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女子离奇失踪,牵动着全网的关注。终于水落石出:家庭矛盾引发的杀妻分尸。
——其实一点也不离奇。
离异重组家庭,女方贵为杭州土著,坐拥拆迁补偿;男方中年屌丝,想把女方拆迁房给自己和前妻的儿子。谈不拢,就把妻子给杀了。
所谓的反侦察能力,不过是比当街杀人隐秘一点,多了点拖延时间的抛尸努力。
当失踪报道,神乎其神;当刑事案件,专案组成立不过三五天就破案了。
——其实也不奇怪。
如下图:在所有的谋杀案中,男女遭谋杀的比例为,80%:20%,女人仅为1/5,没办法,男人在外面惹事结仇比较多;
而家庭凶杀案中,女性被杀则高达64%;再细化到亲密伴侣之间的互杀,女性被杀的比例达到82%。
女性图标从左到右不断增大,说明女性遭杀身之祸的风险,随关系亲密程度增加。
床,成了对女人最危险的地方,因为人性的规律总被亲密关系掩盖:
1
姻亲不如血亲
从来都是叔侄搭档。为啥不能父子或者夫妻?因为父子连心,一方遇险另一方必舍命相救,结果往往是俩人都完了;而夫妻异姓,里面的把东西递出来,外面的会想到独吞宝贝而封死洞口。
叔侄搭档刚刚好,同一姓氏不同屋檐,不会感情用事也不易见利忘义,最有机会精诚合作。
这种行规突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商和情商,对姻亲不如血亲有深刻的认识。
近日杭州这起杀妻案中,男方动机之一就是想得到女方的拆迁房,给自己和前妻的儿子当婚房——典型的姻亲不如血亲;
而女方“失踪”后,提出悬赏的,和积极联系媒体的,最终通过网络舆情把这事推向刑事立案的,是女方和前夫所生的大女儿——同样体现了血亲之亲。
环顾一下我们身边的婆媳矛盾、姑嫂矛盾、叔嫂矛盾,哪个不是因为姻亲败于血亲?
2
男性经济地位占优的家庭模型,相对稳定。而反之,则是危险关系模型。
亲密关系中干掉对方,显然男人更有“能力”,杀人和处理现场都需要体力。所以婚姻中女性的自我保全,其实是“动机”管理。
若女方在经济地位上有压倒性优势,杀妻或有利可图,或“扬眉吐气”那“动机”就成立了。
杭州遇害来女士月入上万,名下两套房产;她老公投资失败,杀妻可一举实现屌丝逆袭。考虑到收益,值得铤而走险。
凶嫌归案后也交代:因家庭矛盾心生恨意。这个“家庭矛盾”,不是要不到钱就是要不到“尊严”。
近年媒体报道的杀妻案也大多满足这一非典型家庭模型:
A
BOUTMURDER
关于杀妻
2016年上海“冰柜藏尸案”的男主是个公子哥,杀害妻子后把妻子的积蓄挥霍一空;
2018年“普吉岛杀妻骗保案”中的男主更是个吃软饭的,杀妻动机也是谋财二字;
2019年,泰国某国家公园发生中国游客坠崖事件,当事女子奇迹生还,后经查明是该女子丈夫蓄意将其推下山崖,动机是为获得该女子千万资产的继承权。
……
好逸恶劳的男人都是魔鬼,或花言巧语,或皮囊俊俏,吃人的时候不会流露一丝悲悯。
3
“完美犯罪”必须是个幻想
杭州来女士遇害,部分源于“完美犯罪”这个传说。
凶手在破案前还淡定地接受电视采访,说按他老婆的智商,根本没能力避开监控离家出走;这句话在带偏节奏的同事,意外暴露了凶手对自己妻子的蔑视。
而受害人又是生活简单缺乏社交的中年女子。
这些因素都让凶手对“完美犯罪”产生幻想。
——而凶手几乎成功了。
本案差点就被定性为人口失踪案,若不是网络热度,不会引来刑侦注意,而刑侦资源本来就是很有限的。
我国司法系统的侦察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只要盯上,就能破案。
所以挑战从来就不是破案,而是划线:
腐败,看看牵头单位,决定查到什么级别;
家暴,看看当事人背景,决定是民事还是刑事;
人没了,看看可调用的资源,决定当成失踪还是杀人……
因此,积极社交,和世界不断线,是成年人的必备生存技能。最好身边还有几个张牙舞爪能把事搞大的人。
这样能时时提醒枕边人:我丢了,你就摊上事了。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段朋友圈看来的婚姻感悟,来自某不婚主义者:
婚姻中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家庭被缔造的那一刻就达到了巅峰,而后便进入了一条不紧不慢又理所当然的下坡路。途经冠冕堂皇的奔忙、心照不宣的厌倦、意料之中的背叛、各生欢喜的变局……在到站或翻车之前,怎能不互相盯着!
慕子爸妈
贫嘴爸爸和矫情妈妈
生活琐碎叨一叨
往期推荐
1、“不就孩子恶作剧嘛,别激动!”行,下次换我“恶”!
2、夫妻再吵,也不要踩这三条红线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给我一个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