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2-04-11 03:0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读后感100字

  《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是一本由[美]小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 / [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4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精选点评:

  ●了解国际关系的基础教材,不负“理论与历史”的副标题。另外翻译精良,可读性很高。

  ●作为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了解国际政治的教科书,本书名气颇大,与时俱进至今已是畅销数十年,作为第十版也确实在不少内容上精进和更新,让人读起来更有时代感。本书依据教材的一贯风格从概念入手建构理论和体系,通过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引出最早的相关认识,利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方法解读了从威斯伐利亚协议至2014年的相关国际政治关系变化,热点,理论,全面系统是本书最值得肯定的特色。同时作者在各章节的介绍适时加入评论和理论运用使得书读起来并不生硬死板,反而有不少乐趣和启发。平心而论读完本书,能比较明显的感觉到作者是典型的具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色彩的学者,对待历史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透露出否定和怀疑,因此本书内容也打上了政治的色彩不能全盘接受,仅写到14年又让本书在今看来不少理解分析有失偏颇,期待新版本查漏补缺。

  ●狂飙突进运动(2):依旧是简洁明快的国关基础教科书。然而仅仅从权力、制度和文化三个简单变量出发解释国际关系的主流国关理论无意是将复杂社会简约化了,其弊端越来越暴露在解释力不强而导致的理论停滞之中。可以预见的是,信息以及计算机带来的变革将产生摧枯拉朽的力量,因而值得迫切的关注与持续的讨论。

  ●对我来说是神一般的教科书。

  ●开头很理论,分析一战开始就很有趣欲罢不能了.期待第十一版把贸易战加进去

  ●理解世界的三个尺度——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

  ●特别好!向所有对IR有点兴趣的朋友推荐。很多比喻都很妙!(不知道我能不能见到奈教授55)

  ●就算读过吧。不管是这本书还是这门课,国际关系我都没入门,摔。。

  ●深圳书展的唯一收获。但是值了!写的太好了

  ●通俗易懂 适合入门 全面

  《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读后感(一):政治学小白读后有感

  一枚政治学人本科生飘过,这本书让我对学校国际政治学概论课程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门课在疫情期间愈发水了,几乎变成了概念和理论要点的堆砌,再加上一点点经济、法律领域的延伸和摸不着头脑的章节设置。相比之下此书简直重拾了我对国关课的兴趣。翻译精良,语言易懂,简明扼要的体系,这些是有目共睹的优点。 何以称之国关的入门书?将理论与现实/历史相结合,两者互动。读完第三章我才懂得原来现实主义的理论是这样运用于国际关系解读之中的,学校的课程在理论应用方面实属欠缺。从这里可以看到国际政治与伦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等的广泛联系,以宏大的眼光展望不同的领域,他们之间的联系令人着迷。作者虽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但是此书还是较为客观的解释、比较、应用了不同的范式。此书作为辅助性、启发性的国关教材堪称优秀。 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当是对于一战和二战的解读,分门别类、由浅入深,对于学会运用理论和剖析历史现象大有裨益。此书对于正义与秩序、主权与干涉、相互依存、民族与国家、无政府体系有着清晰条理的解读,让我十分受益。最后两章不得要领,也许是我对于当代的反思和了解实在有限,也许作者于此行文稍显琐碎,翻过似无所得。

  一孔之见,欢迎交流。

  《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读后感(二):第十版——案例分析教案的引入

  这本国关专业入门教材翻译到国内已经是第五个版本,从最早的第三版到第五、七、九、十版。十版以前似乎遵循着逢单翻译的规则,所以即使第九版书名由《理解国际冲突》变更到《理解全球冲突》,也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兴趣,所以第九版是我唯一没有购买的汉译版本,因为“国际”到“全球”既是现实的转变,也是理论的改变,题目的更改可以理解奈这部著作更多地会强调超国家行为体和次国家行为体等国际社会行为体,会更强调全球化进程并因此而带来的新领域、新威胁,除了这些恐怕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不需要购入。 这一次第十版翻译刚刚成书的时候,恰好和同门去译者张小明老师办公室拜谒博导,张老师当时正拿着此版本的英文版在做最后的结尾工作。闲聊中,问张老师,第十版有很大的变动吗?张老师脸上依然还挂着惊喜的深情,说此版变化还是挺多的。张老师当时自己的几部新书书稿还在等待审核、撰写或者筹划,却愿意停下来答应出版社,开始新版翻译中,料想此版变化确实不小。 正如老师前言所说,书中除了更改新的术语名词,也增加了迟至2014年的最新案例,最大的变化还是第七章,增加了一些对于当前热点的分析,是运用各理论,在各层次上的分析,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不错的案例示范。 各个版本都是极佳的理论和历史研究教材,各版本延续下来的最为出彩的章节应是从欧洲均势到一战爆发,张老师的翻译也极为流畅,把这段历史论述地精彩。

