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忏悔录 (上下册)》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2-03-28 03:02: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忏悔录 (上下册)》读后感锦集

  《忏悔录 (上下册)》是一本由[法] 卢梭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1.00元,页数:8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忏悔录 (上下册)》精选点评:

  ●19年#已读007 4.5 第一本卢梭 因为是R的研究领域 所以今年打算看起来。 上卷 : 众多逸闻趣事,不乏私密情感的流露,满不在乎,一一道来,简直顽童。然而这个天才顽童太骄傲,让人摸不着头脑,不像在忏悔,也许书名本身就如他的《山中来信》一般,是个双关语,言非意指,任君评判。 下卷 : 小后半生的故事,(虽然可读性有所降低),个人自传的史料价值里可见他的真性情。情欲的熄灭,友谊的朝不保夕,政治风潮的打击让他稳下来了,卢梭谈真诚,是在这下半阙。“我喜欢做要十年才能完成的事,开头干劲十足,不到十分钟便毫不惋惜地扔下不干了。” 他的文学和音乐才华,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打动了我。在对皮埃尔岛湖水的凝视中,他忘记了他是《爱弥尔》的作者,一如可以借此忽略那些向他丢石头的人。

  ●最最真实的传记!

  ●《震惊!著名思想家居然做过这些事……》

  ●一个叫卢梭的人卖弄自己而已,仅此而已。

  ●人生之书。喜欢卢梭,一生过后,仍是少年。以一颗西方语境下的赤子之心,作了一番带着浪漫色彩的忏悔,其中读出了“理性是激情的奴隶”和“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感慨。在个人解读方面,对一些人物评价有一些罗生门式的怀疑。但是,若用零度的上帝视角来记录一个人的一生,除非我被判终身监禁,并且是单独监禁,否则,我是不愿读这样的作品的,当然,这绝不存在。同时,卢梭与华伦夫人之间的关系可以作为亲情、友情与爱情关系的思考案例。

  ●剖白

  ●我设想两个女朋友而不设想两个男朋友,因为两个女人之间有爱的事例比较稀少,所以就愈加可爱。

  ●虽说最后一点没读完....卢梭是个很好玩的人啊 笑

  ●这才是我读的版本

  ●真乃奇人

  《忏悔录 (上下册)》读后感(一):“不在于读书多,而在于读后要多加思考”

  “一领了年金,我就不敢说真话,就失去了言行的自由”,这几句话打脸了多少公母员呀!难怪卢梭那么遭人厌了。不过这也解释了我信奉“君子群而不党”的原因。不敢说卢梭是个君子,但一定不是个小人,毕竟坦坦荡荡。经常喜欢这个倾心那个,不过卢梭的风流是直男癌式的,跟玩弄女性的风流不同,因为并不总是发生肉的关系,也没有主动抛弃人家,反而是常常被人家抛弃了。也许是因为一个人太单纯了,就上不了人家所谓的路子,结果就是有人不喜欢,所以跟狄德罗有分歧了。至于说出自己干的事,用卢梭自己的话说:“看有没有人敢不敢说‘我比这个人更好’”?至于抛弃五个孩子,那个时代没有避孕措施吧,养不起就“扔到”孤儿院,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就算养得起,卢梭被各种迫害,各种颠肺流离,很难维持一大家子,虽说不光彩,到底比那些养不起还生那么多的人强吧,不过统治者倾向于鼓励羊多生一些小羊,这样小狼们持有足够的肉吃,吃不完了就让羊少生一点!至于我比较喜欢卢梭,原因在于对苦难的同情、对君子的反省、对真理的探求吧。

  《忏悔录 (上下册)》读后感(二):Something Review《忏悔录》

  当然这不是一本“好读”的书,一大堆人名让你抓狂。

  但是一个作家能把自己阴暗面用真情实感的方式写出来,我想应该也是少见。

  一名孤儿,十几岁颠沛流离,但因坚信自己的才华,也终有建树。

  书中一方面强调他热爱自然,不擅言辞,正义真诚,喜欢平静安详生活的天性,而另一方面,也为他言辞叙说中表现出来的“逼害性心理分裂症”症状感到心酸。

  几点体会:

  *一个把自己刚出生不久的五名孩子赠给福利院的人竟然是教育家,养育孩子,毕竟不是吃饱拉扯大的事情,无论卢梭如何为自己的行为美言,他依旧没有勇气去担当一名父亲的责任。这里没有批评他的意思,只是,按照当代人爱喊“父母皆祸害”的言论,丢到福利院还可以让卢梭免此“控诉”。只是,想到他们不能有“卢梭”第几代传人的称号,心中颇有惋惜。

  *卢梭的一生离不开和许多贵夫人的交往,这些18世纪的夫人们,也许傲慢,也许美丽,也许拥有很多情人,但是她们让我看到,在女性的思想、社交和自由程度而言,西方比东方进步是几何级的。

  *所谓的名人伟人也终究是凡人,人类的各种阴暗面,终究也难逃。诸如卢梭,狄德罗,伏尔泰之流。

  名与利,尽管不是他的所求,却已经使他的晚年无法安度。

  而或许只能煽情地想,他在另一个安宁之所过着宁静、孤独和闲散的生活。

  《忏悔录 (上下册)》读后感(三):初感•忏悔录

  读完《忏悔录》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原来卢梭是这样一个人,但要用具体词语描述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又好像想不出什么。但是我知道,自己对卢梭的看法是大不同从前了。在此之前,我总是带有一种神人化的色彩看待这些已故的大牛们,但是读完此书,我深感大牛们也是普通人,也有情欲、也会为人际关系而暗中较量、也是个不完美的人呐!

