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这是刻在法国牧师兰塞姆墓碑上的话。
这位牧师活了90多岁,一生前聆听了无数人的临终忏悔,写成了60多本日记,正准备编成一本《最后的话》要出版时,一场地震带来的大火将日记全部烧毁了。所以牧师只留下了上面这句话。
美籍学者袁苡程在那位牧师的启发下,花350美金在报纸上登了一个广告:
匿名征求临终遗言,如果你在临终前仍有话不能说,请放心的把你的秘密和心愿匿名托付给我,以便轻装上路,不要带着它们去天堂,因为它们只属于尘世。
后来他收到了很多信,它们来自大学教授,出租车司机,大公司总裁,艾滋病人,普通家庭妇女,甚至还有隐居在曼哈顿多年的好莱坞影星。
在这个灵魂保险箱里,太多普通人的故事道出了生命的无常与悔悟。
《见字如面4》搭错车这一期中,就有一位来自五岁白血病儿童吉米的临终忏悔。也许你会奇怪五岁的孩子,人生还没有开始,怎么会在临终前忏悔。因为世事的无常总能把你拉进生活的漩涡里,这里无关乎你的年龄、身份、地位和财富。
天真的吉米不喜欢爸爸,用了一个谎言,想把妈妈占为己有。没想到最后,爸爸和妈妈真的离婚了,吉米很开心,可从此妈妈就再没有高兴过。
吉米觉得自己错了,利用一时的私心换来的却是妈妈一生的伤痛。所以临终前,他把自己生病、父母离婚的原因归结于自己曾经撒的那个谎。
我们都知道,成年人当然不可能因为孩子说了一句话就离开。之所以离开,一定是长期分离的煎熬、焦虑,我们几乎可以看到那个敏感、痛苦的男人。坚硬的现实最终还是压垮了那点爱情。
中年情感危机的无奈,让人哀叹,五岁孩子临终忏悔,更让人揪心。两个现实的悲剧,却在吉米的心头有了联系。小C想说,如果人都不会犯错,哪儿还能有那么多无常的困惑呢。
很少有人知道人生的意义在临终者的心里是怎样的?他们在那一刻的想法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对活着的人又有哪些启示?
所以,人们在临终前总把自己的一生归结出前因后果,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不会犯错。
这些所谓的错误都在生命里留痕、记录,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刻在那里,谁也无法改写,因为你就是你。
就像蝴蝶效应,没有一种结局是你可以预料到的,挥一挥翅膀,都会有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