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7-21 23:1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摘抄

  《超现实主义宣言》是一本由[法] 安德烈·布勒东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一):我对此书的解读

  《超现实主义宣言》讲,只要人们依然相生活相信生活依然很不稳定,真正的生活会和睦相处,最终这个信念就会变得迷茫

  在对唯物主义态度提出指责之后,对现实主义态度的职责在所难免,其实唯物主义的态度比现实主义的更有诗意,却要求表现出某种可怕自尊,但绝不要求人露出更加没落的样子,最好首先能从中看反击,为神论那可笑派别巧妙反应,不过这种反应与思想升华可谓相得益彰

  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想要,想要无拘无束的生活则完全取决于自己也就是说这个满怀欲望的人能否保持无秩序状态诗歌会把这一切都交给他,诗歌本身就是对我们所受苦难的最佳补偿,只要在失望打击下,人们或多或少无所顾忌的将诗歌视为悲剧,那么诗歌也就可以是一个组织者

  不论是诗人还是画家,几乎所有的超现实主义者都采用过修改过这种方法,而且将这一方系统化,自从发现这一方法之后,他们便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惊人举动,除了所得到的最佳结果之外,他们还创造所谓的超现实主义客体

  超现实主义对待自然的态度,首先是由诗歌形象最初的概念支配的。超现实主义找到某种方法,人在极为放松条件下能够获得某些启示,放松精神要比集中精神好的多。这一启示使人将现实中差别很大的两种元素融合在一起,而理性是绝不会将这两种元素联系起来的,要暂时摆脱所有的批判精神,才能让这两种元素相互比较人们突然发现思想生成形式意识到思想那取之不尽源泉时,这个截取火花的奇妙手法,使人对这个世界以及自身的认识变得不那么肤浅了。

  超现实主义一直呼吁要做出更有系统更持久努力,然而遗憾的是,这种努力只体现自动写作描述梦境方面,尽管我们一再坚持,要在超现实主义康路上介绍的这类风格的文章尽管这些文章在某些著作里已占据很重要位置,但应该承认价值很难得到公众认可,或者说人们觉得这些文章写的过于放肆了。

  超现实主义,是当下独一无二文学运动,超现实主义者,以他们全然反叛的魔幻青春对抗世界,对抗肉体对抗灵魂同时他们也回身反抗起自己最的人,并享受着其中的欢愉痛苦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二):《超现实主义宣言》小透明书评

  看到超现实主义几个字被吸引,没想到书拿到手之后,发现整本读下来晦涩难懂,只能边读边借助搜索引擎才勉强看完,也怪我智商不够,难以理解,整本书下来,只有可融化的鱼记在里,觉得有点意思。

  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布勒东提出理性观念压抑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害于艺术表现。布勒东感到只有和人的潜意识领域联系起来才能创造出艺术的真实。

  超现实主义开辟了现代主义文学走向超现实主义的道路,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作为一种文学思想,作为一种审美观点,其影响是非常广泛的,超现实主义的主要影响是脱离现实,回归原点,否定理性,强调人们无意识的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领域对资本主义传统内容的反叛运动不仅限于文学,而且还包括绘画本文的音乐提出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原创性、写作方式、超现实主义写作目的等,称之为“精神革命”,是由一批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目睹了战争的荒诞性和毁灭性,质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理想、文化和道德,旧的信仰已经失去了魅力,需要以新的超现实主义是试图探索。

  超现实主义文艺的出现,反映了一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和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

  早期的超现实主义出现在一战期间,又叫达达主义。领袖是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唐·查拉。1916年2月8日,罗马尼亚人查拉将一把裁纸刀插进一本德法辞典,然后在刀尖所指的那页上随意用“达达”作为流派的称号,Dada,儿语,意思是“马”。用它作为文艺活动的旗号,并无任何意义,又恰恰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一切都具有偶然和不可知性,也就是毫无理由、毫无意义。

  超现实主义文学主张,除了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的“彼岸”,即无意识或潜意识世界。最后的世界比第一个世界更真实。他强调诗人服从潜意识的召唤,书写境、幻觉和事物的巧合,为自动写作方法而工作,记录梦境和瞬间潜意识,对其中一些作品的“纯粹精神自动反应”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但多数作品晦涩难懂,没有逻辑,难以理解。

  可能对我来说这本书我永远也无法看懂,活在这个到处都是“规矩”的时代,我没办法变成那条可融化的鱼,仅能用自己一点点的想象去碰触。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三):获得解放、奔向自由的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宣言》一书囊括了安德烈·布勒东的两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以及他的其他一些关于超现实主义的论著。本书是对安德烈·布勒东的思想的全面而又详实的介绍,通过两篇《超现实主义宣言》,读者可以了解到布勒东本人的哲学思想和理念。《超现实主义宣言》作为布勒东论述朝鲜书主义的立论之作和重要论述之作,构成了本书的主体,因而本书以《超现实主义》为名。

