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喵懂心理学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8-18 23: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喵懂心理学读后感摘抄

  《喵懂心理学》是一本由[韩] 张根英 (장근영)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1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喵懂心理学》读后感(一):我只希望你健康的生活,再离开……

  这本猫咪的书没想到在两星期不到就读完了,当时读的时候还很小心,不想那么快看完。

  我喜欢猫咪,却没有养过。为什么喜欢?可能就是因为欣赏它的独立性吧。作者张根英是韩国的一个心理学家,这本书也不想一般记录宠物成长的书籍,其中加了篇章,是作者把在心理学上的研究理论与自家猫咪的生活习惯相结合,而提出让我们思考的层面。

  例如:草鞋商人和雨伞商人的两难抉择;

  享受倦怠;

  说过一次不行,以后就都不行……

  很多桥段能让读者了解到心理学的知识,再联想到自身,会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不是只有一种可能。

  在《聪聪,祝你万寿无疆》这一篇里,我的眼眶湿润了。作者说,猫的平均寿命是15年,自己并非一个合格的养猫者,与其说他是猫咪的主人,不如说是猫咪陪伴着他。也许有生之年是注定要看到猫咪离开自己,但是,亲爱的猫咪,我依然祝你万寿无疆,我只希望你健康的生活,再离开……

  谢谢”百味书屋“小站送的书。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养一只小猫!

  《喵懂心理学》读后感(二):假如一只小猫不能治愈你,那就养三只吧

  

“艾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反心理学”、“自我辩解”、“联想学习”......,很难想象这些硬核的心理学知识,竟然在这本封面和内容,都萌趣可爱的《喵懂心理学》中,流畅的展现出来。当我拿出这本书来阅读的时候,女儿说你竟然看这种书,我连忙为这本书正名:人家写的可是正儿八经的心理学知识,而且读完之后很治愈。

我本人是一个失败的养猫者,家中前前后后大约走掉了三只猫,现有的这只猫毛色,和作者的第一只猫利利很像。正如作者所言,狗是有职责在身的宠物,狗要将“狗格”完全依附在人身上才可以,所以我们看到的狗,哪怕是流浪狗都是一副慌不择路,小跑不停的姿态。可是猫就完全不一样了,猫的“猫格”并不和它的职责天然挂钩,它和人有天然的距离感,亲密行为上也很有分寸,就算和你亲近也不会像狗那样的热烈,倒像是老朋友之间的各取所需,岁月静好。

“猫格”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于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现代独立人格。本书作者养了三只猫,利利、聪聪和三儿,它们性格迥异,作者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和它们相处,记录它们,研究它们,同时也互相治愈着。

三儿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喜欢抓东西,全副武装的作者要给它剪指甲,颇为费力效果不佳。于是作者采用联想学习法,在给食前摸三儿的爪子,渐渐的取得了三儿的信任,最后可以不带防护的剪指甲了。可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三儿养成了一个习惯,吃饭前必须要来蹭主人,不蹭不吃饭。这大概就是我们人类行为中,学习过度后上瘾的表现吧。

猫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有需求的时候希望得到人类帮助,可是它们不喜欢人类主动的帮助。这对人际关系有所启发,当别人主动向你寻求帮助的时候,你去帮助会最大限度满足对方的心理,这就是帮助,如果对方没有寻求帮助,你去帮忙那么可能会成为干涉。一前一后的区别,最后得到的反馈可能会截然不同。

马克.吐温说:如果动物会讲话的话,狗或许会笨嘴笨舌地说出来些什么,而猫则会优雅的吝惜它的语言。现代社会过于聒噪了,每个人都想发出自己的声音,以至于语言的含金量普遍降低,让人们更加欣赏寡言、冷静的小猫。

养一只小猫,让它们教会你从容和正直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如果你觉得不够,那就养三只。

  《喵懂心理学》读后感(三):什么,你没说错吧,养喵之前不是准备食物而是要看心理学?