  《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读后感(三):民主国家无战争论以及没有国家会脱欧是否对此书的评价有影响

  民主国家无战争最典型的反例似乎就是美国独立战争以及第二次美英战争,众所周知其皆为民主国家,却爆发战争,似令人不解:民主国家无战争论实已证伪,何故仍为当今重要思想,而非抛入历史的垃圾堆中。

  我个人观点认为:美英战争名义上是两个民主国家的战争,实际上在英方看来:美国是不应该为独立国家的。在美方看来:美洲应该是美洲人的美洲,不应该是英国的殖民地。虽然门罗主义当时尚未提出,然美国独立已证其思潮涌现。

  诸位看此观点似有强行辩护,不知所云之感,又是举历史作原因等等,然若假设:苏格兰脱离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独立,联合王国不承认其独立,议会投票决意武力收复,结果失败了,最后苏格兰独立了,因为苏格兰本就有地方议会,所以我们可以将其当做民主国家之间的战争,但是这样认为是不是不很合理呢?这又与英美战争有多大区别呢?由此可以看出所谓民主国家战争的典型似乎也说不上典型,而剩余一系列近现代战争中,却也再难找出一个典型,不过若放宽对于民主国家的界定的话,大可以自欺欺人,嘲讽我一番,不过这种嘲讽只是一时逞口舌之快,于事于理却无所裨益。

  另外一点,作为一本尽可能全面的教科书,即使有些理论未被证实或未被完全证实,写入其中也是应当做的事情,例如相对论仍未被完全证实,教材里却仍肯书写一番。不过若用休谟的理论来反驳,一切事情都不可能被证实,现有理论只是经验之谈,以后如何还未可知,那教科书里只有空空如也才能保证正确性了。

  有关国家脱欧事:本书举此例意在说明欧盟尝试的成功,应当是对欧盟模式的一种肯定,而脱欧从表面上来看是打破了这个神话,实际上不如说证实了这个理论:国际普遍不对英国脱欧后的经济前景抱乐观态度,那这究竟是证明了欧盟成功还是失败,一看便知,无需多言。

  若单从此例分析,而不理解作者的深层观点,如何希冀得到正确的结论,若单从小处着眼,不能通观全局,如何能从书中有所收获,若只想指摘作者错误,不肯沉静下来去学习其中有用的内容,如何提高自己的境界呢?

  本书作为一本教科书,理应将现有的观点全部摆出来,无论对错来使读者有所获益,如果有所扬弃,那则不是客观之作了,而是作者主观的产物,此类主观书籍,又有多少人想要看呢?

  《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读后感(四):又一本浪費時間的“美國觀點”

  《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读后感(五):我们应该小心翼翼地从实践中获得智慧并适可而止

  马克吐温说我们应该小心翼翼地从实践中获得智慧并适可而止,否则我们就会像不慎坐在热炉子上的猫一样,它再也不会坐在冷炉子上。

  信息革命的初始阶段,第一,现实主义者正确地挑战了有关信息和通讯革命将使得国家间的权力分布趋于均等的观点。这一方面是由于在商业和战略信息领域,模经济和准人壁全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免费信息领域,较大的国家往往在有关信誉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第二,廉价的信息流动使得跨国交流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可能随着时间推移产生自由化效果。跨国性非政府组织获得更多的表述和宣传自己观点的机会。主权国家越来越容易被滲透,越来越不像一个暗箱。政治领导人将会发现,保持对外政策连贯性的难度加大了。第三,信息革命正在改变政治过程,在争夺至关重要的、有关信誉的权力资源中,开放的民主社会的竞争力要大于极权国家。最后,随着信誉成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权力资源,软权力相对于硬权力来说变得比过去重要。尽管更加多元和开放的国家可能更难保持其政策的连贯性,但这些国家在信誉和软权力方面却很可能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总之,现实主义者所强调的以地域为基础的国家将在信息时代继在右政治结构但建构主义者正确地指出,以该结构为基础的世界政治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国家依然是世界政治舞台上最为重要的行为体,但是在信息时代,这个舞台已经变得更加拥挤了

一战原因二战原因冷战起源物品之性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