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八王乱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8-29 19:2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八王乱的读后感大全

  《八王》是一本由璟琳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3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八王乱》精选点评

  ●很喜欢作者人文关怀勇气,敢于质疑又能明确的提出观点努力的还原历史面容人心同时立论很正。得出写惠帝、张华嵇绍、长沙王、陆机陆云的部分倾注了很多心血感情。最悲伤的是结局,历史终究不是故事,不是合上书便能归于平静的,西晋立国二世而亡,八王乱后不是天下一统,而是无限悲痛的五胡乱华和持续三百年的战火与分裂,天下人很苦了

  ●看得胸闷气短 看来再穷不能穷下一代教育 司马家大业大但教出来的一个个都是些什么…目中无国无 每一个到达权利中心的人都是为己谋利 但凡有一个能hold住大局忠于国家的人也不止于此…

  ●就像罗马帝国在历经三世纪危机必然繁衍出戴克里一样,汉帝国在三国纷争不可避免走向更大规模的分裂,手握兵马野心王爷们掀起一次次兵灾浩劫奢靡颓废的门阀名士骄横诠释着什么叫清谈误国,他们充满默契地箍死了西晋王朝,这才是魏晋风流的假面和归宿司马懿所篡夺的天下其实什么都不是。

  ●可读性稍差

  ●很长很细,故事看,比《权利的游戏》更精彩惨烈

  ●忆当年,建安诸子,少年白衣。邺城司马,终究在替代曹魏以后,陷入了流血千里伏尸满地的局面。八王之王,生灵涂炭。最难忘记的还是陆机陆云兄弟造化弄人,后人都事后诸葛亮,谁知道他们当时的无奈悲怆才子风流,鸿鹄之志,华亭鹤唳,岂待复闻。所谓的士知己者死,知己又何在呢?

  ●动荡的西晋,似乎画个逻辑图能讲清楚

  ●城头变换大王旗,妾在深宫那得知。野家们身后,有祖逖刘琨。毁掉天下可以莽撞愚蠢儿戏,一个民族的自我救赎漫长坎坷。“不敢为人先”,谨记!

  ●作为背景补充材料扫了几眼,因为自己要写的部分只需要前两章的,依然是围绕朝堂那些事。解释清楚了一个概念,「八王乱」并不是八个王一起造反,而是一段时期内的你方唱罢我登场。

  ●有去读锐减,或许是历史导致作者丝毫不干进行推测缘故

  《八王乱》读后感(一):我看过的描写八王之乱这段历史的最好的书

  作者思路非清晰啊,不是以一个个事件为轴,而是以先后登场的王们为故事线,情节捋的很顺啊,哈哈,语言内敛幽默,不晦涩,也不大白话文字优美又带点黑色幽默,看着好爽啊!这是我看过的魏晋书里描写八王之乱写的最棒,读起来最酣畅淋漓的书啦!

  《八王乱》读后感(二):司马家的那些事儿

  【2017006】似乎好久没读书了唉,这次是kindle版。

  《八王乱》读后感(三):适合分不清司马氏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

  八王之乱开启了后续从永嘉之乱到南北朝近三百年的乱世,但在两晋南北朝历史上所占篇幅不多,往往只是几句权力更迭的叙述交待。本书将这十几年的历史追根究底、捋得清清爽爽,讲述方式思路清晰,事实详尽,同时又有作者自己对多种史书的分析判断,穿插各色出场人物的身世回放,又不过分喧宾夺主,看得出作者花了很多心思比选材料。全书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看完以后居然把原来一团浆糊的司马氏们都分清楚了。

  打四星是因为看的kindle版本,原书对各个时期割据地图示意的排版在kindle上不是特别方便,可惜没有加印,不然可以在图表上再做点功夫会更完善,另外原书有些明显错误(如两位杨皇后)不知能否在kindle版本上更正。

  另,不知作者是否有续写五胡十六国的想法,总觉得前面还有些伏笔没写完。如果因为这书卖的不好就不写了有点可惜。

  《八王乱》读后感(四):转型社会的乱象

  以下书评摘自天涯煮酒论史驻羌西疆下的博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权以此篇短文为《八王乱》做个注脚。

