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怀君说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这首《贺新郎》中,词人将自己的满身抱负寄于青山之间,将他自信、脱俗的气度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她第一次读到这句词,竟有一股凉薄之气顶灌而下,几近窒息。
她读出的不仅仅是一份赏名诗品佳句的欣喜,更是一种倾囊心事的忧伤温柔,看遍沧海桑田的憾叹。
于是更名柳如是。
作为“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她的外貌自是绝色,文学成就最高,个性最为不拘一格。
她不仅集蕴了另外七位女人的风采气韵,而且在历史长河的风涛云烟中,虽落入风尘,却茁茁屹立,出淤泥而不染,被后人赞为“八艳之首”。
因为家贫,她五岁便被卖到归家院,跟随名妓徐佛学艺。她的艺术天分,初见端倪,学诗,作画,写字无不充满灵秀之气,深得徐佛喜爱。
后来,被罢相归乡、年过八旬的周道登纳为妾室。
周道登十分疼爱这个与他年龄相差悬殊的柳如是,更是常常授于她文艺学识。却也因此召来其他妾室的嫉恨,随之诬陷她与仆人私通,欲杀之,多亏周母周旋,柳如是免于一死,却被赶出宰相府。
走出相府的那一刻,她一滴眼泪也没掉,心中明白,今后的路全靠自己了。
她又来到了儿时养母徐佛的居处,那是一座灯火阑珊的阁楼,牌匾赫然写着“十间楼”,它是秦淮河畔有名的妓院。
当徐佛看到清丽脱俗的柳如是款款向她走来时,她知道,十间楼的辉煌时刻将要到来。
徐佛见柳如是虽走投无路,但也不愿沦为风尘女子,便劝慰道:“好孩子,你若留下来我定尽心调教、培养你,梁红玉出身娼门,却成为一代巾帼英雄。唐朝李亚仙,不也是风尘出身,后来嫁给了名士郑和。”
这些话柳如是听进去了,她决定以退为进,广泛交友,磨练艺能,从漫漫人海寻觅自己的知音伴侣,以托终身。
做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女人
徐佛到底是精明的生意人,她为柳如是买来四个小丫头服侍,给她佩戴贵重的首饰,以“宰相的宠妾”大肆宣扬。
柳如是本就拥有绝色姿容,诗才过人,还有一副酣甜的好嗓子,很快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名流慕名前来,不惜重金,听她的曲,求她的诗,讨她的字。
自古才子爱佳人,何况佳人还有不输他的才华,他爱柳如是到了痴迷的程度。
有一日,柳如是问宋媴文:“你真的愿意娶我为妻吗?”
宋媴文道:“当然娶你。”
柳如是又问: “你父母知道我是青楼中人,不同意怎么办?”
宋媴文决绝道:“我以死相拼。”
“你说的是真心话?”
“如若半点虚假,天道不容。”
这斩钉截铁的回答,让柳如是很感动,也深觉如果能嫁给宋媴文,就是她上辈子修来的福分了。
两个人就这样无顾无虑地,展开了一段简单纯粹的感情。
后来,宋家父母知道这件事后,震怒不已。大骂宋媴文:“儒子不孝,破坏门风。”随即将他拘禁起来。
彼时,宋媴文在父母的强力施压之下,他动摇了。柳如是失望之余,砍断了两人长抚的古琴,自此老死不相往来。
虽然分了手,宋媴文却一直对柳如是念念不忘,写下了一首首怀念两人感情的诗,而柳如是从不回应,她亦有自己的尊严。
能提起,也能放下,当无法改变周遭的环境时,她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它。
“明月愁心两相应,一支素影独堪怜”,她要继续寻找自己的良人。
面对遗憾
感恩遇见,不念不欠
走进她生活的第二个知己,叫陈子龙,是一个有想法、有野心的有志青年。
两个人一见钟情,经常在一起你来吟诗作画,如神仙眷侣般琴瑟共鸣。
虽有美人在侧,陈子龙仍然发奋读书,他编撰《皇明经世文编》时,柳如是就是他最得力的助手,为他收集素材,整理文稿,竭尽心血。
情深意笃之时,柳如是满心的甜蜜,陈子龙有正室,做他的妾总可以了吧,这次她信心十足。
两年的光景就这样过去了,陈子龙带她游山玩水,交友娱乐,就是不提娶亲之事。
柳如是预感到了陈子龙的心思,他太爱自己的仕途了,亦不会为了自己与世俗去做抗争。她去印证自己的判断,向他袒露心扉,他却抛下一句:“什么时辰了,我该回家了。”
