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战》是一部由筱原哲雄执导,野村万斋 / 市川猿之助 / 中井贵一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战》观后感(一):吹吹
是美到震撼人心的好电影。
当然最令我感到心满意足的是今年又看到了野村sama的电影,而且有幸还是在大银幕上。然而又存着私心,并不觉得野村sama成为多么成功的演员是重要的,关键是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角色,偶尔出现就好。感谢他让人相信如此单纯友善包容专注的人是存在的。也感动不谙人情与世无争的他在决心为重要的人们做点什么时的坚定无畏。
(果然写得很像粉丝向观后感……哼
茶汤进入腹中,也就消化殆尽。茶道之美,便在于入口过喉的一瞬之间。
黄金茶屋极尽人间奢华,端是如此难敌自然造化。黄金茶屋好,可惜穷尽人智人力,不敌自在妙趣。
花柔弱易凋,以花为战,无异以卵击石。可世间有刀剑的力量,便有花朵的力量。拔刀出鞘杀人如麻是一种强大,将杀人之刀收回刀鞘更是一种强大。
——毕竟刚不能久,想要维系世间长久运作,便需要“柔软的智慧”。
《花战》观后感(三):猴子怎么啦,猴子也有猴子的美XD
本以为又是一部傀儡之城式的娱乐大作,但本片如果不是冲着男神,估计看120分钟会比较煎熬吧。
虽然部分笑点不错但片子其实偏文艺,全片平铺直叙,连最期待的高潮部分也是有气无力,让人捉急,不过毕竟设定主角是个和尚没法龙傲天ORZ
当然想吐槽的也是这点,这片其实是池坊流的一个超大型广告片吧,看看老坛酸菜面,再看看人家的广告植入,多么高大上(爆)。
本片的主题其实是猴子你就老实承认自己是猴子的事实吧。可怜的猴子日常被黑,草鞋那个梗笑爆,猴子面对大魔王果然还是自卑(毕竟暖鞋子出身)
终于赶来小西天看日本电影展了!来看其实是因为久石让,不过看完电影后,影片内日本插画、茶艺、佛家,甚至于园林禅意都再现了之前去日本感受到的人文魅力,每一幅画面都充满着自然与人艺的美。
看一个演员演技好不好,就得看特写时他脸上的肌肉变化,这部片子很多特写与眼睛的镜头,每个演员都演技在线让人惊叹!
最后本来电影9分吧(情节便老套,但知己之情打动了我),加的一分给久石让!这部日本古代片的配乐让我联想到之前的《辉耀姬物语》,还有与“花”有联系的《花火》。顺带提一句,导演之前拍过中日合作电影《甜心巧克力》(林志玲主演的我还记得和我妈情人节看的),配乐也是久石让。
《花战》观后感(五):观后感
《花战》
花道、茶道都是极具“侘寂”之美的艺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佛系。
花中有佛祖,茶中有佛祖,画中有佛祖。
喜欢金色无妨,喜欢黑色也不该有罪;梅花有梅花的孤傲,樱花也有樱花的柔和;就算是猴子,也因为聪明伶俐而讨人喜欢。
这部片最终恐怕就是想表达物各有所长的侘寂个性:独立、自得、洒脱。
野村万斋的舞台型夸张演技,以前我是不太能接受的,但在这部以古京都为背景的片中,竟觉得如此合适。全程净顾着看他的脸了,太有意思,表情古怪十分适合这个角色。而夸张的表情配上同样夸张的京都口音,别有一番风味,我都不舍得睡觉的时候静音看,就想听他说京都腔。
《花战》观后感(六):观后感
《花战》
花道、茶道都是极具“侘寂”之美的艺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佛系。
花中有佛祖,茶中有佛祖,画中有佛祖。
喜欢金色无妨,喜欢黑色也不该有罪;梅花有梅花的孤傲,樱花也有樱花的柔和;就算是猴子,也因为聪明伶俐而讨人喜欢。
这部片最终恐怕就是想表达物各有所长的侘寂个性:独立、自得、洒脱。
野村万斋的舞台型夸张演技,以前我是不太能接受的,但在这部以古京都为背景的片中,竟觉得如此合适。全程净顾着看他的脸了,太有意思,表情古怪十分适合这个角色。而夸张的表情配上同样夸张的京都口音,别有一番风味,我都不舍得睡觉的时候静音看,就想听他说京都腔。
《花战》观后感(七):衝著野村萬齋才看的作品
完全是衝著野村萬齋,才看這部《花戰》。從1997年晨間劇《亞久里》飾演女主體弱多病的丈夫角色後,就愛死野村萬齋,那時而嚴肅時而搞笑、時而正經又時而輕佻的演技。此後,就瘋狂追他的狂言、電影、舞台劇等作品。尤其是紀錄羽生結弦揚名作《陰陽師》,在比賽前還特別跑去請教野村狂言及能劇身段的紀錄片,更是讓我愛不釋手。 這部以池坊流為主的電影,不但是理解日本花道最好的範本,偶爾穿插千利休茶道內涵,很值得喜歡日本花茶道人士一看。不過整部電影拍的很沈悶及拖沓,比較像NHK時代劇風格,僅有在池坊專好對決豐臣秀吉那一段,才比較緊湊有趣。 因為集合二大傳統藝術大家演員(歌舞伎及狂言師),導演特別著重二位大師的眼神特寫,讓我們可以近距離欣賞到,傳統戲劇實力派演員的「眉目傳戲」。 #去京都不下十次但都沒去過六角堂 #野村是第一個申請到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讀一年書的傳統戲劇演員 #現在加入池坊還來的及嗎 #想學花道了
