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本段故事即对应今日标题,故事内容概要:现在面临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我和他在一起一年了,他是公司的一个中层管理,月薪两万多。我是一个小公司的中层管理,月薪在1.3w左右。
本来是打算奔着结婚去的。见过家长也基本定下来了,他的家里人、朋友,我都认识。
前半年是异地,今年二月份我从深圳来到北京和他在一起。当时发现,他和他公司上司聊天记录特别暧昧,他说是为了工作才没有说明自己交了女朋友。
为这事吵过几次架,但是不得而终。在我的要求下,他的聊天记录我都能看。后面也没有特别的事。
最近又发现他在工作中认识了一个供应商女孩子,他还是以单身的身份去聊天的,那个女孩子每天和他分享着身边的趣事,我发现后又跟他大吵了一架,后面他们就只有工作上面的聊天记录了。
一年了,除了他身边的亲戚朋友知道我的存在,他朋友圈里的异性甚至公司的同事都不知道他有女朋友。
我现在的想法就是让他在微信朋友圈公开我们的身份,如果他不答应公开就分手。但是除了这些方面我们俩都挺好的。
但是这种感情,让我很纠结,也不知道怎么去打破,更不知道怎么去解决。
答:这个故事非常有趣,可以总结为一个问题:如何让男人不仅心甘情愿地官宣,甚至如何让男人全方位给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们首先指出一下,一个女生,让男朋友公开自己,或者让男朋友满足自己这些需要,在需求的纬度上肯定是对的。
女主说:“在我的要求下,他的聊天记录我都能看”,然后,她要对方在朋友圈公开,如果对方不答应,她就要分手。
女主走的这条路,我们可以总结为“对抗之路”。
如果按照这样的对抗性思路走,我相信,可能郭富城的老婆,或者潘玮柏的老婆,都很难走到现在让对方公开的地步。
我们姑且不论这些女生做的是对是错,做的事情如何,我们至少可以说一点,她们至少达到了提问中这个女生想做但没做到的境界。
而且,人家面对的不是一个月入两万的主管,而是一个娱乐明星,想必这些女生的思路,应该也是聚焦在“如何让一个男人心甘情愿公开”的问题上的。
让对方心甘情愿的过程,一定不是【对抗性的战略】,一定是【联盟型的战略】。
当然,【联盟型战略】又可以分很多种,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找到对方的需求,然后为这个需求找出一条大家共赢的道路。
此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这个男人肯定也有他自己的软肋,在这个软肋之上,女生为他的软肋准备了一副什么样的铠甲,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接下来,我们为女主提供三种策略:
第一种,社交关系覆盖。
这是我们主创,梦觉老师的思考。
女主现在的诉求是,这个男生现在暂时不愿意在朋友圈公开女主。
往好处想,这种不愿意,也许是因为对方害怕这件事情会影响他的工作。
也许,这只是他在职场里的一种生存办法。
那女主这时候能做些什么呢?
女主说了:“他身边的亲戚朋友知道我的存在”,这其实就形成了对他社交关系的简单覆盖。
接下来,不管是在他亲朋好友的朋友圈里,还是在他的微博、抖音或者其他地方,都要去形成关联的联系人,社交关系覆盖越多,女主追求的所谓官宣效果也就越显著。
这种策略,就是“步步为营”,而不是“对方不答应公开就分手,走向对抗”。
切记,好的解决方式,一定是一个联盟,一定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寻求一次性解决的方式。
第二种,找到对方深层次的需要。
其实,不仅女孩们会把男人的各个特质做一个需求的划分,男人们反过来也有这样的情况。
就像这个案例,这个男生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跟他的上司,一个是跟他的客户。
这说明,在工作或事业发展上,他想要得到一些帮助。
所以,女主有没有可能通过提供这方面的帮助或发展机会,达到这个“让对方公开她”的目的呢?
第三种,跳出对抗的框架去沟通。
沟通层面,最好的方式一定不是用“查对方聊天记录,或大吵一架”的方式,而是可以“跟对方坦诚沟通,说出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的方式。
然后,让对方讲一讲,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会心甘情愿做这些,了解他所想象的那种心甘情愿是什么,他想要的关系是什么?