说完,头也不回就匆匆离去。
她一个人愣在原地,心情五味杂陈,虽然有了心理准备,说不难过,那是不可能的。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柳如是为此留下这首伤心决绝又惊艳世人的诗。
她太知道自己出身风尘,这爱情之路必然坎坷,却没有想到爱情本身也是薄似云烟,缥渺无物。
柳如是是聪明的女人,聪明的女人永远知道及时止损。
她漠然离开,没有向任何人诉说自己的委屈与不甘,反正,你走你的,我活我的。
爱时轰轰烈烈,不爱时也潇潇洒洒,这种洒脱的性情,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都可贵至极。
真正的爱
是势均力敌,惺惺相惜
不知是不是天公见怜,让她终于遇到了那个视她如珍宝的人。这个人就是钱谦益,是当时诗坛上最受瞩目的风云人物。
据说,两个人还没有见面,就已经惺惺相惜。
柳如是说:“我这一辈子非才学如钱谦益一般好的人不嫁。”
钱谦益听了说,“天底下还有这么可爱的女子啊!我非写诗如柳如是一般好的人不娶”。
那年三月,两人见面,虽然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他温文尔雅,细心体贴,阅人无数的柳如是笃定,他就是那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钱谦益给予柳如是的尊重,远远超越了那个固步的时代,这是柳如是一生最大的幸运。他答应给她安稳,说到做到。
虽然过程困难重重,但钱谦益最终还是排除非议,以嫡妻之礼,风风光光地娶了她。
并投她所好,摒弃繁文缛节,为她新建一间房子,取名“我闻室”。与她的名字相呼应,意为如是我闻。知道她独喜九里香,便在院中种满了九里香。
活在这世间,她要的也仅仅是这捧在手心的温柔,她终于得到了。
那是她最好的时候:和舒服的人相处,和喜欢的人说话,诚觉世事皆可原谅,也能拥抱生命中新到的美好。
女人最好的状态
是活出自己的质感
1645年风云乍起,朝代更迭,清军南下,明军却无力抵抗。
柳如是本和钱谦益双双约定,以死明忠。可事到临头,钱谦益退缩了。
柳如是却显出了骨子里的刚烈,纵身跃入湖中,还好最后被人救了上来。
常有人说:烟花女子无大义,勾栏妓家无良人。
在那个封建的男权社会,却恰恰是这样一个风尘女子,铮铮铁骨,男人不如。
后来,钱谦益北上做了清官,柳如是拒绝陪同,一个人留在了南京,并捐出全部家财,来资助抗清义军。
钱谦益投清又反清,进退之间,锒铛入狱,柳如是全力为他奔波,才使得他免了牢狱之灾。
她重情重义,有自己坚硬的内核,有着超越时代的清朗格局。
1664年,83岁钱谦益病逝,在他死后一个月,柳如是因钱氏族人向他勒索钱财而受辱,悬梁自尽,时年46岁。
柳如是殉家难之后,儿辈们按她的遗愿,将棺材悬于墓室,不沾清朝的土地,凛凛的巾帼之气。
世人都以她为才女而羡慕,以美女而鉴赏,而让她超脱于众人的,却是那眷怀故国的信仰。
一代学者陈寅恪对柳如是评价极高,认为她是民族独立之精神。晚年,陈寅恪眼盲,他以口述的方式,在助手的帮助下,完成了八十万字的《柳如是别传》。
如同电影《柳如是》所说:这个时代毁了我,却也因此成就了我。
是啊,那个时代是狭义的,让年纪轻轻的她沦入风尘。但那个时代也是广义的,让她在那个寸步难行的局面,不为谁忧,不为谁留,活出了自己人生的质感。
“愿得有力知春风,杨花朝去暮复离。”
是为,柳如是。
*注:配图来自《柳如是》剧照
*作者:李晓木,多平台签约作者。白天职场,晚上写作,愿我有文,疗愈你心。已出版《千万不要看低自己,没人喜欢尘埃中的你》。欢迎关注公众号:李晓木。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
每一种人生都有独特的意义
每一个故事都值得反复品味
长按下图识别
即可进入读书社群,免费听书
↓↓↓↓
大家好,我是兹心,最近很多读者说收不到慈怀读书会的推送,那是因为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时间线被打乱啦!
只要「星标」慈怀读书会,就可以快速在订阅号列表上方找到我们啦,欢迎评论、转发、在看,我们每天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