《花战》观后感(八):一朵之趣,更胜于繁
毫不起眼的片子,没想到最终却呈现了佛理,不可思议。
《大乘起信论》的精华,一切从“心”开始。
这影响了中国隋唐主要佛派的思想,也延及于此。
池坊专好,在丰臣秀吉杀死利休的阴影下,排除杂念,用心插花。
从他出道时的“九五至尊”,霸气的龙腾虎跃;到最后一战“花战”时的万象更新:池坊美学所坚执的主、客、副;真、行、草,都在,但是用“心”的言说,产生了动人的力量。
:一朵之趣,更胜于繁。
用我们的心,到花的心,到万物的心,最终都合于一理。
由此来看,利休与秀吉的故事,足以为“戒”。
池坊专好的天真,好花不厌,足以为“法”。
长谷川等伯“无尽斋”之女,足以为“鉴”。
触到了“心”,就是及于本了吧。《起信论》云:“ 以无虚妄心念故,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 ”
我这里援引的诸般法相,或法或戒,都可以涵盖本片的现象了吧。
因为野村的表演,还多了一层狂言味。
是为推荐。
《花战》观后感(九):大阪城始终乌云密布
这两晚看了以战国时代为背景的《花战》,虽然说主角是池坊专好,但我还是想谈一谈千利休。 知道千利休,是我在本科时候开始真正喜欢喝茶之后,逐渐去了解的一个历史人物。从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到一部叫《寻访千利休》的电影,再到我在大阪城看到了千利休画像,再到《花战》这部电影,一个很立体的千利休慢慢浮现在脑海里。 执着于自己的美学,立足于大众的艺术,不畏强权的精神。可以说是利休人生的概括。 被秀吉踩在脚下,也一直坚持“金色与黑色,各有所长。”可秀吉这个猴子,一个到处贴满金子的暴发户,怎么能理解黑色的美? 但是池坊专好可以,因为他见花如见佛,同样不擅长迎合他人的喜好,他所乐意的,是让插在花器上的花草,仿佛仍在原野上绽放,自然,悦动,如花在野。 花似佛祖,普渡众生。 千利休至死也不愿意向秀吉道歉,毕竟他坚守的,是自己的立场。记得在《寻访千利休》里有一句台词『世上只有美好的事物,能让我低头。』他不是狂妄自大,他不是不谙世故,他是在守住心中的净土,守住『美』这一能让世间安宁和平的事物。 那位叫无尽斋的画师,以及他的女儿,也都是如此。绘画,也是让世间祥和的事物。 但是秀吉,却对茶师、画师、甚至平民百姓大开杀戒,连小孩都不肯放过。 大阪城下,曾经血流成河吧。 池坊专好终于坐不住了,他带着他的花出发了,借助花的力量向秀吉谏言。『菖蒲有菖蒲的美,莲花有莲花的美,金色有金色的美,黑色有黑色的美。猴子也有可爱之处~』 秀吉在那一瞬间定是有所触动。 艺术,到底是为谁服务的?为权贵?为百姓?为政治?或艺术只是艺术本身,不为谁谁? 这样的历史问题,放在当今也值得思考。 可我们,还在封杀艺人,还在删改电影,还在下架图书。 说到底,猴子还是没有醒悟。艺术却不停地走下坡路。 大阪城始终乌云密布。2019.2摄于大阪
《花战》观后感(十):大阪城始终乌云密布
这两晚看了以战国时代为背景的《花战》,虽然说主角是池坊专好,但我还是想谈一谈千利休。 知道千利休,是我在本科时候开始真正喜欢喝茶之后,逐渐去了解的一个历史人物。从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到一部叫《寻访千利休》的电影,再到我在大阪城看到了千利休画像,再到《花战》这部电影,一个很立体的千利休慢慢浮现在脑海里。 执着于自己的美学,立足于大众的艺术,不畏强权的精神。可以说是利休人生的概括。 被秀吉踩在脚下,也一直坚持“金色与黑色,各有所长。”可秀吉这个猴子,一个到处贴满金子的暴发户,怎么能理解黑色的美? 但是池坊专好可以,因为他见花如见佛,同样不擅长迎合他人的喜好,他所乐意的,是让插在花器上的花草,仿佛仍在原野上绽放,自然,悦动,如花在野。 花似佛祖,普渡众生。 千利休至死也不愿意向秀吉道歉,毕竟他坚守的,是自己的立场。记得在《寻访千利休》里有一句台词『世上只有美好的事物,能让我低头。』他不是狂妄自大,他不是不谙世故,他是在守住心中的净土,守住『美』这一能让世间安宁和平的事物。 那位叫无尽斋的画师,以及他的女儿,也都是如此。绘画,也是让世间祥和的事物。 但是秀吉,却对茶师、画师、甚至平民百姓大开杀戒,连小孩都不肯放过。 大阪城下,曾经血流成河吧。 池坊专好终于坐不住了,他带着他的花出发了,借助花的力量向秀吉谏言。『菖蒲有菖蒲的美,莲花有莲花的美,金色有金色的美,黑色有黑色的美。猴子也有可爱之处~』 秀吉在那一瞬间定是有所触动。 艺术,到底是为谁服务的?为权贵?为百姓?为政治?或艺术只是艺术本身,不为谁谁? 这样的历史问题,放在当今也值得思考。 可我们,还在封杀艺人,还在删改电影,还在下架图书。 说到底,猴子还是没有醒悟。艺术却不停地走下坡路。 大阪城始终乌云密布。
2019.2摄于大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