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标,很早以前就有人在研究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学校这个概念,就是从那里来的——是休闲的意思。因为只有吃饱了不用工作的人才能去学校。
这些吃饱了没事做的人喜欢在学校里研究哲学问题,像“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么活着才有意义”等,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幸福是人生最高的目标。
那怎么样才算幸福呢?
吃饱了没事做,可以在学校里和同学扯淡就是幸福。所以,钱是幸福的基础。
尽管这问题很早前就有人研究,但一直以来都只是少部分吃饱了没事干的人才研究得起这些问题,咱们现在有心思研究这个,说明我们如今的生活,在古代人看来就是幸福的。
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就是建国那会)关注“人生目标”这个问题的人才慢慢变多起来。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研究人生目标对心理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有些人到了半夜就会觉得寂寞空虚冷?是因为没有对象吗?不是,是因为没有人生目标。缺乏人生目标,人就容易陷入虚无。
你知道明天要去干嘛,后天、大后天又要干嘛,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根本没空空虚寂寞。
我们给自己设定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成功,它还是对心理的一种训练。
有些人被说两句就气得要死,遇到点困难就破罐子破摔,心理素质极差,动不动就崩溃,失败主义情绪无限大;而有些人再大的困难也打不倒它,像之前聊过的罗永浩——龙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打不死的小强,心理素质贼好。
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因素很多,而“追求目标”就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
追求目标的过程是一个解题的过程,不断的遭遇问题、解决问题,解题解多了,人生就顺了,因为抗压能力变强了嘛——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现在的生活,非常容易让人崩溃。
大家的能力不比从前强多少,但社会、家庭对我们的要求却比从前高很多,成年人一不小心就崩溃。
比如之前因为逆行被抓的杭州小伙。
逆行被抓其实是个小事,警告一下,顶多罚点款(几十块钱)就完事了。可是他打了个电话,顿时就崩溃,砸掉手机、哭啊、跪啊,掏出钱和身份证给交警,求交警让他走。
其实交警也没打算为难他,只是想提醒一下逆行是不对的,但是,他情绪崩溃了。跑到河边想跳河,交警把他拉回来。
他继续大声哭喊,说自己压力好大,每天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女朋友没带钥匙要他去送钥匙……
他说的都是些琐碎的事,没一个值得崩溃的,但这些琐碎的事情集中到一起,人就不行了。稻草虽轻,但多了,总有一天会压死骆驼。
小伙子说要哭一下,交警说“好,那我们就在这里守着你”——生怕他寻短见。
大家都不容易,包括交警,十一二点要维持交通秩序,还要劝解、守护情绪崩溃的年轻人。
另一个残酷的事实是:这小伙子的崩溃令人羡慕,至少他还有崩溃的勇气,敢大声哭喊出来。大多数成年的崩溃都是悄无声息的,不敢声张。
之前网上有个视频特别火:在一个仓库里,工人开叉车不小心碰了一下货架,一瞬间,整个仓库的货架都坍塌了。
这视频之所以能火,是因为很多人从视频里看到自己。井然有序的仓库,被撞了一下就变成废墟,像极了一个坚强的男人,因为某件事突然就跪下了。
还有那个在地铁上边吃边哭的日本小哥。
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伤心,但肯定遇到了困境,不敢向家人倾诉,不敢大声哭喊,只能自己默默流泪,泪水滴在面包上,一起吃进肚子里。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上有老,下有小,公司里还有竞争的同事和严苛的领导,困难的时候,若有好心人帮忙,那是运气,没人帮忙,始终得靠自己。
人生中最绝望的,不是手头上干不完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足够的事情睡觉,更不是找不到对象或者对象要求过高,而是当你崩溃时,没有人能理解你——崩溃无济于事,咱只能死扛。
这就是为什么人家说“未曾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生活压力这么大,怎么办?
当然是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啊。
怎么提高?
方法很多,“设定目标,完成目标”是其中比较优的一个选择。
你问怎么选一条对的路走下去?
实话告诉你:作为普通人,我们根本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都是走着走着就看到出路,或者走着走着就回不来头,只能死撑。
都是尝试,跟找对象一样,得试——你想着找到就结婚,可能没几天就分手,你想着就玩一玩,结果玩着玩着当真了。
路不是选对了再走,而是走着走着就成了路。
给自己设定一些目标(设定目标有讲究——smart原则,要具体,要可以衡量,要切合实际可以达到,要和你做的其他事情有相关性,还要有明确的截止日期),通过完成目标来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弥补自己的缺陷,积累更多的解题经验。
当你习惯于如何去做计划,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去执行……你就离赚大钱不远了。
更早的醒悟比更多的努力更重要,别再等“对的路”了,先走起,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