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成功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狠心”的父母
日期:2020-05-28 08:02:02 作者:慈怀兹心 来源:慈怀读书会 阅读:

成功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狠心”的父母

  慈怀伴读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给大分享的一部电影是《摔跤吧!爸爸》,也期待大家都能加入我们的伴读社群,一起电影,聊人生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

  “中国式的家庭”大多母慈父严,每个孩子成长的背后也许都站着那个拿着长鞭的父亲

  父母未必都望子成龙,但每个人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够成长为一个成熟独立大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是想要获得真正喜欢生活,都很贵。

  在电影《摔跤吧!爸爸》中,主角的两个女儿吉塔、巴比塔在父亲的严苛教育下,从一开始抗拒排斥,变成了热爱,并在最后站上了奥运会舞台

  很多人看完电影后,对父亲马哈维亚的做法颇有微词。在两个女儿排斥、反抗、厌弃的情况下,他没半点犹豫:跑、一直跑,给我跑下去!

  两个女儿最终走上自我实现之路,这一切归功于她们的爸爸。

  他掌握技术体能拥有战术理的训练

  更重要的是,他明白

  在教育成长之路上,哪有什么快乐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父母的期待

  想的延续

  马哈维亚曾是一名摔跤手,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为印度赢得一枚世界冠军金牌

  但由于生存的压力,他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这个梦想。但这个梦想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在婚后,他便将这一梦想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

  不料命运捉弄,马哈维亚的妻子最终陆续生下四个女儿。

  就在他准备接受现实时候,一次偶然事件让他发现了自己的两个女儿吉塔、巴比塔拥有摔跤的天赋——某一天,两人将男生打得鼻青脸肿

  于是,马哈维亚对两个女儿开始了魔鬼训练:

  每天不到5点便起床,一直练到太阳下山,不允许他们吃高热量零食,狠心剪去了两人的长发... ...

  看到这里,马哈维亚的做法像极了那些“怕孩子输在起跑线,逼他们去各种培训班”的家长。以“为了你好”的名义做出决定,全然不顾孩子的想法

  面对专横的父亲,姐妹俩也做出了反抗,想尽一切办法逃避训练,在父亲的闹钟上动手脚,跑步时假装摔伤。

  有一次,姐妹俩终于逃掉了训练,偷偷参加了好友婚礼。在和新娘子大倒苦水时,新娘却哭着说很羡慕她们能拥有这样的父亲。

  因为新娘子的父亲从小就只让她做家务,一满14岁就匆匆将她嫁给从未见过面的男人,接下来就是困于厨房与孩子,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这时,姐妹俩才意识到,父亲的做法其实一直在“拯救”她们,为了女儿们将来的路,不要像邻居一样一生陷于繁重的家务,毫无希望。

  在父亲决定训练姐妹俩摔跤之前,母亲曾有过这样的担忧

  母亲说:“她们受伤了怎么办?”父亲说:“那就治好她们。”

  母亲问:“如果村子里的人说闲话怎么办?”父亲说:“不用在意他们。”

  母亲又问“以后谁会娶我们的女儿呢?”父亲说:“我把她们培养出色,她们就有权选择自己的丈夫。”

  姐妹俩的态度,由抗拒变成了接纳。

  风景绮丽的路从来布满荆棘,而孩子总会逃避苦的、难的。

  这一点上,作为没有判断能力的孩子,家长不能让他自己选择。唯一能给予引导、指导的,就是家长自己。

  父母的狠心

  是想给孩子未来保障

  在《刻意练习》中,作者研究了不同领域和行业中许多杰出人物的童年。

  结果发现,这些杰出人物在孩提时代,其父母曾想尽各种办法防止他们半途而废。

  父母之子,则为之计深远,所以现在对孩子狠一点,将来就会甜一点。

  每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狠心”的父母。

  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大女儿吉塔最终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摔跤手,她需要一个舞台,需要获得大家的认可。

