领孩子走进科学的大门。

《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合作和土壤循环的故事。一棵树遇到了困难,这时,一群小英雄来营救了:内玛和一群小线虫,踏上了危险的地下营救之旅。

一路上,内玛和它的小伙伴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都被他们克服了,他们认准目标,一路向前。他们身上那种救人的责任精神,值得孩子们学习。

那他们是如何帮助这棵树的故事,展现了他们超强的行动力、不畏生死的挑战精神和微观的生存竞争战争。

除了故事精彩之外,这本书的好评也是很多。

比如说,美国微生物学会、ABC科学节目、童书日报、美国广播公司科学节目等数十种国际权威机构。

而且,《我的微生物朋友》这本书获得众多国际大奖得主,比如说美国独立出版商图书奖、杰出儿童科学图书奖、Puggle儿童选书奖、澳大利亚惠特雷图书奖、儿童环境文学奖入围、澳大利亚语言治疗年度图书奖。

就像生物学家斯蒂芬·杰伊·古尔德说的,这是一个微生物的时代,过去如此,将来还是如此,直至世界终结,在历史的这个时期,微生物越来越成为我们了解自然、地球和我们自己的焦点,如何与这些看不见的微小生命和谐共存,是我们面临的永恒问题。

那么,让孩子学会观察、爱和敬畏那些细小的生命,轻松了解海洋中微小生命的知识,掌握科学思维,是当务之急。

  《《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读后感(四):小生命大力量,一本书带孩子了解土壤中的微生物,认识世界的神奇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胖五”,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此次飞行过程将历时7个月,“天问一号”到达火星表面后,将会对火星进行全面探测,包括寻找外星生命,研究火星矿物分布、地质结构、表面形态、水冰分布,以及研究火星的土壤特性等。有些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要研究火星的土壤,土壤脏兮兮的,有什么可研究的呢?

其实啊,土壤就像地球的皮肤,在自然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维持地表以下以及上方的动植物的生命,还为众多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在看似毫不起眼的土壤中,每天都上演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本《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来了解一下土壤中的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有好多人,他们分别是:

格里高利•克罗塞蒂博士 微生物学家、教育家,艺术科学组织“自由标度网络”联合创始人,他将微生物学、艺术和教育结合在一起,告诉人们微生物是多么的了不起。

艾尔莎•怀尔德 作家 创作过无数童书和剧本,经常与演员、科学家和小朋友合作。

阿维娃•里德 插画艺术家、视觉生态学家,她通过绘画和装置艺术探索复杂的科学世界。

布里奥妮•巴尔 有名艺术家,艺术科学组织“自由标度网络”创始人,她通过绘画、装置艺术使看不见的世界可视化,曾在靠前外举办多次展览,由于出色的科学贡献,被任命为墨尔本大学物理学院名誉研究员。

S.帕特里夏·斯托克 寄生虫专业博士,美国昆虫病理学教授,加州大学高级博物馆科学家,专门研究土壤微生物。

在《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这本书中,作者们通过线虫内玛的冒险小故事,为小朋友们描绘了地下土壤里一个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未知的微生物世界,在这里他们能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故事角色中来,学习到有关微生物的科学知识,并认识到周围世界的神奇。

一、线虫内玛历险记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微小的线虫(小的不足1毫米,大的也就8毫米左右)利用共生菌吞噬蛴螬虫,来繁殖后代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地表以下,当白白胖胖的小蛴螬虫啃食树根时,树根向线虫们发出了求救信号,接收到求救信号的线虫内玛和它的伙伴们,带着它们的迷你乘客共生菌,一起出发前往救援。

在前进的路上内玛以及它的伙伴们可谓是历尽艰辛,有的伙伴被螨虫吃掉了,有的伙伴则被捕虫真菌所捕获,好在在善良的水熊虫的鼓励,以及白色真菌的帮助下,内玛终于成功到达了树根。

到了树根以后,线虫内玛和它体内的共生菌携带着大量的化学武器,对蛴螬虫进行了攻击。线虫进入蛴螬虫体内后,共生菌大量繁殖,将树从蛴螬虫口中解救了出来。后来,线虫利用蛴螬虫体内的营养繁殖了自己的后代,大树也得以继续茁壮生长。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情节虽然简单,但作者们通过图文并茂地描述,让小朋友们轻轻松松就认识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用肉眼难以见到的微生物,同时还能初步了解到土壤的有关知识,以及微生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比如共生、寄生、捕食等,可以说是一本很不错的科普绘本了。

二、线虫的特殊之处

在土壤中有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大的有鼹鼠、蚯蚓、白蚁,中等体型的有水熊虫、螨虫、轮虫,还有细菌、真菌、古生菌等微型生物,为什么作者们要挑选线虫来作为土壤王国这本书的主人公呢?

