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亲情的隐秘角落—— 可怜父母也可恨 || 渡过
日期:2020-07-07 20:02:37 作者:渡过 来源:渡过 阅读:

亲情的隐秘角落—— 可怜父母也可恨

  萤火/文

  电视剧隐秘角落》爆红网络扑朔迷离剧情细致入微人物刻画都让人津津乐道。朱朝阳年级第一名,从不惹事生非沉默寡言,专注于学习——一个努力学习的学霸形象跃入眼前。

  但是,向杀人犯敲诈30万,向警察隐瞒妹妹真相,偷钥匙协助杀人犯处理尸体……这些事情居然也是他做的,不禁让人唏嘘天使形象的背后居然暗藏魔鬼孩子中的魔鬼从何而来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朱朝阳原生庭。

  妈妈周春红是一名单亲妈妈,一边努力工作,一边照顾孩子。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连恋都要偷偷摸摸进行;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想要换一个离家更近的工作;到孩子被欺负了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保护…….周春红坚强得让人心疼。

  周春红为孩子忽略了自己情感舍弃掉自己的精彩人生一心一意只想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周春红如此付出最后换来的是孩子的冷漠恨意,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可怜之人也有可恨之处。

  01

  只关注学习,不关注生活

  剧中,周春红对孩子的学习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在她眼中,学习是孩子唯一的任务,其他任何事情都是不必要的。

  关注学习本没有错,但你会发现学习成为她与孩子沟通的唯一话题饭桌上聊学习,叮嘱唠叨的都是学习。但是孩子在学校里的生活怎么样,和同学关系怎么样,她不知道也不关心,因为人际关系在她眼中不是学生应该关注的事情。这导致孩子受到校园暴力也不会和她说,只能一个人默默的承受

  剧中,周春红曾声嘶力竭的对孩子怒吼:“你只管好好学习,等你长大了什么事儿就没有了”。这种屏蔽一切,只关注学习的教育理念,让人恐惧反感

  仔细想想,其实很多父母都会陷入这样的教育陷阱学生时代只学习,长大了什么都懂了。

  小时候:“你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

  长大了:“你怎么就知道学习?不知道为人处世?”

  小时候:“上学不准谈恋爱,等你考上大学了再说”

  长大了:“怎么还不谈恋爱?”

  孩子会对家长忽视产生不满 “你根本就不关心我!”

  家长就会觉得很委屈:“我给你吃给你穿,全部时间照顾你学习,你怎么不能体谅我的辛苦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习、人际关系、性教育和心理健康都是重要的成长议题。如果只关注学习而忽略孩子的内心世界实则关闭了和孩子沟通的心门,给亲子关系上了锁。

  02

  控制孩子而不是爱孩子

  剧中,周春红对孩子的控制欲很强,从买菜记账到喝牛奶,无一不透露着妈妈对孩子的掌控欲望:你是我生的,你就该听我的。

  作为一个离异独自抚养孩子的妈妈,她可以和孩子相互依靠相依为命,但因为过于害怕孩子离她而去,尤其是看到孩子和前夫感情日益浓厚,她心里愈加愤怒不安,只能通过对儿子全方位的掌控来宣誓主权。

  孩子在妈妈的注视下,被迫喝下略烫的牛奶,满足了妈妈的控制欲。但他看着妈妈的眼神也开始染上恨意,这个镜头让观众不寒而栗。原来孩子的恨,是从妈妈的控制欲开始的。在医院里孩子为了前夫对警察撒谎,被妈妈视作背叛。而妈妈对前夫的怨恨,也被放大并强加于下一代。妈妈的安全感来自于对儿子的掌控感。

  03

  孩子成为垃圾桶和背锅侠

  从当前的社会环境来看,孩子的确会影响女性的职业生涯与人生规划,妈妈为孩子辞职,为孩子焦头烂额,为孩子牺牲自己的情感生活,这些都是妈妈们的现实写照。有时在外面受到委屈,回到家可能会向家人出气,处在弱势的孩子就成为家长情绪的垃圾桶。但是连家长都消化不了的负面情绪,孩子又怎么能够处理好呢?感受到负面氛围的孩子,只想逃得越远越好。

  有时候妈妈们会产生“如果不是因为生了孩子,我就可能…….”、“如果我没有辞掉工作照顾孩子,我就不会…….”此类念头。当妈妈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感到自己命运曲折之时,往往会将孩子作为“罪魁祸首”,孩子成为了自己悲惨命运的源头。当孩子不听话时,妈妈就会脱口而出”都是因为你!”,孩子听到这样的话,要么会当真,认为自己是一切悲剧的根源;要么会不服气,觉得家长是拿自己出气。无论是哪一种,孩子的心都会离家长越来越远。

  为人父母,都是伟大且不易,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心血,肯定不希望换来孩子的怨恨。既然如此,作为父母可以做些什么来避免这样的局面呢?

  01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其实面临诸多压力:升学的压力,亲子关系的紧张,外部环境的影响, 感情的困惑,自身的性格缺陷……这些都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波动和不安。

  一项全国中小学生心理抽样检测结果表明,约有30%的学生存在心理异常现象。

  一项跨越四年,对近2000个家庭的追踪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尤其是母亲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抑郁水平起到重要的影响。由此看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构建和谐的家庭生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02

  和孩子相互需要

  家长要懂得,孩子既不是你的附属品,也不是你的“拖油瓶”。也许你的确为了孩子放弃了很多,但这不是孩子的选择,孩子不应该成为你后悔时的“背锅侠”。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应该是相互需要,彼此依靠,从对方身上汲取能量,而不是父母一味地付出早已枯竭的爱。向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通过暴力的方式宣誓自己的主权。

  当你需要孩子的时候,孩子也需要你。

  03

  孩子是宝贝不是原罪

  孩子是家长的宝贝,而不是影响自己发展的原罪。家长将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最后归结到孩子身上,是逃避现实和不负责任。当你感到自己为孩子放弃了很多时,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孩子给你带来了什么。

  孩子是一份珍贵的礼物,需要家长仔细领悟。

  04

  活出自己的人生也很重要

  孩子也不应该成为家长的全部,当你感觉到孩子束缚了你的发展,有可能孩子也觉得你限制了TA的成长,所以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也是给自己一片生活的天地。如果你的生活中只有孩子,那么从孩子的生活中退出一步,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让孩子,可亲可靠可依偎

  让父母,可敬可爱不可恨

  为人父母的你,还有机会。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读懂孩子的心

  “渡过”团队向上千位家长征集需求,筛选出了抑郁症孩子家长最关心的十二个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从“现象--原因—应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制作成十二堂课——《读懂孩子的心》。欢迎扫描图中了解详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亲情的隐秘角落—— 可怜父母也可恨 || 渡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