  以前很少读名人的回忆录,觉得很无聊,但是读完这本书后(虽然确实有些无聊),竟勾起了我想要读回忆录的兴趣。大抵是这种题材的作品可以让我更直观地了解一个作者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停留在大众对其以及其作品的看法上。我深爱挖掘这些故事背后的情感波动,但我并不对比做出评判,因为对错于此时的我们而言毫无意义,但是我很赞赏卢梭敢于把这些呈现出来,虽然这其中也有些艺术化的加工和作者本人的说与不说,但是他的这种批判精神很值得学习。

  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没有什么回忆录是可以做到毫无保留、客观公正的,因为人的记忆本来就具有欺骗性:我们会对激发强烈情感的事件印象深刻,我们会被误导性的信息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回忆录就没有意义或价值,即读者只能看到作者的牢骚满腹和为自己正名的种种冠冕堂皇。相反,我认为,回忆录给读者提供了一种途径,一个让他们得以了解作家内心所感的机会,这正是它的价值所在。读者不应该指望通过这样一部作品获取真实的历史。因为历史本身就具有模棱两可性,关键在于话语权在谁。所以不管回忆录/忏悔录的内容是在为自己辩解或是夸赞自己,我觉得它至少可以让读者认识到作者是这样一个人——他不是脱离客观现实的存在,可以从一个主观的角度了解其思想的发生发展,至于其他的,那就需要读者们通过多方信息的查找比较了。

  《忏悔录 (上下册)》读后感(四):枯燥但是值得阅读

  细细去体会和感受,他的处境,他的思想,他的思维方式。也许有阅历之后,阅读会更好。以下是我日记本上随便写的。随便看看吧。

  总共11437,还是花了好几个小时读完的。有些情感,不能有很深刻的体会。有些情感,我需要去停下来思考;

  我觉得卢梭肯定是一个怪人,这毋庸置疑。他总是有一个自己的世界,总是去自己一个人思考,并且不善于交际。

  因为 不善于交际和总是一个人思考,会让他养成一些独特的思维和习惯。也许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哲学家,或者思想家吧。还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就是,卢梭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说的话,完全公正,或者自己做的事情完全经得起推敲,但是人的大脑是有陷阱的,一个人很难做到完全的客观公正。我相信他说那个保证的时候,内心是真心的,也是免不了陷入自己的陷阱中。如果有另外一个认识他的人,来写这个忏悔录,即使那个人也是保证完全诚实,我相信两个描述中的卢梭肯定很不一样。

  另外,我从这本书中,明白到,一个男人对于不同的女人的情感可以这么不一样。有纯粹肉欲的,有爱的,有仅仅是单纯的快乐,不同的女人,对于懂得欣赏的男人眼里,都是有各种各样的美好的。但是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况,只有自己可以知道了。

  卢梭对于他的妈妈还是有点绝情的。

  那个时代,只要你出名或者有名气,真的可以得到贵族的赏识,然后获得很好。

  羡慕那个时代的人,不用精细地计算每一天,每一个小时,即使有很多浪费的时光,比如看看风景,放空自己,应酬,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也是可以在历史上留下你的印记的。而现在的我们几乎被资本家剥夺了所有的时间,根本没有机会享受自己的生活和时间。

  卢梭是懂得真善美的,懂得去欣赏善良的人。起码他对她的妻子是知道的。

  明白了,我们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而本质很多时候来源于你的初衷和本意。同样一件事情,你的初衷和本意是好的,就好像值得原谅了。

  《忏悔录 (上下册)》读后感(五):一点杂感

  书中精彩的句子太多了,也许最著名的是第一卷的开头:

  不管最后审判的号角何时吹起,我都可以手捧这本书,走到最高审判者的面前,用响亮的声音对他说:“我在世上曾经做过些什么事,曾经思考过什么问题,曾经怎样做人,全都记录在此。不论好事或坏事,我都同样坦率地陈述,既不隐瞒坏事,也不添加善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就把我描写成怎样一个人……永恒的上帝啊,请你把我的千千万万个同胞都召集到我跟前来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卑劣行径叹息,让他们为我的怯懦无能而感到羞愧,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你的宝座面前像我这样真诚地揭示他们的内心,然后由你指定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来告诉你,看他敢不敢说:“我比这个人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忏悔录 (上下册)》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