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2-05-23 02:05: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精选

  《外部空间设计》是一本由芦原义信著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119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198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外部空间设计》精选点评:

  ●原来芦原义信和舒尔茨是同学

  ●“外部空间”是相对于“室内空间”的一个概念,它在建筑设计中它与内部空间一样重要,本书是这方面的经典著作。可惜的是本书的翻译有些蹩脚,这在第二、三章节可能还体现不出来(因为这两章内容是关于空间设计方面的,比较具象),在第四章说理部分就明显能够感觉出来(一句话需要反复读、前后读,才能猜出意思)。其实本书的内容是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比较基础且易懂的,如果有人读不懂,我觉得那就是单纯的翻译问题了(毕竟是85年的老书了,那个年代可能在专业理论与翻译的结合方面落后一些)。本书现在仍然各大建筑院校要求必读的经典之作,但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30多年了还不改进一下然后再版呢?【8.4万】【Ipad】

  ●说到建筑设计一般总会想到建筑本身和内部设计,但大型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也需要设计。高度距离比,肌理变化,消极与积极空间,内外秩序,都会影响审美感受乃至实际用途。下次再欣赏建筑的时候,又多了一根维度。

  ●必读

  ●我有各种复印版!!!

  ●基础

  ●真是你喵好书

  ●好多和街道的美学有重复= =

  ●一本一本慢慢来。及街道美学之后开始很实在的一本。

  ●“外部空间”的概念及如何营造作为建筑功能外延的空间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一):外在的协调

  很多时候建筑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文明,一个时代的风尚,外在的是这个社会共体所认可的一种社会理念!不要缺失共同之美!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怎能不注意大家共同的外在空间呢?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二):空间感觉的理性描述

  影响最深得就只有两个概念了。一个是高宽比,另一个是肌理层次。都是用理性的数据来归纳人的感觉。愿意相信有建筑上有更多的东西是可以完全依靠理性来把握的,这部分就是建筑师职业化的部分。但是永远都不要忘了还有更重要的个人感性部分,那是一个设计的魂。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三):csdfda

  影响最深得就只有两个概念了。一个是高宽比,另一个是肌理层次。都是用理性的数据来归纳人的感觉。愿意相信有建筑上有更多的东西是可以完全依靠理性来把握的,这部分就是建筑师职业化的部分。但是永远都不要忘了还有更重要的个人感性部分,那是一个设计的魂。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四):淘&宝有翻印出来的

  《外部空间设计》是日

  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

  品。作者在该书中通过对比、

  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

  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

  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

  等一系列饶有兴味的概念;

  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

  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

  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五):尹培桐学术贡献研究

  重建工最著名的建筑理论家尹培桐先生的大作(远远超越“译”作的维度)——《外部空间设计》、《街道的美学》和《存在·空间·建筑》已成为建筑学必读书目,他80年代关于建筑历史理论的构建早已经是“历史-理论-批评”三位一体的理论研究框架,目前看都非常国际化的视野以及透彻的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和史学视角剖析,使他的理论研究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从现象到理论,再到建筑分析与创作,他在研究建筑设计与发展的逻辑与其他事物自身逻辑的相互关系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推荐重庆大学硕士论文《尹培桐学术贡献研究》将这三本著作同先生的创作背景联系起来,将分开读三本书时的思路串联起来,一种理论研究的现象-理论--再演绎过程就显得格外清晰。加之同《华夏意匠》、《城市意象》、《建筑空间论》等同时期作品的比较,学术价值愈显珍贵!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