原来啊,线虫是地球上种类最丰富的动物之一,有科学家估计:地球上五分一的动物是线虫,它们存在于各种自然环境中。

线虫还是最早进化出消化道的动物之一,线虫的身体长度只有1毫米左右,可消化道却十分先进,既有嘴巴又有肛门。

线虫的基因组约有20000多个,我们人类也才只有25000多的基因组而已。只不过线虫实在是太小了,一条小线虫才只有1000多个细胞,而我们人类则是有大约40万亿个细胞。

除了以上这些原因外,小小的线虫还是昆虫杀手哦!线虫是农民伯伯的好朋友,能和它的伙伴共生菌一起合作产生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杀死和分解昆虫,并将昆虫作为自己生活的场所。

科学家们把这种能帮助农民伯伯控制害虫,减少杀虫剂使用的线虫叫做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线虫有两类,一类是斯氏线虫,另一类是异小杆线虫。我们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内玛就是斯氏线虫。

正因为线虫如此特殊,所以作者们才将它作为土壤故事中的主人公,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进入土壤底下的王国,带我们探索这地下世界的奥秘。

三、微生物背后的大道理

内玛靠着共生菌帮助大树战胜了蛴螬虫,内玛与共生菌之间是共生关系,那什么是共生关系呢?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依赖,离开彼此就无法生存。

共生现象是如此的普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比如在我们的肠道中,就生活着许多有益于人体的共生菌,肠道为共生菌提供了生存的场所,而共生菌则帮助肠道消化食物。

再比如在海洋里,有一种短尾乌贼,它一出生就会将费氏弧菌吸收到身体里,费氏弧菌通过发光,帮助短尾乌贼看清海底下的路,从而躲避天敌的追捕,而短尾乌贼则为费氏弧菌提供安全的生活场所。

从地球上有生物出现以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在进化,地球的生物圈也因此越来越丰富多彩,这一切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帮助,微生物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合作创造了一个美丽的自然世界。

微生物虽小,我们却不能忽视。西方一位名人说过: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中国古代的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微生物很渺小,但正是通过与渺小的微生物的共生合作,才创造了这宏伟壮阔的美丽地球。

  《《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读后感(五):国外大咖团队打造,集美感与科普于一体,给孩子的科学启蒙书

  

如果你读过东野圭吾的小说《白夜行》,一定对其中反复出现的比喻记忆犹新,书中用一对生物——枪虾和虾虎鱼,来形容男女主的共生关系。

枪虾和虾虎鱼是一对好伙伴,枪虾有只厉害的大鳌,可视力很糟糕,于是它会为虾虎鱼挖洞造家,让对方来担当自己的“眼睛”。

在自然界中,这种共生关系无处不在。比如鳄鱼和牙签鸟,海葵和小丑鱼... ... 经过千百年的相处和磨合,它们之间都形成了默契的合作关系。

事实上,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也有着这样奇妙的共生现象。这套《我的微生物朋友》,就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带我们了走近微生物的世界。

一、 微生物们的奇妙历险

“紧急呼叫!紧急呼叫!有只小虫在咬我的根!”一棵大树被小蛴螬虫咬得生疼,通过土壤发出化学求救信号。

一只叫内玛的线虫听到了,喊道,“快来!”内玛呼朋唤友,一起踏上了拯救大树的征程。

土壤在这些小生物眼中,如同一座巨大的迷宫,他们翻山越岭,爬上悬崖,跃过峡谷,躲过捕虫真菌的追杀,路过各种友善的和不友善的细菌和真菌,终于来到了呼救的大树跟前。

“我来也!”他们蠕动着,侵入小蛴螬虫体内,同时排出体内的共生菌。

共生菌们面对这顿“大餐”,兴奋坏了,大口地咀嚼着,并繁殖出更多的小共生菌们加入。

酒足饭饱后,它们释放出消化液,分解蛴螬虫体内的组织,而这些组织,马上就要被线虫们享用啦。

这是《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中的故事。线虫和共生菌,一个提供免费“巴士”,一个烹制美味大餐,互利共赢,相伴相生。