你觉得猫能听懂人话吗?为什么你在摸家里的猫却看到玻璃窗外的猫也伸头过来了?为什么明明已经装好了猫粮,喵星人还会早上持续踩奶,叫你起床?撸猫解压有心理学原理吗?

《喵懂心理学》作者韩国张根英,心理学博士,电影心理学专栏作者,绘本作家。目前在韩国青少年政策研究院担任研究员。代表作《你是精神病患者吧?》《爆米花心理学》《心理学漫游》等。这本《喵懂心理学》是作者根据自己家养的三只性格不同的猫,利利、聪聪和三儿共同生活十多年的故事。

一 、人在适应环境时有不同阶段,喵也遵循埃里克森的八段理论。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将人类从出生到死亡分为为八个阶段,根据他提出的理论,人类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遇到这个阶段特有的挑战和危机。这八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先信任与不信任(需求期)第二阶段自主与害羞(排便训练期)。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 (上学前)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上学后)。第五阶段 自我同一性 与角色混乱(青少年期)第六阶段亲密与 孤独 (成年初期)第七阶段生育与自我专注(中年期)第八阶段自我调整与绝望(老年期)。

从一只猫到陌生环境里,它的行为表现就可以看出。起初它躲在角落里,然后慢慢探索,熟悉后它就到处逛,学会上厕所,逐渐跟你亲密,自己玩耍,上蹿下跳,然后会找到自己的地盘呆着,闭目养神。

《喵懂心理学》作者家的利利猫是第一只猫,他们第一次养猫不知道要给猫准备猫砂,在开始时也没有强化训练排便,结果用狗用的排便垫子,后来它知道去卫生间却没一直学会用猫砂。而第二只猫聪聪则很快就学会了猫砂盆的使用,不同的猫,也有不同的特性。

二 熊孩子有逆反心理,喵也有反心理学。

熊孩子有三个阶段的逆反期,就是你要他们往东,他们非要往西,越不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偏偏做什么。最具代表性的故事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喵星人也有这个特点。

针对聪聪猫对人过度依赖甚至有些干扰,作者运用这个原理对睡觉时钻进被子里而又舔人的聪聪猫进行训练,当它过来舔人时,就主动抱它,紧紧地抱,让它觉得心理上很烦闷,然后不超过五次,就改变了它睡觉钻被窝的习惯。如果你想改变你们家猫的某些太粘人的习惯,可以采用这个方法试试。

三 喵是俯视人类的,它跟人对望,无声倾听,是最好的咨询师

狗狗对人来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但喵星人不同。它们总是用俯视的视角看你,对你可以置之不理,可以远望,甚至鄙视,它们以自己的心情为中心,不像狗狗对人那么关注。有时候你对喵星人说话,它们也会陪伴你,看着你,蹭你的裤腿,到你怀里撒娇,跳上你的肩膀。它们是优秀的治愈师。当它们一声不吭,用水汪汪的眼睛看着你,时不时地叫一声,你可能觉得它能听懂你说的话,它能理解你的情绪。然后你就被治愈了。喵星人是优秀的咨询师。

相比于人,可能没有这么专注和肯定。我们总是在倾听时有评判,有各种条条框框,甚至还会用各种标准来衡量,还会不耐烦。跟喵星人比,我们在倾听上需要学习的更多。

猫的来到总能给你不同的收获。世界上没有两只相同的猫,利利和蔼,聪聪粘人,三儿淡定,即使食物被抢也会等着别人吃完。它们会挠人,会抓咬,受伤和在陌生的环境里会吵叫,也会打架,同时它们单纯、温暖、治愈,它们没有期待,也总能无条件倾听。它们的到来教会你责任、安慰,也交给你做自己。

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主子虽好,喂食、如厕、陪玩、习惯训练样样需要操心,为了避免被主子鄙视,自己手忙脚乱还不讨好,在成为铲屎官前一定要读一下《喵懂心理学》。

  《喵懂心理学》读后感(四):打败孤独,或许只要养只猫

  

