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分享一个我的真实想法
日期:2020-05-15 15:30:17 作者:十三 来源:十三个字 阅读:

分享一个我的真实想法

  编辑十三

  排版丨十三

  人们好,我是十三。

  早些关注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去必胜客做经理

  我这人运气比较好,那时刚好店里有个同事个人合租,是个东北小哥,人挺实在就是有点楞,于是我人还没毕业呢,一应生活用品就全给搬到租的房子里了。

  一起生活了近一年,日常也受了他很多照顾后来他比我提前半年离了职,说是去了家大餐厅做了副主管,再后来我也离职了,好好吃了顿散伙饭,便也搬了家。

  前几天我回去牙,回店玩的时候刚好他也在,就聊了一会。他这三年换了八份工作,现在这份也是早七晚九,事多又不赚钱,也打算辞职了。

  我突然明白人与人之间真的是存在认知隔阂的。

  在我的潜意识里,两年换一份工作都已经算是很频繁了。时一起入职的同事们现在大多都已经换了工作,赚钱最多的那个平均下来一个月能拿两万以上,这在老家已经算是很不错收入了。

  所以为什么同样起点的人三年之后就会有如此不同差别,我在日常的交流反思总结了一些经验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赚钱的那点事儿

  风口意识

  

  提到风口。相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雷布斯”的那句在风口上,就连猪都能飞起来至理名言

  你去看知乎、刷抖音、逛贴吧总会成功学告诉你“选择努力重要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想骂娘:废话,我要是知道怎么选择,还TM需要在这听你说废话?

  其实很简单“风口”就是机遇,是具有发展潜力并不断奔涌的“浪潮”。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学时候我的一个舍友偶然之间找到了帮别人写稿子的兼职,雇佣他的人当时在做淘宝达人,活很轻松赚的也不少。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并不满足开始琢磨:

  整个流程我自己都已经弄明白了,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做淘宝达人呢?于是他便辞了这份兼职自己摸索着做,我们只知道他在赚钱却不知道具体多少。后来毕业买房子,他把两年赚的钱拿出来交了首付手里还有剩余

  “每年仅双十一那一天就能赚三万以上”,这是有次聚会时他告诉我们的

  如果你发现了身边有一种可以全部自己操作的赚钱方法,或者可以量产的盈利方式,一定要投入可以调用的所有资源去做,一直做到饱和为止,这才是年轻人羊毛正确方法。

  再举一个例子。

  当年百度钱包大肆推广的时候每注册一个新用户反15元红包,我发小的一个同学就抓住这次机会天天“扫”。

  晚饭后每个宿舍推荐注册账号,注册完成后当成给发10块钱红包,或者送一罐可乐,然后剩下的钱归他,投入每个人净赚5块钱。二十多栋男生宿舍楼,就算有一半接受,那赚了多少钱也就不用我算了吧。

  新事物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大量机会,不要总觉得他们动摇了你原本已经适应的生活就加以排斥。环境永远无法适应人,而应当是我们在适应环境。

  

  原始资本积累

  自主创业和给人打工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你得有钱。你不能空手套狼,做老板赚不到钱就是亏。

  为什么我一直不建议年轻人超前消费。这当中肯定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你还无法掌控这些资源;而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它在阻碍你存钱。

  不要被消费主义的精致生活迷乱了现实,你花出去的钱不是你的,你存下来的钱才是你的,因为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你得有钱,才能开创一个系统化的盈利流程。

  柳传志第一桶金是倒卖得来的;

  潘石屹的第一桶金是炒房得来的;

  马化腾的第一桶金是炒股得来的;

  王健林的第一桶金是靠借高利贷得来的;

  不论你做什么,都不可能一出山就有无数的资源给你调配,所以做之前的资本积累非常重要。

  想赚钱,你就要先有钱,不信的话,所有空手套白狼的方法都写在了刑法里,你可以去看看。

  谨慎跳槽

  如果你在一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还处于食物链的底层,那我只能告诉你:不是行业不行,是你不行。

  这世上最有的行业,看清楚是所有的行业,都有赚钱的和不赚钱的,哪怕是捡垃圾,也有云泥之别。

  你在行业中的所有行为,不仅是工作的积累,还有人脉的积累,行业潜规则的积累以及财富的积累。一旦产生了跳槽行为,人脉以及行业理解的积累优势就会大幅度丧失,产生极为严重的浪费时间行为。

  所以选行业不要看平均薪资,要看你是否喜欢这个行业,看你是否擅长这个行业。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某个行业所有的人都赚不到钱,为什么还会有人去做呢?你觉得不值,是因为你的见识和身份还不够,你还不足以接触其他方面的收入。

  人都是逐利的,如果你无法在游戏中分清谁是猎人谁是猎物,那你就是猎物,就是被剥削的一方。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然后坚持到柳暗花明。可以换公司,但最好不要跨行业。

  躺着赚钱

  这些年有一个很火的词——睡后收入。

  

  即指成型之后无需本人参与,可自行变现的方法。这样说起来你可能觉得很扯淡,我给你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比如说你写了一本书,你就可以把它挂在网上出售。既然你已经写完了,那之后就自然不需要每天投入精力更新。

  再比如各式各样的“知识付费课程”,大多数都是没有售后的,挂在平台上定价出售,顾客买完了自己看,觉得不错的还有可能花钱来找你做私教,这就是典型的“睡后收入”。

  它最大的要求就是整个过程可以无需个人参与而形成一个闭环中间的流程越简单越好,搁置的商品质量越高越好。要记住,越是认知性的东西就越容易产生复利。

  一旦闭环形成,你只需要让更多人看见你,就足够了。

  维养人脉

  会有很多人说,人脉很重要,它可以给你带来很多机遇;当然也有不少人讲,人脉的价值源于你自身的价值,可以的去追求人脉是毫无用处的。

  我认为两种说法都没有错,我们首先要做的当然是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但当我们有了一定价值之后,却仍然故步自封,那就是对个人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

  

  总有些人觉得当官的人有钱一定是因为贪污,所以下意识的将权与钱联系起来,这种想法未免太过极端。有权的人根本不需要通过灰色交易来赚钱,有时候一个简单的信息差就能带来丰厚的回报。

  如果你可以尽早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那你完全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做出一些合理的个人投资行为,这并不违法,甚至别人并不能说你有悖道德。

  所以维养人脉的意义,不在于别人可以给与你远超付出的回报,而更多的是给了你一些可供操作的机会,给了你进入利益圈层的一道门。当然,想要得到钥匙,你还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才是合作共赢,才是人脉的意义。

  当然,圈层的质量也是由个人的身份所决定的。

  三个臭皮匠他还是臭皮匠,起不到什么本质性的改变。光交朋友总是好的,但也要清楚,朋友是用来合作共赢的,不是无私奉献的。

  最后,十三想说:

  人这一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财富都是四十岁之后获得的。当你多次尝试却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结果时,请不要放弃。

  我们现在仍在积蓄力量,好方便为日后的轻松写意做准备。

  人这一辈子,总会有两三次可以逆天改命的机会,但我希望大家都能在机会到来的时候,拥有奔跑追逐的力量。

  

  十三想推荐你看的其他文章:

  如何利用节假日,每月多赚三千元?

  十个好用到爆的APP

  ▼

  End

  编辑 | 十三

  排版 | 十三

  我是十三,你我皆不平凡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分享一个我的真实想法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