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筝论道》专栏每期精选一篇优秀文章进行推介。每一期专栏的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该期精选文章的导读,第二部分是该期精选文章的原文。“导读”部分发布于中国古筝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原文”部分发布于中国古筝网的官方网站,欢迎广大筝友点击“阅读原文”前往阅读!
导读:王英睿
河南筝派是中国传统筝乐流派中的重要一支,也是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东扶所开创的河南“曹派”筝艺拥有大量的曲目群、传承者及独特的筝乐艺术风格。本文是曹桂芬、曹勃、曹宇轩一家祖孙三代长期研习、探讨曹派古筝艺术的心得之作。
曹派古筝的风格
文章结合具体曲目、演奏手法等论述了曹派筝的艺术风格:意境深厚、音质饱满、典雅古朴、韵味绵长。
曹派古筝的独特性
曹派筝采用的筝弦是裸钢丝弦,其灵敏度高、音色亮、延音长,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曹派筝乐音色的细微变化及特有的韵味。
而且,曹派使用自己制作的外戴金属义甲,完全贴合自己的指甲,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比如,弹奏自如灵活、金属义甲碰击金属琴弦,音色更加铿锵明亮等等。
此外,由于右手弹拨技巧、左手按音轻重的不同,造成了曹派筝曲曲调、技法上独特性。
手型
基本手型:用无名指、小指直立在弦上作为支撑,扎桩,提供一个稳定的手型,保证拨弦手指发力的稳定性,能够控制好大、中、食指弹奏时所需力度。对此,两位前辈均有高度概括性的总结。
曹东扶:
“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推揉按颤自悠然。”
曹桂芬:
“名小扎桩手腕弓,托劈勾踢更轻松。结合左手揉按滑,大指密摇持久性。”
技法
1、大指摇(分密摇与游摇)
密摇时扎桩,以腕部的发力带动大指做连续快速托劈动作。大指整个关节挺直不打弯。大指摇经常会伴随左手颤、揉、滑等技法以丰富其音色、增强乐曲的起伏变化。
游摇相对密摇稀疏,弹奏时从筝柱附近以摇指逐渐移向岳山处,反之亦然。造成一系列的音色变化。
2、拂弦
有上拂和下拂,虽与现代的花指、刮奏手法相近,但要求平稳,避免颗粒性。这种拂弦多与滑音连接,在即将完成拂弦的音尾,往往连接一个滑音,而且要突出这个滑音的音头,音响效果独具特色。
3、倒剔正打。
大指用托指、中指用剔指同时向外弹出,中指再勾回来,给正常的托勾手法表现八度音增加了第一个音的音量,丰富了音色。显示了河南筝技在演奏中指的前后连续拨弦的技巧。
4、颤音(大颤、小颤)
大颤,是以大臂的力量控制左手指,上下快速按弦。大颤振幅大、音波长,用以表现较为激烈的情感。
小颤,是以小臂的力量贯入指尖,上下快速按弦。小颤振幅小、音波短,用以刻画人物内心的细微变化、或表现内心痛苦,极度悲伤的情绪。
此外,作者还详细介绍了揉弹间奏、滑音、按变音、组合按音等特色技法。
作者还提醒大家,练琴时除了苦练巧练,还要多听。多听曹派的筝曲,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这也是一种练习:练耳、练心,这是十分重要的直觉感官上的训练。
作者简介
曹桂芬(1938-2019),古筝表演艺术家,原中国古筝学会副会长。自幼随父学筝,掌握了大量河南大调曲子、曲牌,弹、唱俱佳。70年以来,深得曹派古筝艺术精髓,河南曹派古筝艺术第二代传承人。2018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筝艺术(中州筝派)代表性传承人。编著《曹东扶·曹桂芬筝曲集》、《曹东扶古筝曲100首》。创作筝曲《大起板》、《曲牌联奏》等。
曹勃,曹桂芬之子,古筝演奏家,五岁随母亲习筝,继承了大量河南曹派筝曲,深得曹派筝艺之精髓。在河南省文化艺术出版社发行光盘《曹派古筝艺术演示》、非遗项目纪录片、大河报、中国古筝网、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州筝派”系列大型活动中独奏、合奏曹派筝曲。
曹宇轩,曹勃之子,青年古筝演奏家。五岁开始随祖母曹桂芬、父亲曹勃习筝,掌握大量河南曹派筝曲,深得曹派筝艺之精髓,精熟家传各种技法。
曲目欣赏
《陈杏元和番》 (豫轩阁)曹勃
《陈杏元和番》 (豫轩阁)曹宇轩
本期音视频均由曹勃提供
小编温馨提示:
有什么问题或者想法
也请你积极留言与我们互动
我们会从中选取优质用户来参加
我们之后举办的各种活动
《谈筝论道》
查看论文原文
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哦
戳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论文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