  对西晋历史的总结:“

  首先,西晋虽然结束了黄巾起义后近百年的军阀割据,但对于东汉的版图来说,西晋继承的十分有限(这是可以理解的,西晋初期人口较少,不足以夺回边疆地区)。在东汉末年,大量原来属于东汉的蛮族区开始独立或者半独立,更令人忧虑的是,在同汉人相处了数百年之后,华夏文明圈外围的蛮族的政治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他们通过参与中原动乱(如南匈奴参与曹操和袁绍的战争),一步步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一些战略要地,比如陕北,关中地区和山西中北部。

  第二,地缘上的劣势和转型社会的内部矛盾让整个国家转向享乐和内敛,刚正进取的风气遭到了主流舆论的抵制。爱国和忠君被认为是迂腐和伪善的,不与朝廷合作成了快速出名的主要途径,务虚务钱,相互吹捧,标新立异和放纵人欲也成了知识界的主要生活方式。更可怕的在于,皇权自己也对自己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在意识形态的战斗中彻底败给了快速崛起的新阶层。

  第三,新生阶层注定要和皇权发生剧烈的冲突,皇权前期高压手段,在政治上暂时获得主导权的同时被舆论孤立,之后不得不选择向舆论妥协,尽量将异见人士收买入体制内,承认他们的经济权利的同时,要求他们在政治上保持沉默,并实现体制内利益最大化的格局。

  第四,新兴阶层最终将引得这场博弈的胜利,除了开国的君主尚能保证一定的平衡,随着时间的发展,皇权会愈发虚化,政治门阀和经济寡头将控制政府。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这场博弈的代价是惨重的,皇权被削弱的标志性事件是南匈奴对首都的毁灭性打击。”

  最后,感谢作者张璟 琳潜心阅读史书但并不哗众取宠,有耐心把他知道的东西讲解给一些想去了解历史但是暂时限于知识壁垒和时间限制的朋友。

  《八王乱》读后感(五):悲乎!南人至今能晋语!

  讀完張先生(范先生)的書,似乎找到了讀書時的最初樂趣:輕鬆、怡情。這幾年一直在讀那些所謂有深度的學術書,一直不停地暢遊在考據的海洋中不能自拔。偶然的機會得到此書,作者的娓娓道來仿佛又回到了爺爺給我講“岳爺爺和岳家軍”故事的那個時代。不同的是,爺爺講的是故事,張先生寫的是故人,西晉那個時代的故人們。

  這些故人們似乎也顛覆了傳統意義上我們對於西晉時代的印象——華麗的血時代,沒有了華麗,只剩下陰謀詭計和腥風血雨。歷史上的司馬懿,老謀深算,司馬昭、司馬炎也算孔武有力。但是後世的司馬家族好像受到了詛咒一般,不光不能輩出賢才,還喜歡窩裡鬥。滿朝的門閥大族,冷眼旁觀,滿腦子的“關我屁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門閥時代應該是貴族與皇族惺惺相惜,共保太平,共享富貴,怎奈遠遠望去都是一群眼狼呢?

  中世紀的中國經歷了董卓之亂、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華夏文明已經奄奄一息。三亂中西晉獨佔其二,不得不說這個家族嚴重缺乏統治力,讓他背起“五胡亂華”,哦不,應該是“少數民族內遷”這個鍋也不過分。

  可是,內有奢靡頹廢之風,外有強胡環立之勢,一退一進,又何嘗是司馬一家之辜?在最需要鐵和血的時代,魏晉風度卻讓華夏如同服用了五石散一樣,精神恍惚又滿足於虛幻的快感,最終自戕於時代的洪流之中。

  魏晉風度之假,假不過王戎面向糞坑的縱身一跳;華夏文明之勢弱,弱不過開門揖盜般迎接強胡來臨之際的那一份悲涼。

  黃頭鮮卑入洛陽,胡兒執戟升明堂。晉家天子作降虜,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旌幡暗相觸,家家雞犬驚上屋。婦人出門隨亂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諸侯自顧土,無人領兵來護主。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晉語。

  好一個“南人至今能晉語”!嗚呼哀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八王乱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