复杂的心理学加上性格各异的猫,看起来不搭的组合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作者自称是不称职的铲屎官,因缘际会养了三只性格各异的猫。

第一只猫长得像猞猁叫利利,第二只猫很聪明,直接叫聪聪,最后来的叫三儿,是不是有点太随便了。随着相处时间变长他们也展开了一次心灵治愈之旅,三只小猫慢慢成了作者的老师,教了他很多东西。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三只猫,就像全世界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一样。

利利是最早来到作者家里,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做排便训练,不知道选什么猫粮,导致家里长时间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气味,直到聪聪来了之后,状况才有所改善。

聪聪是跟卖菜的老奶奶买的,长项是按摩,适应性很强,很快就适应了新家。

跟聪聪相比,三儿的身世要坎坷很多。三儿是流浪猫,战斗能力超群,当时还患有皮肤病。经过细心的照顾,恢复了健康,反而变成呆头呆脑的大懒猫。

那些年,小猫交给我们的道理。

打败孤独,或许只要养只猫

有些话不敢对任何人,只敢跟家里的小动物说,这可能是大部分铲屎官的心声了。所谓的“动物治疗媒介”应该就是这么回事。

“话,一旦成为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不会说话”的猫反而是最好的倾诉对象。也不用管他懂不懂,说就可以了。我们很愿意把猫当成倾诉的对象,或许就是因为他那爱搭不理的态度,伸伸懒腰,到处躺躺,懒懒散散的生活方式击中了社畜们的内心。在社交场合,我们都很担心冷场,经常没话找话聊。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真的有必要时时刻刻逼着自己外向吗? 或许我们可以跟小猫学一下社交艺术。

人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聪明。

有人曾经在猫身上绑定位器,发现它自己偷偷跑出门,去了很多地方最后自己又跑回来。对于没有手机地图就找不到东南西北的年轻人来说,猫的方向感简直太好了。

我们楼下的野猫也是,只要看见有人提着东西,就喵喵的跟着,真不知道说他们太聪明还是我们太蠢?就跟身边的某些人一样,你看着他很不起眼,但是讲到他感兴趣的东西,马上换了个人,变得很活泼。

帮助也是干涉?

并不是每只猫都很粘人,也有高冷不近人情的。以前学校有一只野猫就有特别冷酷,有点怕人。你想和他亲近,给他喂点吃的,反而被嫌弃。或许和作者说的那样,“在他们需要帮忙的时候,就想办法满足他们的需要。”

对人来说也一样,时机对了是帮助,时机不对就是干涉了。

写到最后

你若对猫不离不弃,他必生死相依。

虽然三只猫和作者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家人般的关心和照顾。

养猫也会涉及心理学,你一定没想到吧。三个女人一台戏,三只猫就可以出本书了。整本书给人的感觉生动又有趣,还有超可爱的三只小猫,真的不要太萌了。

  《喵懂心理学》读后感(五):一本治愈性非标准心理学书籍-猫的生活你不懂

  

对于猫的印象,就是小时候被猫抓伤,还是抓伤了脸。

当时没有意识,不知道我是被“毁了容”,只是觉得这种动物虽然很可爱,但是好凶狠。

大人们说那是因为我威胁到了它的孩子们,母性的条件反射,让她对我伸出了“恶魔之爪”。

之后我对猫这种动物就是又爱有恨。好在没有留下任何伤疤,要不然我就只剩下恨了。

也许正因为小时候的境遇,才对猫这个物种好奇。

大人们总是说:猫给吃的就会走,是最没有良心的动物了。

可是如今看到那么多的“猫奴”,我开始怀疑他们对猫的评价了。

一个独立性那么强的小动物,是如何让人类对她们产生的依赖呢?

大家是不是同样很好奇?

