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6-01-30 来源:常德文明网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常德丝弦作为常德响当当的一张文化名片,近年来在国内外引来广泛的赞誉。1月4日,常德丝弦惊艳亮相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锦绣潇湘——湖南文化走进联合国”开展式上,这是常德人民的荣誉和骄傲。
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洞庭湖一带的民间曲艺,它有其自身的特有价值。它是湖南文艺中影响最大和最为发达的曲种。常德丝弦表演时用扬琴、琵琶、三弦、京胡、二胡等丝弦乐器伴奏,还用常德的方言演唱故而得名。
常德丝弦与文学、戏曲、音乐、舞蹈等有着血脉相承的关系,它综合了艺术、文学、音乐及演员表演等多种因素。其形式多样,特点不一,像戏剧、像歌曲,还伴随有舞蹈“说唱故事”, 它是地道的常德民间艺术发展的产物,因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的项目已达37个,成为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然而,常德丝弦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没有积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常德丝弦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能成功,能反映出常德地域内的历史文化多样性与深厚程度。常德丝弦若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不仅能被世界瞩目,还能被更好地得到保护和传承。因为对常德丝弦的申遗是一种展示亲亲常德的历史文化和美丽山河的最佳作为,也是向全世界展示常德这座城市文明的窗口。
根据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艺术价值,二是处于濒危的状况,三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笔者认为,常德丝弦项目若要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仅靠政府相关部门还不给力,还需由市湖湘文化交流协会等民间协会组织专家学者们深度参与。因为这将是个系统大工程,若申遗成功,其无形资产达数十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