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儿》是一部由佟晟嘉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三儿》观后感(一):他不是个侏儒,他是个巨人;他也不叫三儿,得叫三爷??
强烈推荐这部电影!记录片《大三儿》!首先大三儿是个侏儒,内蒙赤峰人,四十来岁咣当年纪,两个哥哥和母亲均已过世,现和八十来岁老父亲一块生活。三哥以前没工作,现在一工厂做清洁工,月收入一千来块钱,按老眼光看,一个残疾人,收入微薄,又没成家忒惨了
我爱这平凡又拼尽全力的每一天。关注平凡,善于思考。大三儿喜欢到北京玩,喜欢这种不被别人注视的感觉。所以,在平日里遇见的那些行动不便却自力更生的人,请不要盯着看,不要用怀疑的眼神,或者丑陋的好奇,请你自然面对。给他们起码的尊重。正常的对待,而不是无知的关注。让他们自然地呼吸到平凡的空气。
《大三儿》观后感(三):一生一次
“一生一次,要造就造次大的。”“都说这辈子少造孽多积德,修个好来世。这些我都没想过,我只想到这辈子活得挺费劲。兄弟父子、长辈与晚辈,有些事情天注定,上天就给了我们这么短的时间、这么点的缘分。”“这么些年来我都是你们的心病,假如真要是出现什么意外,你们的心病也算有了解了。我呢,这也是天命了。”
《大三儿》观后感(四):你的日常,他已经拼尽全力
可能有人不习惯吧,但我喜欢这种真实感。也相信那些句子大三儿说得出口。说起来去趟西藏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儿,但这其实是那种要在孱弱生命里努力活出个样子来的本能啊。他的这颗心,比我们很多健康人都强大。大三和他的残疾朋友所拼尽全力做到的不过是我们日复一日的日常。从他身上我们能感同身受到生活的难,你我都一样。
《大三儿》观后感(五):我只想把这辈子过好,但是我过的很辛苦。
刚看完电影,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大三儿在布达拉宫转经幢的时候说“不信上辈子造了什么孽,也不信这辈子积福下辈子就能过的有多好,只知道我这辈子过的跟辛苦”上辈子太已经成为过去,下辈子又太远,大三儿比我们更懂幸福,所以,导演在最后才会说他和朱朱关系很好,因为他们会认为他们是一类人,他们会理解的幸福和我们的不一样。
《大三儿》观后感(六):三儿的人生很美
看完有些许感动,三儿的那种豁达的心态,对于生活的态度虽说不上精彩,但是美丽。再说说阿皮,作为三儿的好朋友,他既当心三儿的身体,又想让三儿能完成心愿,他们开着玩笑,心里还是处处想着三儿,背三儿,给三儿防风衣。我觉得三这辈子值了,有好兄弟,还有蹬三轮的那个朋友。还有爱他的老父亲。风从我耳朵吹过,那是幸福的声音。
《大三儿》观后感(七):无
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愿望,这种普通人的生活构成了我们平凡世界的基石,没有谁是伟大的,做好了自已就是伟大的,导演的拘思也很好,一个人一直在讲,不用多酷弦的镜头,对普通人来说,西藏也很普通,只有自已的梦想才可以不普通,因为随缘,坚持才有意义,又因为坚持,随缘才有价值!真正的震撼永远是“我做到了”而不是“他都做到了,……”
《大三儿》观后感(八):不甘平凡的平凡人
影片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平凡的残疾人大三儿,追逐自己的梦想,影片不是刻意去表现什么,而是通过记录大三儿的生活点滴,他的人生观,爱情观,他的梦想。影片通过记录大三儿生活的细节来像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人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其中他因为残疾去西藏可能会死于高原反应,但是他悄悄写好了遗书,骗父亲自己去四川,就这样出发了。是一部净化心灵的好片子
《大三儿》观后感(九):【关于陌生与熟悉】
不久前,富贵跟我分享了她看《活着》的时候整个心理变化过程,【余华一直在非常谨慎有度地表达苦与难,他一直给许三观希望,一直给读者希望】,这大概也映射了我今晚的观影心理。
去看之前完全没有任何心理预期,完全不知道大三儿是谁,就看了朴树微博的一个小视频,不设涉及剧透,然后我就来了。
朱一龙在一次采访的时候(没有ky的意思
《大三儿》观后感(十):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
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希望唤起你内心对生活的热情! 小人物传记电影,讲述了因先天缺陷身体短小的大三儿,勇敢追梦的故事。主人公于一成不变的平淡日子中,拥有着一份对生活的别样热情,坚持着去实现自己的小梦想,“大三儿是站在终点往回看”,命运对于他的眷顾少到可怜,却唯独给他留下了勇气。 现在能拍这样电影的人不多了,两年时间沉下心做事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