  于是,马哈维亚为他的女儿报了名,女性参加摔跤比赛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子。

  在比赛当天,全村的人都来看这出“好戏”。

  面对对面一排强劲的男性对手,吉塔并没有从最容易突破的选手开始,而是一开始就选择了最强的选手。勇往直前的勇气、毫不示弱的攻击,让周围的观众不停地为吉塔喝彩、加油。

  最终吉塔不敌对手,获得了第二名。

  无独有偶,现实生活中也多得是“狠心”造就成功的例子。

  郎朗在他的自传《千里之行,我的故事》里,记录下了父亲逼他练琴的样子:

  起先,我晚饭后练琴会到七点,后来延到八点,后来又到九点,十点甚至十一点。

  公寓楼的墙壁很薄,四周的邻居,甚至隔壁门楼的邻居,开始抱怨了!

  有些人甚至威胁,再练下去,要打断他的手。

  可他的父亲却平静地回答:“我会叫警察!别理他们继续练琴!”

  成功后的郎朗回忆说:“那是一段残酷的岁月,但如果没有我父亲的那种逼迫,也许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吉塔最终爱上了摔跤,郎朗也享受于演奏。

  对孩子来说,成就一件事的,从来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好的教育真正的意义,是有个人指引你选择某条路,然后逐渐发现其中的乐趣,享受它带来的成功。

  父母的远见

  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在比赛中崭露头角后,马哈维亚没有就此止步,他再次教导吉塔室内摔跤,并成功把她送上了全国冠军的宝座。

  当吉塔被鲜花和人群簇拥着回到村里,她的人生已经和回廊上的已婚女人们截然不同了。

  后来,吉塔上了大学,接受了新式的训练,遇见了更多的对手,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决赛前一天晚上,吉塔问爸爸:“明天的战略是什么?”

  爸爸说:“明天的战略是赢。如果你只拿了银牌,很快就会被记,但是金牌却会被记住,成为榜样。

  你看那边的女孩,你不是为了你,你是为了像她们一样的女孩子。为了那些一出生就必须与锅碗瓢盆过一辈子的女人,告诉那些认为女人不及男人的女人,你们可以赢。”

  这也是教育的意义所在。你必将自己独自战斗,战胜自我,方得自救。

  最后的关键时刻,吉塔靠着父亲教她的动作,一个过肩摔,然后完成了最后的绝杀。

  被教练设计关在黑屋子里的父亲,听到印度国歌奏起,他知道,吉塔做到了。

  影片的插曲中有一句歌词: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

  无论何时,每个人都需要配备一定份额的焦虑,或者担心,或者困苦,正如一艘船需要一定的压舱物,才能走出一条笔直和稳定的航线一样。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既没有所谓的快乐童年,也没有一技傍身。

  回望过去,一片混沌,展望未来,一路渺茫,不知前方去往何处。

  爱孩子,不要只满足眼前廉价的快乐,而是要“逼”孩子练就一身本领,让他们有资本来对抗生活的风风雨雨。

  以上就是我们分享的全部内容。

  *注:配图来自电影《摔跤吧!爸爸》

  *作者:川上,慈怀读书会作者。时间带走一切,读书带走时间。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第四周: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告这世界

  (5月22日-5月30日)

  5.22《我爱你》:两个老人感人的爱情故事

  5.23《爱·回家》:我只要你记得回家的路

  5.24《岁月神偷》:不管际遇如何,我都要拼命生活

  5.25《怦然心动》:一对小孩,一棵树,特别简单的故事

  5.26《海边的曼切斯特》:如何原谅做错事的自己

  5.27《当幸福来敲门》:献给一直在外辛苦打拼的爸爸

  5.28《摔跤吧,爸爸》:理解父亲爱你的方式

  5.29《风之谷》:动画片的圣经

  5.30《小鞋子》:一个男孩对生活的爱与抵抗

  

  慈怀读书会社群陪伴式学习,全国书友都可扫码入群,享听五月的观影院!

  慈怀伴读的五月观影院

  温情故事都在回忆里面

  长按下图识别

  即可进入读书社群,免费听书

  ↓↓↓↓

  慈怀会员

  给自己爱上读书的理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成功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狠心”的父母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