这样,就不仅是我们单方面去要求,而是跳出现有的对抗框架之后,邀请对方一起来共同建设共赢的关系、共赢的框架。
以上,这三种不同的策略,都是去寻找对方心甘情愿的点子,希望能够帮助女主打破僵局。
不管如何,我相信,美好的感情一定不是来自于对抗,而是来自于合作共赢。
02
关键词:无法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问:这是一段开始不久的恋爱关系,我211大三在读,准备保研C9,他top2直博在读,两人身高、样貌均七八分,家境、三观接近,恋爱经历都极少。
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我比较粘人,总是希望他能常陪着我,虽然我清楚他在忙学业,但是仍然会因此气血淤积,想要搞事情。
其实他很会为别人着想,第一次我提出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没有安全感需要陪伴时,他没说什么。但是,从第二天开始,他会长时间给我打电话,打电话的过程中双方都在做正事(有时会聊很多,一般我喜欢乱扯)。
这种陪伴,让我的内心有了安全感。我很感激他,因为我一度认为自己不适合亲密关系(自己很正常,跟很亲密的人包括父母却会没有安全感和爱钻牛角尖)。他用实际行动让我明白,在恋爱中我可以享受这种平静安稳。
前两天他考试复习比较忙,一天也不怎么回消息,我很理解,每天只是给他加加油见图1。
今天下午他考试完我们简单地聊了几句,之后他就又不见了,我觉得刚考完试至少暂时应该没事情,就有点生气,然后出现图2。
后面电话主要是聊一些学业上的事情(老实说我不想和他聊学习),后来他说要去睡觉的时候我还没有消气,就故意说明天我要找虚拟男友(花钱下单陪聊的小哥哥),然后感觉他有点生气,我作劲儿上来了,说了几遍晚安,又强调了要找小哥哥就挂了电话。(另对方慢热话少,图345是正常状态)
我现在很清楚自己不该如此,但是情绪上来了总控制不住。即使知道对方没有错,也无法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想改正却难做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答: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一句话一下子就牵动了我的情绪。
女主说:“我比较粘人,总是希望他能常陪着我,虽然我清楚他在忙学业,但是仍然会因此气血淤积,想要搞事情”。
这个话,很有意思。
我们可以分成三段来理解这句话:
第一段叫,“我希望他能陪我”。
这句话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是一个人比较无聊,不能够独处,缺乏跟自己相处的能力,需要别人来为自己的情绪注入一种动力,才能够维持生活的一种状态。
这就好像一个人自己有辆车,但没有给这辆车充电的能力,必须别人来充电,要不然车就跑不了。
这样一种状态,可以说是一个人不能自主,甚至可以说ta是一个情绪的奴隶。
这样“不能自主、不能独处、必须要跟别人在一起,才能觉得有意思”的状态,长此以往肯定是不可行的。
因为这本质上是在从别人身上抽取情绪价值,而不是自己在为这段关系创造价值。
我可以列举故事中的一个例子,来证明这件事。
一段好的关系,两个人应当经常沟通、交流,或者至少是聊天。
但在这个故事里,女主用的关键词叫“陪我”。
这意味着,可能她连对方跟她聊天都不喜欢。
在她的故事描述里说了一句话“后面电话主要是聊一些学业上的事情(老实说我不想和他聊学习)”。
为什么她不想聊学习?
因为根本不想倾听对方,只是要对方来哄自己。
说白了就是我不想为对方加油,我要他给我加油。我不想为对方充电,我只要他来为我充电。
这就是她说的“陪我”的真正本质——掠夺对方的情绪的价值。
我个人觉得,如果女主在这一点上得不到扭转,任何关系都扛不住。
因为一段好的关系,一定是互相充电,而不是从对方那里偷能量、抢能量、掠夺能量。
第二段叫,“尽管我知道他忙学业”。
这就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明明知道对方有个正当的理由、正当的事情,但我就是不愿意、不接受”。
这在认知层面来说,就是即便在一种不合理的情况下,他也要如我所愿的方式来对待我。
而如果对方做不到,这时候女主会干嘛呢?
这时候她会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段叫,“搞事情”。
这个“搞事情”是什么意思?
女主说:“故意说明天我要找虚拟男友(花钱下单陪聊的小哥哥),然后感觉他有点生气,我却作劲儿上来了说了几遍晚安,又强调了要找小哥哥就挂了电话”。
对于这个行为,我们想说的是,其实她本身并没有“找虚拟男友”这样一个需要,她只是需要拿这件事情去气对方。
“作劲儿上来了,说了几遍晚安,又强调了要找小哥哥,感觉他有点生气”。
这时候,“搞事情”的目的就达到了——“你如果不陪我,我就要找别的男人来陪我来气你”。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对抗模式】。
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样对抗或者是威胁的方式,通常会让男人的安全感减少,同时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如果女主想得到想要的结果,还得回到第一段。
建立一段双向充电的关系,并且积极地建设情绪稳定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答案。
03
关键词:怎样才能结束这段关系?
