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爸爸,我们去哪儿?》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8-31 19:28: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爸爸,我们去哪儿?》读后感摘抄

  《爸爸,我们去哪儿?》是一本由[法] 让-路易·傅尼叶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1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爸爸,我们去哪儿?》精选点评:

  ●出生的时候只希望健康就好,人的欲望若是搭台阶,那么搭着搭着最终去向了天堂。 是我太贪婪了,那么你要去哪里呢

  ●用了不到2小时的时间就读完了,文字不够亲切。父亲的自嘲多半是怨天尤人的滋味。

  ●我们去哪儿?——我们哪儿也去不了。诙谐的调侃,不矫情不刻意,作者记录真实:两个残障儿,对,我对你们也曾有厌恶、失望,但你们对我是那么重要。

  ●父亲节当日读完,心中无限感慨。一直以来,读到有关亲情或是父子关系的书籍时,我都会不自觉地将所读书目与罗斯的《遗产》做个比较。在我看来,最真实,最残酷,但也最深厚的血亲关系,便是罗斯笔下所呈现的那般——亲情不需要不和适宜的煽情,也不需要过度的感恩,甚至不需要扭曲现实、迎合虚幻的美好;业已发生的,就让它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吧,不仅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这才是对骨血关系以及家族遗产最好的继承与回赠。《遗产》算是一个极端,而《爸爸,我们去哪儿》则是另一极端。前者侧重于作者身为人子,对于父亲以及父子关系的医疗手术般的剖析,而后者则侧重于作者身为人父,对于孩子以及父子关系的自白式的剖析,而且是不带掩饰,每个层面兼顾(哪怕那些恶却真实的层面)的“告白”,纪实文学的高境界也只能如此,不落窠臼,润物无声。

  ●可能是因为妈妈的一位好姐妹的儿子是残障的关系吧所以看这本书总会想到那位阿姨和她的儿子and总觉得这位作家兼父亲诉说的口吻尽管如此之轻但也总能察觉到一丝沉重和悲痛(虽然我对其一无所知)

  ●真正的完全的黑暗让人感觉那么荒诞 悲哀和调侃难分彼此 再次深深庆幸丁克的选择 是的我害怕非常害怕 ps.买了三年之后因为同名节目才想起来看 这书装帧这么奢侈卖这么贵如果没有慈善用途就太有点那啥了吧

  ●我们能不能成为一个微笑机器,假装永远读不懂悲伤的词语。

  ●哎妈

  ●前天校车上一路看完,现在回想起来,波妞就好像马蒂约,我们永远不懂他的语言,不知道他受了什么罪,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他去天堂找他的妈妈了。

  ●我们上高速公路,逆行。   我们去阿拉斯加逗熊玩,然后被熊吞掉。   我们去游泳池,从高台上往没有水的池子里跳。   我们去圣米歇尔山。在流沙上散步,然后陷进去,一直陷到地狱里。

  《爸爸,我们去哪儿?》读后感(一):得读第二遍

  我强忍着想象,因为不愿意让悲伤淹没自己。

  也许在一个不必面对鸟人的时候,或者自己陷入到逆境中无法自拔的时候,我可能会再看一遍,或是享受,或是解脱。

  我想我得读第二遍,sometime in the future.

  《爸爸,我们去哪儿?》读后感(二):并不深刻,也不晦涩,任何不平不公都会发生,我们需要的是臣服它,接受它

  生一个健康、心智健全的孩子是件很幸运的事情,因为身边幸运的人太多了,所以不曾感受到这种上天的恩典。

  看完这个书,这本简短不深刻的书,非常感慨的是,对于不幸事件的态度,臣服于发生的那些不幸的事情,感恩于自己获得的东西。

  《爸爸,我们去哪儿?》读后感(三):很感动

  只怪我才疏学浅 看过后很是感动 但是写不出大段大段的书评 惭愧~

  《爸爸,我们去哪儿?》读后感(四):有点失望

  最先知道这本书是因为无意中看到一位网友的博客,被博客中的一段译文深深吸引,译文非常有趣,读后另人忍俊不禁,所以,一直关注和期待着能有一本好的中译本出现,终于等到了,可是却多少有点失望.这本书的译文,总觉的有点生硬.因为不懂法语,无法阅读原文,所以进一步的比较无从谈起.

  《爸爸,我们去哪儿?》读后感(五):生活给予的苦难,我们除了接受别无他法。

  一个残障儿,就能让生活从此变得灰黯。作为两个残障儿的父亲,让-路易不仅没有垮倒,甚至在这样的灰色生活中还充满了黑色幽默,真真让人敬佩。这是怎样一种自我解嘲的能力啊。甚至比《活着》中的福贵更悲惨,福贵虽然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在打击停歇之时至少还享受着小小的幸福。让-路易却要从头至尾面对他的残障儿,不能离不能弃。向他致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爸爸,我们去哪儿?》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