超现实主义是对西方社会主流社会的一种批判和反叛,尽管这种反叛是精神层面的,是意识层面的,但是它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思潮的到来。布勒东本人以明晰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当时西方社会所存在现象的深刻不满和尖锐批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社会理念和艺术思考。

布勒东本人认为要打破一切旧有的规范和秩序来实现人的解放,因而他坚信最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是自动化写作,这种写作被证明是有一定的内在逻辑的,但是读者仍旧需要注意,布勒东强调的逻辑不是写作之前和之中所进行的逻辑上面的规划,而是一种自动写作。在写作的时候任由思想的驰骋而不加以干预,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超现实主义的,因为它所反映的是超脱现实之外的东西。作者因此对诗歌这种艺术表达形式大加赞赏,认为诗歌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人的内在思想,是人的纯真本质的显露,超脱了现实和外在。《可溶化的鱼》就是作者自动写作的一个典范,作者打破了一切现实的束缚,以自动化的方式写了这样的一篇作品。书中罗列这样的一篇作品,也能够让读者切实了解到什么是自动化写作以及自动化写作的最终形态。

布勒东倡导的核心就是自由,人类要自由,就要突破当时社会秩序强加给人的种种规范,当然,这种规范主要是指那些与自由平等的精神相背道而驰的规范。

超现实主义力图通过改变当时西方社会中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来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超现实主义者们也为之进行了一定的奋斗。布勒东在其《超现实主义第二宣言》中不断在告诫读者超现实主义是什么,超现实主义的追求是什么,其是如何追求自己所追求的东西的。在这篇宣言中,布勒东对超现实主义的目的和实现方式进行了描述和阐释,即让人们在清醒的状态下实现对己身的深刻的颠覆性的认识。

超现实主义产生对当时的西方社会来说是一剂猛药。当时的西方社会历经了一战和经济大萧条,人们在许多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是不自由的。布勒东等人富有远见地看见造成这种不自由和不平等是当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因而作者决心要实现人的自由。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四):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宣言》:在创新中追求超越

  这是一本献给革命家的书,在100年前他掀起的革命发生的文学、艺术、思想等多个领域;这是一本献给伟大心灵的书,他穷尽一生、孤独而坚毅地引导人们去追求自由,教人们如何改变自己的人生。他就是这本《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创造者法国人布勒东。

  1896年布勒东出生在法国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他从小喜欢诗歌,后来选择能带给他诗意想象的医生为职业,在医学院学习期间他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和下意识理论的影响。一战结束后,西方文明元气大伤,创作缺少冒险与新意,人们对机械、体面的写实主义已失去兴趣,此时布勒东发表了神秘、荒诞、标新立异的超现实主义宣言,像流星一般在城市上空闪过,照亮了每一个人甚至全世界。

  本书是法语翻译家袁俊生在中文首版10年后的修订版,收录了布勒东三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以及采用自动写作法创作的散文集《可融化的鱼》、《致通灵者的信》。通过这些作品,展示了布勒东的思想理论,同时他也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在生活中保持鲜活希望的秘诀。

  最重要著作。开篇就是布勒东1924年发表的超现实主义第一次宣言。宣言给出了超现实主义定义:“我很想在未来的一个时间,有一对矛盾最终能够得到解决,它们就是梦幻和现实,它们同时存在于一种绝对的事实之中,我们叫它‘超现实’。”宣言拉开了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帷幕。再版已不再枯涩,文字读起来非常通畅。“超现实主义神奇艺术的秘密”是自动写作,摆脱一切约束,让人的观念自由联想,把现实装进超现实中。宣言掀起轩然大波,在布勒东之前,语言和写作一直作为透明的工具来反映世界,宣言之后,他引领大家穿越了一个从未被人发现的想象的空间。宣言暗示了潜意识对个人精神与情感的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潜意识,就能抓住想象的翅膀。

  最深刻的作品。布勒东1930年发表的超现实主义第二次宣言。他主要表达观点是人的思想“最终目标是绝对的,是无限的”,所以能解放思想、解放人类的是超现实主义。人从思想的解放中才能看到现代的方向!体会一下他的犀利:“在人的思想被奴化、人逆来顺受几个世纪之后,尝试以'长久无限清醒地让所有感官错乱'的方式,彻底解放这个想象力,并解放所有一切。”这篇宣言告诉你从思想上进行革命。不妥协不宽恕,就能将可怕的市场抓在自己手里。

  本书能带给你什么?福柯这样评价布勒东:他谈论的不是历史,而是革命;谈论的不是政治,而是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的绝对的权力。这本书的观点句句精华,反复阅读,融会贯通的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卡夫卡通过超现实想象表达了他所处时代最有共性的情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达利捕捉了梦境的清澈,他的画是显而易见的超现实,疯狂、绚丽又奇幻;当你需要改变生活,而缺少创意与方法时,通过阅读布勒东来寻找解决方案。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五):适合于造梦的主义:起于梦,归于梦

