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骂PAPI酱的人,和为刘敏涛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日期:2020-05-14 18:16:58 作者:明玥 来源:见小曰明 阅读:

骂PAPI酱的人,和为刘敏涛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第367原创

  文 | 明玥

  这个世界变得真快。

  就在一两年前,许多中年女演员都在真人秀哭诉,“结婚生孩子后就突然市场了”。

  结果到了今年,红的都是姐姐们。

  《乘风破浪小姐姐》还没播出,就已经在微博大火,无数人搓着苍蝇手表示想

  而刘敏涛在五五盛典上的表演,几天后就成为千万直拍。

  只见敏敏子翻着白眼,跟着《红色高跟鞋》里音乐边唱边舞,浑身都是戏,被称为“三分讥笑,三分凉薄,四分漫不经心”。

  一身合体的红色长裙衬托出姐姐优秀的直角肩,简直就是女神本神。

  跟她经常出演的,那些温良恭俭让的传统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年轻观众仿佛在夜店里,遇见了正在蹦迪的自老妈,满满惊喜

  还有人帮她P好了女团海报,喊话隔壁台让她去参加选秀节目

  就这么一段几分钟的表演,猝不及防地让一个已经演了几年配角的中年女演员,突然爆红了。

  紧接着,她之前的一段演讲也被挖了出来。

  那段演讲有一个特别触动人的主题,就是她曾想吃一支抹茶冰淇淋而不得。

  刘敏涛说,她进入戏剧学院时候老师说招她,是就想按照“小巩俐”去培养的。

  她业务能力好,在学校就是尖子生,结婚前一直有戏拍。

  从30岁到37岁,就很少拍戏了,因为丈夫在外经商,她全身心投入婚姻育儿生活

  有一次全家去日本旅游,她在街头走着,想吃一支抹茶冰淇淋。

  才发现自己身无分文,连这点钱都得问男人要,最后也没吃成。

  让我想起《82年的金智英》,金智英忙完家务,推着婴儿车出门,买了一杯咖啡,坐在公园边的长椅准备享受一天中唯一放松时刻

  却远远地听到两个年轻男子讽刺她是“米虫”,说花着老公的钱喝咖啡逛公园的日子,也太好过了吧。

  金智英,低下头来,哭了。

  比金智英还惨的是,丈夫常年不着家,有没有这个人一样,有他还要顾忌他的方式去生活,刘敏涛想清楚决定结束这段婚姻。

  在《金星秀》里,被问到离婚对方有没有来看过孩子,刘敏涛说,只能说我们家这个东西比较奇葩。他这两年都没有看过孩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希望还是朋友……

  这么冷血的男的,她唯一的遗憾应该是,没早点离吧。

  复出后,她只能演些上了年纪的小角色,但她不怕从头开始,像一个匠人一样,再微不足道的出场都要细打磨

  一个《父母爱情》里的渔霸女儿葛老师,一个《伪装者》中干练霸气大姐明镜,一个《琅琊榜》中温柔大气的静妃,已经够许多观众记住了这脸。

  她说,几年后又跟朋友去了一次东京,特意回到原来地方,买了一支抹茶冰淇淋,吃出了自由味道

  几乎所有既家庭主妇,又当过大女主的人,你可以去问她们哪个比较爽。

  哪怕前提是老公没出轨,婚姻不糟心的,也会回答说当大女主比较爽。

  除了自闭症患者,谁都需要跟困难对峙的那一瞬,亲手搞定一切的那一刻。

  被许多人赞许的眼光看到的那一天,够回味好几年,比养在深闺人未识强百倍。

  这就是人性,人性需要这些虚荣实荣,而不仅仅是“轻松”。

  刘敏涛说,她过去的人生,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认可的女性模板。

  当学生的时候是好学生,该工作的时候也交足货,结婚生孩子后当个好主妇。

  不得不说,这种所谓的“社会评价标准”的蛊惑性真强啊,连演员这么好的行当都能诱惑到放弃。

  演员这行当有多好?