问:需求:1.获得良好结束(分手)的途径;2.如何寻求内心的安宁?
本人女,155,96年,本科,银行基层,老家有房,市区租房,交通工具电瓶车。对方男,175,93年,专科,保险培训,郊区自建房,市区上班往返,交通工具同电瓶车。
我工作稳定,收入尚可,家庭无负担,上班15个月,存款5万。相比于生活品质我更注重个人提升,没有特别的爱好,唯学习提升自我,还有赚钱。
性格内向,却又很勇敢,心思纯粹,言语精简,喜欢思考,有高度责任感和高标准,善于坚持。
缺点:共情能力不佳,安全感极低,掌控欲强,情绪容易波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习惯逃避。
最讨厌男生的梗:
1.没有陪我,有各种理由搪塞我,但却和我炫耀恋爱两年去了健身房466次。
2.喜欢口嗨,比如说“下次一定陪你”、“下次一起吃饭”、“明天出去玩”这类话。
一旦我表现出失望、不高兴,他也开始不高兴,并且取消原先一切约定好的事项:逛街、出去玩、陪我。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犹豫什么,分了四次都失败。总感觉对方喜欢我,但是细想下来,却没有感受到他有做了什么实际行动。相比物质基础,我更注重精神交流,但是都没有得到。
回想当初为什么答应他开始恋爱,是因为我感受到了被珍惜。我总是期待我们之间能够融洽相处,可经过我努力之后还是没办法做到。
所以我到底该怎么样才能真正结束这段关系,或者到底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平静?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答:如同我们在前面的分析里提到的,一个人过度地“想要对方陪我”,其实是内心情绪不稳定的一种体现。
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故事里女主的诉求用一个词来形容——“内心的安宁”。
她认为,对方一直陪着自己,就可以找到“内心的安宁”。
看这份聊天记录的第三张截图很有意思,可以看到她分别在不同的时段,发的一整个屏幕的“陪我”,并且最后她做了个评价——“均失败”。
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一个问题,就算这些“陪我”均成功,“内心的安宁”就找到了吗?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内心的安宁”,绝对不是向外求,“内心安宁”首先绝对是要向内求。
就算女主的男朋友一直陪她,她也不太可能通过这个“陪我”来实现“内心的安宁”。
因为这个男生只是个普通人,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这样一个普通的人,怎么可能给到另外一个人“内心的安宁”呢?
相反,还可能会把这个女生搞得内心更不安宁。
还有,这个所谓的“分了四次都失败”,是为什么呢?
不是因为分手失败,而是因为她对这个男生还心存希望,希望这个男生来给自己提供“内心的安宁”。
但这其实就是刻舟求剑,在一个不可能的地方,寻找自己想要的结果。好比在机场里,去找一艘船。
在这时候,我们要给女主和大家的答案是,一个人内心的安宁,内心的平静,只能向内求。
我可以举一堆例子,帮助大家理解这种“向内求”。
比如说,读一本书、听一段音乐、跑一个步、学习一个好的课程、参加我们的创作会、连接一个社群等等。
这一系列的事情,都叫“向内求”,都在寻找一个比个体更大的东西。
一个人内心的安宁,一定是来自于比自己更“大”的东西。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孩子在母亲的怀抱里面得到安宁,而一个成年人则是在一个能够包容自己、支持自己的群体,甚至有时候比群体更大的东西中得到了一种安宁。
这种求,其实就是“向内求”,是我们在一个更大的支持性空间里,看清楚自己、找到自己,这才是最终的安宁。
最后,我相信,为了寻找内心的安宁,很多人问过自己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却没有找到答案。
那我鼓励大家,去寻找一个阶段性的答案。
在寻找这个阶段性答案的过程中,人就不会那么烦躁,会真正的平静下来。
那么你们是怎么看待“女生找虚拟男友这样一种付费陪聊服务”的行为呢?
你们自己会去找吗?
如果你身边的闺蜜或者其他人找了这样的虚拟男友,你会怎么看待她呢?非常期待大家展开关于虚拟男友的大讨论!
欢迎来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留言】点赞前三名的,将赠送一张现场创作会的门票。
——本期主创:冷爱 方赏 梁梦觉
合作与转载|请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 转载 获得作者本人许可与授权。任何未获得冷爱公众号及作者授权的转载均为侵权。
如果你想了解我是谁,可以点击下图链接观看【个人视频——我真实的生命故事】,期待我们有更多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