  适合于造梦的主义:起于梦,归于梦

  ——关于《超现实主义宣言》

  看到这本书是因为Fausto的推荐,也是自己一直以来对哲学书籍比较感兴趣的缘故吧,于是报名阅读。

  收到的《超现实主义宣言》已经是第二个版本,相较于第一个版本来说,它设计做了很大的调整。封面以黑色未主色调,封面主图选择极其具有超现实风格的老旧报纸上的照片为主体,显得沉静而肃穆,简静而典雅,古老而神秘,极具观赏价值,可谓匠心独具。字体的选择算是一个瑕疵吧,与书封的主体观感略有出入,显得太过端庄而生硬,即使做了半圆形布局的处理。

  该版本书籍内容与第一个版本是一致的,同是袁俊生先生所译,选择的内容主要为:超现实主义宣言、第二宣言、第三宣言的序言以及致女通灵者的信、超现实主义的政治立场、从浮游生命力的作品看超现实主义、可融化的鱼。这也是,我心中对于这本书编目的想法,是与书中按时间为序进行编目不一样的,我更加在乎对于内容的编排,因为更加便于读者去把握全书的思想的连续性,从理论到实践这样一个逻辑过程。至于时间上的安排,可以考虑每篇文章备注写作时间即可。如此编排不仅有利于总体把握,也不失作者思想的脉络。

  全书核心部分即是三大宣言,尤以第一第二宣言为重,当重点阅读,细细标注理解,才能大致掌握超现实主义的概貌,从而对超现实主义对后续各种艺术的探索产生重大缘由有所理解。

  第一宣言的关键词如下:幻觉——想象——狂热——自由——谵妄;对现实主义的批判——文学的实践;梦的解说——神奇元素在文学中的价值——超现实主义的定义及超现实主义文学或神奇艺术。

  应该讲,此宣言让读者把握到的是超现实主义的起源和在文学艺术中的实践,即它给出的关于超现实主义的百科词典的定义“超现实主义建立在相信现实,相信梦幻全能,相信思想客观活动的基础之上,虽然它忽略了现实中的某些联想形式。超现实主义的目标就是最终摧毁其他一切超心理机制,并取而代之,去解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超现实主义的定义和目标,我们清晰的看到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基础和机制,同时也明了其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和要达成的目标。如此才有了具有革命性性质的第二宣言。

  第二宣言的关键在于如下几句具有点睛之笔的论述。

  一方面,关于超现实主义地目的地论述:

  “以理性和道德的视角来看,超现实主义只在寻求去挑起信仰危机……”

  “超现实主义对于所有那些不以扼杀人性为目的的东西毫不在意……”

  “超现实主义以其特有的方式,宣称可以将人的思想从奴役状态中解救出来,使其回到谅解的道路上来,并让它恢复到原始的纯洁状态。”

  另一方面关于方法路径的论述:

  “如果我们以超现实主义为手段,毫不犹豫地摒弃凡是事物就有可能‘存在’的想法,如果通过一条‘存在’于世的道路,我们不但能证明这条路确实存在,而且还能帮助他人去走这条路,我们宣布完全可以进入那条所谓‘不存在’的道路……”

  “所有的事情都要做起来,所有的手段大概都是好的,都应该利用起来,以破坏所有设计家庭、祖国、宗教的概念。”

  “我们要鱼是个的冷漠,与艺术的娱乐性,与广博的研究,与纯粹的思辨作斗争……”

  “毫不动摇地忠诚于超现实主义的诺言就意味着一种无私的精神,一种蔑视危险的大无畏精神,一种拒绝妥协的精神……”

  这是宣言二作为纲领性文献的核心部分,余下的都是围绕这个核心部分展开的分析、解说甚至批判。宣言二的突出贡献是,将超现实主义的范围进行了深度扩展,从艺术领域向社会领域进行了拓展,这是值得肯定的莫大成就。

  如此,超现实主义就一目了然了,它的起源、产生机制、目的意义及实现途径方法,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架构。但,深入分析可知,建立在对人的心理解析基础上的超现实主义,其对艺术特别是所谓纯粹的艺术具有极强的诱惑性。所谓天才,也可能是基于这一理论认识而产生的吧。

  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超现实主义对幻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承继,也能感受到对尼采超人哲学的崇拜,更有作者对于人本身想象力的信赖。但这一切仿佛海市蜃楼或者空中楼阁,适合于造梦,于艺术的创建大有裨益,于现实的变革却微乎其微了。

  他到对家庭、国家(觉得译作国家比较好)、宗教概念的破坏或者消解,简直如同以卵击石一般,不止自不量力,而且是痴人说梦了。不是因为现实的我们缺乏梦想,而是我们的梦想需要站立在坚实的土地上,即使如西西弗斯,他的脚下起码还有土地作为支撑,才有周而复始抗争命运的可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