生物世界总是残酷的,在我看来,《我的微生物朋友》中,讲的都是为生存并肩作战、升级打怪的故事:

在《海洋的秘密》这篇中,乌贼塞皮奥刚出生不久,就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巨大的蜥蜴鱼、僧海豹,一个接一个地扑向它!危急关头,塞皮奥体内成千上万的费氏弧菌,不约而同地发出了银蓝色的光芒——啊哈!这一肚子亮光,让塞皮奥“隐身”了!塞皮奥轻松躲过了敌人,并开始自由自在地捕食。当然啦,作为回报,它也会将一部分食物,分给自己的好伙伴——费氏弧菌。

同样的,《真菌地球》中,树木们面临干旱,马上就要性命不保!幸好有菌根真菌出面,沿着菌丝,将土壤中的水分传给树木。

《珊瑚的世界》中则讲述了海水变热,珊瑚白化,珊瑚上最微小的生物们挣扎求生的故事——根瘤菌佐比和虫藻菌家族相互合作,共渡难关。

团结、互助、勇敢... ... 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是读《我的微生物朋友》最深的感触。

二、 兼具美感、趣味和科普性

说实话,我从小就对科学怕得要命——头顶悬着考试分数,课本上的术语还没搞懂,老师就开始讲题了... ...

现在的小朋友真幸福,在读《我的微生物朋友》时,我常这样想。

创作团队用故事的形式,展现出了微生物的世界,每个角色都有名字、性别,甚至性格和情绪,他们把一个生物现象(共生),描述得绘声绘色。相比枯燥的说教,故事能在潜移默化中,将知识传递给读者。

每一册的前半部分是故事,后半部分则讲了故事背后的科学。拿《土壤里的王国》举例,书后补充了土壤层结构、矿物质成分、地下景观、土壤中的各种生物等知识,还贴心地画了一把“尺子”,标出了故事中各位小主角的长度。

对了,故事中的一些概念名词看不懂怎么办?根际是什么,有什么特点?那些化学信号是什么,怎么能传递得这么远呢?线虫长什么样,是怎么进食,又是怎么活动的呢?还有藻类、细菌、腐殖质、原生动物... ... 别急别急,都帮你列好啦。

宝爸宝妈们总会有这样的烦恼,小朋友脑袋里,总是有十万个为什么,可咱们的脑袋可不是万能宝典!

这套《我的微生物朋友》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后盾,是微生物生态学家——格里高利·克罗塞蒂博士,他将微生物学和科学教育技能相结合,让你手上的这套书更细致、权威、专业。

创作团队中还有概念艺术家布里奥妮·巴尔,插画家、艺术家、视觉生态学家阿维娃·里德,作家艾尔莎·怀尔德,与格里高利博士共同合作,打造、打磨出这样一套集美感、趣味和科普性的图书。

三、寓意深远,饱含哲思

这本书能带给孩子什么呢?如前文所说,这是一套关于共生关系的图书,自然能传达团结互助、互利共赢的理念,以及大自然中的各种科学知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带去生命的哲思。

首先,是热爱生命、学会感恩。

尽管是童书,《我的微生物朋友》并没有尝试掩盖自然界的残酷,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被完全地展现出来。然而,微生物们虽然渺小,依旧很努力地生存、繁衍,并拥有了自己的生存技巧,和并肩作战的伙伴——这样的生命力,令人感动。

这些故事提醒孩子们:每种生物都不容易,也都在拼尽全力地活着,我们拥有能遮风避雨的家,几乎不用为食物发愁,更不用担心被吃掉,是一种命运的馈赠,要热爱生命、学会感恩。

其次,是学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生命。

前段时间看到一首小诗,似乎是个孩子写的:

老鼠偷了大米,人们说它狡猾;人类偷了蜂蜜,却说蜜蜂勤劳。

还有个故事说,小女孩向爸爸抱怨鱼的刺太多,吃起来麻烦,爸爸说,“鱼生下来不是为了给我们吃的呀。”

你看,生物存在在这个星球上,它们的“好坏”,不该由人类来评定。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生物凭什么有好坏之分呢?

对待这些“邻居”们,我们应该收起傲慢,收起“我们是主宰”的心,意识到万物有灵,它们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不过度捕捞,不随意捕杀,不胡乱改造。

这套书的豪华创作团队,让它集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于一体,普通科普书很少有这么好看的 ,普通图画书很少有这么有用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里的王国》》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