带着这种好奇心,我走进了这本叫做《喵懂心理学》的书。

作者:张根英,心理学博士,同时还是一名绘本作家。(所以他的文字有种温暖治愈的感觉啊!)作品有《你是精神病患者吧?》、《电影里的心理学》《心理学漫游》。

这本书是他从第一人称视角,描写了自己和妻子与家中的三只小猫的故事。

我推荐喜欢猫的人、想养猫的人、甚至是在养猫的人都来看一看,如果没有养猫也没关系,这本书可以当一个心理学的书籍看,或者干脆当一个治愈书籍来看,因为作者的文字很温柔,我找不到其他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受。

所以“温柔”,二字最合适不过了。

作者有三只小猫,利利、聪聪、三儿。

名字简单干脆,能够很清楚的看出来三只小猫的性格。

利利是作者和妻子的第一只猫,看起来像一只猞猁,所以取名“利利”,她的脾气不好,时长引起战争。

聪聪是作者养的第二只猫,猫如其名,很聪明,他总是会高雅地俯视着一切。聪聪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他对于猫草的执着,就像是那些明知道对自己不好,但是却欲罢不能的习惯一样。

三儿,从名字上就知道这是他们第三只猫,这只猫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他是只被遗弃的猫,当作者发现他的时候他患有皮肤病。但是之后却被养的很胖,很胖。而它胖的原因却让人心疼不已。

因为流浪猫常常朝不保夕,所以对于食物的执着比其他猫会强烈,它从来不会要求主人给他食物,即便很饿,也只是默默地等待,一旦开始吃就会吃很多。

作者感叹一只猫怎么会吃那么多东西,不会把自己撑到吗?

可能这就是流浪猫的悲哀,他们害怕吃完了这一顿就没有了下一顿,所以一定要吃饱,甚至吃撑,这样才不会饿到自己。

想一想,如果是人类的话,以前遭受过某种灾难的时候,是不是会避免下次发生同样的事情呢?以前缺失的某种东西,一旦得到了就会无止境的获取呢?

三儿还有很强的防御性,它对于任何事情都会保持警惕心理,这也是它跟其他家养猫的区别。

所以无论是人也好,猫也好,在他们的心里,一旦遇到过伤害,自我保护的机制就会开启,所以请善待这些小动物吧!

以前看过一本说狗的书,每看一页都会哭,那种感觉很不好,虽然感动,但是感动过头就会让人感伤,甚至不敢触及那个领域。

我不喜欢那种感觉,虽然我了解到了小动物陪伴我们十几年,人类却是他们的一辈子,但是我不想怀有这样的心情陪伴他们走完一生,我希望每一个动物的一辈子都是开心的,只有养他们的人先开心起来,动物才能感受到不是吗?

就好像每一个主人买一只狗,一只猫回家,是为了开心,为了寻求慰藉,为了彼此能够满足于那段时间。

所以我喜欢这本书,作者谈及此处的时候只是一段《聪聪,祝你万寿无疆》。很积极地面对未来的一切事情。

这本书除了记录作者跟这三只猫的生活以外,还插入了很多心理学知识。

跟猫相处,有的时候就跟人相处一样。

猫需要自己的空间,他们也不会过分依赖于人类。

就像作者说的,只有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会来找你,而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不一定会听话。

人类也如此,有自己的空间,需要的时候会呼唤朋友,但是独处是每个人的必须品,独立的空间更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

猫很聪明,当你以为可以驯化他们了,其实他们心里早就打了很多的小九九呢!

如果你想要驯化一只猫,或者正准备养一只猫,请看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如果你喜欢猫,请看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作者三只猫的照片,他们窝在沙发中,在浴室对视的样子简直不要太萌!

如果你害怕猫,就如我一样,请看这本书,或许能让你对猫改观,对自己改观,对世界改观。

不要说我夸张,跟猫相处不是那么简单。不要说跟人相处更难,好吧,我同意,那么你不正是更加需要跟一个简单、单纯的物种相处吗?跟猫相处,能让你变得简单起来。

生活单纯一些,你单纯一些。

多好!

ps:猫有圆圆的大眼睛,看一眼也可以摆脱一天的疲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喵懂心理学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