  演一次《父母情》,也就拍几个月,能在电视上播个好几年,连女四号都刷到所有人脸熟。

  一个三分钟的演出片段,变成三千万播放量的直拍,观众还自发替你拉下一个节目资源。

  一天天的,全是复利。

  刘敏涛本人的人生,就是真人版本的《我的前半生》,甚至还超越了亦舒的想象力。

  但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最动人的,还不是她完成了中年女性大复仇式的逆袭。

  而是她在那个夏天的夜晚,独自躺在床上,恍惚间感觉有另外一个自我,在俯视那个彻夜未眠的自己,才看清那种孤寂和不值得。

  这个时刻的到来,在每一个成功者的人生中,时间不一样。

  但只有等它来了,当事人才会跳脱出,一个他人社会评价体系的条条框框。

  才会发现,不是按照什么公认的标准去生活,才是好的。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标准,做有利于自己的事。

  这才是独立的第一步。

  很简单,这种公认的评价标准的改变,是滞后于社会中强者的个人发展的。

  只有等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了个人成功,大家才会觉得,不靠老公靠自己是更帅更有底气的。

  只有这一代人中有越来越多人,不结婚也度过了安稳舒服的中年老年,大家才会承认,不结婚也是可以的。

  那么强者应该更快地跳脱出框架,活出更现代,更符合人性的模式。

  前两天的“PAPI酱生孩子随父姓惹争议”,本质上是一个类似事件。

  起因是PAPI酱发了一张带孩子的照片,满脸憔悴,连滤都没用,看着令人心疼。

  众多安慰的转发留言中,有人写了一条:PAPI酱生娃后变得好疲惫啊,但是孩子还是随父姓。

  于是轰轰烈烈地讨伐她,孩子怎么随父姓的举动就开始了。

  这中间,不乏用网络暴力发泄情绪的人。

  有说她是“婚驴“,结婚是“扛大鼎”。

  有说她为男权社会添砖加瓦的。

  其实呢,争取随母性这件事,论线上,几个女权博主已经倡导好久了,论线下,江浙沪一代也有好多二胎家庭这么干了。

  法律规定随谁姓都可以,拿一个权利去逼迫某一个个人,对她网络暴力,这肯定是不对的。

  大部分人所谓的”恨铁不成钢“,其实就是嫉妒她有钱呗。

  但争取随母姓这件事本身,是有它的根据的。

  从家庭发展史上来说,给孩子姓父亲的姓氏,是为了财产继承。

  原始社会,谁都搞不清楚哪个是自己的娃。

  私有财产制出现后,才开始出现婚姻家庭制度。

  就是为了确认,这个是自己的小孩,有资格继承家里的财产,跟别家的孩子区别开来。

  那古代社会,只有男人才有资格积累财产,女人连考科举的权利都没有,个么家家户户自然都是随父姓。

  渐渐地,就形成了重男轻女现象。

  多少因为,只有儿子才能传姓,才能被确认为子子孙孙都属于这个家。

  到了现代社会,已经有无数女方累积的财富大于男方,孩子当然要继承母亲的财产。

  加上有的男的,找了独生女,就开始炫耀”吃绝户”,更是让女方家庭生气。

  两边财产都要给孩子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却还是默认随父姓。

  95%以上的人都是随父姓。

  有的家庭希望孩子随母性,男的就会觉得很没面子,甚至婚约都黄了。

  无他,就是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会造成一种环境压力,让一个本身就可以的事情,变成了一种失去。

  整个土壤没有 “随父随母都可以”的共识,那这个权利就只存在于纸上,的确不利于女孩的发展(农村还是觉得女儿不能传姓就不值钱)。

  虽然我个人是觉得随谁姓无所谓,最重要是孩子名字好听,但现在有人要开始争取这个权利,这很正常,也很值得鼓励。

  有人希望像PAPI酱这样的优秀独立女性,比孩子爸收入高十倍百倍的人,能够做个表率。

  这个想法没错,毕竟按照这套制度的起源,就是继承谁的财产传谁的姓。

  错的是一些傻逼,把所谓“女权”放在了“人权”前面,逼她用这个权利,说不用就是婚驴。

  可惜就可惜在这里,好端端的逻辑,还没科普开来,就变成了一场笑话,又成了“打拳”。

  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这件事当中,虽有发泄情绪的施暴者。

  但是想争取一个被法律认可,实践中却不容易使用的权利,跟人们为刘敏涛打CALL的原因,是一样的。

  都是不想在活在一种默认的社会框架内,厌倦了“别人都这样过日子你为什么不行”,想掀开那块厚厚的铁板一块,想告诉后来人:这样也是OK的,是不必羞愧的。

  【the end】

  创作不易,喜欢的话请帮我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哦

  上一篇:

  90后复旦硕士当房产中介,这个女孩够聪明

  写给未来富美的人生解决方案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见小曰明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骂PAPI酱的人,和为刘敏涛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